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龍江教育而言,有著太多的感動。這背後,凝聚著政社各界和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今年9月份龍江評出了「2020年度龍江教育十大人物」,他們中,既有為教育做出傑出貢獻的社會人士,也有教育戰線的平凡教師。他們凝心聚力,成風化人育英才。
中國聯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董事局主席黃聯禧:
言傳身教鼎力支持教育
個人感言: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要務,我們將不遺餘力地為龍江的人才教育盡綿薄之力。
作為中國聯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董事局主席,黃聯禧在帶領企業集團不斷取得驕人業績的同時,不忘資助家鄉、積極回饋社會。黃聯禧用實際行動大力支持家鄉龍江的教育事業,先後被評為「順德優秀民營企業家」、佛山市「榮譽市民」。
多年來,聯塑為龍江中學、龍江城區中心小學等學校開展師生社會實踐活動、教師外出學習、兒童節等捐贈經費,並積極捐助貧困生。據悉,2007年、2010年龍江總商會分別開展兩期主題為「博愛慈懷·助育英才」的助學活動,作為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黃聯禧兩期共資助13萬餘元,共40名學生。從2017年開始,中國聯塑集團連續三年與龍江慈善會聯合開展「愛心福袋」活動,共捐資30萬餘元,為龍江貧困家庭送去春節禮包和溫暖的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在龍江中學55周年校慶之際,黃聯禧率先捐款500萬元,作為學校興建體育館的啟動資金。他曾在龍江中學體育館項目啟動儀式上滿懷豪情地說:「十分期待龍江中學體育館的建成,將服務社會,造福桑梓,這充分體現龍中校友的團結、凝聚力和社會責任感。」黃聯禧表示。
今年,黃聯禧繼續對龍江教育鼎力支持,向龍江教育基金捐贈1000萬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將不遺餘力地為龍江的人才教育盡綿薄之力。」這也體現出他作為企業家的胸懷和格局。
身教勝過言傳。黃聯禧先生對龍江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慷慨解囊深深影響著他的兒子黃展雄,為龍江教育事業積極踴躍捐款,貢獻力量。「我們通過帶孩子們玩各種遊戲,培養他們欣賞、合作、包容、正直、責任等良好品質,讓孩子不斷學習和實踐,對世界多一份了解和熱愛。」隻言片語中,透露了作為聯塑嘉園朗培幼兒園董事長,黃展雄對教育事業充滿了熱愛。
廣東南興天虹果仁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惠娟:
「母校是我的第二個家」
個人感言:捐資助學是培育人才的希望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支持教育,這是企業家最大的希望。」廣東南興天虹果仁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惠娟深耕慈善,捐資助學,曾獲全國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先進個人、佛山大城企業家、龍江鎮2011年慈善公益年度人物、龍江鎮2017年度經濟人物、「佛山好人」等榮譽。20多年來,她常常主動聯繫學校,實地走訪了解學校辦學情況,盡力幫助學校解決困難。
作為裏海學校校友,鄧惠娟表示學校就是她的第二個家,每次回來都倍感親切,她很期待學校提質改造後有更好的發展。每年「六一」兒童節,由鄧惠娟女士牽頭冠名的「南興天虹果仁」興教助學慈善基金都會捐贈10萬元用於資助裏海學校小學部的興教助學工作。2020年,裏海學校校友會順利成立,其中少不了她的奔走忙碌,她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支持著母校的教育發展。去年冬為母校慷慨捐款500萬元,當之無愧地拿到了「龍江教育十大人物」這個獎。拿著8萬元獎金的鄧惠娟表示,這不僅僅是一份獎勵,還是一份責任,一份認可。
多年來,她積極支持學校、幼兒園及村居道路改造工程,出資圓困難學子的大學夢,為人稱道。得知南坑村有一名學生因家庭貧困上不了大學,鄧惠娟心裡觸動很大,決定每年出資2.5萬元幫助本村5戶困難家庭子女讀大學,圓了貧困學子大學夢。
