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數學,你要如何過題海:遊泳?衝浪?劃小船?開遊艇?

2021-01-08 遇見數學

學數學,不刷題是不行的——從小學到大學,這句話我們聽了一萬遍。

都說題海戰術殘酷,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刷題學數學這回事,包含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靠譜的道理,那就是熟能生巧。

對於多數人來說,刷題是學數學繞不過去的笨辦法。但數學這樣飽含智慧的學科,當然不可能只靠笨辦法。即便是過題海這件事本身,也有境界的不同。

不然你看,為什麼人人都刷題,有的人成了學霸,有的人卻一直在海裡撲騰,上不了岸?當然是因為有的人裝備齊全,航線清晰,有的人卻指望赤膊上陣,拼蠻力遊過去。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學數學時過題海的四種境界,歡迎大家對號入座。

第一級 遊泳

典型表現:拿起題就做,做完一對答案就心灰意冷,萌生「我只是個寶寶,我為什麼要學這麼難的東西」的想法;進而化悲痛為飯量,點外賣吃夜宵玩手機……經常虎頭蛇尾,刷題很難堅持完成計劃。

過海成功率:半顆星

這就是傳說中的赤膊上陣,指望從題海裡遊過去啊……

遊泳派最大的問題是一無所有,既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也沒有做好技術準備。稀裡糊塗跳下海,結果往往就是稀裡糊塗折返,或者稀裡糊塗溺水。

親愛的朋友們,剛開始刷題的時候錯誤率高是正常的,就是因為不太會,才要努力練習的,不是嗎?練習的時候出錯,總好過考試甚至應用的時候出錯。

更重要的是,刷題不是能孤立採用的方法,為了做題而做題毫無意義。不複習基本理論,不思考知識脈絡,就指望掄題成為高手,這和閉著眼睛開槍卻想要百發百中有什麼區別呢?如果你不是天才中的天才,那還是不要冒這個險吧。

第二級 衝浪

典型表現:會按要求做好筆記,也會自備錯題本,可以完成任務,但是心裡一直覺得沒什麼意思,進步倒是會進步,不過稍微鬆懈一點點就發現自己退步了很多。

過海成功率:兩顆星

會衝浪過題海的,大概是最常見的「中不溜」同學。會聽老師的話,但除此之外也不太清楚要做什麼。他們不會毫無準備,也不會準備得特別細緻。在數學題的茫茫大海上,他們只依靠著小小的衝浪板前進,搖搖晃晃,搖搖晃晃。

因為需要照顧到儘可能多的學生,所以老師多數時候強調的是通用型的基本學習方法。聽老師的話,過題海不算沒有準備,但滿足於此,你的題海徵途也不會很順利。

學習的過程和航海一樣,不會永遠風平浪靜。今天有一個浪叫「這題真的很難老師一點沒講過」,明天來了一陣風叫「用老師講的方法算不出來這個啊」,後天又來了場暴風雨,叫「刷題好累好累最近一次考試提高了十分,我是不是可以休息一個星期了」……在每天都有新情況的題之大海上,你真的不考慮多為自己準備些東西嗎?

第三級 劃小船

典型表現:已經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會自己掌握節奏,認真定下來的計劃一般都能完成,成績還不錯,離學霸團很近,卻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按說還有提高的空間,卻覺得自己到了天花板。

過海成功率:三星半

消化知識,消化課本,消化老師講的基本方法,再根據自己的特點做出調整,基本形成一套自己的應對方式——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可以說是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

到了這一步,面對每一道題,你都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分析,從知識體系裡找到知識點,再找到求解的思路。遇到難題,你還會隨時啟用各種竅門:從題幹出發找答案很難,那你就從答案出發,倒推回去試試看;題幹線索太多,那就給它們分分類,梳理清楚;哪怕遇到了毫無頭緒的情況,你也能從枚舉中觀察到線索……

拿老師發的木板自己造一艘小船,這樣在題海上漂流著前進,還挺悠閒自在的。連自己的小船都有了,還有什麼煩惱嗎?有的,這個煩惱就是老也過不去的高原期——大部分的航程都走完了,明明勝利在望,卻有點走不動了。

