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內江市威遠縣連界鎮、新場鎮出現許多黃色的飛蛾,不少人因接觸該種飛蛾出現皮膚瘙癢、長紅斑、長疙瘩等症狀,這些飛蛾也因此被當地居民稱為「毒飛蛾」。
7月4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威遠農林部門及當地鎮政府、衛生院了解到,最近一周,兩鎮衛生院每天至少接收10多名與「毒飛蛾」相關的患者。農林部門已初步確定「毒飛蛾」為烏桕黃毒蛾或茶毒蛾,其毒毛等接觸人體皮膚後確實會導致人出現皮膚過敏症狀。目前,農林部門正展開誘捕防治工作。
接觸「毒飛蛾」後 居民皮膚瘙癢長疙瘩
7月3日,威遠當地論壇傳出,最近幾天,威遠縣連界鎮、新場鎮出現大量黃色飛蛾,晚上燈光下特別多。有網友稱,這種飛蛾毒性特別大,只要皮膚碰到,就會起疙瘩、紅腫。還有網友稱,在新場某醫院看病時,遇到很多類似接觸「毒飛蛾」後到醫院就診的患者,病因基本都是接觸「毒飛蛾」後出現皮膚過敏,有不少患者身上長出大大小小的紅疙瘩。
7月4日,成都商報記者聯繫上多位連界、新場鎮的居民,他們都表示,自上周起,兩地確實出現不少黃色飛蛾,也有部分人因接觸過飛蛾,而出現皮膚瘙癢、長疙瘩等症狀。「飛蛾有毒,大家都說是『毒飛蛾』。」新場鎮居民代先生說,剛出現的前兩三天,飛蛾特別多,最近兩天少了些。「白天,能看到窗臺、牆壁等趴著一些飛蛾。一到晚上,就圍著燈飛。」
「有些嚴重點的就到醫院去了,不嚴重的就自己買點藥塗了,消得也還算快。」連界鎮的劉先生說,雖然「毒飛蛾」沒有前幾天多了,接觸後所起的紅疙瘩在用藥後也消退得很快,但鎮上的居民都不清楚「毒飛蛾」如何來的,擔心「毒飛蛾」會重新增多,希望能儘快將它們清除。
兩鎮衛生院
每天接收多名患者
連界鎮衛生院工作人員介紹,最近一周,醫院每天都接收10多名與「毒飛蛾」相關的患者。患者都是接觸「毒飛蛾」後,出現了皮膚瘙癢、長紅斑、長疙瘩等症狀。「但都是門診簡單處理後就回家了,暫時還未出現住院治療的患者。」
新場鎮衛生院每天也接收了多名與「毒飛蛾」相關的患者。「有些症狀比較輕的,都是自己在家處理了。到醫院治療的,都是症狀相對比較重的。」衛生院醫生說,衛生院多名醫生也因接觸「毒飛蛾」而出現皮膚瘙癢、長疙瘩等症狀。「確實有毒,接觸後容易出現皮膚過敏。」
初步確認
系烏桕黃毒蛾或茶毒蛾
連界鎮副鎮長謝鵬躍介紹,自6月28日起,連界鎮開始出現「毒飛蛾」,鎮衛生院也相繼接收了部分患者。「主要出現在場鎮上,農村還暫時沒接到相關反映。」謝鵬躍說,前幾日,飛蛾數量明顯更多,最近兩天少了很多,出現不少飛蛾死亡的現象。
威遠縣農林局生物防治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最近一周,連界、新場出現大量「毒飛蛾」後,農林部門也前往進行了調查。經初步調查,確認「毒飛蛾」為烏桕黃毒蛾或茶毒蛾。但具體是哪種,還有待提取的標本得到進一步鑑定後方能確認。該負責人還說,早在6月初,農林部門就在威遠連界、新場、慶衛等多個鄉鎮發現了該飛蛾的幼蟲,當時已展開防治。「有些還沒來得及防治或未防治到,幼蟲就發育成成蟲,而出現大量飛蛾。」
「兩鎮出現的飛蛾確實有毒,其毒毛接觸人體皮膚後,人容易出現皮膚瘙癢、紅腫、長疙瘩等過敏現象。」該負責人說,目前,部門正展開燈光誘捕等防治工作。「飛蛾成蟲一般存活10天左右,我們要加緊防治幼蟲進化。」該負責人提醒居民,不要接觸飛蛾成蟲和幼蟲,如接觸後出現瘙癢、紅腫、長疙瘩等症狀,需及時就醫。
專家建議
高溫期很適合飛蛾發育
燈誘殺滅最環保
根據威遠縣農林部門所介紹的毒蛾主要寄生於大頭茶樹,並看過飛蛾照片後,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認為,內江威遠兩鎮的毒飛蛾應是茶毒蛾。據他介紹,茶毒蛾屬毒蛾科,是茶樹上的主要害蟲,分布在中國國內各產茶區,寄主主要有茶、柑桔、櫻桃、柿、枇杷、梨、玉米等。
「人接觸毒毛和毒液,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皮炎、眼炎、上呼吸道炎。牧區家畜誤食帶毒蛾幼蟲的飼料,還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趙力說,目前正值高溫期,很適合飛蛾等昆蟲發育,死亡率低。而如果飛蛾的食物充足,很容易暴發,從而出現大量飛蛾。
趙力說,茶毒蛾成蟲白天靜伏不動,常在夜間活動,趨光性強。為此,他建議廣大居民,夜間儘量關好門窗,防止飛蛾飛入家中。如夜間大量飛蛾因趨光而飛入家中,可用拍子將圍在燈四周的飛蛾打死。「燈誘殺滅,是環保的消滅成蟲辦法。但如果實在太多,還是建議用殺蟲劑。」
成都商報記者 姚永忠
原標題:「毒飛蛾」肆虐內江兩鎮 接觸後皮膚瘙癢長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