據初步統計,從2015年至今,鄧惠娟在教育基金、養老、新冠抗疫、慈善救濟等方面累計捐出善款共800多萬元。鄧惠娟表示,捐資助學是培育人才的希望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龍江外國語學校家委會主任馮偉傑:
用正能量帶動更多家長
個人感言:感恩老師將孩子們教育成人,力所能及分擔學校和老師的壓力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馮偉傑是土生土長的龍江人,三個孩子均從龍江城區中心小學考入龍江外國語學校,因此,他曾擔任多年的龍江城區中心小學家委主任,現任龍江外國語學校家委主任。
「非常慶幸孩子能遇上龍江教育大發展的時機。」馮偉傑表示,他對龍江的教育十分滿意,非常感恩老師將孩子們教育成人,力所能及分擔學校和老師的壓力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18年來,他踐行著家校共育的理念,積極參與學校的工作,他是孩子們眼中的當代雷鋒叔叔,既為孩子們的安全保駕護航,也給孩子樹立了責任與擔當的榜樣。
如何保障學生安全復學,是學校、家長的頭等大事。城區中心小學因周邊道路狹小,交通繁忙,在學生上下學期間,容易引起擁堵。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馮偉傑先生帶領家委會和學校多方溝通,決定推進分時段封閉限行,構建了新的護學崗管理模式。每天早上06:30-8:10,下午5:40-6:50,每天近3小時,甚至更長,復學第一個月馮偉傑從未間斷地參與護學崗工作。城區中心小學2000多師生的分時段放學是一場考驗。遇到惡劣天氣,馮偉傑每次都站在最前協助護學崗志願者開展工作。
「城小的護學崗任務比較重,因為城小校門在拐角處,道路也沒有分單雙向,車流量不少。特別是上下學時段,如果我們處理、關注不夠就容易有意外發生。我們護學崗一定要細緻、細緻、再細緻……」馮偉傑說,希望正能量能感染所有的家長,為家校共育貢獻力量。
不僅如此,他還帶頭並自發號召家長們捐資11.8萬多元,捐贈抗疫物品一批,為城區中心小學的師生駐校辦公撐起返校復學安全的大傘,用實際行動支持學校工作,用真心實意助力孩子們學習。
龍江中學校長張朝煌:
享受「以校為家」的時刻
個人感言:深入老師中間,深入同學中間,呆在學校是我最喜歡幹的事情。
「感恩四年前來到龍江中學,讓我成為龍江教育的一份子。」9月6日,從教36年的龍江中學校長張朝煌走上了「龍江教育十大人物」的領獎臺。他從18歲師範學校畢業後便在老家韶關南雄開始了生物科教學工作,期間,1991年大學畢業後來到樂從中學任教25年,直到2016年調任龍江中學校長一職。從教以來,他先後被評為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佛山市生物學科帶頭人、順德區骨幹教師、順德區學科帶頭人、順德區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今年高考,龍江中學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上「高分優先投檔線」人數首次突破70大關;本科上線人數達447人。本科上線率達71%,首次突破70%,較去年提升了11%。尖子生成績也實現了突破,龍江中學創新班53人上高優線,100%上本科線,上線人數和上線率再創歷史新高。近年來龍江中學辦學質量一步一個臺階,穩紮穩打,持續提升,這一切都離不開龍江中學張朝煌校長的努力與付出。
龍江中學以課程作為學校教育發展核心,開設多元化的特色小語種課程,走上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辦學路。「這三年下來,看著每一屆的的日語班學生們改變自己的命運,不僅學生家長們高興,我們也更加相信龍江中學這一步路走得直、走得正,走得明白無誤。」對於日語特色教育,張朝煌信心十足。
「深入老師中間,深入同學中間,呆在學校是我最喜歡幹的事情。」張朝煌是一位「以校為家」的校長,是同學們心中和藹可親的校長。原來,他每天都會堅持到40多個班的教學樓巡查,早讀、下午上課、晚修,以及晚上10:30到男生宿舍巡一遍。他每天的步數超過20000步,在朋友圈裡總是名列前茅。「和同學們在一起,能保持活力。」每天,他還會到操場跑上幾圈,鍛鍊身體的同時,感受同學們的蓬勃朝氣。
每當說起是什麼支撐自己能堅持勤到校時,張朝煌表示其時刻牢記著自己的願景:「希望在這一屆行政班子的帶領下,實現龍江中學的振興,讓全體的龍中師生過得更有尊嚴!」如今龍江中學也正在這條振興路上策馬奔騰。
