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貴專欄】這次高空飛行是如何遭遇雹擊的?

2020-12-04 民航資源中國網

【劉清貴專欄】這次高空飛行是如何遭遇雹擊的?

來源:民航資源網 2016-09-03 18:03:18 我來說兩句(0)

專業分類】飛行 文章編號】2-2016-0160

  

  「教員,今年好像雷暴特別多,繞飛躲避雷雨,對飛行員來說真是一大考驗。」副駕駛小馬說。

  「是啊,這段時間路過江南、途經兩廣,氣象雷達始終沒閒著,來回躲避雷雨,真是忙個不停。」劉教員回答。

  「前段時間,網絡上有幾張飛機遭遇冰雹襲擊的照片,機頭部分被打得坑坑窪窪,慘不忍睹。」

  「你說的這起高空遭遇冰雹的事情,我了解一些。雹擊發生之後,四川監管局立即開展了不安全事件調查。此次調查非常專業、深入,得出的結論也是客觀公正的。借鑑其調查報告,我們可以實實在在地吸取安全教訓。」

  「教員,能不能說來聽聽?」

  於是,劉教員開始娓娓道來。

  當飛機遇到冰雹

  今年7月的一天,某公司一架空客A320飛機執行航班任務,雷達全程打開。飛機保持8400米巡航高度飛至距離 XYO(敘永)航路點約 80 海裡時,雷達顯示 XYO 西邊有鬆散的綠點。當時雷達為自動模式,增益在「CAL」(校準)位。在距離 XYO約50海裡處,機組目視前方有孤立的雲體,傘狀,主體在航路左側,越過航路右側一點。於是,機組準備繞飛。

  當時是右側風,風速19節,機組選擇從雲體右側(即上風面)繞飛。正切雲體時,機組觀察到前方航徑上有個外擴的雲尖。為了避免可能遭遇的嚴重顛簸,機組向左側做了機動飛行。緊接著,機組聽到類似雨點拍打前風擋的聲音,能見度開始下降,機身被擊打的聲音變大且伴隨中度顛簸,前風擋玻璃外層出現裂紋。大約一分鐘後,飛機脫離顛簸區域。整個過程自動駕駛保持接通。機組後來講,遭遇雹擊以及繞飛的整個階段能夠保持目視,並沒有進入積雨雲體中……

  「可是,飛機還是被雹擊了!」副駕駛感嘆道。

  據了解,這家公司的《飛行運行手冊》有明確規定:繞飛雷雨時,應從雷雨的上風方向繞飛;必須根據雷雨所處的位置與範圍、雲體的高度與強度、雷暴移動方向與速度以及飛機的飛行高度,採取安全繞飛距離繞飛;當必須與一系列雷暴雲平行飛行時,應選擇在雲體的逆風一側(原來雲體前進方向的一側)飛行。儘量不要在砧狀雲的下方飛行,儘量避開雷暴雲頂部順風向外的捲雲和卷層雲。儘管雷達可能沒有回波,但其中可能含有冰雹。

  飛行時時刻刻都要同天氣打交道。因此,要明白冰雹雲的形成原理和冰雹運動軌跡。空中的積雨云云頂很高,可達10千米及以上;雲頂邊緣變得模糊,雲頂常擴展開來形成砧狀。一般積雨雲可能產生雷陣雨,而只有發展特別強盛的積雨雲,雲體十分高大,雲中有強烈的上升氣體,雲內有充沛的水分,才會產生冰雹。強烈的上升氣流不僅給冰雹雲輸送了充分的水汽,並且支撐冰雹粒子停留在雲中,使它長到相當大才降落下來。冰雹通常在雲體移動方向前方、雲砧前沿下方降落,部分冰雹在雲體移動後方隨氣流上升被拋出。

  這次遭遇冰雹襲擊,飛機實際飛行航徑左側有強烈的雷暴雲系。其間有極大可能存在冰雹雲。機組雖然未進入雲中飛行,但由於雲頂較高,雲砧可延伸至幾十千米以外,其下方區域遭遇雹擊的可能性較大。

