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揭開數學中的虛幻模式,隨機遊走?

2021-01-10 博科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

從貝殼的斐波那契螺旋到晶體的周期性,自然界和數學中隨處可見這種呈規則的模式。但數學中的一些問題有時會「欺騙」我們,比如讓我們在求解時看到一個模式,但突然間這個模式又消失了。這種虛幻的模式出現在數學的許多領域,比如說出現在某些積分中,即便是最優秀的數學家也可能受到這些積分的「欺騙」。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兩位物理學家利用物理學中的隨機遊動(隨機漫步)概念來研究這些積分。通常來說,解決這類積分通常需要付出大量的計算和獨創性,但物理學家證明,新的方法可以很直觀地找到解,有時甚至不需要用到顯式計算。在近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物理學家Satya N. Majumdar和Emmanuel Trizac發表了一篇描述如何利用隨機遊動來求解積分的論文。

Trizac說:「我們已經證明,物理學的洞察力能讓我們以一種無需計算的方式獲取大量有趣的積分,而且還能獲得一些之前未知的恆等式。我們的研究表明,當數學直覺受到欺騙時,物理直覺或許能挽救局面。」

Borwein積分中的模式

研究人員所討論的積分是「Borwein積分」,這是以David Borwein和Jonathan Borwein父子的名字命名的,2001年,他們二人注意到這種積分中存在不同尋常的模式。Borwein積分中涉及到在光學、信號處理等領域都有著廣泛應用的sinc函數(辛格函數)的乘積。這兩個特殊的積分可用來計算超立方體的體積。

求解Borwein積分的過程需要用數字來替換掉變量n,每個數字都會給出一個不同的解值,數學家可以觀察這些解值中的模式。例如,對於第一個積分In來說,當代入的數字 n = 1 ~ 7時,那麼每次得到的結果In都等於π;但是當代入的數字變成n = 8時,In的結果就會稍稍小於π,大約是π-10。當數學家第一次在計算機上算得這個數值時,他們以為是計算軟體中出現了bug。但隨後的解讓他們證實了這個數值的正確性,因為當n = 9,10…時,得到的解變得越來越小。

Borwein積分。圖片:Majumdar and Trizac有些積分的模式可以持續更長的時間,比如第二這樣的積分是Jn,這一序列的前56項(通過代入用數字n=1~56所得)都是π/2,但到了第57項,Jn的結果就成了約為π/2-10,隨後的項變得越來越小。還有更極端的例子,Borwein積分還有一種變體的前10項都能維持常數值模式,在這之後模式才開始崩潰。

數學家可以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為什麼模式會突然中斷。In和Jn這兩個Borwein積分都包含函數sinc(ank),其中an= 1/(2n-1)。如果你用數字n=1,2,3, …代入式子中,就會得到序列1,1/3,1/5,1/7,1/9, …Borwein父子注意到第一項——1,不僅僅是比所有其他項都更大,它甚至大於接下來這幾項之和,確切地說,1/3 + 1/5 + 1/7 + 1/9 + 1/11 + 1/13 = 0.955…小於1。但是當把加入第8項1/15時,和的答案變成了1.02,剛好大於1。事實證明,這並非巧合,第7項也是最後一項得出積分結果為π的項,而第8項是就是模式開始崩壞的點。

Borwein二人證明了一個定理(如下圖)。這個定理對第二個積分Jn同樣適用。根據性質cos(a)sinc(a) = sinc(2a),Jn中的cos函數可以改為2/(2n-1),所以第一項是2而不是1。由於式子中的第2項到第56項的和小於2,但是加上第57項就會大於2,因此定理成立。

Borwein二人證明的定理。圖片:Majumdar and Trizac隨機遊走

雖然這個定理有助於解釋Borwein積分中模式的暫時性中斷,但關於為什麼這個定理在根本上成立卻仍不能完全解釋清楚。在這篇新論文中,Majumdar和Trizac將這一定理與概率論和統計力學中一些的概念聯繫了起來,為該定理提供了一些物理直覺。他們注意到定理中的積分與均等概率分布有密切的關係。均等概率分布在科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具體說來,均勻概率分布的傅立葉變換恰好是sinc函數,能給出n = 1時的Borwein積分。

