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大的系統結構,星系團中的物質如何保持平衡?

2020-10-18 博科園

一種衡量星系團中物質數量的方法顯示了熱氣體、恆星和其他物質數量之間的平衡。這一結果是首次使用觀測數據來測量這種平衡,這一平衡是20年前提出的理論,它將對發光和暗物質、普通物質之間的關係以及宇宙是如何膨脹產生新的見解。星系團是宇宙中最大的系統結構,每個星系團由大約1000個巨大的星系組成。它們含有大量的暗物質,以及熱氣體和較冷的「普通物質」,如恆星和較冷的氣體。

在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由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和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天體物理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使用了來自本星系糰子結構研究(LoCuSS)的數據,來測量組成星系團的三個主要質量成分之間的聯繫——暗物質、熱氣體和恆星。研究小組成員們用了12年的時間收集數據,這些數據的波長跨度為1000萬倍。

使用的是錢德拉和xmm -牛頓衛星、ROSAT全天觀測衛星、斯巴魯望遠鏡、英國紅外望遠鏡(UKIRT)、Mayall望遠鏡、Sunyaev Zeldovich陣列和普朗克衛星。利用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博士艾莉亞·法拉希(Arya Farahi)博士在博士研究期間建立的複雜統計模型和算法,研究小組得出結論,研究的星團中氣體和恆星的總和幾乎是暗物質質量的固定比例。這意味著當恆星形成時,可用的熱氣體量將成比例地減少

目前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物理系的麥克威廉士博士後法拉希博士說:這證實了流行的冷暗物質理論預測。伯明罕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的Graham Smith博士和LoCuSS的首席研究員說:宇宙中一定數量的物質坍縮形成星系團。但一旦它們形成,這些集群就是『封閉的盒子』。熱氣體要麼形成了恆星,要麼仍然是氣體,但總體數量保持不變。密西根大學的August E. Evrard教授說:這項研究是由十多年來對望遠鏡的投資推動。

利用這些高質量的數據,天文學家能夠對41個鄰近的星系團進行特徵描述,並發現一種特殊的關係,特別是恆星質量和熱氣體質量之間的反相關行為。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兩種測量方法結合在一起,為我們提供了對整個系統質量的最佳指示。這些發現將對天文學家測量宇宙整體性質的努力至關重要,通過對星系團內部物理的更好理解,研究人員將能夠更好地理解暗能量的行為以及宇宙膨脹背後的過程。

星系團本身是迷人的,但在許多方面仍然是神秘結構,解開控制這些系統 結構的複雜天體物理學將為更廣泛地了解宇宙打開許多大門。從本質上說,如果想要了解宇宙是如何運作的,就需要了解星系團。由於新一代望遠鏡的出現,該團隊所研究的這類數據在未來幾十年將增長几個數量級。新一代望遠鏡包括目前正在智利建造的大型天氣觀測望遠鏡(LSST),以及一顆新的x射線衛星e-ROSITA,兩者都將在本世紀20年代初開始觀測。這些測量結果為星系團的精確科學奠定了基礎!

