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物理學思想解釋的數學虛幻模式

2020-08-31 工程學習

隨機步行者在第八時間步數(N = 8,未顯示)時的概率密度的&34;提供了一些物理直覺,即為什麼某些 Borwein 積分中的模式會在同一點突然斷裂。

從貝殼的斐波那契螺旋到晶體的周期性,模式在整個自然和數學中廣泛出現。但是某些數學問題有時會誘使人類解算器看到一個模式,但是,突然,這個模式突然消失了。這些虛幻的模式出現在數學的許多領域,其中一個例子來自某些微積分積分,這些積分欺騙了甚至最好的數學家的直覺。

現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兩位物理學家使用隨機行走的物理概念接近這些積分。雖然解決這些積分通常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獨創性,物理學家已經表明,新方法可以直觀地找到解決方案,有時甚至不需要明確的計算。

法國巴黎蘇德大學的物理學家薩蒂亞·馬朱姆達爾和伊曼紐爾·裡薩克在最近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使用隨機步行者解決積分的論文。

Trizac告訴Phys.org:&34;我們的工作表明,當數學直覺被欺騙時,物理直覺可能會拯救一天。

博爾積分中的模式

有關積分(見圖)是&34;,以大衛和喬納森·博溫(父親和兒子)的名字命名,他們在2001年注意到了這些積分中的異常模式。Borwein 積分涉及 sinc(卡納爾正弦)函數的的產品,該函數具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光學、信號處理和其他領域。這兩個特殊積分可用於計算超立方體的體積。

求解 Borwein 積分涉及在變量 n 中替換數字。每個數字都給出了不同的解值,允許數學家觀察生成的值序列中的模式。例如,對於第一個積分(In),當您替換數字n = 1-7 時,您每次都會得到答案 。但是, 當你到達n = 8 時, 答案曾經略低於 = (大致 = = 10-10).數學家第一次在計算機上計算此值時,他們認為軟體中一定存在錯誤。但答案得到了確認, 隨後的術語 (對於n = 9, 10 等) 越來越小。

某些模式的持久甚至更長。對於第二個積分,Jn,序列的前 56 個術語(通過替換數字 1 到 56 表示n獲得)都是 +/2。但57th術語約為 +/2×10-110,後續條款繼續減少。(事情可能會變得更加極端:對於 Borwein 積分的一個變體(此處未討論),一個恆定的值模式適合驚人的前 10 個176序列的術語,之後模式最終中斷。

數學家可以解釋為什麼這些模式突然斷裂,至少在數學方面是這樣。請注意,上面的兩個 Borwein 積分都包含函數 sinc(ank),其中n= 1/(2n=1)。如果你用數字1、2、3代替...對於n在此表達式中,您將獲得序列 1、1/3、1/5、1/7、1/9、 . .Borweins人注意到,第一個術語1不僅大於所有其他術語,而且甚至比接下來的幾個術語的總和還大——確切地說,第二個到第七個術語的總和,即1/3 = 1/5 = 1/7 = 1/9 = 1/11 = 1/13 = 0.955...但是,當將第八個術語1/15添加到此總和時,答案是1.02...,所以略高於1。事實證明,第七個術語是積分計算為 + 的最後一個術語,而第八個術語是模式中斷的點,這並非巧合。

Borweins證明了一個定理(見圖),用更籠統的術語來概括這一觀點。第二個積分 J 的定理n, 以及。J 中的餘弦函數的核算n將上面的表達式更改為 2/(2n=1),由於屬性 cos(a)sinc(a) = sinc(2a),因此第一個術語為 2 而不是 1。作為第二個到 56 的總和th表達式的術語小於 2,但添加 57th術語將總和推過 2,定理持有。

隨機步行者

雖然定理有助於解釋 Borwein 積分的臨時模式何時斷裂,但還不完全清楚為什麼定理首先成立。

在這份新論文中,Majumdar和Trizac通過將定理與概率理論和統計力學中一些廣為人知的概念連接,為定理提供了一些物理直覺。他們注意到,定理中的積分與統一概率分布有著密切的聯繫,這種分布在整個科學中被廣泛使用。具體來說,統一概率分布的 Fourier 變換恰好只是 sinc 函數,它產生 n = 1 的Borwein積分。此連接將 Borwein 積分與物理世界連接,因此通過使用相關參數,可以使用遵循均勻分布的事件來建模 Borwein 積分的解決方案序列。

