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為什麼數學那麼好?

2020-11-23 中國網

中國學生為什麼數學那麼好

  PISA2012上海學生總體表現

閱讀、數學和科學領域平均成績均列第一

  圖三 某個人行走的腳印

  圖四 各樂隊1月至6月的CD銷量

  圖一

  圖二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顧泠沅

在各種國際測試與比賽中,我國學生紮實的數學基礎和高強的數學應用能力,已引起外部世界對中國數學教育的濃厚興趣。如果說中國中學生隊自1990年以來18次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團體冠軍不代表所有學生的數學表現,今天公布的以數學為主要領域的2012國際PISA測試結果表明,上海學生整體的數學表現,同樣達到了頂級水平。

數學表現的突出成就

這次測評分數學、閱讀、科學三個領域,上海都位列第一,三者平均得分高出OECD各國(地區)平均分分別為119分、74分和79分,其中數學的優勢特別明顯。測評把數學素養界定為三個方面——從各種背景的問題情境抽象為數學問題的表述能力,從數學問題得出數學結果的運用能力,對此結果放置於現實情境中去的闡釋評估能力。它包括數學式的推理,以及使用數學概念、步驟、事實和工具來描述和預測現象。上海學生無論哪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數學表現平均總得分為65個國家(地區)的首位,達到613分。

從學生精熟度水平來看,無論是等級分類,還是內容分量、過程分量等各項,上海學生均處於世界首位。如高水平精熟度,即掌握概念、推理、建模等高層次數學思維方法的學生,佔總學生數的55.4%,OECD平均僅佔12.6%。低水平精熟度,即沒有掌握適應未來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數學能力的學生僅佔3.8%,OECD平均則為23%。

如上表現,是30多年來上海數學教育重質量、抓均衡的一項重要成就。

主要學習特徵與「秘密」

該項測試,除了學業成就,還對學生學習的機會、學習者自身的特徵、學校均衡與教育公平,以及包括師生關係在內的學校因素的作用,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和考量,試圖據此解讀取得成就的「秘密」。從本次測評有關學習特徵所得資料看,至少可有如下一些角度可供研討。

第一,重視具有內在邏輯主幹的正式數學的學習,講求漸進的順序、內容的重點和有臺階的攀登。所謂正式數學,主要指概念、法則、定理演繹體系的數學。本次測試,專列「學習的機會」一項,將機會區分為接觸應用數學的機會、接觸正式數學的機會等類別。從學習者接觸正式數學與應用數學的機會看,上海學生接觸正式數學的機會最高,且差異很小。數據還顯示,學生接觸應用數學的頻率與數學成績呈負相關;相反,接觸正式數學越多,成績越高,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正式數學教與學的特點在於學科內在邏輯主幹清晰,利於把握重點循序漸進,從而引導有計劃的攀登。

有意思的是,PISA測試成績最高的幾個東亞國家大多集中在高正式、低應用象限,新加坡值得注意,測試成績高,但處在高正式、高應用象限。很多發達國家分布在雙高象限,如俄羅斯、美國等;測試成績排位在前,但處於高應用的國家,如荷蘭、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等,這些國家(地區)的經驗,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與借鑑。

第二,重視從所犯的錯誤中學習,講求練習的精細安排、注重變式與化歸以及針對性的糾錯指導。據數據統計,上海的學生校內每周上課時間平均28.2小時,位列65個國家(地區)第9,而課外作業時間每周平均13.8小時,位列第一,57.3%的學生作業(各門學科)超過11小時,其中數學的作業是大頭。教師的時間、精力有很大部分放在講解數學問題、批改指導練習與作業上。

本次測試調查「數學老師幫助我們從所犯錯誤中學習」時,學生回答「總是或幾乎總是」和「經常」的百分比,上海為74.2%,比OECD的均值60.2%高出14個百分點,有明顯正差距。這種從錯誤中學習,對低端學生來說,及時的、針對性的糾錯練習與指導,對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成效顯著。對中等以上甚至高端學生,有梯度的變式、探索性問題的化歸,通過精細的分層次安排,十分有利於學生錘鍊出好的數學學習方式。

第三,重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部動機,講求堅持性、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力。學習動機分外部的激勵和內部的自驅兩大類。上海學生的外部動機水平與OECD平均水平相當,而學習數學的堅持性和學習興趣顯著優於OECD平均值,而解決數學常見問題的自信水平達到了本次測評的最高值。我國的課堂,紀律好,極少有吵鬧和搗亂,數學課的紀律風氣指數高,對學生認知的激發比較好,學生學習數學很勤勉、善堅持。上海學生的數學自我效能感比OECD平均值高出一個標準差,但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並不高,較多學生有焦慮,女生更甚。