第四級 開小艇

典型表現:突破高原期,讓自己的整個知識體系和解題方法大升級,不動聲色地做好了所有的事情,默默成為讓大家又愛又恨的學霸。

過海成功率:四星半

小船還不夠好,那就再升級一下,來個小遊艇。

理論都懂了,知識都會了,方法也能用起來了,還缺什麼?還缺系統化的方法論。學習時間長了,很多人都會養成自己的數學直覺。事實上,很多劃小船的人就是在用數學直覺做題,看到題目的時候調動經驗和思維,解法自然就有了。這當然是件了不起的事,可是直覺也有脆弱的一面,它最初總是來自一種自然形成的、沒有經過系統梳理的思維方式。

其實,數學直覺是可以升級的——來一套解題方法論吧!復盤單個方法(你聽說過極端原理和鴿籠原理嗎?),整理一下多種方法交叉使用的場景(還有同一種方法在不同數學門類裡的用法!),再回歸題目……對了,還有心理戰術,這個也可以有。

升級完畢,從知識到用法,從心態到對策,你都有了更好的準備。可以打開發動機,乘著你的小遊艇去當海賊,不,題海王了!

那麼問題來了,上哪去找這樣一部貫通數學知識,磨鍊解題方法的方法論呢?學數學的時候,怎樣才能增加自己過題海的成功率呢?看什麼書才能擁有自己的豪華小遊艇呢?當然是這一本啦——

《怎樣解題:數學競賽攻關寶典(第3版)》將數學的統一性貫穿始終,將理論方法與經典例題相結合,以戰略、戰術及工具為主線,把解題提到了藝術高度。首先教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論,這也是全書的核心內容,進而通過實例闡述了具體的解題戰術,如極端原理、抽屜原理等。並從解題者的角度分別講述了代數學、組合數學、數論、幾何和微積分。

《怎樣解題》主要是為了幫助大家學習兩個方面的內容: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特定的數學思想。通過閱讀這本書,你將會逐步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也將會對解決問題越來越熟練。你在某一個領域所取得的進步將會激勵你在更多的領域獲得成功。

本書作者保羅·蔡茨中學時代即親身參加過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後來又長期負責培訓數學競技選手,具有豐富的解題經驗。在書中,他總結了典型的解題方法,提供了系統而獨到的觀點。眾多例題和習題選自各國數學競賽真題,極具實戰性,讓你盡覽不同風格的種類難題,盡享解題之美。

作者保羅·蔡茨

作者簡介:保羅·蔡茨,曾就讀於哈佛大學歷史系,繼而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目前是舊金山大學的一名數學教授。

他曾獲得美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大獎,並且是1974年美國代表隊第一次參與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光榮一員。2003年榮獲著名的Deborah Tepper Haimo獎,這是由美國數學協會頒發的全國性的大學數學教育獎項。

作者假定本書的讀者為以下三類人:

· 喜歡數學;

· 已經很好地掌握了高中數學的內容,並且至少已經初步學習了高等數學的內容,如微積分和線性代數;

· 希望進一步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少年,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勇敢地衝向大海吧,神秘又美麗的數學寶藏在等待著你!

▌轉自圖靈教育, 作者喵頭鷹同學, [遇見]已獲授權!