為了在更物理的語境中描述這種聯繫,研究人員觀察了隨機步行者。隨機步行者是一個抽象對象,它可以在任何方向上移動一定距離,其中精確距離是從連續的值間隔中隨機選擇的,並且每個值都同樣可能被選中(即,它遵循一個均勻的分布)。隨機步行者可以準確地模擬各種隨機現象,如股票市場價格、覓食動物路徑和氣體中分子的路徑,這些現象分別發生在一維、二、三維中。

在這份新論文中,物理學家們表明,無限多隨機步行者的運動可以用來模擬博維恩積分中模式的出現和消失。首先,隨機步行者都從一維數字線上的點零開始。對於第一步,允許每個步行者移動最多 1 個單位的隨機距離,無論是左或右。對於第二步,每個步行者可以移動高達 1/3 的隨機距離,然後隨機距離高達 1/5,然後 1/7,1/9 等。也就是說,每個連續允許的步進距離對應於表達式 1/(2n=1)的下一個值。

主要問題是,每次時間步數後,起點(原點)的隨機步行者的分數是多少?事實證明,步行者在每個時間步長 n 的原點的分數(更確切地是概率密度)對應於使用相同 n 值的 Borwein 積分的解

正如物理學家所解釋的,在前七個步驟中,步行者最終在原點的概率密度始終為1/2,通過上面的定理,概率密度對應於 +的積分值。關鍵的想法是,到現在,步行者在原點密度是相同的,如果整個數字線是統一填充步行者。實際上,由於每個步驟的最大距離受到限制,因此只有部分數字線是可訪問的,即步行者的世界是有限的。

然而,在頭七個步驟中,起源處的步行者認為他們的世界是無限的,因為他們不掌握任何關於邊界存在的信息,這將表明世界是有限的。這是因為,到達其世界外部邊界的步行者(第一步後+1 或 -1)都無法在不到七個步驟內返回起點,即使採取允許的最大尺寸步驟,並且全部朝著起點的方向前進。由於這些步行者在第八步前的起點出現的概率為零,因此它們不會影響起點上隨機步行者的分數。因此,在頭七個步驟中,在原點步行者的密度固定在 1/2(它是&34;)。

但是,一旦那些已經達到+1或-1的步行者回到原點,情況就改變了。第八步之後,這些步行者中有些人有可能回到起點。現在,這些步行者充當&34;,因為他們回到起點揭示了邊界的存在,告訴起源處的其他步行者,他們的世界是有限的,因此影響步行者在起源的密度。

由於這些信使步行者回到了起點,很明顯,其他一些邊界接觸的步行者沒有回來,而是可能繼續繼續往更遠的地方移動。因此,概率分布變得更加分散,導致原點步行者的分數逐漸從 1/2(或 α 表示積分)侵蝕。正是這種侵蝕解釋了為什麼第一個 Borwein 積分的值在 n = 8 中會如此輕微地下降。對於第二個 Borwein 積分,也有類似的論據(參見視頻)。

通過將 Borwein 積分與隨機步行者的概率連接,新結果提供了一種與直接計算完全不同的方法來求解這些積分。物理學家們表明,除了此處描述的兩個積分外,同樣的方法也適用於許多其他積分,包括向更高維度的擴展。研究人員預計,這種方法有可能為許多其他難以解決的積分提供無計算的解決方案。

