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系團之一

2021-01-19 天文物理

最近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一項研究對目前宇宙結構形成的模型提出了質疑,該研究是基於用望遠鏡卡納裡亞斯望遠鏡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宇宙的結構可以與海綿的結構相比較,海綿通常被稱為宇宙網。物質集中在互相交叉的細絲上,形成大部分物質聚集的區域,而其他的則是很少物質聚集的區域。在密度最大的點上,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團。


這些系統可以包含數千個星系,是宇宙中最龐大的結構。研究宇宙網絡是天體物理學目前面臨的挑戰之一。主要組件的屬性的物質在這些尺度不是眾所周知的,所以我們使用術語如「暗物質」和「暗能量」前者佔宇宙質量的20%左右,是什麼讓結構受自身引力的作用有點像膠水。


博科園-科學科普:另一方面它佔宇宙的75%,與宇宙膨脹的方式有關。「正常」物質,包括恆星、氣體和塵埃的星系,僅佔宇宙質量的5%,但它們在追蹤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力量和性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由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Mauro Sereno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IAC和安達盧西亞星象研究所的參與下,發現了宇宙中最密集的星系團之一。研究分析第一次的外區星系團PSZ2 G099.86 + 58.45 9000萬光年的半徑,一個區域的物質分布不清楚以前也沒有這些區域中的材料是否通過集群的引力束縛在一起。首席研究員毛羅·塞利諾說:星系團的環境包括其他結構,如絲狀物和其他鄰近的星系團,以及向最巨大的中央星系團墜落的物質。

圖片:Instituto de Astrofísica de Canarias


這項研究表明研究的星團周圍物質密度是預期的六倍,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即使在離這些星系團很遠的地方,聚集質量的機制也能產生非常高的密度。這項研究基於「引力透鏡效應」,即當星團及其周圍物質的質量使來自遙遠星系的光線發生彎曲,從而改變背景星系圖像的形狀時產生的效應。作為透鏡的物體越密集、越集中,背景星系的變形就越大。通過使用CFHT(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獲得的深度圖像,通過所謂的「弱透鏡效應」對超過15萬個背景星系的變形進行統計研究,使研究小組能夠找到PSZ2 G099.86+58.45星系團周圍的分布、質量和密度。結果表明該簇是一個罕見的例外,與結構形成模型不太吻合。


這意味著必須有比我們所知道的更有效的吸積物質的機制。雖然這些模型很好地適應了星系群內部區域的物質密度,達到了1500萬到2000萬光年的距離,但是在外層區域,模型需要一個額外的組件來適應觀測到的數據。IAC研究員拉斐爾·巴勒納說:這個質量的組成部分是完全未知的,星系群的數值模擬並不能預測它,因此面臨著大量的觀測證據,而我們並不指望能找到它。IAC小組參與了這篇文章的發表,他們在洛斯穆奇奧斯天文臺(Roque de los Muchachos Observatory, Garafia, La Palma)的Gran望遠望遠鏡(GTC)上使用多目標OSIRIS光譜儀對組成PSZ2 G099.86+58.45星系團的星系樣本進行了光譜觀測。通過測量星系團中星系運動的速度,就可以測量它的總質量。

作為一個實際問題,這相當於用行星在軌道上的速度來測量太陽的質量。使用這種方法,他們成功地測量了集群的總質量。結果證實了PSZ2 G099.86+58.45是一個非常巨大、密集的星系團,其強大的引力場的影響延伸到離中心很遠的地方,比模型預測的要大得多。IAC研究員阿琳娜·斯特蘭斯卡(Alina Streblyanska)說:我們已經做了一項研究,打開了通往宇宙中尚未充分探索的區域的大門,即星系團之間的界限。當我們研究這些系統時,這個區域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信息,它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些,宇宙中最龐大的結構,是如何演化的。在這項研究中,在理解暗物質以及如何在宇宙的宇宙網絡中分布過程中又邁出了一小步。