龍江外國語學校校長吳導:
勇挑拓荒辦學重擔
個人感言:走進學生中間,你才能深入了解學生。與教師交心,做教師表率,你才能凝聚起力量。
龍江外國語學校校長吳導是「龍江教育十大人物」之一。他覺得這份殊榮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而應屬於整個教師團隊,有了他們盡心盡力的工作和付出,龍江教育才得以更好地發展。正如吳導所說,除了獲獎名單上的教師,還有一批批在背後默默無聞的老師們,傾注心血,投身教育。
2019年9月,龍江外國語學校的投入使用開啟了「優教龍江」的新階段。而龍外之所以能夠如期開學,也離不開吳導校長帶領龍外團隊所付諸的不懈努力。
「第一次來到新校址時,放眼望去是一大片平地。」吳導回想監督建校時的情景,感慨萬千。從2018年6月開始,為確保學校準時達到開學條件並開學,近一年多時間裡,吳導化身「包工頭」,幾乎每天頭戴安全頭盔、腳穿水鞋在工地上奔走,他們既要監督新校工程進度和質量,同時還要跟進功能課室的規劃和教育設備的購置。建成後,功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環境優美的龍江外國語學校不負眾望,獲得廣大學生和家長好評。一年裡頭髮白了不少的吳導高興地說道:「看到學生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心裡充滿了幸福感和成就感。」
「走進學生中間,你才能深入了解學生。與教師交心,做教師表率,你才能凝聚起力量。」這是吳導經常說的一句話。作為學校發展的領航人,他熱切關注教學質量,推行「四化」德育模式和「五主課堂」教學模式。在2020年中考中,龍江中學九年級由升級時的鎮第四名躍升到第一名,各學科均居全鎮第一,取得飛躍式進步;代培生成績獲得大突破,曾榕兒同學以695分位列全區鎮屬中學第2名,進入全區前十,武曉東同學獲廣東省化學單科滿分狀元。
吳導表示,龍江外國語學校作為一所順德區重點打造的品牌學校,將努力提升辦學質量,讓龍江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龍江優質的教育。為了這個目標,他和團隊將會不懈努力。
龍江豐華初級中學教師黃惠殊:
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個人感言:愛和信心能創造奇蹟。
「當你的真誠和關愛打動學生時,他會朝著你期待的方向成長。」接受記者採訪時,黃惠殊由衷地說道。
作為「2020年度龍江教育十大人物」,黃惠殊曾獲市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區名班主任、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鎮優秀學科帶頭人、優秀課改教師、優秀黨員、先進女教師等榮譽稱號。在學校裡,她堅持德育為首,科學管理、嚴愛結合,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參加工作的23年裡,黃惠殊教過上千名學生,其中一名學生小瑞(化名)讓她印象最深刻。「雖然調皮的學生見過不少,但那次真的有點不寒而慄。」黃惠殊回憶道。
儘管開學已經好幾天,但小瑞一如既往對老師充滿敵意,不過黃惠殊從沒當面批評過他,只是悄悄地觀察他。直到某天晨跑,小瑞想把外套扔地上,黃惠殊突然說道:「給我。」小瑞愣了一下,尷尬地把衣服遞給了黃惠殊,轉身就跑。
黃惠殊把衣服一直拿在手裡,像給兒子拿衣服那麼自然。小瑞跑完步後立刻拿回了衣服,還輕輕說了一句:「謝謝老師。」聲音雖然有幾分不情願,卻依然溫暖得令人陶醉。黃惠殊心想,原來「石頭」是可以焐熱的。
後來小瑞在足球比賽中崴了腳,黃惠殊堅決地說:「受傷了,不準再去比賽了。」黃惠殊假裝沒看到小瑞眼中的失落,但小瑞卻感受到了黃惠殊的擔心。小瑞在成長日記中寫道:「今天我腳受傷了,班主任不準我去比賽,我知道她是在關心我,怕我再次受傷。謝謝老師!」黃惠殊看到後心裡湧起一股暖流,她知道離「花開」的日子近了。
此後只要小瑞有一丁點進步,黃惠殊都會找機會進行表揚,還經常用成長日記對他的進步作出回應。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小瑞的學習成績也由原來總分不及格進步到合格,見到老師會恭敬地問好,甚至幫老師拿東西,讓黃惠殊非常觸動。
黃惠殊說:「後進生就像一棵棵缺乏陽光和雨露的幼苗,更需要老師真誠的關愛、尊重和肯定。只要我們用愛心、耐心、同情心及其智能來教育啟發,孩子們會給我們驚喜的。」
坦田小學教師蔡泳儀:
用愛和關懷引導每一位學生