Trizac 說:&34;由於我們對有趣積分的推導涉及隨機走走理論的基本概念,我們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使用我們的關鍵理念,可能會使用我們的關鍵思想來推導出新的標識和積分,以及具有實際應用的應用。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揭開數學中的虛幻模式,隨機遊走?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從貝殼的斐波那契螺旋到晶體的周期性,自然界和數學中隨處可見這種呈規則的模式。但數學中的一些問題有時會「欺騙」我們,比如讓我們在求解時看到一個模式,但突然間這個模式又消失了。這種虛幻的模式出現在數學的許多領域,比如說出現在某些積分中,即便是最優秀的數學家也可能受到這些積分的「欺騙」。
  • 高中物理學史與物理學思想方法全集
    ; 數學推理:由初速度為零、末速度為v的勻變速運動平均速度和得出;再應用從上式中消去v,導出即。 5、英國物理學家胡克對物理學的貢獻:胡克定律;經典題目:胡克認為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彈簧的彈力才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對) 6、1638年,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一書中,運用觀察-假設-數學推理的方法,詳細研究了拋體運動。
  • 思想、邏輯、數學、實驗是人類科學進步的四大基石
    人靠智慧,也可說是靠思想。人類每一次思想認識提升,藉助科學,都會帶來人類文明的飛躍。思想變革造成科技變革,科技變革帶來文明提升。因而,可以說,科技是人類進步的決定力量。但科技進步是靠什麼來推動的呢?推動人類科學進步的四大基石是思想、邏輯、數學、實驗。
  • 從認知語義學的視角看數學方法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這說明數學以其高度抽象的思維提高了物理學家的預見能力,能深刻地揭示物質世界的內在聯繫。電報之父莫爾斯曾說過:「數學是數學,物理是物理,但物理可以通過數學的抽象而受益,而數學則可通過物理的見識而受益。」由此可見,物理的發展離不開數學,許多物理現象的預言與解釋更離不開數學方法與物理思想的巧妙結合。
  • 數學史上最重要的4大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是數學家的靈魂。試想:離開公理化思想,何談歐幾裡得、希爾伯特?沒有數形結合思想,笛卡兒焉在?沒有數學結構思想,怎論布爾巴基學派?數學家的數學思想當然首先是體現在他們的創新性數學研究之中,包括他們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方法。
  •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數學家和科學家是這麼說的!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數學家和科學家是這麼說的!麻省理工學院宇宙學家馬克斯泰格馬克認為宇宙是一個數學結構。紐約州布魯克林 -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用數學來描述宇宙的物理特性。但是,如果宇宙本身就是數學呢?這就是宇宙學家Max Tegmark所相信的。在泰格馬克看來,宇宙中的一切- 包括人類 - 都是數學結構的一部分。他說,所有的物質都是由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具有電荷和自旋等特性,但這些特性純屬數學特性。空間本身具有尺寸等屬性,但最終仍然是數學結構。
  • 宇宙是由數學統治的嗎
    宇宙或由數學統治,其中也包括了人類(意識)本身也可能由數學「組成」(神秘的地球)據騰訊科學(羅輯/編譯):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使用數學來研究宇宙的基本物理性質,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宇宙本身就是數學,宇宙學家馬克斯·塔馬克認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當然也包括人類在內都是一種數學結構,所有的物質都是由粒子組成,而粒子就具有一些普遍性的性質,比如自旋等,其中就涉及到一些單純的數學問題,然而宇宙空間本身就是多維的,其仍然還是數學問題
  • 12本關於量子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的科普書籍
    《模式的製造者:從信件到自傳》,弗裡曼·戴森著與費米不同的是,94歲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弗裡曼·戴森給家人寫了數百封信,詳細記錄了自己的生活。1941年,17歲的他在劍橋大學開始了他的人生記錄。多年來,從物理學家理察·費曼到馬丁·路德·金等20世紀的偶像人物出現在他的生活中。
  • 量子物理學:從普朗克到東方哲學
    據報導:「大約200位數學物理學家聽了他對這一概念的簡短闡述,這對改變人們對所謂的'常識'和'現實'的信念很有必要。」《時代》周刊指出,解釋量子理論比解釋相對論更加困難,量子科學只能用數學來表達。「普朗克是量子理論的奠基人,海森堡、薛丁格和德布羅意表明,必須重寫整個這一力學科學。當它被重寫時,只有數學家才能理解它。」
  • 物理學、哲學與現實,為什麼物理學無法解釋生命和意識?
