日本高校國際化「不理想」

2020-12-06 網易教育

(原標題:日本高校國際化「不理想」)

本報特約記者 李玉珍

高校國際化是日本近十幾年來的一項重要教育改革:吸引留學生、提供雙語教學、大量吸收海外師資等。然而根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一篇報導,日本的高校國際化進程卻並不理想。

2008年,日本為解決少子老齡化帶來的人才不足問題,開始實施留學生30萬人計劃,推動日本大學國際化的開展。其設想是招攬國外優秀的留學生,讓他們在日本大學接受教育,畢業後進入日本企業,從而支撐日本的經濟和社會。2019年,日本留學生的人數超過了31萬,從數量上可以說是實現了當初的目標,然而,卻很難說從根本上實現了高校國際化的設想。

日本高校「國際化」為何與現實脫軌?根據報導,首先,過半的留學生不是在大學裡接受教育,而是日語學校或專科學校的學生,這些學生佔留學生總人數比例近年來大幅度增長。與此同時,同時期進入大學或者短期大學接受教育的留學生,其佔全體留學生的比例近年來從68%減少到了47%。

其次,真正實現國際化的大學少之又少。其中成功的例子包括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APU)和京都先端科學大學的理工學院,均呈現出全球化時代下日本大學的一個理想狀態。APU全校留學生的人數佔一半,來自近100個國家與地區。其中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半是外國人,用英語和日語雙語授課。它們打破日本傳統教育,容納和尊重多樣性,培育冒尖人才,重視培養時刻派上用場的能力,進行大膽的大學改革。但是,這種情況卻在大多數日本高校中十分少見,多數學校仍未跳出傳統日本教育的框架。

為什麼即便留學生增多,日本高校卻無法從本質上實現國際化呢?2017年在日本出版的《新移民時代》這本書中提到,以就業目的赴日的留學生增加,很多專科學校接納留學生是為了完成招生定額;而語言學校追求的是盈利至上,很多企業招留學生臨時工來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該書分析,赴日的外國人不斷增多,但是學校和企業缺乏把留學生當作「共同體」的意識,不斷榨取留學生的金錢和勞動力,導致幫扶政策遲緩,作者警示稱「這樣下去,外國人可能會逐漸變少」。於2020年出版的《大學已經要滅亡了嗎》一書中提到,規避變化的大學和不完善的國家政策問題都是導致日本高校無法從本質上實現國際化的原因。書中還表示,「在知識共同體內,有目的地創造多樣性才是最重要的」。在APU校長出口治明所寫的《只有這裡才有的大學》中提到一些問題的解決方式——引入秋季入學、用英語審核學生能力等,都是能吸引來自全球的優秀學生的手段,同時也能刺激到日本本國的學生,給予他們危機感,牽引著大學走向國際化。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鄭娟_NQ0738