這種關係將Borwein積分與物理世界連接了起來,因此通過使用相關的參數,遵循均等分布的事件可以用以模擬Borwein積分的解的序列。為了在更物理的背景中描述這種聯繫,研究人員觀察了隨機漫步者。隨機漫步者是一種抽象的物體,它可以向任何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確切的距離是從一個連續取值區間中隨機選取的,並且每一個值被選取的概率都是相等的(即服從均等分布)。

隨機漫步者可以精確地模擬各種隨機現象,比如股市價格、動物覓食時候的路徑,以及氣體中的分子路徑,這三個例子分別出現在一維、二維或三維空間中。在這篇新的論文中,物理學家展示了用無窮多個隨機漫步者的運動可以模擬Borwein積分中模式的出現和消失。首先,在一個一維的數軸上,隨機漫步者在都從0點開始,每個漫步者的第一步可以向左或向右隨機移動最多不超過一個單位的距離。

第二步,每個漫步者可以隨機移動不超過1/3個單位的距離,然後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分別以不超過1/5、1/7、1/9個單位的距離隨機移動,以此類推。也就是說,每個可以行走的連續步長對應於表達式1/(2n-1)的值。那麼關鍵的問題是,在每一步之後,還在起點(原點)的隨機漫步者的比例是多少?結果表明,漫步者在第n步時在原點的比例(更準確地說是概率密度)對應於使用相同n值得到的Borwein積分的解。

按照物理學家的解釋,對於最先的7步來說,漫步者最終留在原點的概率密度總是1/2,它對應於上述定理中等於π的積分值。其中的關鍵概念是,到目前為止,在0點的漫步者的密度與整個數軸上均勻地分布著漫步者是一樣的。在現實中,由於每一步的最大距離是受限的,因此只有部分數軸是可訪問的,也就是說漫步者的世界是有限的。

隨機遊走xn經過n=1,n=2,n=3步後的概率密度函數,這裡步長分別為為a=1, a=1/3,a=1/5,原點出的密度是不變的,等於1/2,這意味著積分I=l=I=π。然而,對於最初的7步來說,在原點的漫步者會感知的是他們的世界是無限的,因為他們沒有任何關於邊界存在的信息告訴它們世界是有限的。這是因為抵達了邊界外(即在第一步之後為+1或-1)的漫步者是無法在7步之內返回到起點的,即使它們每一步走的都是所允許範圍內的最大距離,並且都是朝著起點方向行走。也就是說,這些漫步者在第8步之前出現在起點的概率為0,所以它們不會影響隨機漫步者在起始點的比例。

因此對於最初的7步來說,漫步者在原點的密度被固定在1/2,,就像是受到了「保護」一樣。但是一旦那些抵達過+1或-1的漫步者回到原點,情況就會發生改變。在第8步之後,漫步者中的其中一些是有可能會回到起點的。現在,這些漫步者將扮演著「信使」的角色,它們回到起點,揭示了邊界的存在,告訴了原點上的其他漫步者它們的世界是有限的,因此影響了原點上漫步者的密度。

由於一些信使漫步者回到了起點,很明顯那麼還有其他一些抵達了邊界的漫步者沒有回到起點,而是朝更遠的地方繼續移動了。因此,概率分布變得更加分散,導致一部分在原點的漫步者逐漸侵蝕1/2(或者說π的積分)。正是這種侵蝕作用解釋了為什麼當n≥8時,第一個Borwein積分的值會略有下降。這一結論也適用於第二個Borwein積分。通過將Borwein積分與隨機漫步者的概率聯繫起來,新的結果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於直接計算的方法來求解這些積分。

除了在這裡描述的兩個積分外,這種方法還可以應用於許多其他積分,甚至能擴展到更高的維度上。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法有潛力為許多難以計算的積分提供無需計算的解決方案。Trizac說:「隨機遊走問題及其無限分支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它在物理、化學、生物、工程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由於我們對積分的推導涉及到隨機遊走理論中的基本概念,我們期望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思想也可以推導出新的恆等式和積分,並應用於現實世界。」