存在問題與後續討論

成績導致自信,問題使人清醒,而成熟是看透了兩面之後的重新開始。讓我們不妨找一找這次測評中有哪些真實的差距。

第一,上海學生的課業負擔儘管正在著力減輕,輕負高質初見成效,但總體上還是偏重,尤其是課內練習密度高、課外作業時間長,使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與其他方面的成長空間相對匱乏。第二,從數學教學的角度看,我們特別關注知識、技能等正式數學,卻對應用數學的重視不足,與不少西方發達國家有較大差別。我們較多關注練習糾錯,少了思考和發現的過程,如回答下列事件是否經常發生時,「老師布置需要我們花很長時間思考的問題」,上海佔比31.1%,OECD均值53.3%;「老師會讓我們做一些不能立即發現明確解題方法的題目」,上海佔比31.7%,OECD均值41.6%,有明顯負差距。第三,從數學過程分量精熟度水平看,儘管表述、運用、闡釋都位居第一,但長於表述、運用得到結果,至於對結果的實際解釋、評價與預測相對要差一些,這也值得注意。

我國的數學教育源遠流長。西方有《幾何原本》為代表的歐幾裡得公理推演體系,我們有《九章算術》實用問題分類歸納的算法走向。這兩種思維各具特色,一直發展到當代公理化與算法化的兩大分野,它們之間的融會,也許能為數學教育新體系的建立提供思路。

新中國成立之初,老一輩教改先驅基於國際眼光,提出支配數學教育目標、材料和方法的三大原則:實用性原則、論理(推理)的原則、站在學生立場的心理的原則,而且提出三大原則必須統一,心理性和實用性應該是論理性的嚮導;選擇教材不應該先將實用性(今稱應用數學)和論理性(今稱正式數學)分別採取、然後合攏,數學的真理性具有向實在進展和內部邏輯結構的兩面,兩面不會分道揚鑣、各自存在。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方面是事實上中國學生的數學表現明顯優於西方學生,另一方面西方研究者認為中國學生的學習環境(如應試壓力)不太可能產生好的學習成績,如此巨大的反差,在世紀之交竟以「悖論」的形式呈現了一個國際關注的熱點:華人如何學習數學。上述看似矛盾的結果引出了深入的討論。中國學生為什麼數學那麼好?有人認為是由於有好的課程邏輯,有人認為是由於教師的有效教學(三級教研系統注重教學行為中扎紮實實的反思),也有人認為是華人家庭、社會特有的習慣與文化支撐。箇中原因,毫無疑問足以擺到必須深究的議事日程上來。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顧非石協助整理本文)

PISA數學例題

在一場搖滾音樂會中,有一個長100米、寬50米的長方形觀眾場地。音樂會票已完全售出且滿場都站滿了歌迷。下列哪個是對參加本場音樂會總人數的最佳估計?

2000,5000,20000,

50000,100000 

上圖(圖三)呈現的是某個人行走的腳印。步長P代表兩個連續腳印後跟的距離。公式n/p=140給出n與p之間的大致關係:n=每分鐘的步長;p=以米計步長。  

問題一:如果此公式適於Heiko的行走且他每分鐘走70步,Heiko的步長是多少?  

問題二:Bernard知道他的步長為0.80米。此公式適於Bernard的行走。計算Bernard的行走速度,以米/分鐘及公裡/小時為單位。呈現你的過程。

一家比薩店製作了兩個大小不同但相同厚度的圓形比薩餅。小的直徑為30釐米,價值30zeds(一種貨幣單位);大的直徑為40釐米,價值40zeds。哪個比薩更值錢?給出你的推理。

樂隊4U2Rock和The Kicking Kangaroos在一月份時發行了新CD。二月份時樂隊No One's Darling和The Metafolkies也發行了新CD。下圖(圖四)展示了各樂隊1月至6月的CD銷量。

問題一:樂隊The Metafolkies在四月份銷售了多少張CD?

250,500,1000,1270  

問題二:樂隊No One’s Darling在哪個月的銷售量首次超越樂隊The Kicking Kangaroos?

沒有,3月,4月,5月

問題三:樂隊The Kicking Kangaroos的CD銷量從2月至6月一直下降,如果仍以同樣的下降趨勢發展,估計7月份的銷量會是多少?

