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流行一個詞語「佛系」,所謂「佛系」指的是放下邪念、惡念、雜念,心懷仁慈;放棄物慾,淨化心靈,超脫自我;盡人事,聽天命,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放棄無謂的競爭和索取,放棄貪婪和痴迷;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
「佛系」的心態確實是化解濁世的靈藥,給迷失的人們點亮了一盞明燈,也讓我們民族重新找回了人生信仰,讓人性得以回歸,再放異彩。然而,大部分人僅僅是心生嚮往,真正做到的卻寥寥無幾,至於能堅持「佛系」信念的則鳳毛麟角,大部分人平時還能保持良好的心態,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佛系」就拋之腦後,善念瞬間變成了惡念。為什麼他們的信念如此脆弱?為什麼「佛系」不能在他們心中紮根?因為他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知道「佛系」是別人告訴他的「佛系」,不是自己領悟出來的「佛系」。
「佛系」思想之根源在於悟空(領悟空性),只有悟到「萬象皆空,萬法皆空」,才能真正領悟「佛系」。如果你告訴別人:因為你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摸到的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幻象,都是假的,所以你不要再執著於幻象了,不要再追求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財富、美色、功名了。我想大多數人會把你當神經病:明明一個活生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說我不存在,明明腳踏大地,頭頂藍天,你說這一切都是假的?
《佛經》和中國的《易經》作為世界兩大哲學體系都只告訴人們世界的本相,卻沒有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世界的本相,一種可能是釋伽牟尼和伏羲自己並不知道科學依據,另一種可能是作者看到了本相,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無法向世人作科學解釋。
要領悟「空性」就要徹底了解我們的宇宙。今天我們就來科學解釋一下《佛經》和《易經》思想。
要徹底了解我們的宇宙就要從宇宙誕生的那一刻說起,當今科學界普遍接受的是宇宙大爆炸猜想(暫時不叫宇宙大爆炸理論吧,雖然所有證據都指向大爆炸理論的正確,但由於宇宙大爆炸理論無法證偽,所以抱著嚴謹的態度,暫時還是叫宇宙大爆炸猜想)。根據科學家對宇宙的觀測,發現宇宙在膨脹,於是推測宇宙在很早以前(在約138億年前)一定捲縮在一個很小的點內,這個點就是奇點:一個體積無窮小的點。但是宇宙直徑有940億光年,光都要跑940億年,這是多麼大的空間;而且宇宙中有幾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又有幾千億顆恆星、行星、衛星和無數的星際物質,而這些物質還不過佔宇宙的4.6%,還有95.5%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宇宙如此龐大,又擁有如此多的物質,它又是怎樣被壓縮在一個體積無窮小的空間裡的呢?除非物質都不存在。
是的,物質都不存在。
要搞清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物質的屬性說起,我們知道物質是可以細分的,拿一個人做例子,人體包括不同的系統和組織,如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肌肉組織、血液組織等,但不管哪個系統或組織都是細胞組成,細胞由分子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如此細分下去,我們最後發現組成物質的基本元素是一對關聯元子(詳情請參考《質量和引力的本質》一文),而元子又是什麼?元子是一種能量,它無色無形,沒有體積。你可以想像為一團自旋的氣,有正旋的氣和反旋的氣,當兩個不同旋轉的氣相遇時會形成一對關聯元子,關聯元子相互環繞並攜手同行,關聯元子的這種行為會形成渦流空間,生出質心,產生質量和引力,在引力的作用下,單位體積內的關聯元子慢慢聚合,生成第一個擁有三維體積的物質:氫原子。再由無數氫原子經過億萬年的演化形成今天的宇宙。
我們知道物質是三維的,有長、寬、高,有體積,但能量是二維的,沒有體積,比如一張厚度為零的紙,我們認為這張紙並不是真實存在的,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二維現象,就是你現在通過手機或電腦屏幕看到的文字,這些文字沒有厚度,它只是虛擬的存在。沒有體積就意味著我可以在一個文檔裡打無數個文字。
一個三維空間是由無數個二維平面組成,或者換個說法:一個三維空間可以容納無數個二維平面。宇宙物質在成形之前都是無形的能量,都是二維的,所以只需要一個點就能把所有的能量容納進去,而且這個點也可以小到近乎沒有體積,也就是一切誕生於「無」,而我們看到的所有宇宙物質也是由虛無的能量組成,能量是一種形態,這種形態就是運動。能量以運動的形式存在,還記得一句話嗎: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運動將二維擴展成了三維,運動產生了時間,運動產生了空間,運動產生了物質,運動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沒有運動一切都不復存在。而物質僅僅只是虛無的另一種形態。
宇宙正如《易經》所言: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合,萬物生......
宇宙正如《佛經》所言:萬象皆空,萬法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