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剛:物理學的新革命——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

2020-11-22 澎湃新聞

原創 文小剛 返樸

點擊上方藍字「返樸」關注我們,查看更多歷史文章

下文曾於2019年7月12日發表於《返樸》。鑑於今時長假漫漫,許多朋友困居家中亟需精神食糧,《返樸》編輯部決定自今日起擇經典之作,舊文新品,以勞新老朋友。

經歷了數千年發展,數學這門古老的學科在近一百多年開拓出了眾多分支,並產生了多個應用學科。而一般人所學的往往是200多年前的數學。面對近代數學,若非精通數理者,恍如墜入「數學的深淵」(回復1907可獲同題文章)。該文用一張生動有趣的長圖,將深奧的數學深淵化作一部星漢燦爛的數學史。

事實上,數學的發展常常得益於物理學提出的問題,而物理學的每一次重大革命,則往往伴隨著新數學的引入。《返樸》總編文小剛特為此撰文,回顧歷史上幾次物理學革命,從數學的眼光看待物理學,並闡述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在他看來,範疇學、代數拓撲等近代數學理論在物理學中的應用意味著,物理學正在進行一場新的革命。

撰文 | 文小剛(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格林講席教授)

過去100年來,數學有了很大的發展,除了像微分方程和微分幾何這些與經典物理本身有深刻關係的數學以外,還發展出了代數拓撲、代數幾何、代數數論、範疇學、幾何表示論等極度抽象的數學。之前《返樸》介紹數學的文章《如何理解數學?從糾正對數學的偏見開始——得數學者得天下》強調,近代數學不是一個僅僅關於「數」的學問。以範疇學為代表的近代數學,更是一門關於關係和結構的抽象學問。有趣的是,近年來,這些看似和現實毫無關係的數學理論,特別是代數拓撲、代數幾何和範疇學已經開始和現代物理深度碰撞。

1

物理學革命與數學的引入

歷史上物理和數學有著十分深刻的聯繫。物理的目的之一是了解新的自然現象。而一個新的自然現象之所以新的標誌,就是我們連描寫它的名字及數學符號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當物理學家有一個真正的新發現時,他/她什麼都說不出來,什麼都寫不出來,也無法進行計算推導。這時候就需要引入新的數學語言來描寫新的自然現象。這就是數學和物理之間的深刻聯繫。正因為如此,每一次物理學的重大革命,其標誌都是有新的數學被引入到物理學中來。

第一次物理革命是力學革命,需要研究的物理現象是天體的的運動。牛頓不僅要發明他的萬有引力理論,而且還要發明微積分這一套新的數學來描寫他的理論。第二次物理革命是電磁革命。麥克斯韋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形態——場形態物質。這就是電磁波,也是光波。後來人們發現,這種場形態物質需要用數學的纖維叢理論來描寫。第三次物理革命是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發現了第二種場形態物質——引力波。他需要引入數學中的黎曼幾何來描寫這種新物質。第四次物理革命是量子革命。這次革命揭示出,我們世界中的真實存在,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但既是粒子又是波。這種莫名其妙卻又真實的存在,可以用量子力學來解釋,而量子力學則是建立在數學中的線性代數理論之上。

牛頓、麥克斯韋、黎曼、愛因斯坦

我們現在正在經歷一場新的物理革命——第二次量子革命。這次革命的主角是量子信息和它們的量子糾纏。這次我們所遇到的新現象,就是很多很多量子比特的糾纏。這種多體量子糾纏的內部結構,正是我們既說不出來,又沒有名字的新現象。我們現在正在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某種形式的範疇學),來試圖描寫這種新現象。

這次正在進行中的物理學新革命是非常深刻的。因為這次革命試圖用糾纏的量子信息來統一所有的物質、所有的基本粒子、所有的相互作用,甚至時空本身。而凝聚態物理中的拓撲序、拓撲物態,以及量子計算中的拓撲量子計算,都是多體量子糾纏的應用。正是通過這些物理研究,我們發現了多體量子糾纏的重要性,並引入了長程量子糾纏這一相關概念。

2

用數學的眼光看物理學

我們剛才用物理的眼光,概括了數學和物理的關係。自牛頓以來,我們都是用分析的眼光看世界,用連續流形、連續場來描寫物理現象。特別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它是如此的漂亮自然,大家都認為它抓住了宇宙的本質。之後,以幾何的眼光看世界成為物理的主流。在這個思路下,物理學家發展了規範場論、量子場論,以及描寫所有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