相關焦點

  • 西南交大發布教育部直屬高校國際化水平排行榜
    中新網成都11月21日電 (殷櫻張雨)西南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21日發布了教育部直屬高校國際化水平排行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分別位於排行榜前三名。本次研究是首次對教育部直屬高校進行國際化水平排名,填補了大學排行榜中大學國際化的空白。  據了解,本次排行中特別強調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與合作、教師學生的國家交流等高等學校國際化的內容。同時,與已有研究成果相比,首次提出了文化交流傳播、國際聲譽、國際化校園等三大一級指標,具有鮮明特色與創新。
  • 研究:日本高校國際化發展中的學生交流
    日本留學情況概要日本政府計劃2020年接收30萬國際學生來日留學,2019年留學生總數已達到29.8萬人,預計2021年將超過30萬人。目前,日本學生出國留學的數量較低,因此日本政府鼓勵學生出國留學,有關工作還在推進。日本留學生服務日本高校國際交流注重提升留學生的獲得感。從培養流程看,日本為留學生提供「一條龍」服務,從招生信息、入學支援到留學生就業及畢業後職業發展追蹤,為留學生個人發展提供了較為完整的培養體系。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學生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國際化優質教育資源,是中外合作辦學的主要優勢之一。  據三亞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曹豔偉介紹,自2016年起,三亞學院與丹麥尼爾斯布魯克哥本哈根商學院合作舉辦酒店管理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目前就讀學生人數為114人。「該項目引進了外方32門課程,學生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學習,教師以英文授課,進一步提升優化了三亞學院的課程品質。」
  • 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極力倡導教育的國際交流,積極開展跨國、跨地區的教育合作項目,鼓勵學生融入到開放式的教育環境中,以培養國際型、綜合型、創新型人才。國際化人才日益成為決定一國發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國家甚至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提升至國家戰略。
  • 加強中日醫療合作 全球健康論壇與日本醫療國際化機構籤署協議
    日本醫療國際化機構理事長蔣曉松、執行秘書長徐靜波等在東京進行線上會晤。日本醫療國際化機構成為GHF第二屆大會重要合作夥伴,將在會中舉辦「中日醫療合作,未來展望」分論壇及相關配套活動。日本醫療國際化機構表示,將和GHF大會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 並與組委會合力搭建一個中日醫療頂級合作交流平臺,在政策研討、學術交流、項目引進、產業落地等方面為兩國衛生健康合作和友好交往提供重要的推動力。
  • 日本高校中的「清華北大」是哪所大學,「人大」又相當於哪一所
    提起國內知名的高校,每個人都能掰著手指頭說出幾個來,至少北京的三大王者「北大、清華、人大」,人人如數家珍,至於復旦、交大、浙大,也是鮮少人不知道的。可見,這些優秀的大學,國人都有一個清楚的等級概念。可是,如果提到國外的大學,許多人就弄得不那麼清楚了。
  • 上海交通大學召開國際化宣傳大會暨國際化宣傳培訓會
    11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化宣傳大會在閔行校區舉行。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羅鵬、宣傳部新聞中心副主任李厚銳及各單位近90位國際化宣傳工作負責人和聯繫人共同參加了會議。此次會議旨在促進學校國際化戰略實施,為全校國際化宣傳工作搭建平臺,進一步打造學校良好全球形象,提升學校全球聲譽和影響力。
  • 西南交通大學發布2017年度大學國際化水平排名
    《大學國際化水平排名(2017 URI)》報告。  報告表明,工科類大學國際化水平最高。在我國一流大學行列中,傳統以工科為強勢學科的高校如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等在大學國際化發展中表現突出。5年來,工科大學3年獨佔排名鰲頭,居排名第一,其中清華大學2年排名第一,浙江大學今年排名第一。
  • 日本七所舊帝國大學,不輸中國「C9」聯盟
    至今保存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日本傳統文化。日本國內的大學分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三種。著名國立大學有以東京大學為首的七所舊帝國大學,即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九州大學、北海道大學、大阪大學和名古屋大學。著名私立大學有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法政大學等。著名高校聯盟有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八大學工學系聯合會、指定國立大學等。
  • 科學網—日本早稻田大學校長:培養有自主獨立精神的國民