個人感言:對待學生,沒有厚此薄彼的愛。
作為順德區優秀學科教師、優秀班主任、骨幹教師,今年是龍江坦田小學教師蔡泳儀堅守在教壇的第27個年頭了。
為什麼成為一名老師?蔡泳儀講述了一件影響她一輩子的童年往事。蔡泳儀小學四年級的語文課,是一位李老師執教。李老師名字是什麼,家住哪兒,蔡泳儀都不記得了,唯一記得的是李老師身形瘦弱,常常請病假,短則一二節課,長則半月。聽說,李老師有胃下垂的疾病,痛得厲害時,不得不住院。
「但李老師身體的不適沒有給她笑盈盈的眼睛抹上陰影。」在蔡泳儀回憶裡,李老師的為人和善是她童年無法忘卻的一道光。李老師常常對學生們說:「你們是我退休前教的最後一批學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努力學習。雖然老師會請病假,但儘量不耽誤大家的學習。」
李老師不僅兢兢業業,還給予了她長輩般的關愛,是蔡泳儀眼中優秀教師的模樣,也是她一直嚮往並學習的榜樣。
蔡泳儀班上曾經有一名同學小羅非常頑皮,最愛跟老師唱反調。一整個學期下去,大家的關係都沒有好轉。整個春節,蔡泳儀想了很多,越想越不安。所以,她決定在開學前和小羅聊一聊。
「我要向你道歉。」小羅眼睛睜得大大的,不敢置信老師竟然跟他道歉。蔡泳儀對小羅說:「感謝你給我教好你的機會。我很慶幸你能重視自己,知道選擇什麼是真正地為自己好。」自此,蔡泳儀開始不停地關注和表揚小羅,小羅也越來越往「好」的方向發展。
對待學生,蔡泳儀的愛沒有厚此薄彼;對於小羅,蔡泳儀更多的是自我叩問。「教育工作面向的是人,在一個人最純真的童年時代陪著他走過,將成為他人生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教育是一個需要用源源不斷的愛來傾注的浩瀚的海洋,對自己如此,對他人亦然。」蔡泳儀說。
龍江朝霞幼兒園園長黃朝霞:
堅持「做有良心的教育」
個人感言:在幼教的路上,一直做「有良心的堅守」。
在龍江豐華北路,有一所並不起眼但卻為人熟知的幼兒園,它就是龍江朝霞幼兒園。該幼兒園,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道德理念與現代教學相結合的學前教育辦學模式,形成了朝霞幼兒園獨特的教育特色。
朝霞幼兒園創辦於2001年,近二十年來,創辦人兼園長黃朝霞堅持「做有良心的教育」,並以此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年輕教師扛起幼教進步的使命。多年來,黃朝霞帶領她的教師團隊及義工家長,一直以「參與社會公益、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傳統」作為從教立園的一大宗旨。
辦園多年,黃朝霞不僅在培養孩子時花盡心思,在促進家庭教育方面也不遺餘力。曾經,黃朝霞開辦過一次七天六夜親子成長營,引導家庭教育。七個晝夜,黃朝霞和家長、孩子同吃住,與家長真誠分享,讓家長認識到為人父母的品德素養與言行習慣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當看到兩對準備離異的夫妻從歸於好,也讓鬱悶滿面的孩子得以安心快樂的時候,黃朝霞只說了兩個字:值得。
作為一名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黃朝霞和團隊所堅守的信條。她帶領團隊裡的黨員、行政幹部、教職員工與家長義工於2015年1月加入龍江慈善會,成立朝霞幼兒園「仁愛樂助」冠名基金,成立「仁愛樂助」社會服務義工團,開展扶貧濟困、公益宣傳、社區服務等活動。義工團從2015年至2019年終開展周五環保回收200多次,環保回收所得全部投入到龍江慈善會冠名基金。而在今年2月份,新冠病毒疫情重點防控期間,黃朝霞帶領朝霞幼兒園志願者參加社區疫情防控排查,發動黨支部牽頭組織黨員和志願者、家長義工持續多天開展派宵夜慰問活動,為50多個防疫守衛崗點的守夜人員派送了3700多份愛心宵夜。
一直以來,黃朝霞言傳身教去培養著孩子們,去影響著身邊人。
「幼兒教育肩負著為傳承人類文明做貢獻、為國家培養人才奠定基礎、為成就學生的美好人生而領航的使命和責任。」黃朝霞說,對朝霞幼兒園和她個人而言,在幼教的路上,做「有良心的堅守」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事情。
龍江東海小學副校長陳煌仟:
用「放大鏡」發現學生的亮點
個人感言:以校為家,將最大的熱情投入教育事業。
「不管做什麼工作,只有你心底熱愛它,才能將它做好。」