博科園|文:Lisa Zyga轉自:原理/principia1687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數學家解決了一個數學中著名的長期未解決的隨機遊走問題
    我們有些人喜歡在樹林中隨意漫步,而另一些人則可能任意漫步在自己附近的小區周圍。在數學世界中,隨機遊走實際上比這還要更隨機與任意,這就如通過擲硬幣來決定每一漫步的方向。隨機遊走(英語:Random Walk,縮寫為 RW),是一種數學統計模型,它是一連串的軌跡所組成,其中每一次都是隨機的。它能用來表示不規則的變動形式,如同一個人酒後亂步所形成的隨機過程記錄。1905年,由卡爾·皮爾遜首次提出。隨機遊走理論的思想和原理已在許多學科領域中運用。生物學家可以使用隨機行走來模擬動物的活動和行為方式。物理學家使用它來描述和模擬粒子的行為。
  • 由物理學思想解釋的數學虛幻模式
    從貝殼的斐波那契螺旋到晶體的周期性,模式在整個自然和數學中廣泛出現。但是某些數學問題有時會誘使人類解算器看到一個模式,但是,突然,這個模式突然消失了。這些虛幻的模式出現在數學的許多領域,其中一個例子來自某些微積分積分,這些積分欺騙了甚至最好的數學家的直覺。現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兩位物理學家使用隨機行走的物理概念接近這些積分。
  • 愛因斯坦、隨機遊走和Fokker-Planck方程
    維納過程是一個連續隨機過程,基本上,我們可以視為隨機遊走(random walk)是離散版本的維納過程。 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發現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這種「神奇」的運動被後人稱為「布朗運動」,以紀念發現該現象的科學家布朗。
  • 股票市場價格的隨機遊走
    然而遺憾的是,大多數關於這個理論的討論,都出現在技術性的學術期刊上,非經嚴格數學訓練的人根本就看不懂。而本論文就是為了簡明扼要地描述」隨機遊走理論」,並探討其為市場分析師的工作所帶來的的重要問題。為了做到簡明扼要,我就簡略了這個理論的某些方面。你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更完整(同時也是更技術性)的的討論。本文最後會列出那些更嚴格的長篇研究,希望我的這篇文章也可以鼓勵讀者們去重新審視它們。
  • Python學習第128課——在Python中實現醉漢隨機遊走
    這節我們在2D平面內實現隨機遊走。我們先把原理搞清楚,用代碼實現這個原理。原理分析:我們想像在2D平面內有一個x軸和y軸組成的坐標系,有一個人他是個醉漢,他以(0,0)為原點,隨機遊走,以x和y表示遊走後的坐標值,剛開始x=0,y=0。
  • 在股市混要懂有效市場與隨機遊走理論
    儘管如此,這一領域中的理論還是比大量的事實所驗證。關於股票價格的現代經濟理論可以歸結為有效市場理論(efficient-market theory)。有關該理論的一種說法是:你不可能猜透市場。我們馬上就可以明白這個說法的道理所在。先來看一看它的事實根據。多年來,人們為尋找賺錢的法則或公式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慣導秘籍之隨機遊走,大俠請笑納!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段譽的絕學之一凌波微步,飄忽不定、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看者眼花繚亂,用者隨心所欲。慣導參數指標中亦有這樣的神功——隨機遊走,萬望各位大俠看客的學以致用。陀螺角隨機遊走(Angular Random Walk,ARW),是指由白噪聲產生的隨時間累積的陀螺儀輸出的誤差係數,單位為(°)/h1/2。表徵陀螺儀角速度輸出白噪聲大小的一項技術指標,它反映的是陀螺儀輸出的角速度積分(角度)隨時間積累的不確定性(角度隨機誤差)。也可稱為隨機遊走係數(Random Walk Coefficient)。
  • Python學習第129課——醉漢隨機遊走代碼改進
    上節我們在Python中用代碼實現了醉漢隨機遊走的邏輯和過程,這節我們把上節的代碼改進一下。現在我們的小例子代碼是非常少的,實際開發中,有些項目代碼量會非常大,為了代碼在執行時有更快的速度,那麼就需要對代碼進行改進優化。
  • 隨機表面隱藏著複雜的順序
    在《奪寶奇兵》中,印第安納瓊斯必須找到一個密室,裡面有傳說中的約櫃。為了確定它的確切位置,印第人必須揭開一幅特殊的地圖,只有當太陽在一天中的某個特定時間穿過一個特定房間的特殊水晶時,才能看到這幅地圖。這種想法——當環境合適時,基本信息可以被揭示出來——出現在許多神話中。它也出現在數學中,有時在不太可能的情況下。