但完美主流的幾何的眼光,並不一定是認識世界的正確方法。從量子革命以來,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我們的世界不是連續的,而是離散的。我們應該用代數的眼光看世界。連續的分析,僅僅是離散的代數的一個幻象。就像連續的流體,是許許多多一個個分子集體運動的幻象。這種以代數的眼光看世界的新思想,將顛覆很多目前的主流物理理論,帶來物理的第二次量子革命(見《光的奧秘和空間的本源|眾妙之門》)。某種意義上,建立在幾何思路之上的廣義相對論、規範場論、量子場論太漂亮太完美了,讓我們誤以為它抓住了宇宙的本質,誤導了我們一百多年。

有趣的是,這100多年來,近代數學發展的一條脈絡也正是從連續到離散、從分析到代數的脈絡,也提出了離散的代數是比連續的分析更本質的觀點。60年代由Grothendieck學派發展出來的代數幾何理論正是這種思想的代表,代數幾何可以看作是實現了連續和離散的統一的幾何理論。這和物理學從經典到量子的發展一一相映。而實現統一的語言當然是代數的,更準確的說,是一個超越了集合論的、全新的數學語言,也是代數幾何的基礎語言:範疇學。

40年代Eilenberg和Mac Lane發展了範疇學,60年代Grothendieck在此基礎上發展了代數幾何。

3

範疇學的精神

下面讓我從一個外行的角度,來粗略介紹一下範疇學的精神。通常,如果我們想要深入了解一個物體,我們會把這個物體分解成越來越小、越來越簡單的構件。如果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認為了解了這個物體。這一思想方法就是還原論的思路。這是科學思想方法的一個主流。很多人甚至用它來定義什麼叫做「理解」。

但主流並不代表正確。「理解」也可以由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實現。我們不試圖把物體分成更小更簡單的基本構件。我們甚至不去考慮物體的內部結構,也許物體根本就沒有什麼內部結構。我們試圖通過這個物體和其他所有物體的關係和作用,來了解這個物體。

其實,和其他物體的關係和作用,正代表了這個物體所有可能的性質。而一個物體的所有可能性質,也就完全定義了這個物體本身。歸根到底,也許我們根本就沒有物體,只有一大堆關係。而物體這一抽象的概念,以及物體所有可能的性質,是由這一堆關係來定義的。這就是範疇學的精神。

把這一範疇學的思路應用到認識論,我們發現所謂的「客觀存在」,其實是人腦通過觀察到的大量的、各種各樣的關係,所抽象出來的一個概念。也就是說,我們頭腦中的主觀印象觀察是客觀的。而所謂的「客觀存在」,反而是主觀的。因為我們所觀察到的大量的、各種各樣的關係不是隨機混亂的,這些關係之間有非常強烈的關聯。這些強烈的關聯賦予我們「客觀存在」這一想像(或概念)。吳詠時老師舉過一個社會學例子:範疇學的精神正像馬克思說過的,人這個個體是通過人和人的關係定義的。所以範疇學是關係學,也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新方式。

01

我們也可以把範疇學的思路用到物理中對相和相變的理解。兩個相之間的相變,就是範疇學中的「關係」。而相這個概念,就是通過所有相變(即「關係」)來定義的。

02

物理學中的第2個例子是量子力學理論。通過量子力學中的波函數來理解我們的量子世界,其實是一種還原論的思路。如果我們要用範疇學的思路來理解我們的量子世界,那我們將像實驗物理學家一樣,直接考慮各種各樣的觀測(這些觀測對應於我們上面說的關係),而且我們只考慮各種各樣的觀測。這些觀測(關係)之間有很強的關聯。通過這些關係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直接理解我們的量子世界。這就是範疇學的思路。

現有的量子理論用的不是這一思路,而是通過對觀測之間的關係的總結,抽象出波函數這一概念,代表所謂的「客觀存在」。然後我們再通過波函數來理解我們的量子世界。

其實波函數(及其背後的線性代數),僅僅是我們對現有實驗觀測的一個模型。這一模型不見得唯一,也就是說,可能有另一個理論可以同樣有效地描寫我們的量子世界。這一模型也不見得正確,也許將來新的實驗觀測會和現有的模型矛盾。這將迫使我們構造一個新的模型,也就是發展一套新的理論,來描寫我們的量子世界。