博科園|研究/來自:伯明罕大學

參考期刊《自然通訊

DOI: 10.1038/s41467-019-10471-y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這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系團之一
    最近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一項研究對目前宇宙結構形成的模型提出了質疑,該研究是基於用望遠鏡卡納裡亞斯望遠鏡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宇宙的結構可以與海綿的結構相比較,海綿通常被稱為宇宙網。物質集中在互相交叉的細絲上,形成大部分物質聚集的區域,而其他的則是很少物質聚集的區域。在密度最大的點上,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團。
  • 為什麼宇宙中最大的星系都是橢圓星系,而非螺旋星系?
    我們知道,在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個星系,它們大小、結構不一,形態各異。那為什麼宇宙中的那些最大的星系都是橢圓星系而不是螺旋星系呢?螺旋星系在其結構上是不是受到了某種限制?今天就說下星系大小的問題。先看下目前所知最大的螺旋星系是哪個?
  • 從行星到星系團,盤點宇宙中的那些「巨無霸」
    天文學家已經觀測到了一些天文結構,比如武仙-北冕座長城(Hercules-Corona Borealis Great Wall),一個由氣體、星塵、暗物質和數十億星系組成的超巨大結構,延伸超過100億光年。它是可觀測宇宙中已知最巨大的結構。但能否把這個巨型結構歸類為物體或者天體值得商榷,因為我們並不能清晰地分辨出它的邊界在哪裡。
  • 宇宙中的物質如何從無到有
    然而,當我們看到那裡的事物時,我們發現我們看到的所有恆星和星系都是100%的正物質,幾乎沒有任何反物質。顯然,我們存在,就像我們所看到的恆星和星系一樣,因此必須創造出比反物質更多的物質,使我們所知道的宇宙成為可能。但它是如何發生的?這是宇宙中最令人著迷的謎團之一,但是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了解真相。
  • 發現原始超星系團中,被嵌入兩個新原始星系團,成已知宇宙最大!
    星系團包含多達數千個靠引力捆綁束縛在一起的星系,它們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引力束縛結構,可以作為研究星系演化和宇宙學的優秀實驗室。天文學家對尋找星系團的原始團特別感興趣,這些星系團是星系團的前身,這類紅移較高天體可以提供有關宇宙早期階段的重要信息。然而,在高紅移(高於2.0)的情況下探測這些結構非常具有挑戰性,需要進行深入的廣域觀測才能正確識別。
  • 宇宙中最大的星系IC1101頭銜能保持多久?
    宇宙最大星系:IC1011IC1101是位於室女座的一個射電星系,當然各位不要指望能用肉眼看到它了,因為IC1101距離地球超過10.4億光年,天球坐標如下圖:當前和太陽同一方向,與太陽角度還是有差,因此射電觀測並無大問題!
  • 新研究發現更多暗物質包裹著星系團,可能動搖宇宙理論
    受引力牽引的星系傾向於聚群,一些星系甚至最終成了宇宙裡的「大都市」:高達一千個星系聚成的團,全部重量超過我們太陽1千億倍。   雖然我們可以看到星系團中閃耀的恆星,但可見的只是整個結構的一小部分。據科學家所知,有一團真正的重量級的東西藏在物質裡,而且不可見,那就是無形而神秘的暗物質。與城市之下的水泥、瀝青一樣,一大團球狀的暗物質支撐著整個星系團。
  • 宇宙中最大的星系是哪個?
    強大的輻射就是這個黑洞吞噬物質所發出的。也許IC1101中心的黑洞有資格與TON618(在冊最大黑洞,太陽660億倍),因為其尚未確定,因此最大的黑洞暫時還是由TON618繼續保持。IC1101是赫歇爾在1790年6月19日發現的,在1895年被愛爾蘭天文學家約翰·路易·埃米爾·德雷耳收錄在星雲和星系團中,名列1101號,因此IC1101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 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下宇宙中質量最大的物質是什麼
    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以宇宙為範圍,已知什麼物質質量最大?這個問題沒有規定前提,因此有多種解答。我想可以根據這麼幾個不同的側面來考量:宏觀天體、元素、微觀粒子。宏觀天體是人類能夠觀測到宇宙中最大的事物,這裡面又可以分為幾類:天體結構、星系、黑洞、恆星。
  • 宇宙中最小的星系蘊藏著最多暗物質
    如果你想找到暗物質的話,遵循一條很簡單的規律:跟著質量走。宇宙中那些最大的結構,大型星系、星系組、甚至是超重量級的星系團,都體現了同樣一個問題——它們的內部運動龐大到無法用我們已知物質的引力來解釋。圖片致謝:維基共享資源用戶Stefania.deluca.
