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06 縱橫國學

中國一直流傳著非常多的俗語,有的俗語總結了天氣時節,有的俗語總結了做人智慧,有的俗語總結了鄰裡關係,今天要帶大家了解這句「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麻繩專挑細處斷

這句話很好理解,麻繩通常斷的地方都是細長的地方斷掉了。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弱點,弱點往往是人最關鍵最致命的地方,千萬不能一味的發展自己的長處,就像一個木桶一樣能不能裝水永遠取決於最短的那個木板。

二戰時期有這樣一個故事,空軍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請了一個統計學的教授幫忙研究飛機改進,希望能夠通過專家的分析減少人員的傷亡,統計學專家就發現被送回來的飛機大多數的彈孔都集中在機翼兩側,密密麻麻全是彈孔,有人就提議說要加強兩側的機翼,這樣才能保護好飛機不受到傷害。教授直接否定了他的提議,相反去增加了那些沒有彈孔的地方,他發現回來的飛機基本上發動機都沒有彈孔,著重增加了發動機的鋼板厚度,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這是因為發動機一旦受損,就不可能有機會能活著飛回來,所以看到的大多數都是機翼兩側有彈孔。

這個故事不僅告訴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弱點,就像發動機一樣,容易在最薄弱的地方受到傷害,還告訴我們倖存者的偏差,麻繩專挑細處斷其實也有這樣一個道理在,我們看到的斷掉的麻繩往往都是在細處斷的,因為其他的粗壯的麻繩不會斷,所以我們總認為倒黴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這其實就是倖存者偏差的一種表現,因為平時塞牙的時候,我們不認為自己倒黴,自然也就不會考慮那麼多了,這也能引出下半句「噩運只找苦命人」。

「噩運只找苦命人」意思是噩運看起來往往會降臨在苦命的人的身上,但其實不然,通過上面的倖存者偏差我們會發現,噩運不僅僅只會降臨在苦命人的頭上,相反我們沒看到富人遭噩運那是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噩運是可以接受可以度過的,而窮人本身面對生活就非常的艱難了,如果再有噩運的話,就會進一步加深貧苦的現象,所以會被我們感知到。

換個方面來考慮的話,這句話說明了細的麻繩和苦命人在某種程度上是相同的,他們都具有應對突發能力差的特點,麻繩細導致他面對突發情況就會斷,苦命人遭遇到噩運就會更加貧窮。

這其實警醒我們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去做那個細的麻繩,爭取把自己變得更加有深度,有廣度,有寬度,變成一個粗麻繩,才能更好地去應對生活中的方方面。作為苦命的人,我們也應該抓緊時間脫離貧窮的怪圈,讓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加強,以至於在遇到噩運的時候不至於被直接打倒,擁有多的緩衝餘地,東山再起的能力得到提升。