相關焦點

  • 數學老師:學數學你要背公式,送你一個成語
    學好數學肯定是不能夠通過「背公式」的,這點按說應該沒有人會質疑才是。可是不語竟然真的接到這個問題的諮詢了——一位同學非常苦難數學成績,但是他問我的問題竟然是「我實在是背不過那些公式,總是背了之後很快就忘了……」說真的,如果不是他態度誠懇,不語真的以為這是在逗我呢……為何要背數學公式呢?
  • 陳景潤兒子也學數學,昨天回廈大被問:你爸輔導過你數學嗎?
    一起來看看~陳景潤兒子也學數學昨天,陳由偉回到他父親曾經學習和工作過的廈大數學學院,和師生舉行一個小型的座談會。陳由偉是來廈門參加一個研討會,廈大數學學院趕緊發出邀請。右為陳由偉。陳由偉對著數學學院的學生說:我可以特別自豪地說:我也是學數學的!
  • 考研數學要不要做模擬題?
    做慣了真題可以適當做做模擬題,因為模擬題的難度要比真題要大,正所謂見多識廣,適當的提高題目難度,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同時能提高抗挫折能力,培養自己如何在許多題不會做的情況下堅持把題目做完而不心態崩潰。
  • 高考數學,解析幾何壓軸題,如何證明直線過定點
    高考數學,解析幾何壓軸題,如何證明直線過定點。題目內容:已知四點P1(1,1),P2(0,1),P3(-1,√3/2),P4(1,√3/2)中恰有三點在橢圓C上;(1)求C的方程;(2)設直線L不經過P2點且與C相交於A,B兩點.若直線P2A與直線P2B的斜率的和為-1, 證明:L過定點。
  • 都說數學很難學,如何讓三年級的孩子喜歡上數學?
    我覺得讓孩子喜歡數學,首先得讓他不討厭數學。事實上,很多孩子不僅喜歡不上數學,甚至對數學十分厭惡。先來說如何讓孩子不討厭數學。其實,這個也可以同理推廣到如何讓人不討厭某項事物。作為家長我們當然知道數學的重要性,但孩子不知道,而且孩子也不太理解,所以,家長一味地灌輸這樣的理念其實並沒有什麼用,反而會讓孩子有一些反感。孩子也不見得是對家長期望的一種逆反,很可能就是一種過分重視了,造成的心理壓力過大,或者由於家長反覆地說,孩子覺得是家長不信任他們,愈發的不自信。第二,水平不夠的時候不要去學奧數。
  • 學數學的女孩
  • 學數學要大量做題嗎?史寧中校長談數學的七個問題
    一、數學專業學些什麼呢?三、學習數學對一個人的發展有多大好處?你不一定是一輩子都從事數學的研究,比如你從事經濟學的研究,你習慣於定量分析的話,那你有較好的數學知識就很好;比如對於生物學的研究,如果你對基因的遺傳規律感興趣的話,那你可以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對於物理,物理中更多的量化的事情,要感興趣的話,那你學習數學。數學是一個基礎性的學科。對於一個學生。
  • 口袋妖怪:不要小看衝浪遇到的瑪瑙水母!隱藏特性可以加入雨天隊
    衝浪術在口袋妖怪遊戲中一般都是打完第四道館就可以獲得的神奇技能,因為有了衝浪術後就意味著可以在水面行走、海中遊泳了,想想都是一件挺美的事。但在遊戲中,必須給水系寶可夢學習衝浪技能,才能達到這個效果。不同的玩家會有不同的隊伍,那麼如果沒有水系列寶可夢的玩家,我想大概都會在這個時候抓一隻可以學習衝浪的精靈了吧!
  • 高中數學每日一題——33
    Mr於每日一題#正常人聚會吃飯之後,喜歡天南地北聊八卦:上到國家大事,下到興趣愛好、明星緋聞。過了一會兒之後,哈雷終於問出了行星運行軌跡的問題。牛頓不假思索地回答:會是一個橢圓。哈雷心裡樂開了花,表面還要強裝鎮定地問:你咋知道的呢?【嗯。。。我已經計算過】哈雷迫不及待地要參觀一下牛頓的手稿。牛頓前期是個典型的理工男,寫出啥研究成果,隨手一扔,也不咋發表,也不整理。
  • 袋鼠島冒險記(下)|衝浪飆車裸泳追考拉……
    -衝浪初體驗是發了兩天的燒-第一天上班前興致衝衝要跟Damien去衝浪,即便他住在另外一端,第二天一大早開40分鐘的車過來接我們去遊泳,他說那是他的秘密基地,沒什麼遊客來。前面已經見識過了阿德萊德的海,也對南澳的海灘稍微有點概念,但袋鼠島的海又有些許不同。這一次沒有釣魚臺,沒有遊客,沒有城市沒有房子,感覺更加純淨,仿佛是天外之境。周邊被燒焦的山頭跟純淨的白沙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這裡看起來更像是《星際穿越》裡面的外星球了。二話不說,Damien把衣服脫光了就跳下水遊泳了。