其實用範疇學的思路來理解我們的量子世界,就是要放棄波函數這一概念。這將有助於我們不受波函數的束縛,來進一步發展量子力學。

03

物理學中第3個例子,就是具有長程糾纏的量子物態。量子物態中的組分有可能有長程糾纏。這些長程糾纏的各種各樣的構型,會給出各種各樣不同的量子物態[1]。這就是量子物態中所謂的拓撲序(見《拓撲序:看世界的一種新視角 | 眾妙之門》)。有長程糾纏的量子物態,是一類全新的物態,有各種想以前想不到的新現象。

陳諧(左)顧正澄(右)和我在一系列工作中提出了長程糾纏和對稱保護序的概念,並發展了對稱保護序的上同調理論。

長程量子糾纏及其對應的拓撲序,是一個全新的自然現象。我們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數學來描寫這一新現象?近十幾年來的研究發現,張量範疇學和高階範疇學正是描寫長程糾纏(拓撲序)的數學框架。其實拓撲序物態中的拓撲準粒子對應於範疇學中的「實體」(object,即所謂的「客觀存在」),而準粒子的交換、融合等操作,對應於範疇學中的關係(morphism)。張量範疇學正巧是描寫拓撲準粒子的完備理論。它可描寫拓撲序物態中的拓撲準粒子所具有的各種非常新奇的性質,如分數電荷、分數自由度、分數統計,甚至是非阿貝爾統計,等等。正是這些新奇的性質(非阿貝爾統計),使我們可以用拓撲物態進行拓撲量子計算。

吳詠時(左)指出分數統計(準粒子的交換操作)的數學基礎是編織群表示。王正漢(右)及其合作者對簡單的模張量範疇進行了完全分類。

通過範疇學,我們得到了對拓撲序(即長程糾纏)的全面理解和分類。比如在1維,沒有非平凡的拓撲序,也就是說沒有長程糾纏,只有短程糾纏。在二維,各種各樣的拓撲序可以由一類特殊的張量範疇——模張量範疇——來一一描寫[2]。在三維,各種各樣的拓撲序可以由一類特殊的融合二階範疇來一一描寫[3]。

蘭天(左)、孔良(中)、朱晨暢(右)和我的一系列工作對三維拓撲序進行了完全的分類和構建。

4

代數拓撲在凝聚態物理中的應用

近代數學的另一重要分支——代數拓撲,也在凝聚態物理中有重要的應用。上面提到長程糾纏(即拓撲序)代表了一類新型的量子物態。那麼長程糾纏的反面——短程糾纏,應當只能描寫那些平庸的、沒意思的量子物態。可最近十幾年的研究揭示,如果系統有對稱性,那麼即使是沒有拓撲序的短程糾纏的量子物態,也可以是非平凡的。這類非平凡短程糾纏態被稱之為「對稱保護序」。媒體中常說的拓撲絕緣體[4],就是一種沒有拓撲序,但有對稱保護序的量子物態。雖然有短程糾纏的對稱保護序,沒有分數電荷,沒有分數自由度,也沒有分數統計,但它們會有非平凡的、可以導電導熱的邊界,這使之成為目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一個大熱點。

Mele(左)和Kane(右)在理論上發現了拓撲絕緣體

而代數拓撲中的上同調理論和示性類理論,正是描寫這些短程糾纏(即對稱保護序)的數學語言。這些代數拓撲理論使我們對一維有能隙的物態有了完全的理解和分類[5],也使我們對高維的對稱保護序有了完全的理解和分類[6]。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認為所有的物態都可以通過朗道的對稱性和對稱性破缺理論來理解(見《物理定律對稱之美,物態對稱破缺之美 | 眾妙之門》)。為了理解這些物態,為了研究對稱性,很多物理學生都學群論。現在我們意識到,還有很多新的物態是超越朗道對稱性理論的。為了研究這些新的量子物態及其中的多體量子糾纏,今後許多物理學生,很可能還要學習範疇學和代數拓撲。(其實目前已經有很多物理學生開始學習範疇學、代數拓撲等現代數學理論)。這顯示了數學物理的交融和並肩發展。新的數學進入物理,也意味著物理目前正在進行一場改朝換代的新革命。

參考文獻

[1] 陳諧,顧正澄,文小剛, Local unitary transformation, long-range quantum entanglement, wave function renormalization, and topological order, arXiv:1004.3835

[2] 文小剛,Topological Orders In Rigid States, Int. J. Mod. Phys. B, 04, 239 (1990); Rowell, Stong, 王正漢, On Classification of Modular Tensor Categories, arXiv:0712.1377

[3] 蘭天,孔良,文小剛, Classification of {(3+1)D} Bosonic Topological Orders (I): The Case When Pointlike Excitations Are All Bosons, arXiv:1704.04221,

