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深處神秘莫測,因為其地勢與地理的關係,就使得我們對於洞悉其背後的秘密十分艱難。不過,近日有消息稱我國在這一領域再次取得了最新的進展。眾所周知,2012年「蛟龍」號成功實現了在馬裡亞納海溝試潛7020的深度。這一深度的實現,已經為我國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不過這樣的成就遠非我國所要求的終極目標,最近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載潛水器的球殼已經建造完成,並成功通過了總體集成單位的驗收。這就意味著我國將實現國內載人潛水器尚未觸及的萬米深海,也是我國挑戰人類最大載人潛水深度最為關鍵的重要一步。
如果事情發展持續順利進行,那麼這款新型的載人潛水器將會於不久之後,挑戰地球上最著名,也是最危險的海域——深度達1.1萬米的馬裡亞納海溝。這樣的發展,無疑會使我國在這一領域再創輝煌。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此前的「蛟龍」號僅有7000米級的最大深潛,但是這個數據已經足夠令我國涉足全球近99.8%的海域了。不過如果想要使人類的觀測在全球海洋內不再有禁區,那麼萬米級的載人潛水器必不可少。
正因為這樣,各方媒體在介紹該潛水器的時候,會以「全海」作為前綴。如今,我國研發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已經完成了第一步的成功,接下來,專業人士將繼續對其展開全面的總裝。即在這基礎上,進行裡裡外外的整合充實。
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便是載人艙內的操控和顯示設備,此外艙外的燈光、攝錄設備也必不可少。所以,這就意味著接下來,該潛海器的建造,幾乎都在核心方面,這樣的工作對於專家而言,極限挑戰。
以「蛟龍」號為例,儘管載人艙是潛水器的核心部分,但是一個合格的載人深海潛水器還離不開生命支持系統、作業機械臂、觀察攝影記錄系統、動力系統、導航系統以及實現上浮、下潛等壓載物等多個當面的重要配套。
並且,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艙內人員也必須從頂部進入。而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載人艙就成為了一個十分密閉的環境。這對於工作人員,也有著極高的要求。如果想要乘坐這個全海載人潛水器往返萬米深海,工作人員必須進行相關的科考作業。
該潛水器可搭載3人下水,載人艙的直徑不到兩米,這樣的構造對於工作人員而言,就顯得十分狹窄,他們甚至不能都保持站立。科學家在設計的時候,自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究其根本,還是為了保障潛水器的強度。
而今,該潛水器已經由記者進行了新聞播報,這就意味著這艘全海深載潛水器實現下海指日可待。屆時,相信我國對於神秘海洋的探索將會實現新的高度。在我國的探測下,全球海洋將實現「無禁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