龍江東海小學副校長陳煌仟從教二十多年,一直以來兢兢業業,以校為家。他說,他從小就憧憬做一名教師,長大後也一直熱愛、從事教育工作,牽掛著課堂、學生,牽掛著學校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
2015年陳煌仟調到東海小學後,他致力於學校的課改研究,積極探索新穎的教學方法。他利用現代化多媒體輔助教學,並組織培訓學校各學科的老師製作課件與微課,使學校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再上新臺階。作為學校中層領導和骨幹教師,陳煌仟一方面引導大家學習新課程新理論,另一方面舉行數學觀摩研討課,和大家共同座談評議,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使東海小學的校本培訓和新課改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自2014起,陳煌仟撰寫的數學教學論文、德育論文、信息技術論文就獲得多項區級論文獎,並在各級專業刊物發表。
作為一名從事高年級數學教學的農村小學教師,陳煌仟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革,徹底改變學生貪玩任性的陋習,讓學生們變得懂事、禮貌、好學,成績進步明顯。在陳煌仟看來,學生感受到進步的喜悅和力量,學習就會更加勤奮,勤學好問的班風自然就日趨濃厚。近年來,陳煌仟所教的班級成績在全鎮期末統考中一直名列前茅。
此外,陳煌仟還會把他的愛好和專長,融入教學中,拓展學生多元發展。陳煌仟擅長計算機,他就結合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知識認真指導學生參加各種技能大賽,促使學生全面成長。近幾年,他指導的學生在多個市級、區級科創活動中均取得好成績,像在2018學年輔導學生參加廣東省小小科學家體驗活動,2人獲一等獎、1人獲二等獎、1人獲三等獎。
多年來,陳煌仟把滿腔的摯愛傾灑給學生,善於用放大鏡去發現學生的亮點,他積極開展家校共育,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對陳煌仟來說,學生的一張賀卡、一聲問候,也能成為他內心最大的快樂,也是對教育最大的忠誠。
龍江城區中心小學教師路倡:
從運動員到教師的完美轉身
個人感言: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
性格率真,為人簡單,是大家對路倡的第一印象。作為龍江城區中心小學的體育教師兼擊劍教練,路倡自2006年從廣東省擊劍隊退役後來到龍江,至今已經14年了。
在學校裡,路倡擔任體育與健康科目的教學,並一直負責擊劍社團的訓練和管理工作。作為一名專業運動員出身的老師,她非常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以身作則用言行舉止去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擊劍隊員。她也因此連續12年獲評順德區擊劍比賽優秀教練,獲得3年佛山擊劍比賽優秀教練等多個獎項。
在路倡看來,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老師,哪怕榮獲「2020年感動龍江教育十大人物」,也只是驅使她更加潛心教育、教書育人的動力。
由於長期帶隊訓練,路倡幾乎沒有個人時間。去年的5月20日,她的學生和家長悄悄策劃了一次「特別行動」,給她唱歌、跳舞和大大的擁抱,送上了驚喜和祝福,讓她感動不已。路倡很高興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這是最珍貴,也是最有意思的事,雖然訓練辛苦,但我們收穫了彼此的信任和情誼。」
路倡坦言,剛成為一名教師的時候,有很多的不適應,也感覺自己有很多的東西要重新學習和補充,但後來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老師這個職業。她喜歡和小孩子相處,也喜歡專心鑽研一樣東西,擯棄雜念專心教學和帶隊訓練。「慢慢地,我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也願意把這個職業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去努力,去奮鬥。」路倡說。
專題策劃/珠江商報記者呂紅紅
策劃統籌/珠江商報記者呂紅紅蔣雲仙
文/珠江商報記者蔣雲仙盧優玲何烷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