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恐怖之處在於它可以依靠邏輯推理,去解釋世間萬物的運行規律,也給了物理學新的研究方向,黎曼猜想無疑就是這一情況的代表。
一名優秀的物理學家,他的數學能力也差不到哪裡去。牛頓不僅開創了經典物理學,還是微積分的創始人。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也離不開複雜的數學推理過程。伽利略說數學是上帝用來書寫宇宙的文字,高斯說數學是科學之王。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數學每迎來一次突破性進展,往往也會帶動物理學發展。
黎曼猜想
你可能聽說過哥德巴赫猜想,知道這是個關於素數的猜想。不過單純的從數學的角度出發,哥德巴赫猜想比黎曼猜想要略遜一籌。
一名頂級數學家,往往有著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德國數學家黎曼在1859年提出了著名的黎曼猜想,這是個關於黎曼函數的零點分布的問題。函數的零點上過高中的人應該都有印象,一個函數圖像和x軸交點的橫坐標就是函數的零點。它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數字。

黎曼函數有多少非平凡零點,這些非平凡零點的分布有什麼規律,是不是真的像黎曼說的那樣都在一條直線上,都有待證明。我們要說的,是黎曼猜想和物理學之間的聯繫。
黎曼猜想和量子躍遷
我們現在知道世間萬物都是由原子組成的,但是直到愛因斯坦發表了5篇論文,論述了布朗運動,人們才逐漸接受了這一事實。原子的特性是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當一些原子組合起來,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化合物,最後才是各種物質。

想要真正了解原子的運動,我們還得從微觀角度出發。一個原子的內部還有若干個電子,電子又分為正電子和負電子。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也有加速度,還會向周圍空間輻射電磁波。我們眼睛,看到的一切,其實都是電子集合起來的樣子,配合著光的作用,呈現出物體的模樣。
它們擁有多條運行軌道,每個電子都在自己的軌道上運動。這種情況也可以用量子力學的語言來描述,牽扯到了「能級」的概念。這些電子都待在特定的軌道上運動,每個軌道上的電子所擁有的能量都是分立的,能量值就是能級。要想從一個軌道進入到另一個軌道裡運行,電子的能級就會發生改變,而且這一過程是「跳躍式」的,中間過程可能無法描述。

這就是量子躍遷,它把軌道和電子都量子化了。隨著這一理論的深入,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事實:原子核外軌道能級的分布不是沒有規律的,反而和黎曼猜想有著很大的契合度。
準確地說,素數在黎曼函數非平凡零點上的分布和它完全重疊。一下子就把數學思想融入了量子躍遷的過程中,電子的躍遷,也可以用某種數學模型來描述。黎曼本人肯定是不清楚後面的發現的,他完全是從數學的角度出發,用邏輯推理出來了世界萬物的運行規律。

因為電子是原子的重要組成,而它的分布又是決定原子性質的關鍵。換而言之,破解了這一規律,我們對世間萬物的認識將進入新的層次。
希爾伯特曾經對黎曼猜想有過研究,也嘗試過解開它,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他認為黎曼猜想對物理學來說將是福音,它也許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世界的方法。
這就是數學的恐怖之處,它不需要驗證一些事實,也不需要藉助先進的科學儀器。僅僅從邏輯推理的角度,就能看到我們這個宇宙的運行規律。或者說,宇宙本身就是遵循數學規律的。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認為,脫離於現實世界,還有一個純粹的,由邏輯思維規定的世界?是它定下了宇宙的運行規律。

這真是個細思極恐的問題,也許解開黎曼猜想的那一天,我們就能知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