蘭天,文小剛, Classification of {3+1D} Bosonic Topological Orders (II): The Case When Some Pointlike Excitations Are Fermions; arXiv:1801.08530;

朱晨暢,蘭天,文小剛,Topological non-linear sigma-model, higher gauge theory, and a realization of all {3+1D} topological orders for boson systems, arXiv:1808.09394

[4] Kane, Mele, Z2 Topological Order and the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cond-mat/0506581

[5] 陳諧,顧正澄,文小剛,Complete classification of 1D gapped quantum phases in interacting spin systems; arXiv:1103.3323

[6] 顧正澄,文小剛,Tensor-Entanglement-Filtering Renormalization Approach and Symmetry Protected Topological Order; arXiv:0903.1069; 陳諧,顧正澄,劉正鑫,文小剛,

Symmetry protected topological orders and the group cohomology of their symmetry group, arXiv:1106.4772.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繫後臺。

相關閱讀

1 如何理解數學?從糾正對數學的偏見開始——得數學者得天下

2 拓撲序:看世界的一種新視角 | 眾妙之門

3 光的奧秘和空間的本源|眾妙之門

4 物理定律對稱之美,物態對稱破缺之美 | 眾妙之門

5 文小剛:跨界科研的優勢

近期熱門

1 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能從抗擊非典中汲取什麼經驗?

2 病毒來襲,科學家告訴你這樣選口罩 | 117三人行

3 2020沃爾夫數學獎得主Eliashberg:找到正職前的兩年是我做數學的美好時光

4 對付癌症, 是否都該早發現, 早診斷, 早治療?