70CDs,370CDs,670CDs,1340CDs

PISA閱讀例題

圖—顯示位於北非撒哈拉查德湖的水深改變狀況。約在公元前20000年,最後—次冰河時期,查德湖完全消失了。直至公元前11000年它又再次出現。現今湖水的深度仍然跟公元1000年大致相同。

圖二顯示撒哈拉巖石藝術圖(在山洞石壁上發現的古代圖案或圖畫)和野生動物的變化樣式。

依據前面有關查德湖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查德湖目前的湖水深度是多少?

1.約2米 2.約15米

3.約50米4.完全消失不見5.並沒有提供資料

(二)圖—所描繪的圖片大約起自何年?

(三)為什麼作者選擇這—年作為開始?

(四)圖二是根據以下哪—項假設來製作的?

1.巖石藝術圖上的動物在繪製的時候就已經存在。

2.繪製動物的藝術家技巧十分高超。

3.繪製動物的藝術家曾到很多地方旅行。

4.沒有人想要飼養在巖石藝術圖上所描繪的動物。

(五)收集圖—和圖二的信息回答:犀牛、河馬和野牛從撒哈拉巖石圖中消失是起於:

1.最近—次冰河時期開始時。

2.查德湖湖水最深的中段時期。

3.查德湖湖水深度持續下降已—幹多年後。

4.不間斷乾旱時期開始時。

PISA數學素養測評的新發展

■朱小虎

作為全世界影響最大的學生學業能力測評項目之一,PISA對素養的測評反映了大多數國家比較一致的認識,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作為PISA測評的三個主要領域之一,數學素養分別在PISA2003和PISA2012作為主要領域進行測試。在PISA2003的基礎上,PISA2012數學素養的概念及測評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

1.重視數學學科特徵

「素養」是PISA測評的核心概念,指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推理和進行有效溝通,解決和解釋各種不同情境中問題的能力。

在PISA2003中,數學首次作為主要領域進行測評,數學素養被定義為「個體識別和理解數學在世界中所起作用的能力,做出有根據的數學判斷的能力,以及作為一個關心社會、善於思考的公民,為了滿足個人生活需要而運用和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在PISA2012中,數學素養是「個體在各種背景下進行數學表述、數學運用和數學闡釋的能力。它包括數學式的推理,以及使用數學概念、步驟、事實和工具來描述、解釋和預測現象。它幫助個體認識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做出有根據的判斷和決策,以成為具有建設性、參與意識和反思能力的公民」。

比較兩個界定,可以發現PISA 2012更強調數學的學科特徵。

2.問題解決步驟替代「能力群」

PISA2012的測評框架與之前測評框架基本一致,數學的情境維度依然劃分為「個人的、職業的、社會的、科學的」四個主要類別。具體包含「變化和關係」、「空間和圖形」、「數量」以及「不確定性和數據」四個方面。

測評框架最大的變化是對數學過程的描述。PISA2003將數學過程區分為「再現」、「聯繫」和「反思」三個由簡單到複雜的「能力群」,PISA2012依據個體數學問題的解決步驟來劃分數學過程,包括數學化的情境表述、運用數學的概念、事實、步驟和推理,以及闡釋、運用和評估數學結果。而每個問題的解決階段,均涉及數學的基本能力。PISA2012將之前的8個基本數學能力重新歸納為7個,分別是交流,表徵,設計策略,數學化,推理和論證,使用符號化、形式化和技術性的語言和運算,使用數學工具。

3.新內容與新方法

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較高的學習動機以及良好的自我信念是學生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的基礎,也是終身學習的前提條件。PISA2012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查了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特徵及其與數學成績的關係。與PISA2003相比,動機方面新增了對學生學習堅持性、問題解決開放性、學習控制感三個指標;自我信念方面新增了數學自我概念、數學偏好兩項內容;在參與度方面,在學生對學校學習的態度方面新增了對學習活動的態度。

在調查學習者個體特徵時,PISA引入了「輔測定錨法」以減少因個體評價標準不同而造成的自陳式問卷國際可比性差的問題。例如,上海學生數學自我概念指數為-0.05,低於OECD平均。但用輔測定錨法矯正後,上海學生數學自我概念指數為0.29,顯著高於OECD平均。

(作者為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國上海項目組成員、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研究人員)

