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子
父母課堂原創
01
自從當了媽媽,這樣的新聞真的是看不得!
湖南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戴脖圈遊泳。不幸的是,剛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身亡!
女嬰遊泳時,媽媽和奶奶並沒有時刻關注,孩子遊了十幾分鐘後,媽媽才把他從澡池裡抱出來。解開遊泳圈後,女嬰顯得特別乖巧安靜,沒有像平時一樣吵鬧。直到兩小時後,爸爸回來像往常一樣逗女嬰,發現孩子沒有任何反應,臉色蒼白,立馬送到醫院,
接診醫生表示,嬰兒送來醫院時全身都是瘀點、花斑紋,四肢冰涼,血壓也無法維持,這幾乎是無法搶救過來的,即使出現渺茫的希望,孩子將來也會成為一個植物人。家屬無奈放棄治療,將孩子接回家中陪她走完最後一程。
湖南省兒童醫院重症監護室一科醫師宋宇雷提醒廣大家長,對於一個月以下的嬰兒,是不建議戴脖圈進行遊泳的,脖圈不僅會勒到脖子容易造成窒息。
面對悲劇的發生,不少網友在心疼之餘更是對「遊泳文化」的憤慨。
02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儘管現在小於1歲的寶寶遊泳很流行,但是沒有任何科學研究明確證實小寶寶遊泳是安全和有益的。
而且並不推薦任何形式的遊泳課,認為這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
也就是說,儘管遊泳這項運動好處多多,但是只是針對成人或者稍大的孩子,對於小寶寶來說,卻弊大於利。
四歲以下孩子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學習遊泳存在著很多的風險,倘若溺水會有10%的概率會對腦神經造成傷害。
曾經福建泉州一個七個月大的寶寶在母嬰店遊泳時,就因為母親離開一會,工作人員的疏忽而溺水。當被發現,工作人員抱起時,孩子已經沒有了意識,好在經過搶救,寶寶才把水吐出。
一歲以下的寶寶,語言肢體各方面發育還未完善,不舒服或者處於危險時,更無法表達和求救。一旦溺水傷害到腦神經,不僅影響智力,可能還會危及生命安全。
更為重要的是,遊泳圈真的能戴在嬰兒的脖子上嗎?我們都知道,嬰兒時期孩子的頸部並不足以支撐起頭部的重量,更多時候都需要家長的手來託住,而戴在脖子上的遊泳圈,讓嬰兒的脖子承擔起了全身的重量,過大的力度可能造成頸椎關節的損害。
那麼小寶寶有哪些運動可以做?
03
當小寶寶自己還不會翻身,再加上大把的時間用來睡覺,那麼仰臥位就是他們現在最主要的姿勢了,所以,媽媽可以在寶寶短暫的清醒時間裡,幫他變換一些姿勢,比如讓他趴一會兒。寶媽可不要小看「趴」這個小動作哦,它可是為寶寶大腦和運動能力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理刺激。
你看他趴著的時候,雙手向下推地面,以讓自己的身體撐起來;他有時還會蹬腿,以達到讓自己挪動的目的,如果給他前方放一個好玩的玩具,他就要伸手去夠,去抓了。寶寶這所有的動作信號都被傳輸給大腦,然後形成與身體的各種連接,從而提高運動協調能力和身體的平衡性。
當家長發現小寶寶開始學著捏起一些小的物品,如小豆子、小零件甚至小線頭等,就會格外擔心被孩子吃到口中,先不說髒不髒的問題,偶爾聽到其他孩子被卡到事件才是令家長擔心的主要原因。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力發展體現在手指尖上。」
因此想要讓孩子將來手上動作更靈活、大腦更聰明,那麼在孩子早期發展階段,精細運動的訓練是不可或缺的。
不管怎麼運動,意外總是無孔不入!無論多忙,也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
雙養教育,致力於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推廣構建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幫助家庭,賦能機構,通過線上家庭學院+ + 線下師訓認證模式,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系統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