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學數學的方法不對?

2020-12-04 初中化學大師

算數是結果,數學是過程

很多人認為數學就是算數,而在我看來,這個想法也許正是讓他們弄錯數學學習方法的罪魁禍首。

再重申一次,數學核算數看似相同,實則不然。算數的目的是得出正確的結果,而數學更注重得到結果的推理過程,換句話說,算數追求的是計算的正確性,而數學追求的是邏輯的正確性。

比如,在計算23×15時,如果心算算不出來,我們就會列出下面的算式進行筆算:

在做算數題的時候,為什麼用這個方法可以得到正確答案呢?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也同樣沒人考慮過為什麼小學生能通過筆算得出正確答案。我們之所以會忽略這些問題,就是因為我們只注重結果,認為只要答案正確就達到了解題的目的。學珠算的孩子會藉助口訣進行計算,但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23×15的答案是「345」,就能得分。

計算是數學的一部分,我們都知道用某個計算方法能得出正確結果,但思考不能就此停止,我們還要明白其中的來龍去脈。

為了找出上述問題的答案,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叫十進位。如果沒有特殊標註,「23」指代的就是「2個10和3個1」。你可能會覺得:這不是明擺著的嗎?有什麼好解釋的。但是,數學中並不是只有十進位,比如,古蘇美爾和古巴比倫時期使用的就是六十進位;即便是現代,奈及利亞和尼泊爾等地也在使用十二進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非十進位的單位,比如尺寸(1英尺=12英寸);時、分、秒(六十進位)等。

綜上所述,在十進位中,23×15的意思是:用23(=10×2+1×3=20+3)與15(=10×1+1×5=10+5)相乘,可先將23×15分解為(20+3)×(10+5),再用我們在後面會學到的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

3×5=15

20×5=100

3×10=30

20×10=200

經過簡化,就變成了下面的列式。如此一來,大家就明白為什麼通過筆算能得出正確的答案了吧。

簡單計算兩個數相乘,就蘊含著如此複雜的邏輯推理過程。在數學中,為了讓別人了解得到正確答案的解題過程,我們就需要有邏輯地證明出來。

再舉個例子,比如著名的龜鶴算

問題

鶴和烏龜共8隻,一共有20隻腳。請問鶴和烏龜分別有幾隻?

這道題的標準解題方法如下。

首先,假設8隻全是鶴:8×2=16,那麼腳的數量就是16隻。

可是,這比題目中的20隻腳少了4隻。如果1隻鶴換成1隻烏龜,腳的數量就增加了2隻。通過替換來彌補4隻腳的差距;4÷2=2,那麼只要將2隻鶴換成2隻烏龜即可。

因此:

8-2=6

0+2=2

答案為鶴有6隻,烏龜有2隻。

下面的面積圖解法也是龜鶴算常用的解題方法之一。

怎麼樣?學會了嗎?不過你現在要考慮的問題並不是是否學會了龜鶴算,而是思考「為什麼這樣解題」。

當然,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補習班,都有在課上積極講解解題思路的老師,這樣的老師在解題時可能會先假設一個極端的例子(假設全部是鶴),然後再根據實際的題目加以增補或減免等。

但是不誇張地說,大部分老師只會用算數的方法來教「數學」。如果把數學當成算數,或是為了應付中考只告訴學生解題方法,那麼學生們只要掌握了標準的解題方法,在其基礎上稍加活用就能得出問題的標準答案。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這類特殊的算法呢?我認為,也許只有這種需要用特殊算法解決的問題,才能在初中入學考試中體現出學生的能力差距吧(我不是考試研究專家,純屬個人推測)。另外,在初中入學考試中,好學校不僅會出需要用標準解題方法解答的問題,還會出一些能夠測試學生「思考能力」的問題。

本文由初中化學大師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漲知識!