  • 強關聯糾纏體系的量子隨機遊走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和彭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範桁等理論小組,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的研究中。該工作將對未來多體物理現象的模擬以及利用量子隨機行走進行通用量子計算研究產生重要影響。這一研究成果於5月2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Python學習第130課——蒙特卡洛模擬隨機遊走
    之前我們用代碼實現了醉漢隨機遊走的過程。現在我們用蒙特卡洛模擬計算一下,醉漢在不同的條件下打車回家的概率。我們先定義幾個參數。how_many_steps,表示醉漢走多少步數算完成一次隨機遊走。foot_limit,表示醉漢超過出發的原點多少米就不走了,要打車回家。
  • 我們並非生活在「虛幻世界」宇宙或是三維空間
    近期,一些物理學家使用數學模型,發現奇特的量子特徵,甚至發現在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之間的「裂痕」。如果我們把宇宙看成是二維空間的三維投影,那麼這種裂痕就會癒合。換句話講,宇宙可能是一個全息圖。宇宙虛幻理論並不是最新出現的當然,宇宙虛幻理論並不是最新出現的,這取決於你如何分析,該理論可能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佛教曾有一句名言:「世界是虛無的」。
  • 量子力學描述的「隨機」是宇宙中唯一真正的「隨機」嗎?
    因為我們無法想像什麼是真正隨機的。我們認為,隨機性是因為我們用太少的信息來推斷為什麼是這樣。  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被問過很多次了。答案總是一樣的,因為作為一個數學模型,量子力學是以概率為解釋,它不同於經典概率。但在某種程度上,如果量子力學是一個隨機近似理論呢?那麼真相在哪裡呢?
  • 為什麼線蟲是研究衰老的關鍵模式生物
    Alves選擇同一天出生且飼養於相同環境中的秀麗隱杆線蟲作為實驗對象,利用機器—視覺系統(machine-vision system)追蹤觀察10-15條線蟲在封閉的20℃環境下的運動模式。飼養6天後,該實驗團隊將飼養溫度升高至引起線蟲身體應激的溫度,重新記錄了線蟲的運動模式。
  • 物理學家在量子力學中發現圓周率π的計算公式
    圓周率π圓周率π是圓的周長和其直徑的比值,這是一個常數,在數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上述於17世紀發現的經典圓周率公式也隱藏在量子物理世界中。這令物理學家興奮不已,因為它揭示了量子物理學和數學之間存在不可思議的特殊聯繫。物理學家完全沒有想到,早在360年前發現的純數學公式竟能描述一個現代物理系統。
  • 支持中文虛幻4打造《魔杖戰爭VR》搶灘登陸Steam
    原標題:支持中文虛幻4打造《魔杖戰爭VR》搶灘登陸Steam 巨像互動採用虛幻4引擎開發的《魔杖戰爭VR(Wand Wars VR)》搶先登陸Steam平臺。
  • 2020年阿貝爾獎公布,又一位數學「三大獎」大滿貫得主誕生
    今年阿貝爾獎的兩位得主使用隨機性原理為數學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視角。他們在「在群理論、數論以及組合論中運用概率論與動力學方法」做出了開創性工作,縮短了不同數學領域之間的間隔,解決了曾經看似無法企及的數學難題。
  • 混沌世界中奇妙的同步探索史,物理學家發現新的同步模式
    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以同步的方式運作著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我們心臟中的起搏器細胞也是同步產生節拍。有節奏的物體自然地同步。然而這種現象直到1665年才被完全記錄在案,當時荷蘭物理學家、發明家克裡斯蒂安·惠更斯因病臥床數日。一對新擺鐘並排懸掛在牆上,這是惠更斯發明的一種計時裝置 。惠更斯注意到鐘擺的擺動是完全一致的。也許是來自空中的壓力使它們的擺動同步?
  • 2020年阿貝爾獎公布,又一位數學「三大獎」大滿貫得主誕生
    隨機性,數學的瑰寶兩位數學先驅都使用了遍歷理論(Ergodic theory)中的技術,該理論屬於動力系統這一數學分支,其最開始起源於物理問題的相關研究,例如行星系統的運動。遍歷理論研究隨時間演變的系統,最終探索幾乎所有可能的狀態。這些系統通常是混沌的,這意味著只能使用概率來預測其未來行為。
  • ...有時貶值因素佔主導,導致市場匯率呈現非線性隨機遊走的多重...
    根據有效市場假說,無論是升值理由還是貶值依據,這些信息都會反映在外匯交易定價中。只不過,有時升值因素佔上風,有時貶值因素佔主導,導致市場匯率呈現非線性隨機遊走的多重均衡特徵。如果簡單線性外推,往往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同時,匯率穩定不等於固定,升貶值因素共存也導致匯率呈現有漲有跌的雙向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