這句俗語其實放到現在來看也是話糙理不糙,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對於我們現代生活來說,仍然是充滿了哲學的思辨色彩的,古人通過小的麻繩的比喻能夠引申到人的身上,又從其中隱含了對人的能力提升,和對家庭的應對能力上來說,可以說是智慧非常多的了。希望您也能在其中得到收穫,保護好自己的弱點,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更加強大,能夠應對生活的艱難險阻。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自古以來,蓋房子都是農村人最重視的事情之一,不管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一座房子往往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還是一家人感情的寄託,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講究也會特別的多。在農村中有很多關於蓋房子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其中不乏充滿道理的農村老話和風水俗語,即使放在現在也可以站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還有一些就有點帶有迷信、恐嚇的色彩,之所以寫這個系列不是為了宣傳封建迷信,而是讓大家辨別清楚這些究竟是糟粕還是精華。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句俗語就是「屋內添瓦,財走人敗」。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蓋房子可是大事情,一方面現在能給批塊宅基地很不容易,而且蓋房建設成本也很高,蓋好一棟二層房子要是沒有二十來萬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蓋房時要考慮很多,既要有好的房屋戶型,更要有好的風水,因為農村人對於這個比較講究。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農村俗語「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有個特點,就是各地方言各不相同,但意思卻又相同。比如這句「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這在我們這邊的說法是「男怕耳輪向前,女怕鼻孔朝天」。那麼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下面一起來看一下:農村俗語「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是什麼意思?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農村老輩人都說,要知道一個人的命理如何,除了看他的生辰八字,就是看他的長相了。
  • 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在城市中,很少有人會像電視劇中那樣,與鄰居相處得就像是親姐妹般熱絡,有的人更甚,平時鄰裡之間見面連個招呼都不打,別說是寒暄幾句了。這也怪不得他們,畢竟平時工作很累,與鄰居也沒有什麼交集,關上了門,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哪有多餘心思去經營一段陌生關係呢?
  •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在古代,二十四節氣的作用十分重要,是古人用來預知天氣、表徵物候的重要手段,古人把二十四節氣的這些重要作用,用一些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俗語、諺語來進行概括,讓其更方便流傳於後世,很多至今依然很有道理。白露,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這一天是全年中,氣候溫差變化最大的一天,也是又暖轉涼的一個節點。
  • 俗語「四大緊,四大松,四大嫩,四大蔫」是什麼意思,長學問了!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和追崇。尤其是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對我們國家古老的文學興趣盎然,而且刨根問底,頗具匠心精神。中華文化不僅僅有詩詞歌賦的優雅綺麗,梨園戲曲的婉轉悠揚,還有一種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俗語文化。
  • 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 」啥意思?
    奶奶讀過幾年書,有一點文化,平日裡說話總是文縐縐的。奶奶懂得很多農村俗語,並且把那些俗語看得很重要。奶奶有空閒的時候,總是對我說起那些俗語,教導我以後要好好做人,認真做事。奶奶曾對我說過這樣一句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從這句俗語不難看出,講的是關於農村修房蓋屋上的事情。
  • 俗語:九日得辛,十馬馱谷,十人五鋤,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俗語:九日得辛,十馬馱谷,十人五鋤,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以前農民種地,只能靠著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經驗來預測一年的收成情況。與現在發的天氣預報不同,農民們無法預測未知的天氣,所以,很多時候沒有辦法針對天氣變化及時的做好保護措施。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兔子沒人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兔子沒人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經時間的洗刷慢慢的被人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後一直流傳至今。那麼農村俗語也是農村傳統文化的一種,而很多流傳很久的俗語也蘊含了深厚的中國文化。
  • 俗語常說:「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文化在全世界文化史上燦爛奪目,很是吸引人,許多老外都對我們的文化感興趣,但是學起來卻不簡單。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一部分特殊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一般多流傳於民間,民間多的是淳樸善良的農村人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們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能夠總結出來一些規律,逐漸形成俗語,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生活在農村會經常會聽到老人教導孩子,說一些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告訴孩子們這些經驗都是經過時間洗禮,是先人們的真知灼見,聽一聽就能少走一些彎路,可以很順利的到達成功的彼岸。
  • 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卯時切喝酒」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生活和城市完全相反,在農村生活,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雖然質樸,但卻別有一番風味,清晨鳥兒渣渣的叫聲喚醒莊稼人,大家便開始了一天的勞作,相互結伴去往田間地頭,一路有說有笑,夕陽一下,大家又聚攏在一起,說說一天的收穫,聊聊對未來的打算,甭提多開心。
  • 俗語:「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嗎?
    俗語:"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嗎?在中國尤其是農村地區有很多的俗語,他們都是古人的經驗總結流傳下來到今天的,然後今天被後人加以運用和借鑑。在今天看來,有一些俗語是有科學根據的,或者說是有事實鋪墊的,比較有道理,依然可以運用,但是也有一部分屬於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我們完全就可以摒棄。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走進中國俗語的世界去,下面主要跟大家講的一句俗語是:「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含義嗎?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
  • 農村俗話:「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話有很多,都有它的道理,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指的是什麼意思?初聽「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我們就能想到應該給我們穿的衣服顏色有關係,古時候的人們對穿的衣服顏色很有講究,什麼年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梳什麼樣的髮型,每個時期都是有特定的。那時的人們根據衣服顏色樣式,頭髮的髮飾,來判斷你是未婚還是已婚,年齡的大小,跟據這些判斷的十分準確。
  • 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說起俗語,在祖國的大地上,每個地方農村都有,它們基本只有短短的幾個字,卻字字暗含玄機,句句有深意,有的具有鞭策作用,有的能啟人心智,有的讓人少走彎路...它們歷千年而不衰,代代相傳至今,都是老祖先們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間,從現實中所遇到的人、事、物所得,而融匯成了一句句通俗易懂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一九是數九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一九開始,天氣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達到最低點,在農村中關於一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數九,又被人們稱作是冬九九,是老百姓記錄寒冬到暖春的方法。數九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從一九開始,到九九結束,一共81天的時間。
  • 俗語「女顧娘顧不長,娘顧女顧不起」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本文中,筆者要帶給大家的主題是——俗語「娘娘顧不上長,娘娘顧女顧不起」是什麼意思?這是合理的嗎?我們國家千餘年的文化傳承,一直延續著文化的傳承。有的以文字記載的方式,有的以口頭傳道的方式,讓後代能夠有所了解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