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期刊:Nature Astronomy|來自:金絲雀天體物理研究所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宇宙中最大的星系都是橢圓星系,而非螺旋星系?
    但是夜空中最大的結構是那條橫跨穹頂的銀河系暗帶。從我們的角度看這是銀河系的內部平面。對我們來說它非常巨大,包含了幾千億顆恆星,直徑10萬光年。但銀河系並不是最大的螺旋星系,本星系群中的仙女座星系也不是,但它是我們天空中角大小最大的星系。
  • 在茫茫的宇宙海洋中,據說IC1101星系是已知最大星系這是真的麼?
    大家好,我是黑眼睛看宇宙。 在茫茫的宇宙海洋中,千姿百態的「島嶼」,星羅棋布,上面居住著無數顆恆星和各種天體,天文學上稱為星系。它也是宇宙中最大、最美麗的天體系統之一。我們居住的地球就在一個巨大的星系——銀河系之中。
  • 宇宙最大天體?這個新發現的星系團質量為1000萬億個太陽
    【文/觀察者網 唐莎莎】至少14個星系擠在一個直徑僅約銀河系4倍的區域?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巨型原星系團,其現在的質量相當於1000萬億個太陽。這不僅是人類首次觀測到巨大星系團的誕生,這一星系團還正在形成如今宇宙中最龐大的結構之一。
  • 發現原始超星系團中,被嵌入兩個新原始星系團,成已知宇宙最大!
    博科園:本文為天文學類利用夏威夷凱克天文臺,天文學家探測到了嵌入原始超星系團中的兩個新原始星系團,研究介紹了這一發現,並提供新發現的基本信息研究論文現發表在《arxiv》上。星系團包含多達數千個靠引力捆綁束縛在一起的星系,它們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引力束縛結構,可以作為研究星系演化和宇宙學的優秀實驗室。天文學家對尋找星系團的原始團特別感興趣,這些星系團是星系團的前身,這類紅移較高天體可以提供有關宇宙早期階段的重要信息。然而,在高紅移(高於2.0)的情況下探測這些結構非常具有挑戰性,需要進行深入的廣域觀測才能正確識別。
  • 宇宙中最大的系統結構,星系團中的物質如何保持平衡?
    一種衡量星系團中物質數量的方法顯示了熱氣體、恆星和其他物質數量之間的平衡。這一結果是首次使用觀測數據來測量這種平衡,這一平衡是20年前提出的理論,它將對發光和暗物質、普通物質之間的關係以及宇宙是如何膨脹產生新的見解。星系團是宇宙中最大的系統結構,每個星系團由大約1000個巨大的星系組成。它們含有大量的暗物質,以及熱氣體和較冷的「普通物質」,如恆星和較冷的氣體。
  • 迄今為止,已知最大的星系團到底有多大?
    迄今為止,最大的星系團,是由NASA的斯皮策望遠鏡和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經過拍攝,科學家從2.5億個天體中發現的,遠在85億光年外,目前它只有一個名稱,(MOO)J1142+1527。  該圖中心的紅色斑點便是星系團中央的星系    這是人類目前為止在這麼遠的地方發現的最大的天體結構。
  • 最大的原始超星系團被發現
    近日,歐南臺公布一則驚人消息,一支國際天文小組利用甚大望遠鏡在早期宇宙發現一個巨型結構,質量估計超過太陽的一千萬億倍。驚了!
  • 幾十億歲的年輕星系團:位於宇宙密度最大地方
    天文學家成功觀測到了很多年輕星系團,並為它們拍攝了很多照片。說它們年輕,是因為相比138億歲的宇宙,它們只有幾十億歲。這次觀測到的年輕星系團總共有200多個,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發現。它們的發現將為研究暗物質、星系的形成和演變提供線索。    在宇宙學中,星系團是宇宙的支柱結構,它們是包含宇宙所有物質的倉庫。
  • 銀河系只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的一粒沙,天體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宇宙之大超乎我們的想像,衡量宇宙天體的大小,真的是沒有最大只有更大!我們的宇宙也並非最大,因為還有宇宙之外未知的世界!那麼在我們的宇宙之外又是什麼呢?大多數天文學家們認為不可能什麼都沒有,而是更有可能是別的宇宙,這就涉及到了多元宇宙與平行宇宙論。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超星系團
    從已知的宇宙中最大的結構中,超星系團包含著各種質量不同的結構,從龐大而密集的星系團到低密度的聯結橋、細絲和物質片。為了增進對大型宇宙細絲的形成和演化的理解,詳細發現和研究超級團簇將是必不可少的。  如圖所示來自eROSITA的HyperSuprime-Cam(HSC)的紅移為0.36的星系密度圖的彩色圖像。白色圓圈標記形成新超集群的八個星系團的位置。
  • 宇宙中最大的星系是哪個?
