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一碗飯約有4400粒米
假設一天吃兩碗米飯
一年就要吃掉55公斤大米
相當於一個成年女人的體重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吃飯是一件繞不開的大事
但是,吃飯的人很多
真正懂米的卻很少
看似長得差不多的大米
其實有很多不同之處
比如,你知道米一共有多少種
不同種類的大米又各有什麼特點呢
今天,米掌柜就為大家詳細介紹米的品種
讓愛吃飯的你更懂米!
根據植物學性狀分類
秈米\粳米\糯米
珍珠米、盤錦米、絲苗米……逛超市的時候你有沒有看這些名稱看得眼花繚亂,那這些就是大米的分類嗎?米掌柜告訴你,並不是~
以上這些米的名稱,其實只是商品命名,是從米的外形、特點、加工工藝、營養成分等而取的名稱。
按照國家標準《大米強制性標準》規定的,大米分成3類:粳米、秈米和糯米。
秈米
又稱長米,呈長橢圓形或細長形狀,粘性小,出飯率高,米飯較蓬鬆,顆粒分明。
粳米
一般呈橢圓形,顆粒比較短,吸水性較弱,意味著出米率不高,但是每一粒都實實在在,口感也更為軟糯。
糯米
形狀有長有短,很少作為主食,因其粘性大,香糯軟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如年糕、元宵、粽子、糯米酒等,以及作釀酒的原料。
根據收穫季節分類
早稻米|中稻米|晚稻米
早稻收穫季節為7月中下旬,中稻9月中旬收割,晚稻為10月中下旬。
早稻的生長期最短的只需要90天,而晚稻最長的可以達到170天。不同的生長期,對於大米的口感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一般而言,早稻大米的口感不如中稻和晚稻。
早稻米
由於早稻的生長期短,只有80至120天,所以生產出來的早米,米質疏鬆,腹白度較大,透明度較小,缺乏光澤,比晚米吸水率大,粘性小,糊化後體積大。所以,用早米煮成的飯,吃起來口感差,質幹硬,易出現飽腹感。
晚稻米
晚稻的生長期較長,約在150至180天,並在秋高氣爽的時節成熟,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因此它的晶質特徵好,如米質結構緊密,腹白度小或無,透明度較大,富有光澤,煮熟的飯吃起來,質地細膩,粘稠適中,鬆軟可口。晚米中的稗粒和小碎米的數量相對於早米中的數量少。
根據胚芽加工狀態分類
糙米|胚芽米|精米
習慣於吃白米飯的人們,可能不知道還有「糙米」、「胚芽米」的存在。其實糙米、胚芽米、精米是按照稻穀的加工程度來區分。
水稻收穫的產物是稻穀,稻穀是未去除稻殼的子實。
稻穀去殼後,剩下80%部分是糙米,糙米含有糠層、胚芽等部分,質地緊密,口感較粗,古人所吃的大米即糙米,而發芽糙米就是把糙米浸泡發芽得來的。
糙米再去掉部分糠層,保留胚芽的米是胚芽米,胚芽米保留了稻穀的75%。
精米就是我們日常吃的白米,是稻穀在加工過程中經過精磨,去掉稻殼、糠層及胚芽等留下的70%部分。
精米、胚芽米、糙米的熱量與含水量相近,糙米、胚芽米保留了部分糠層與胚,所以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較高,但是口感也會較粗,不如精米細膩。
如何挑選好的大米
說了這麼多,那麼問題來了
如何挑選好的大米呢?
正如同數碼產品有各種各樣的參數
大米也有許多挑選的標準
接下來米掌柜就教大家幾種
最簡單直接的辦法
讓你一眼就能挑出真正好的大米
1、看國標
目前大米執行的國家標準是:GB/T1354,只要標籤上印有這個標準號,就表示已經符合上市標準,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除了普通國標以外,還有許多各地帶地理標誌的大米,分別使用自己獨立的標準。
想買更優質的大米,認準包裝上的地理保護標誌和標準號,準不會出錯。
2、看外觀
米的硬度越強,蛋白質含量越高,透明度也越高。好的大米,腹白少,大小均勻、豐滿光滑,色澤正常,少有碎米和黃粒米。
3、嘗味道
好的大米做成米飯後,有濃鬱的稻花香味,米飯味道清淡略甜,綿軟略粘,芳香爽口,飯粒表面油光豔麗,剩飯也不回生。
懂米的人,才能真正讀懂生活
吃一碗好米飯,是對生活最大的敬意
享受美食,享受生活
從日常的一碗好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