相關焦點

  • 【物理數學】為什麼俄羅斯的數學那麼牛?
    但在國際上也有一個很著名的說法,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其實是「美國的學校,中國的學生,俄羅斯的教授」。
  • 學生聰明不聰明,哪些學科可以看出來?老師:數學和物理好的學生
    但是,很多人會把聰明等同於智商,尤其是學生時代,因為學校是主要任務,其他能力都體現不出來,所以我們就可以把聰明約等於智商吧。那麼,哪些學科可以看出學生聰明不聰明呢?二、物理和數學,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智商在重點高中多年,我接觸到的學生,都是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即便是這些學生,也可以看出學生的智商是不一樣的,根據我的觀察, 一個學生聰明不聰明,主要通過兩個學科體現出來,一個是物理,一個是數學。關於數學和物理,哪個更難,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有物理很好但是數學不好的學生,也有數學不好物理很好的學生。
  • 為什麼物理好的人聰明 物理好的學生的特徵
    為什麼物理好的人聰明 物理好的學生的特徵為什麼物理好的人都聰明呢,物理好的人有什麼特徵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總結一下物理好的人有什麼特徵,僅供大家參考。物理好的人都聰明嗎物理好的人是很聰明的,他們的邏輯能力也很強,再加上他們自己的努力,物理成績可能會和別人拉開很大的分數,有很多好的理科專業,要求的物理分數都是非常高的,一些研究型人才,他們的物理成績非常高,有些研究室離不開物理的,有很多的發現也都和物理有關。
  • 讓數學閱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宋老師從一節魔力數學導讀課開啟了數學閱讀之門。新課伊始,宋老師帶領學生從觀察一本書的封面開始,讓學生觀察從封面中發現了什麼。當學生都在關注封面上的文字和圖案內容的時候,宋老師提醒大家觀察封面中兩個看書孩子的表情,讓學生感受到原來讀書可以讓人如此快樂。這樣的導入別出心裁,從開課就彰顯了數學閱讀的魅力、明確了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表達力。精彩的導入讓人回味悠長!
  •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的學生是全世界學生裡最容易失敗的?
    為什麼中國的大學不能隨便選專業?因為我國社會的發展水平還很有限,物質積累也不夠,而教育又是一件純投入的事情,投入不夠,就沒法讓每一個人都由著興趣(性子)選擇,所以需要大家通過競爭去獲得有限的教育資源,而考試是競爭篩選的過程。如果認識到這一點,就會清楚地知道應試教育的本質不是教育,而是篩選——分數高的,才有選擇的自由。
  • 日本初中數學競賽題:分解因式,中國學生:確定不是送分題?
    大家好,本文和大家分享一道日本初中數學競賽題:分解因式。分解因式是初中數學非常重要的知識板塊,國內學生都會進行大量的練習,不少國內學生看到這道題後表示這就是一道送分題,甚至有學生表示這道題還沒有中考題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道題。
  • 麥可·奧斯林:中國人工智慧勝過美國,因為中國人數學好
    是什麼使得這些公司的技術如此先進,又是什麼促進了中國的宏觀經濟發展呢,謎底不是中國的人工智慧技術,而是支撐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數學。 類似的剖析適用於機器學習的各個方面,這門學科就是要教會電腦自己學習去執行任務而不是僵硬的執行預先編輯好的代碼。更加複雜的算法配備上越來越強大的計算能力和相應數量的數據就能使電腦快速分類海量數據、識別模式、「預測」結果和「自學」。
  • 不擅長數學的學生,高考儘量避開這些專業,否則大學學習很吃力
    「相信在學生的心目當中,數學這個科目相對於其它科目來比較都是十分的困難的,所以這也是很多的高中學習不好的原因,而且數學還是比較注重基礎知識的,如果學生的基礎知識沒有掌握牢固,那麼進入高中以後光是數學這門科目學生想要跟上就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 為什麼高一的學生都說數學難,但是高考又說考140分不難?
    高一新生會覺得數學比較難,其實到了高二高三不少人能考140以上,甚至滿分。這是為什麼呢? 高中數學確實比初中數學難一些,很多學生沒有適應高中的數學學習!高中數學初等函數有嚴格的定義域限制,而初中呢,默認定義域是全體實數,高中的函數題要嚴格在定義域裡考察才行。
  • 為什麼美國人的數學這麼爛?卻出很多數學家,中國數學差在哪?
    在很多中國眼裡美國人的數學可以說很差,網上有很多國人分享在中國超市找零的時候,商品7元,如果給10元要找回3元覺得麻煩,所以就會直接給店家12元,這樣商家就會找5元比較方便。但是這種在我們看來很方便的計算,美國的服務員對於找零錢錢他們卻要計算好久。
  • 國際學生全球測評:中國第一,美國學生數學能力低於全球平均