5 曹則賢跨年演講:什麼是量子力學?∣ 賢說八道

↓↓↓長按二維碼關注「返樸」,查看更多歷史文章

點「在看」,傳遞你的品味

文章已於修改

原標題:《文小剛:物理學的新革命——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 | 經典回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文小剛談物理新革命:萬物起源於量子信息
    物理學中的每一次大統一都可以被認為是物理學的新革命。文小剛教授表示,我們經歷了牛頓時代的力學革命、麥克斯韋理論導致的電磁學革命、愛因斯坦引發的相對論革命,以及第一次量子力學革命。如今,我們正處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當中。這次革命是物質和信息的統一,從量子比特海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物質、相互作用,甚至時間和空間。萬物皆起源於量子信息。
  • 文小剛:量子革命是最不可思議的物理革命—新聞—科學網
    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文小剛的答案是:「我們生活在量子計算機裡面。量子信息是真實的,而所看到的各種物質、人,都是量子信息的虛擬反映。」 7月23日,文小剛(文小剛科學網博客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u/xgwen)做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帶來了一場題為《物理的新革命——量子信息:物質和相互作用的起源》科普報告。
  • 文小剛榮獲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巴克利獎—新聞—科學網
    Buckley獎頒發給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文小剛教授和加州理工學院Alexei Kitaev教授。Buckley獎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最高獎。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文小剛教授因其拓撲序理論及其在廣闊領域內物理系統中的影響(For theories of topological order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a broad range of physical systems)而獲獎。
  • 無冕之王:文小剛摘凝聚態物理最高榮譽Buckley獎
    Oliver E.Buckley獎被一些人認為是國際凝聚態物理的最高獎。文小剛是唯一的無冕之王,他至今不是美國、中國科學院(或臺灣地區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只是人數較多的APS Fellow(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文小剛未來是否獲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令人好奇。誰是文小剛?1977年文小剛從陝西西安市48中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學習。
  • 文小剛憶安德森:他是20世紀凝聚態物理的一面旗幟
    這使我意識到量子場論中對規範場的介紹並沒有觸及到規範場的本質。尋求對規範場本質的理解,正是我發展拓撲序理論的原動力。我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時,聽過安德森給高年級研究生講的凝聚態物理課。他講的東西常常在形式上是錯的,數學也是錯的,可是在這些有數學錯誤、邏輯不通的描述背後,隱含著深刻的物理精華,要把這些精華聽出來很不容易。
  • 2018年理論物理最高獎公布,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他們分別是哈佛大學 Subir Sachdev 教授,芝加哥大學 Dam Thanh Son 教授,以及 MIT 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教授。狄拉克獎章是在 1985 年為紀念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是國際理論物理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凝聚態物理最高獎
    【財新網】(見習記者 周泰來)美國當地時間2016年10月11日,美國物理學會授予麻省理工學院(MIT)文小剛教授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高獎巴克萊獎,以表彰他對「拓撲序理論,以及拓撲序在眾多物理系統中的後果」的研究。
  • 凝聚態物理中的開拓者——紀念BCS理論提出者施裡弗
    施裡弗是凝聚態物理中的開拓者,他是一位值得我們永遠紀念的物理學家。成對的電子在物理空間上並沒有彼此靠近,而是以一種協調的方式運動,總是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動量。當時還不清楚這些脆弱連接的電子對能否一起創造出一種超導介質,而不被破壞。 然而,幾個月後,施裡弗想出了一種數學方法來定義包含許多成對電子的量子狀態。施裡弗回憶說,1957年1月,他正在紐約的地鐵上,這時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來用數學方法描述超導原子的基態。
  • 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文小剛獲獎!
    他們分別是哈佛大學Subir Sachdev教授,芝加哥大學Dam Thanh Son教授,以及MIT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教授。狄拉克獎章是在1985年為紀念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是國際理論物理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
  • 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狄拉克獎章是在 1985 年為紀念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是國際理論物理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該獎章不授予諾貝爾獎、費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的獲得者,但狄拉克獎章獲得者仍可被授予諾貝爾獎等獎項。
  • 在微型粒子對撞機中尋找任意子+文小剛答疑
    原創 董唯元、文小剛 返樸 來自專輯眾妙之門 | 專欄目錄點擊上方藍字「返樸」關注我們,查看更多歷史文章任意子的發現就相當於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態——拓撲序。這是凝聚態物理和量子材料的新天地。
  • 凝聚態物理:尋找自然美學中的真諦
    其中十有八九你會得到同一個答案—— 凝聚態物理學。是的,凝聚態物理學作為現代物理研究中最大的分支,據保守估計,世界上有八成以上的物理學家都來自此研究領域,作為科學家們助手的研究生,也一樣有如此龐大的隊伍。究竟什麼是凝聚態?我們熟知傳統物理將物體分為三態:氣態、液態和固態。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狄拉克獎是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
    8月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華人科學家文小剛在8月8日獲得了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2018年的「狄拉克獎」,這是理論物理的最高獎項。據悉,狄拉克獎章是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在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它是理論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不授於前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獲得者。資料顯示,文小剛,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格林講席教授。
  • 凝聚態物理中的拓撲
    原標題:凝聚態物理中的拓撲三位獲獎科學家發現,拓撲在凝聚物質的一些物理特性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凝聚物質是指大量粒子構成的物質,如固體、流體等等。這些物理特性一般是指在低溫下的性質,因為這時量子力學扮演了重要角色。三位獲獎者的成果後來導致這個研究領域取得極大的進展,從而使得我們可以從微觀粒子的拓撲性質的角度來理解凝聚物質,以及設計新材料、新器件,甚至有可能有助於量子計算機的實現。什麼是拓撲?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得理論物理最高獎項:「狄拉克獎」
    IT之家8月9日消息 據外媒的報導,華人科學家文小剛在8月8日獲得了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2018年的「狄拉克獎」,這是理論物理的最高獎項。同時獲獎的還有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
  • 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
    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此前兩位為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李雅達(祖籍香港,2005年獲獎)和史丹福大學物理學家張首晟(祖籍江蘇,2012年)。
  • 南方科技大學舉辦凝聚態物理「南山院士講堂」和「南方論壇」
    中國教育在線訊1月12-13日,南方科技大學舉辦凝聚態物理「南山院士講堂」與凝聚態物理「南方論壇」。12日上午,凝聚態物理「南山院士講堂」在人才公園求賢閣舉行,我校校長陳十一出席活動,副校長滕錦光主持開幕儀式,南科大/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俞大鵬主持院士講堂。  陳十一對與會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對南山區委組織部對論壇的支持表示感謝。陳十一介紹了南科大的基本情況以及物理系的情況。
  • 什麼是凝聚態物理學?
    另一方面,它也引入了新的概念體系,既有利於處理傳統固體物理遺留的許多疑難問題,也便於推廣應用到一些比常規固體更加複雜的物質。從歷史來看,固體物理學創建於20世紀的30—40年代,而凝聚態物理學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70年代,到了80—90年代,它逐漸取代了固體物理學作為學科名稱,或者將固體物理學理解為凝聚態物理學的同義詞。凝聚態物理學是當今物理學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學科之一。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原標題: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 物理專業怎麼選?國內頂尖高校科研院所物理學實力之我見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這都離不開20世紀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主要內容的近代物理的發展。接下來我們說說國內物理學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