  「讀懂」氣象雷達

  飛行員躲避危險天氣,全憑機載氣象雷達的探測,應該對其原理有所了解。機載氣象雷達系統可以探測飛機前方的降水目標,如雷、冰雹、雪等。它們屬於導電的水物質,反射的強度與氣象目標含水滴的直徑、數量、下降速度、形態和氣象區域的體積等有關。機載氣象雷達能對冰雹區域進行探測。溼冰雹反射雷達波的能力很強,在屏幕上形成紅色信號,但沒有包裹水層的乾冰雹對雷達波的發射能力很差,不容易被機載雷達探測到。

  當飛機在較高的高度層上飛行時,在機載雷達天線俯仰旋鈕為「0度」的情況下,波束所照射到的巡航高度層中的乾性冰雹區域一般不會形成很強的雷達回波。將天線略微下俯,可使波束照射到較低高度上已融化的冰雹及大雨區,在屏幕上產生強烈的紅色圖像。機載氣象雷達對冰雹區的探測冰雹雲回波,在ND上表現為強度大、邊緣分明的塊狀回波。強降雨區外緣的綠色區域有時出現「U」形的無回波缺口、指狀或鉤狀回波以及外緣凸凹不平的圖形,預示著冰雹區域的存在。

  在上述事例中,機組關注XYO附近天氣,觀測到有雷雨區域,結合氣象資料和氣象雷達作出繞飛預案,但對氣象雷達上的不規則綠色顯影區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未考慮到冰雹雲回波特徵與雷雨回波區域相似,忽視了可能存在的高空冰雹區。

  四川監管局對此提出了具體的安全建議:公司應加強機組對航空氣象知識和機載氣象雷達的使用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機組綜合判斷危險天氣及作出正確決策的能力。機組在向管制員申請繞飛天氣時,應當更加詳細地描述天氣情況和可能遭遇的危害,使管制員充分了解空中天氣狀況,從而得到更大的繞飛裕度,也便於其他機組及時掌握空中天氣情況。機組需要機動飛行時應當儘量提前向管制員申請或報告。公司應加強培訓,增強機組在遇到不正常情況時向管制員報告的意識。飛機製造商和航空公司要提高氣象資料(如衛星雲圖)的可用性,改進機載設備,向機組提供實時氣象資料,為機組及時獲知和判斷危險天氣、儘早作出有效決策提供支持。管制員應當充分考慮機組空中繞飛意圖,在與空域其他用戶溝通後,盡最大限度、及時地給予機組繞飛支持。

  使用雷達要「三比較」

  「如何使用氣象雷達呢?我覺得要善於『三比較』。」劉教員說。他表示,他在微信公眾號空勤圈中看到由空客A320教員機長陳峰編譯、程徵校對的相關氣象雷達使用資料,非常有價值,並推薦給大家。

  一要遠近比較(距離圈要在「160海裡」、「80海裡」、「40海裡」之間進行比對)。保持良好的情景意識,機組需要同時監控近距離和遠距離的天氣,因此操縱飛行員(PF)和監控飛行員(PM)應選擇不同的距離圈。機組應該在距離危險天氣至少40海裡時做出繞飛的決定,所以推薦按下列方法設置ND:PM設置大的距離圈,進行遠距離的戰略觀察(在巡航時推薦放在160海裡位置);PF設置小的距離圈,進行近距離的戰術繞飛(巡航時推薦放在80海裡位置)。

  對於不利天氣的繞飛,應同時參考兩部顯示屏的信息,避免進入「死胡同 」。小的ND距離圈顯示的繞飛路線在更大的距離圈上看,就可能無法通過。

  

  二要高低比較

(雷達天線角度要上下掃描,判明雲體位置)。在一定距離上有效地調整天線角度,是在ND上獲得準確天氣信息的關鍵手段。天線角度必須不斷上下調節,以發現危險天氣,也要隨著ND距離圈的遠近來調節。飛行機組要定期對調節角度進行垂直掃描,對調節距離進行水平掃描。