    根據現代天文觀測資料比較,目前天文學家觀測到最大的星系是IC1101,就當前來看它最大的寶座還是比較穩固的,因為老二M87的直徑連它的一半都沒有!IC1101是赫歇爾在1790年6月19日發現的,在1895年被愛爾蘭天文學家約翰·路易·埃米爾·德雷耳收錄在星雲和星系團中,名列1101號,因此IC1101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 從行星到星系團,盤點宇宙中的那些「巨無霸」
    沒有什麼事情比仰望夜晚的星空更容易讓人感受到人類乃至地球的渺小了,而當你望向深邃的宇宙空間時,你也許會不禁發問,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物體是什麼呢
  • 宇宙中最大的星系,比銀河系要大幾十萬倍,宇宙一直讓我們感慨
    在我們說,什麼IC代表,而不是智慧卡或集成電路,這是指19世紀到20世紀早期出版的《補編天文工具目錄》的索引目錄。銀河系是一個螺旋星系中的棒旋星系。星星,氣體,我們更熟悉,跳躍。現在我們知道這些條件對銀河系的使用是什麼,IC1101,完全滿足。老實說,天文學家現在對這方面了解不多。銀河系是一個典型的中型旋渦星系。在人類所知的最大數量的星系前面,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
  • IC 1101真的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系麼?那麼它到底有多大?
    大家好,我是黑眼睛看宇宙。在茫茫的宇宙海洋中,千姿百態的「島嶼」,星羅棋布,上面居住著無數顆恆星和各種天體,天文學上稱為星系。它也是宇宙中最大、最美麗的天體系統之一。我們居住的地球就在一個巨大的星系——銀河系之中。
  • 新研究發現更多暗物質包裹著星系團,可能動搖宇宙理論
    受引力牽引的星系傾向於聚群,一些星系甚至最終成了宇宙裡的「大都市」:高達一千個星系聚成的團,全部重量超過我們太陽1千億倍。   雖然我們可以看到星系團中閃耀的恆星,但可見的只是整個結構的一小部分。據科學家所知,有一團真正的重量級的東西藏在物質裡,而且不可見,那就是無形而神秘的暗物質。與城市之下的水泥、瀝青一樣,一大團球狀的暗物質支撐著整個星系團。
  • 銀河系附近發現巨大超星系團
    北京12月25日電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25日消息稱,一個龐然大物竟藏在銀河系的背後——來自南非、澳大利亞和歐洲的國際團隊在銀河系附近發現了一個超星系團,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超星系團之一,其質量甚至會影響到銀河系的運動。  超星系團是若干星系團集聚在一起構成的更高一級的天體系統,因此又被稱為二級星系團。
  • 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一個新的超星系團
    2020年12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通過分析來自愛羅西塔最終赤道深度調查(eFEDS)的數據,發現了一個新的超星系團。超星系團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結構之一,它包含了各種不同質量的結構,從巨大而密集的星系團到低密度的暗條等。據悉,最新發現的超星系團由8個星系團組成。
  • 在684萬億倍太陽質量星系團中,發現迄今為止距離最遠射電暈
    天文學家利用低頻陣列(LOFAR)探測了PSZ2 G099.86+58.45,這是迄今為止已知密度最大的星系團之一。該研究揭示了該星系團中存在的射電暈,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最遠射電暈特徵之一,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射電暈是漫射射電的巨大區域,通常位於星系團中心。然而,漫射輻射通常具有非常低的表面亮度,尤其是在GHz頻率下,這使得它們很難被探測到。
  • 太陽系外漫遊③:星系與星系團
    在宇宙中,有著形形色色的星系,目前通過大規模觀測,人類已經發現了數以億計的星系,最遠可觀測到的星系甚至遠在百億光年之外。我們一般把由50個以上的星系構成的星系集合,叫做星系團(Galaxy Cluster)。星系團是宇宙中由星系、熱氣體和暗物質組成的引力束縛系統, 它們的典型質量為 10¹⁴~10¹⁵倍太陽質量。它們的成分由暗物質主導(~80%),15%~17%為星系團內介質,剩下的只有極少部分 (3%~5%)的質量存在於成員星系中。
  • 宇宙中目前已知最大的星系,大到超乎人類的想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天文學的進步,人們逐漸意識到我們所處的地球不過是太陽系中的一個小小的行星,而太陽系對於銀河系來說只不過是它邊緣地區的一個小亮點,絲毫不值一提。更恐怖的是在宇宙中,與銀河系一般大小的星係數量至少有數千億個,而這還是我們目前所觀測到的930億光年的宇宙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