    其中,來自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的中國學生在閱讀理解、數學和自然科學三項評比中分獲全球第一。新加坡的測評得分僅次於中國。美國列第11位。△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排名報告截圖 (圖源:OECD)PISA是一個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籌劃的對全世界15歲學生學習水平的測試計劃,用於評估學生利用閱讀理解、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來應對現實生活中挑戰的能力。最早開始於2000年,每三年進行一次。
  • 為什麼你學數學的方法不對?
    算數的目的是得出正確的結果,而數學更注重得到結果的推理過程,換句話說,算數追求的是計算的正確性,而數學追求的是邏輯的正確性。比如,在計算23×15時,如果心算算不出來,我們就會列出下面的算式進行筆算:在做算數題的時候,為什麼用這個方法可以得到正確答案呢?
  • 中國學生拿國際奧數金牌很多,為何卻和「數學諾貝爾獎」無緣?
    在我國奧數一直被很重視,每年參加奧數比賽都能拿下重獎,中國學生拿下的國際奧數金牌更是很多,這就充分展示了中國在奧數方面的實力,按理說,這樣的成績想要拿下數學諾貝爾獎是比較容易,可是,中國學生基本沒有拿下,中國獲得這項獎的只有兩位華裔數學家,那就是丘成桐和陶哲軒,中國的數學天才離數學諾貝爾獎有多遠呢?又差在了哪裡呢?
  • 為什么女孩數學成績普遍不好? 是天生的嗎?
    為什么女孩數學成績普遍不好? 是天生的嗎?時間:2016-03-19 15:4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么女孩數學成績普遍不好? 是天生的嗎?最近一項科學研究發現,學生在數學成績方面存在的性別差異主要是文化因素在作怪,與學生的天份無明顯關係,這和男孩天生喜歡玩具車、女孩多喜歡布娃娃是同一個道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就已形成習慣看法,認   原標題:為什么女孩數學成績普遍不好? 是天生的嗎?
  • 中考:數學是很多學生的「硬傷」,初三學生如何提升數學成績?
    現在暑期也過去將近一半的時間了,有些學生也已經把自己的假期作業都完成了,接下來新學期就要開始了,但是這樣的新學期對於初三的學生來說確實是壓力山大,因為這個時間段他們的課程多而且作業也多。所以說有很多數學成績不是特別理想的初三學生更是覺得壓力大,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樣去做才能解決數學這個難題,其實數學成績在考試當中是最拉分的一個科目,沒有把成績拿起來的話,可能中考都不會考的特別的好。而數學也是很多學生的一塊「硬傷」。
  • 高三「數學複習」,學生要制定好有效的計劃,掌握學習側重點
    但是「高三」複習的功課有很多,其中最難複習的就是數學。高考一直在不斷地向學生們逼近,高三的學生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了。學生要制定好有效的學習計劃。高三「數學複習」學生要制定好有效的計劃,掌握學習的側重點。所以學習數學基礎是不能忽視的,只要學生掌握學習的基礎,數學成績一定會有所提升。
  • 激發學生對數學興趣,對學生口算、聽算、視算結合,培養計算能力
    (3) 教師經要求學生進行錯題的分析 ,要求家長會監督家長把孩子的錯題原因寫出分析過程。通過微信家長群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的翻看知道自己為什麼錯,以避免下次再犯。 同時,對於分析、總結能力差的學生,不知道該怎麼分析整理錯題,這項工作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容易操作的,而對於低年級的孩子「玩」 心強,自控力弱,利用嚴格的檢查的形式進行「糾錯」,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 物理學得好,數學就一定能學好嗎?
    從初二開始,學生就開始學習物理了。相對於從沒上學就開始接觸的數學而言,物理對於一些學生來說更容易,當然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也更難。感覺物理比數學容易的同學,很多都會覺得物理有現實事物做參考,而數學太過於抽象。
  • 靠刷題去學習的數學,中國教育最「失敗」的學科?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個共識:數學是中國學生引以為傲的一門學科。甚至常常有段子吐槽,英美國家的基礎數學教育太簡單。SAT考試的數學部分,也被默認為中國學生應得的滿分項目。但遺憾的是,中國學生提起數學,往往都覺得枯燥,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 中考成績好,為什麼到高中後有學生跟不上了?老師:其實早已註定
    初中畢業生,只有50%左右的學生能夠考上高中,也就是說,當學生踏入高中的那一刻,在學習上就已經超過了50%的同齡人。如果考上的是重點高中,那麼,在當地基本上能超過90%以上的同齡人了。但是,到了重點高中,也會淘汰一部分學生,為什麼中考成績好,到了高中後就跟不上了呢?這裡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多原因,早就已經註定了。一部分學生,因為無法適應高中的生活,出現了心理問題,無法堅持學習,選擇了休學或者退休,一旦休學,再回到學校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而還有一部分學生,每天學習比較刻苦,但是成績卻是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