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透明OLED
透明OLED(T-OLED)可發出白光,它既可是PM-OLED又可是AM-OLED器件,當T-OLED關閉時,它的透明度可達到其襯底透明度的85%,當T-OLED加電時,它允許光線從兩個方向穿過。該特性對頭頂顯示器、光格柵(白天幾乎看不見了,夜晚則是舒適的漫散光)、氣氛照明、光幕幔、用於導航和預警系統的汽車擋風玻璃以及建築物的窗戶等應用很有用,並可以用來製作在飛機上使用的平視顯示器。
OLED面板不需要減少任何結構即可變得透明,這要歸功於電極設計的新發展、特殊元件結構和薄膜技術的全新創新。發光表面無需任何附加導體路徑結構,電流即可均勻分布在火星表面上,進而產生一致的亮度。無論是基於小分子或是基於聚合體製造的OLED,新技術都簡化了製造流程。不管活性層採用何種材料,該技術均可製造出彩色、暖白和冷白OLED。
T-OLED器件為照明解決方案增添全新的美感,歐司朗光電半導體在一項研究項目中成功開發出T-OLED大型光源的原型,它們極其纖薄,也不再需要昂貴的封裝,厚度完全取決於載體材料基片,目前介於300~700μm之間。該研究項目日後將注重於開發更薄的載體材料,以期製造出更薄的T-OLED。這些薄型T-OLED模塊將更易於運用到各類應用中,可被製作成各種形狀,僅佔用極小的空間,而且可以無縫地集成到設計環境中,只有接通電源後才會被察覺。未來的T-OLED光源有望集成到房間屏風和家具中,例如,整個窗戶都由OLED製成,白天可以自然採光,晚上則大放光芒。
2.頂部發光OLED
OLED面板的像素可以分成底部發光(bottomemitting)與上部發光(topemitting)兩種。以往OLED像素設計大多採用底部發光設計,其陽極為透明的電極(例如ITO)而陰極則以鋁作為OLED發光的反射層,而光則需透過TFT數組與玻璃基板才能發射出去。由於發光面積與像素中的薄膜電晶體(TFT)與電容數目和面積有關,因為OLED所發出的光會被TFT與電容中的不透明金屬導線所阻擋,因此開口率最大只能到達約40%。
而上部發光設計則是採用透明的陰極,而陽極則為不透明的金屬,因此即使TFT與電容佔去像素中的大部分面積,但因為OLED是往上發光,所以其可發光面積不受像素中的TFT與電容面積影響。同時,由於上部發光像素設計未必須透明的基板,因此可以使用不鏽鋼薄板做成可撓式的顯示器。但是上部發光需要透明的陰極,因此在ITO與有機薄膜之間要加上一層低功函數的陰極材料作為接口。
頂部發光OLED具有不透明或反射性的基層,它們最適用於主動矩陣設計。生產商可以利用頂部發光OLED顯示器製作智慧卡。
通過調整陽極和陰極結構的寬光譜高效白光頂發射OLED器件,為了緩解不期望的微腔效應並獲得寬光譜白光發射,器件陽極採用CFx覆蓋銀修正反射率,陰極採用折射率匹配層SnO2覆蓋最大透過率為80%的Ca/Ag層。這個基於藍光黃光雙層結構的頂發射寬光譜白光器件最高電致發光效率為22.2cd/(9.6lm/W),此時驅動電壓為7.3V,電流密度為20mA/cm2,色坐標為(x=0.31,y=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