    正在進行國際化城市建設的深圳離不開高等教育的支持,而高校培養人才的方向如何與城市發展目標一致,從而更好地為城市發展服務?日前,日本早稻田大學校長鐮田薰通過電子郵件接受本報記者採訪對此進行了闡述。早稻田大學長期以來以培養具有自主獨立精神的國民為理想,不為權力和時勢所左右,開展科學的教育和研究。「學術的獨立」體現了早稻田的「在野精神」,它並不是單純的反權力,而是指在接受西方學術思想的同時加以驗證,強調培養獨創性學問的重要性。我們需要的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獨立自主的學問。
  • 日本高中生的甲子園理想
    日本高中生的甲子園理想 作者:蔡鈺淩(清華大學在讀博士)每到傍晚,日本街頭就會出現一群又一群騎著單車的平頭少年
  • 溫州肯恩大學校長王立:國際化和家國情懷都要兼顧
    作為我國教育國際化的一扇窗口,中外合作大學自誕生之日起,便備受國人關注。其發展狀況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晴雨表」。而此次中外合作大學招生遇冷,是否也反映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在放緩?未來此類高校的發展前景又將如何?就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專訪了溫州肯恩大學校長王立。
  • 警惕高校的SSCI症候群
    在中國臺灣地區的高校,由於在學術評價機制中過度推崇SSCI論文,以至於「SSCI至上」已成為科研文化的一部分。「SSCI至上」的學術文化以及由此帶來的不良影響,早在2014年就被臺灣學者形象地稱為「SSCI症候群」(SSCI syndrome)。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大陸地區的高校在許多方面產生了同樣的病症。
  • 優選校·高校丨汕頭大學:省部共建·國際化·精細化 2020 因你特別
    第二點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國際化教育,汕頭大學國際化特色非常突出,從分享中,簡單地介紹兩點,第一是國際化的特色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是國際化的師資力量。外籍老師包括港澳臺老師佔比體現了國際化的師資隊伍,目前我們佔到13%多。第二是有海外經歷的老師佔比接近50%。第三是我們獲得博士學位的老師佔比是達到了近65%,這塊在我們全國高水平大學裡,教師的結構也是非常好的。
  • 高考成績不理想,可選這所與重慶交通大學排名相當的遠東國立交通大學
    高考後俄羅斯留學是不錯的選擇,尤其對於高考不理想的考生來說。由於成績的限制沒有機會報考本科院校,不需要高考成績的俄羅斯留學反而是給了考生一次機會。 俄羅斯名校眾多,可以直接申請本科。
  • 南京工業大學召開國際化工作研討會
    近日,南京工業大學在圖書館五樓報告廳召開國際化工作研討會,會議由牛生傑副校長主持。江蘇省教育廳對外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施蘊玉、我校相關職能部門和各二級學術單位相關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參加會議。施蘊玉副處長以《江蘇教育對外開放的實踐與展望》為題作報告,詳細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全省教育對外開放取得的成績、江蘇教育對外開放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的重點舉措等,並對我校國際化事業發展提出針對性建議,鼓勵我校「發現機遇、尋求突破、激發活力」,進一步對標引鑑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加大國際參與和國際合作、促進中外合作辦學提質增效、加大國際化人才培養
  • 2020年THE日本大學排名公布,東北大學首次位居第一
    近期,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簡稱"THE"),發布了日本大學最新排名,對日本國公私立大學的"教育教學能力"進行評估並排序。THE世界大學排名日本版首次發布是在2017年,今年是第四次公布。這次的調查對象包括278所日本大學。
  • 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來華留學生教育:進展、問題及建議
    摘 要:來華留學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至今七十餘年的時間裡,來華留學生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同時也存在著相對數量較少、結構不平衡、質量有待提升、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 「洋流」逆轉:百度國際化擴張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版圖
    ,說太陽是從扶桑出來,扶桑正是今天的日本。這個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東海鄰邦,是百度出海的第一站。值得關注的是,當百度在2006年啟動日本項目時,那時的中國網際網路還鮮有企業有出海的能力。作為首批吃螃蟹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百度在日本的擴張也並非一帆風順,在國內早已形成絕對優勢的搜尋引擎,在日本最終關閉。
  • 河北外國語學院與大洋洲2國16校開展國際化合作
    河北外國語學院與大洋洲紐西蘭、澳大利亞等2個國家16所高校開展著師資互換、互派留學生、科研等多方面國際合作。 河北外國語學院現開設75個語種,語種已覆蓋世界六大洲181個國家的官方語言,覆蓋冬奧會全部使用語種,覆蓋「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國家官方語言,實際開設語種數量居世界高校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