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組簡單的數據擺在眼前,你就知道特斯拉的勢頭根本無法阻攔。
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經上漲超過2倍;
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已經超越豐田、福特,突破2000億美元;
特斯拉上半年在全球總共銷售電動車17.9萬輛,超過了傳統汽車巨頭雷諾-日產、大眾電動車銷量的總和。
今年6月份,北京、上海、深圳三座超一線城市,Model 3分別以1876輛、3171輛和1717輛成績佔據銷量榜首。不僅領先第二名2-3倍的銷量,甚至超越了燃油車型。
面對這樣的形勢和現實,就連一直以理性、客觀評價電動車圈的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不得不感嘆,這簡直是滅頂之災,而且指出特斯拉贏的原因太初級了。
為什麼說特斯拉贏的太初級?因為比輸更難受的是接受不了輸——特斯拉Model 3僅僅依靠445公裡續航就幹翻了一切。儘管已經被吐槽太多工藝不精、內飾質量不行、安全性有待商榷等等,還在今年公布的美國 JD-Power新車質量調查報告中排名墊底。但這些對特斯拉的受歡迎程度似乎並沒有任何影響,其銷量就是能穩居第一。而當其他車企在今年如潮湧般推出600+、700+續航車型準備碾壓特斯拉時,特斯拉卻又用事實證明就連續航焦慮或許都是個偽命題。
那麼,特斯拉到底贏在哪裡?
特斯拉的話題性變態的強,自帶超級磁吸效應。馬斯克本人的存在就是個超級IP,作為美國版支付寶Paypal的創始人之一,像個永動機一刻不得停歇。
就如大家看到的,特斯拉第一款跑車Roadster出爐,作為新潮和酷的代名詞,特斯拉受到了當時美國包括科技大佬、娛樂明星等諸多名人的喜愛。這樣說,是不是覺得和蔚來一開始推出電動超跑EP9的打法很相似?
但是,問題在於馬斯克本身擁有持續性的話題聚能作用,可以讓SpaceX火箭回收再利用,可以在城市裡挖個隧道,可以用火箭把跑車送上天,埃隆可以抽著大麻接受採訪,可以用火箭把人送上天,可以發射星鏈,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一個花錢買噱頭的階段。無所不能的馬斯克在這麼多個科技領域的不斷拓展邊界,終於賦予了特斯拉在汽車企業裡獨一無二的科技光環。
而一旦這種影響力形成,其威力是巨大的。據相關調查,特斯拉的車主對於品牌的忠誠度遠高於其他傳統汽車品牌,他們堅信電動汽車以及其帶來的全球可持續性,堅信技術以及技術所提供的性能。同時特斯拉車主對馬斯克也充滿信心,並且對他兌現承諾的能力充滿信心。他們為認為擁有特斯拉等同於走在創新和科技的前沿。也正是由於特斯拉的粉絲投入了情感和體驗,因此他們可以忽略特斯拉目前的一些做工、質量問題,更加不會因為該品牌的這些問題而延遲或者取消購買特斯拉。
作為唯一將OTA神話的汽車品牌,拋開一些小彩蛋,我們先簡單盤點一下這兩年特斯拉OTA升級了哪些東西:
Model X 100D百公裡加速從5.2秒縮短至4.7秒,開了一段時間性能居然還能變強;
車載地圖可以顯示超級充電站樁位的使用情況,合理規劃充電時間,錯開高峰期避免排隊;
開放電池主動加熱功能,提高冬季超充速度,也可以通過APP提前加熱電池以降低冬季能耗;
駕駛模式新增「輕鬆模式」,百公裡加速延長至7秒左右,加速時模擬燃油車的遲滯感,動能回收時也有緩衝,避免新手不習慣電車隨叫隨到的動力與動能回收,也能避免乘客暈車;
高級輔助駕駛功能持續升級,終於追平甚至超越了前代產品;
加入遠程限速功能,可以用APP限制別人開自己車時不能超速;
Model 3通過OTA大幅縮短剎車距離;
近日從外媒獲悉,特斯拉還即將對Model S和Model X進行下一次OTA,懸架升級將改善性能,操控性和乘坐舒適性,同時還增加了用戶控制的功能。
相信很多特斯拉的車主都有這種感受,它其實是一輛不斷進化的車。通過OTA升級,很多在傳統車上需要改裝硬體的問題,在特斯拉身上僅需更新幾行代碼。而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次升級還會有什麼驚喜,每次都會很期待。然而如果燃油車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就完全不一樣了。必須得召回到4S店去刷機,廠商付出大量成本,車主浪費大量時間。
所以,對於購買特斯拉的用戶而言,即使現在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既然都選擇了相信馬斯克,那選擇一臺特斯拉,其實更多的是對未來出行方式的幻想和憧憬。只要火箭還在升天,現在花二三十萬入手丐版model 3的你,也許在幾年後就能成為切身體驗完全自動駕駛的歷史見證者。
特斯拉的續航怎麼說也算不上牛X,國產都已經開始往700這個數字衝鋒了,預計到明年站在山頂的車型估計得有800+。而特斯拉的主力走量車型,標準續航版的model 3僅僅400+續航,真的沒有任何優勢。
但這就如同當年的的第一代iphone,很多人認為只是一個很酷的玩具,卻一發不可收拾,由此開啟了手機的智能化。直到最經典的IPhone4問世,依然有各種問題:屏幕不抗摔、電池不耐用、沒有鍵盤。但今天,這些問題人們似乎已經適應。
如今的電動汽車,人們同樣有著裡程焦慮、充電困擾的問題。而特斯拉是一個靠長板效應生存的車企,所以這意味著它有著明顯的短板存在。其車型的整車製造工藝,已經成為了廣大車主吐槽的對象。可即便如此,為何其銷量一直居高不下?
原因很簡單。作為當前目前唯一可以將智能駕駛功能作為核心產品力,完整體還敢多收6萬塊的車企,其出色的智能化體驗和前面提到的整車OTA,可以讓人們接受它產品工藝上的不足。況且,其自建大規模超充體系至今無人超越。反觀大多數車企只想賣車,不支持超級功率充電,讓用戶自行只能使用第三方電樁。從體驗的維度上來說,特斯拉也是超前的存在。
當你開著特斯拉在城鄉間穿梭,而遙遠的太空中還有一輛特斯拉在翱翔,其實已經非常有吸引力了。所以,就算特斯拉永遠充滿爭議,但只要它還是販賣電動汽車未來的先鋒,或許在這條路上就能一直贏下去。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The End-
Habit Media 旗下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