  • 在後海村白天衝浪晚上蹦迪 大家共享同一片海水和同樣的酒精
    它離三亞不遠,驅車一個小時的路程,與其隔海相望的蜈支洲島是更負盛名的旅行目的地。後海村不過是去往蜈支洲的客運碼頭旁一個可以承接遊客住宿的小村落,人口不到3000,村民說粵語,從前靠打魚為生。近七八年的時間,它有了一個新的標籤,「中國衝浪第一村」,因其淺層的海水,細軟的沙灘,穩定的浪型,成為衝浪初學者得天獨厚的練習場。全中國有大概四五十家衝浪俱樂部,後海村佔了五分之一。
  • 寫過數學論文的康熙同學為什麼學不好代數
    數學愛好者康熙的天花板1970年代的小學課程,「數學」還被恰當地叫做「算術」。「算術」就是自然數的加減乘除。課本裡的例題,幾乎每個數字後面都跟著量詞。譬如,3隻羊,5匹馬,8頭豬,10個人……純粹的數字沒有意義。課後的練習題叫「學和用」,所有的學都是為了用,根本沒有無用之學。
  • 數學考了道音樂題 音樂老師秒選答案
    7月7日下午,高考數學結束,不少學過音樂的考生笑了。數學卷上竟然出現了音樂題,還畫上了鋼琴鍵盤。題目要求將鋼琴上的12個鍵依次記為a1,a2……a12,利用數列知識解答這12個鍵可以構成的原位大三和弦與原位小三和弦之和。題目乍一看需要運用數列知識進行運算,但如果學過樂理,此題可以秒解。試題公布後,不少音樂圈的朋友在朋友圈瘋轉,引起廣泛關注。
  • 我要去跟這群豬遊泳!我們的夏天過的不如二師兄!
    它們從來不用為食物擔心。由於途徑的遊艇通常將過剩的食物傾倒入海中,它們甚至知道下一艘裝滿貨物的船會在何時到達。和美女一起曬個太陽
  • 真實故事改編勵志電影《靈魂衝浪人》,要敢於面對挫折,迎難而上
    生活就像衝浪,當你被困在衝擊區,你要立刻爬起來,因為說不定下個浪就是絕好的機會,只要你有信心,一切皆有可能,不知道生活中有什麼困擾,讓你停下了腳步,你可以再猶豫不決、患得患失中不斷徘徊,這沒什麼可恥的,因為你骨子裡就是一個弱者,基因決定一切,真正的戰士已經走在路上。
  • 在美國的課堂上,孩子是如何學數學的?你看完後或許會受到啟發
    我第一次意識到美國孩子學數學和我們的方式不同,是因為一部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為人師表》,講述了一個數學老師來到「最爛」的高中,通過他的教育把這些一個個貧民窟的孩子送進名校!為了激發孩子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位數學老師想盡辦法去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鼓勵孩子相信自己只要想學好,一定能學好。這個電影讓我認識到了,他們學數學不是考刷題,而是從興趣出發。從那場電影以後,我就開始研究起美國課堂是如何教數學的,我總結出了這3點!
  • 初中數學:動點問題及練習題附參考答案,你值得擁有!
    「老師,為什麼我每次做完題,或者是考試完了的時候,都感覺自己做的挺不錯的,但是結果一下來,發現錯了好多,感覺跟我的心理感覺相差太多了,不知道怎麼去學!」「老師,你講的內容我感覺自己都懂了,為什麼我在做題的時候,還是不能找到你的那種思路呢?
  • 如何學好數學
    要學好數學這門課必須領悟以下幾點:1、要領悟數學「黃金圈思維」。具體來說,一共有三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數學?第二個問題:怎樣學數學?階梯圖「概念和基礎知識要牢固」這張階梯圖告訴我們一定要對所學過的知識點要加以整理,逐漸形成清晰的思路
  • 數學書籍-陶哲軒教你學數學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本有助於提升數學思維的書,由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所著的《陶哲軒教你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