    虛數由一個負數的平方根組成。儘管它給出了你想要的答案,波函數與現實世界中的任何東西都不對應。它很有效,但沒人知道為什麼。薛丁格方程也是如此。也許我們不應該把薛丁格方程看作一種發現,而是一種發明,一種歷史的偶然,就像我們用來表示函數和數字的希臘和阿拉伯符號一樣。畢竟,物理學家在經歷了許多錯誤的步驟後,才得出了薛丁格方程和其他標準量子公式。此外,薛丁格方程並非無所不能。
  • 關於佛教人類起源的物理學解釋,還有一些新穎的物理學概念
    首先我熱愛頭條給我這個機會,我也努力這輩子為人類科學的進步做出貢獻,以下都是的科學推測人類只能從數學和邏輯上推測這些是正確的,我一定努力為國家和社會物理學進步做出貢獻,以下的解釋一定能帶來很多科學的進步,請大家一定認真觀看,我要說了 開始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做一個簡單的數學知識證明,先來證明0.99循環等於1!來設0.99循環等於x則滿足10x=9+x解得x=1。
  • 數學的恐怖:161年前出現的黎曼猜想,給了物理學新的研究方向
    數學的恐怖之處在於它可以依靠邏輯推理,去解釋世間萬物的運行規律,也給了物理學新的研究方向,黎曼猜想無疑就是這一情況的代表。一名優秀的物理學家,他的數學能力也差不到哪裡去。牛頓不僅開創了經典物理學,還是微積分的創始人。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也離不開複雜的數學推理過程。伽利略說數學是上帝用來書寫宇宙的文字,高斯說數學是科學之王。
  • 物理學中的十大著名思想實驗
    在物理學中,有一類特殊的實驗:它們不需要購置昂貴的儀器,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的只是有邏輯的大腦;而這種實驗卻可以挑戰前人的結論,建立新的理論,甚至引發人們對世界認識的重新思考。這種實驗就是傳說中的思想實驗。
  • 量子技術如何突出數學與物理學的神秘聯繫
    愛因斯坦的數學方法還預測了重力波在整整一個世紀之前就被龐然大物的設備檢測到了(由黑洞的碰撞產生的,這也是愛因斯坦的數學方法首次得出的結論)。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稱數學的神秘力量為「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不合理效力」。維格納說,某種程度上講,旨在解釋已知現象的數學包含了尚未經歷的現象的線索-該數學給出的結果比實際情況要多。
  • 物理學的啟蒙運動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在過去的2000多年,物理學與哲學、化學等經常被混淆在一起,相提並論。直到16世紀科學革命之後,才成為一門現代科學。現在,物理學已成為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理論通常是以數學的形式表達出來。經過大量嚴格的實驗驗證的物理學規律被稱為物理定律。然而如同其他很多自然科學理論一樣,這些定律不能被證明,其正確性只能靠反覆的實驗來檢驗。
  • 我們並非生活在「虛幻世界」宇宙或是三維空間
    北京時間10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人們談到量子力學時,有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離奇現象,例如:量子力學疊加、量子隧穿(quantum tunneling)、量子糾纏等,一個世紀以來讓科學家們撓頭思索難得其解。
  • 物理學中的十大著名思想實驗
    在物理學中,有一類特殊的實驗:它們不需要購置昂貴的儀器,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的只是有邏輯的大腦;而這種實驗卻可以挑戰前人的結論,建立新的理論,甚至引發人們對世界認識的重新思考。這種實驗就是傳說中的思想實驗。
  • 不可解的物理學難題:源於數學核心悖論
    哥德爾(左)證明,總有一些數學命題是不可判定的;阿蘭?圖靈(右)則將哥德爾的證明延伸到了計算機科學裡無法解決的算法中。圖片來源:L: Pictorial Press Ltd/Alamy, R: Photoshot一個數學與計算機科學領域核心的邏輯悖論或許在現實世界也產生了影響:正是它讓我們無法解答一些關於物質的基本問題。
  • 文小剛:物理學的新革命——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
    事實上,數學的發展常常得益於物理學提出的問題,而物理學的每一次重大革命,則往往伴隨著新數學的引入。《返樸》總編文小剛特為此撰文,回顧歷史上幾次物理學革命,從數學的眼光看待物理學,並闡述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在他看來,範疇學、代數拓撲等近代數學理論在物理學中的應用意味著,物理學正在進行一場新的革命。
  • 單位制背後的物理學思想
    物理學中的其他單位,都可以由這七個基本單位推導出來。國際單位制最先開始於「米」制。隨著物理學各領域的蓬勃發展,國際單位制的使用在某些物理學領域,特別是微觀物理學上表現出了另一個弊端——由國際單位制推導出的一些物理公式中含有某些物理常數,而這些物理常數一般都比較複雜,往往不是過大就是過小,且有效數字的位數比較多,例如真空光速c的值為299792458、萬有引力常量G的值G=6.67259×10-11、約化普朗克常數的值為1.054572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