相關焦點

  • 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要學好數學
    學數學有什麼用?儘管學的不算好,但是學了這麼多年的數學,竟然搞不清楚學習數學有什麼用處?數學之於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吃飯的工具,靠著數學賴以為生,混口飯吃。好好想想,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處?我們常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喜歡數學,這難道不是最好的理由嗎?很多人可能會說,本來我小時候是非常喜歡數學的,為什麼長大了這麼害怕數學呢?那麼小編想問一句:你真的是討厭數學嗎?那麼為什麼那麼多的趣味數學題目還很收大家的歡迎呢?
  • 數學老是學不進去?真的有人不是學數學的料嗎?
    同一個班的學生學習成績卻會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數學很容易就拉開差距,有的人說自己不是學數學的聊,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學生有時來聽講,有些問題真的不能說是問題,雖然成績不好,但是學生很努力,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她的語文理解能力很差,「一個線性方程中不存在不完全零解」就等於「這個方程只有零解」,「不全為零的一組數一定不是這個方程的解」,他們發呆了一個學期,看到他們死記硬背的樣子,絕望了再也不想當老師了。是學數學的材料嗎?
  • 美國數學有出數學大師,為什麼學得卻比我們簡單?
    美國數學如何首先是研究其黑色歷史昨日堂兄來跟我說,堂兄你以前就說美國人數學厲害,可是他們現在連選票都算不清了!我想每個人都明白:明明美媒報導,拜登贏得259票,成為總統。拜登也承認獲勝。那麼,為什麼他們的數學家們那麼厲害?今日與你聊聊,曾經影響美國乃至世界現代數學史的「新數運動」。美國微不足道的數學教育新數學運動,即新數學運動(NewMath),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教育改革運動。
  • 高中數學不難學,掌握方法可以很簡單
    高中數學是個特別有意思的科目,其它科目像政治、歷史、語文,普遍分數不會相差太多。而數學這個科目兩極分化就特別嚴重,有人特別的好,次次能滿分,有人每次連及格都做不到。數學好的學生,與數學差的學生,每次分數可以插上幾十分。儘管高中數學被許多人詬病難學,但它實際難度真有那麼難嗎?
  • 數學書籍-陶哲軒教你學數學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本有助於提升數學思維的書,由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所著的《陶哲軒教你學數學》。
  • 學習高中數學,方法很重要!這樣學習高中數學,你就是學霸
    不學習,成績墊底。那麼為什麼看著很努力的學生,成績為什麼不是很好呢,不是學生假裝很努力,就是學習方法不對。今天我們探討一下學習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如何輕鬆地學數學。合理安排時間,天天複習鞏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想學好高中數學,複習是必不可少的,看書掌握知識點也是必不可少的。
  • 高中數學為什麼難度大到「變態」?學霸:那是你學習方法有問題
    在初中,怎麼著也能考個八九十分,可是到了高中,滿分一百五卻經常性不及格,嚴重的時候居然連總分一半都不到,實在是太打擊人!那麼,高中數學為什麼難度大到「變態」?學霸:那是你學習方法有問題,為何說是方法有問題?
  • 為什麼絕大多數高中生會覺得數學難學呢?
    學生只會單個的知識點,,但是等到做大題的時候就會疑惑,不知道怎麼做。4、天賦問題:不能否認,這個世界上就是會有天才的存在。有些人對語文有興趣,有些人更擅長英語,就會有些人更擅長數學。這是必須要承認的客觀事實,但是高中數學就算難學,每一個還是還是要參加高考。對於數學來說,天賦決定你的上限,努力決定你的下限。就算難,還是要試一試,闖一闖。
  • 數學老師:學數學你要背公式,送你一個成語
    但是相信學過或者正在學的人都會有一種感覺,別說是你背過了,就算是你理解,在很多比較難的、複雜一些的題目中你還是不會用……因為這類公式的考查方式是很複雜的,它可以從逆用,甚至還需要你去「構建」去考察,那麼這個時候如果你只是背過公式,也幾乎是不太可能會做的,能做往往也是因為那一剎那的「靈光一現」而已。別說背不下來那麼多的公式,縱然是真的記住了又能如何呢?
  • 學數學,你要如何過題海:遊泳?衝浪?劃小船?開遊艇?
    學數學,不刷題是不行的——從小學到大學,這句話我們聽了一萬遍。都說題海戰術殘酷,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刷題學數學這回事,包含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靠譜的道理,那就是熟能生巧。對於多數人來說,刷題是學數學繞不過去的笨辦法。但數學這樣飽含智慧的學科,當然不可能只靠笨辦法。即便是過題海這件事本身,也有境界的不同。
