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學習。總書記充分肯定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並主張「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學習了習總書記講話後倍受鼓舞,深感責任重大。作為量子科技的研究人員,讓我國在量子存儲與量子網絡等的研究中佔據領先地位,是我們的責任擔當和使命。」剛剛榮獲中國物理學會饒毓泰物理獎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傳鋒教授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總書記在講話中把量子科技提高到促進國家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高度,這以前是從未有過的。既是對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的肯定,同時也為量子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國內最早從事量子研究的學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韓正甫教授告訴記者,以前說提到量子科技,是一種新技術,也沒有提到是一個顛覆性技術、是未來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和引領者。
「量子科技並非像區塊鏈這樣一個技術革新或者新技術的應用,它實際上是從底層向上基礎研究的一個方向,會使得所有的技術都會要跟著產生變革。新興技術一定會帶來重大的衝擊,目前才剛剛開始。」
「總書記講話對中國量子科技的總結表述既深刻又客觀。充分肯定了我們前期的工作。但是,我們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的工作還有不少短板,發展面臨多重挑戰。」韓正甫說。
「量子科技的發展需要周邊的高技術的支撐、其它學科的支撐。習總書記特別提到,努力在關鍵領域實現自主可控保障產業鏈安全,這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韓正甫告訴記者,量子科研的測試儀器還有很多要依靠進口。「儀器就是要一個精度,就是要一個穩定性,你要去創新很難,需要大量用戶反覆的試錯,才能夠逐漸地完善。我們這方面的氛圍有待提升改善。」
韓正甫說,量子科技是一項嶄新的技術,更需要社會以包容的心態來看待。他帶了幾十個博士生,有些技術可能就是一兩個學生通過幾年的鑽研逐漸形成的,初期可能就是少數人在用,可能正是那些關鍵性用戶的需求,才讓這個技術也開始成長。「我們需要有很好的生態,讓創新者有很大的生存空間。國外就有大量的這種小公司,正是他們的技術逐漸成熟,就會使得整個國家科技的走向前列。」
「總書記講話為我國量子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但也要警惕發展過程中的『一擁而上』、『泥沙俱下』。」 韓正甫說,這幾年量子科技和產業發展「過熱」的苗頭在有些地方已開始顯現。發展量子科技要徹底打破「小圈子」,真正站在國家發展的角度,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總書記的講話,對於我們從事量子科技的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國平看來,量子科技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
做為量子科學家,郭國平教授領銜創辦了國內首個量子計算公司——本源量子,並擔任首席科學家。「總書記講話精神,一個很重要的導向,就是以應用來驅動發展。量子科技的發展更不能『自娛自樂』,要以用戶的需求為導向。」郭國平告訴記者,IBM的量子計算的生態圈,其產業聯盟其實都是用戶。以用戶需求為驅動、為導向,打造用戶生態圈,滿足用戶的需求,遠比以研究人員領頭來驅動來得重要。
「應用上應該以企業牽頭,抓住『滿足用戶需求』這樣一個牛鼻子。在研發的過程當中,科學家應該緊密配合,而不是讓科學家自己獨自冥想。」在郭國平看來,發展量子科技,決不能只停留在做幾個樣品、發一些論文、開幾次會上。「真正要把它用起來,用來滿足用戶的需求,才能夠起到增強國力、保持競爭優勢的效果。」
「要提倡用戶自己要投錢,國家可以資助,不是國家大包大攬。總書記說要保證對量子科技領域的資金投入,同時帶動地方企業社會加大投入力度,就是這個導向。」郭國平認為,在發展量子科技上,國家投入已排在全球前10位,更重要的是讓國家的資金投入發揮出更大效果,起到關鍵的助推作用。
「我們自主研發的國產量子計算軟體作業系統,性能並不比國外差,上傳到了網站,下載量卻很少。為什麼?因為我們不是IBM、谷歌那樣的知名大企業。這個習慣一旦被他們養成了,讓人家佔去先機後就被動了。」郭國平認為,這兩年量子計算的進展,正以雙指數速度前行。未來發展量子計算,也得「從娃娃抓起」。應該有相應政策鼓勵在高校裡面先去推廣,學習自己的量子程式語言、作業系統,支持國內企業先做起來。因為,「科研成果最終要面對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