  • 暗物質的秘密被揭開,歸功於星系團,為什麼?
    20世紀30年代,我們注意到星系團中的單個星系移動太快,無法用星光引力來解釋。20世紀70年代,我們注意到星系旋轉不一致,恆星和氣體佔據了它們所有的質量。而2005年,我們注意到了這一點。所有交互作用星系的共同特徵是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激發星系內的活動,以及本來星系內部的自轉抵消引力,導致收縮的平衡受到交互作用幹擾。 一般星系合併(尤其是原星系的合併)發生在宇宙中星系比較密集,它們之間的相互速度比較慢的地方。假如相撞的兩個星系之間的速度比較高,它們往往會互相穿過對方,有時星系也會在近距離交錯而過。橢圓星系往往是盤狀星系(尤其是螺旋星系)合併形成的。
  • 圖說科學:通過宇宙中最小的星系來說明暗物質為什麼一定存在
    (該NASA/ESA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圖像顯示了一個巨大的星系團PLCK-G308.3-20.2,發光的在黑暗中明亮地儘管最容易看到該星團中最大,最明亮的星系,但它們的數量遠不及較小,較暗的,光度低得多的結構,因此無法在該圖像中看到。
  • 星系中暗物質如何分布的奧秘,被科學家發現了
    宇宙中物質集中在星系、恆星和行星中的引力是由所謂的「暗物質」提供的,它從大爆炸時幾乎是均勻的狀態演化到現在。但是,儘管這種「額外的物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對它的性質、行為和組成幾乎一無所知,這是現代物理學的基本問題之一。
  • 銀河系只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的一粒沙,天體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宇宙之大超乎我們的想像,衡量宇宙天體的大小,真的是沒有最大只有更大!我們的宇宙也並非最大,因為還有宇宙之外未知的世界!那麼在我們的宇宙之外又是什麼呢?大多數天文學家們認為不可能什麼都沒有,而是更有可能是別的宇宙,這就涉及到了多元宇宙與平行宇宙論。
  • 在茫茫的宇宙海洋中,據說IC1101星系是已知最大星系這是真的麼?
    大家好,我是黑眼睛看宇宙。 在茫茫的宇宙海洋中,千姿百態的「島嶼」,星羅棋布,上面居住著無數顆恆星和各種天體,天文學上稱為星系。它也是宇宙中最大、最美麗的天體系統之一。我們居住的地球就在一個巨大的星系——銀河系之中。
  • 星系及宇宙中的最大的星系IC1101。
    一,星系是宇宙的基本單位,星系又叫宇宙島;參考銀河系,星系是一個包含恆星、氣體、星際物質、 宇宙塵和暗物質,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龐大集合體。(紫紅色斑點是強烈的X射線輻射區域,是藍色螺旋星系跟粉紅色環橢圓星系相撞時形成的黑洞。)二,IC1101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系。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排名,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據宇宙質量的95%
    當涉及到宇宙學時,天體這個術語是一個鬆散的概念,因為宇宙中充滿了如此多的天體,如行星、恆星、黑洞和脈衝星。然而,人們必須要問,任何受引力束縛的物質結構,是否被認為是一個天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們必須把星雲、星系、星系團,和星系團的星系團也看做是物體。
  • 宇宙中最大的星系,比銀河系要大幾十萬倍,宇宙一直讓我們感慨
    如果在1101IC前面,銀河系統就像一顆星星,比銀河系要大上幾十萬倍。中等大小的旋渦星系是宇宙中最普通的星系團。 矮星系是最小的,大部分直徑在200光年以內,有幾千萬顆恆星。自大爆炸開始以來,已經分布在浩瀚的宇宙中。巨大的橢圓星系只是少數,超巨型橢圓星系很少。最後,關鍵的問題是:這個最大的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 星系團的形成中的集體偏離效應
    ,是宇宙中被發現的最重的結構。星系團IDCS J1426.5+3508的多色成像圖(來源:NASA/ESA)這些星系團被嵌在一個一個不可見的暗物質暈中。星系團與暗物質暈之間存在關聯。暗物質暈保存著關於宇宙暗物質含量以及暗能量導致的加速膨脹的大量細節。
  • 宇宙中十大不尋常的結構
    從來沒有說過更客氣的話,因為宇宙本身是如此之大,甚至對於最知識淵博,胸襟開闊的人來說也是難以理解的。直徑超過930億光年的直徑,許多非常大的物體正潛伏在太空中,等待被發現。在此列表中,我收集了宇宙中發現的最龐大,最奇異的結構。其中許多實際上是物體的集合,它們在巨大的重力作用下保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