  • 你越吼,孩子數學學得越差勁!用這種方法,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不吼,你不逼,他轉眼就撒丫子跑得沒影了。非得你兩隻眼盯死他,把書和作業放到他跟前,逼他寫才行。可是,就算是這樣,也沒什麼效果。反而吼多了逼急了,反嘴來一句:我就是不喜歡數學,我就是學不會數學,你別逼我了!吼他逼他的時間一長,別說提升了,數學成績直線下降。以前只是不熱愛數學,現在提起數學就躲,就厭惡,越學越差。
  • 數學特級教師谷丹:我反對全民學奧數,但我更反對根本不讓學奧數
    北京四中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市數學學科教學帶頭人谷丹老師談到「奧數熱」現象時說過:「我特別反對全民學奧數,但我更反對根本不讓學奧數。」 谷丹老師認為,奧數的難度較大,基礎不好的孩子學不懂,反而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但完全不讓孩子學奧數,又浪費了另一些孩子的優勢。
  • 為什麼物理數學這麼難學,怎樣才能學好?
    1、基礎沒有打好,高中數學內容非常多,而且關聯性也非常大,在加上高中階段教學進度非常快,這讓很多學生趕不上老師的節奏,跟不上老師的步伐,本來聽起來就比較費勁,再加上基礎薄弱,學起來就顯得更加吃力了,每天繁重的學習壓力都放在了學習和寫作業上,對於數學遺漏的知識點也是越積越多,最後導致數學越來越難學。
  • 劉振海:研究數學不為什麼,只是純粹的喜歡
    在家人眼中,他是三更半夜起床鑽研數學的「痴者」;在學生眼中,他是治學嚴謹,待人熱誠的好老師;在同事眼中,他是認真工作,潛心科研的好前輩。他,就是廣西民大理學院院長劉振海教授。廣西民族大學理學院院長劉振海教授。本人供圖「我研究數學不為什麼,只是純粹的喜歡」作為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劉振海報考的第一志願就是應用數學專業。
  • 學數學的女孩
    一直以為自己數學很牛氣進了大學才發現 以前的數學不叫數學 只能叫算術在高斯、歐拉、黎曼、柯西、泰勒、傅立葉、布萊尼茨這幫人面前姐的智慧被赤裸裸的鄙視  姐只能羞瑟的故作堅強可不可以有一個人 看出我的逞強 原諒我的偽裝  其他專業的只學了高等數學就說難姐大學學了17門數學數學分析 數值分析 數據分析 高等代數 近世代數 空間解析幾何
  • 李大潛院士:為什麼學數學?因為它能幫助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
    【編者按】被奧數折磨得快「發瘋」的家長和孩子們如今比比皆是,那麼學習數學究竟是為了什麼?復旦大學李大潛院士在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6級新生迎新大會上的講話最近在朋友圈被熱傳,讓我們來聽聽大師的解析,也許對於學生究竟為什麼學數學有不一樣的感受。
  • 柯潔也怕數學,為什麼很多人焦慮數學?可能中了「假數學」的毒!
    《你學的數學可能是假的》未讀·探索家 在他的著作《你學的數學可能是假的》一書中,霍格爾帶領我們顛覆舊數學的認知、扭轉對數學的誤解,幫助我們治癒數學恐懼、重拾數學的樂趣。我們為什麼會有 「數學焦慮症」然而,儘管我們有這麼好的先天條件,為什麼仍會出現「數學焦慮症」。在霍格爾·丹貝克看來,「數學恐懼症」很可能是從成人那裡繼承而來的。一個孩子喜不喜歡數學,首先取決於他學習數學的時候經歷過什麼。他被灌輸了各種解答技巧?或者,他能自由發揮自己的創意,而且還得到了大人的認可?
  • 為什麼我們學的數學要比美國人難,但在數學領域卻被甩下一大截?
    為什麼我們學的數學要比美國人難,但在數學領域卻被甩下一大截?數學,這個詞,相信如魔鬼般,貫穿中國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在我國,中小學生經常會談「數學」色變,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開始接觸了數學,但還是感到痛苦,與之相比的是,美國的快樂教育,雖然我們從小學習數學並且比美國難,但是在國際數學領域中美國甩我們一大截,這又是何原因呢?下面就隨小編一同來找尋原因所在吧。
  • 李大潛院士: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怎麼學好數學?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教師付出了認真的努力,學生通過學習更加熱愛數學,愈學愈想學,對進一步學好數學充滿了熱情和渴望,但實際的情況和這個差距還比較大。這不能怪這一部分學生不是學數學的材料,從教師的角度,應該更多地認識到,我們的教學方法,包括我們所編的教材,還有很大的改進的空間和餘地。
  • 陳景潤兒子也學數學,昨天回廈大被問:你爸輔導過你數學嗎?
    9月26日,陳景潤被中宣部等不蠻授予「最美奮鬥者」稱號,全國278人獲此榮譽。好了,複習完陳景潤你們大概已經想起來他是誰了那麼,他兒子是做什麼的?一起來看看~陳景潤兒子也學數學昨天,陳由偉回到他父親曾經學習和工作過的廈大數學學院,和師生舉行一個小型的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