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如今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最為人熟知的B超就是其中一種。醫療超聲波的工作原理可以參考聲納,它將超過20000HZ的超聲波發射進人體,在人體內發生進一步的折射與反射。因為人體組織有各種不同的形態結構,它們對超聲波產生不同的反饋,由此可以產生不同的波形以及曲線。醫生可以通過超聲波的成像進行病況分析。
由於對超聲波應用的方法有所不同,超聲波檢查也有不同類別,本文會帶領大家認識、了解這些比較少見的超聲波診斷。
A超、B超、D超、M超,各是什麼?
A超:全稱是幅度調製超聲診斷(amplitude),雖然名氣小,但它可是最早應用在醫療領域的一種超聲診斷方法哦,作為超聲診斷的「元老」,A超為後來出現的幾種新型超聲波檢查奠定了基礎。
檢查時,儀器會發出一道很窄的超聲束,這條超聲束的持續時間很短,進入人體之後形成反射波,由於人體內部結構複雜,形成的反射波會有很多道,這樣,一束超聲波會在人體進行多次反射,並且經過不同的時間到達接收器,這就為醫生診斷提供了判斷依據。
除了反射時間,不同組織對聲波的反射強度也有所不同,比如脂肪對聲波反射的強度就比骨骼要弱。結合反射時長以及強度,醫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診療。
B超:全稱是亮度調製超聲診斷(brightness),與A超相比,它做了兩點改進,一是,它將A超發射的那道曲線變成一條明暗相間的直線,這樣做的好處是,進入人體碰到不同弧度的組織能根據不同的振幅呈現出不同的亮度,振幅高那麼亮度就搞,低振幅的亮度則會變暗。
第二點改進在於將A超的一道射線變成多條,這樣就可以對組織進行連續掃描,形成一個完整的平面照片。B超通過高頻率的聲波進行人體組織以及器官的成像,能夠很好的反應體內形態,它在醫療領域應用廣泛,人們在做肝臟、腎、子宮、前列腺等部位的檢查時,經常使用B超。
D超:全稱是都卜勒調製超聲波診斷(Doppler),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彩超。它是在超聲波技術的基礎上,利用都卜勒現象的原理,通過聲波回聲頻率的不同,記錄其中的變化,再將其轉換成更有識別度的彩色信號,這就形成了彩超。
彩超如今主要應用於心臟病以及內臟主要血管的檢查,在診斷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的疾病時,可通過彩超準確獲取動脈血流信息。在診斷心功能以及心瓣膜疾病的領域,D超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M超:又稱為超聲光點掃查法(motion),它通過觀察活動界面的變化進行病症檢查,多應用於檢測心臟活動情況。M超的曲線動態我們稱之為超聲心動圖,通過超聲心動圖,我們可以觀察心臟的結構狀態、活動狀態、位置是否有異常等。
從這四種超聲波的發展與應用,我們可以看出醫學的不斷進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超聲波技術會越來越成熟,為人類解決更多疾病。讓我們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