  三要強弱比較(要靈活運用增益鈕,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判明雷暴強弱區)。不同型號雷達的接收機靈敏度會有所不同,增益的CAL(AUTO)自動校準位是探測典型的對流雲的一個基準位置。不過,要更好地評估天氣還需要進行人工調節。在低空,適當地減小增益可以更準確地評估天氣。因為低空由於水汽增加,對流雲體的反射率會增加,在雷達圖像上就會顯示出更多的紅色區域。這種情況同樣會發生在有充足水汽的逆溫層大氣中,典型的就是印度洋季風氣候。在這種情況下,應慢慢減小增益,使探測到的危險天氣中的紅色區域慢慢變成黃色,黃色區域慢慢變成綠色,綠色區域慢慢消失,然後剩下的那些最後變成黃色區域的紅色區域就是我們應該避開的危險區域。在高空,水汽會凝結,雲層的反射率會降低。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慢慢增加增益來評估天氣的危險程度。當然,北方或者南方天氣,應對的策略應該有所區別,北方飛行時,氣象雷達顯示儘管只是一小片綠區,最好還是繞著走穩妥些。

 

  另外,氣象雷達的性能還是值得信賴的。因此,要充分依據其顯示,來確定繞飛策略,在留夠安全距離的前提下,能夠抄近道鑽過去的,就要大膽鑽。不能膽小如鼠,見雲就躲。作為職業飛行員來說,既要保證安全,還要降低成本。(來源:中國民航報,圖片來自空勤圈)

相關焦點

  • 飛機在萬米高空遭雹擊?這不是頭一次了,為什麼會這樣?
    7月26日,天津航空機型A320飛機GS7865次從天津飛往武漢的航班,因巡航過程中遭遇雹擊,導致機頭凹陷,風擋外層被擊裂,氣象雷達被雹擊後失效,並安全備降武漢,無人員傷亡。隨後,調機飛往武漢代替該客機執行飛行任務。飛機遭冰雹襲擊後的情形。
  • 高空飛行在即!SpaceX星艦SN9完成首次靜態點火測試
    靜態點火測試是火箭飛行前的一種常規檢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們將很快看到SN9像前任SN8一樣,開展令人驚嘆的12.5千米高空飛行。需要指出的是,SN9可能不會只進行這一次靜態點火測試,畢竟當初SN8在一個多月內總共進行了四次靜態點火測試,最終才如願展翅高飛。說起來,SN8絕對是一位悲壯的先驅者。
  • 飛機高空被閃電擊中後繼續飛行:根本不怕
    飛機高空被閃電擊中後繼續飛行:根本不怕2月9日,愛爾蘭航空一架從伯明罕飛往都柏林的客機在空中飛行時遭遇雷擊,正巧被一棟民房外的攝像機拍下。不過它在雷擊後繼續正常飛行,報導稱,飛機最終在都柏林平安降落。愛爾蘭航空公司事後聲明表示,飛機在高空被閃電擊中的事件時有發生,不過現在的飛機經過設計基本不怕雷擊了,此次雷擊也沒有對機體造成損傷,因此飛機繼續正常飛行。
  • 飛機在高空飛行的時候,是如何操控方向的?看完長見識了
    飛機在高空飛行的時候,是如何操控方向的?看完長見識了現在人們出行,一定會離不開的一種交通工具,那就是飛機了。不僅飛行的快,節省更多的花在路上的時間,還會有更好的更舒適的乘坐體驗。還有很多關於飛機的疑問,比如說飛機在高空飛行的時候,是如何操控方向的?看完可真是長見識了。飛機控制方向主要是通過三種方法,下面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首先第一種方法就是,踩踏板,要知道的是,在駕駛員到位座位下面是設有兩個踏板的,由駕駛員的左右兩腳來分別控制,而它們的功能就是控制飛機垂尾上的方向舵。
  • 世界極限運動第一人 最後卻因高空跳傘遭遇意外而身亡
    世界極限運動第一人 最後卻因高空跳傘遭遇意外而身亡時間:2020-05-04 13:51   來源:奇事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極限運動第一人 最後卻因高空跳傘遭遇意外而身亡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類人群非常喜歡挑戰極限、挑戰刺激,而迪恩波特就是其中一位,他被稱之為世界極限運動第一人、世界高空走扁帶第一人
  • 飛行中的亂流是如何產生的?
    中、高空顛簸主要發生在鋒面、高空槽、切變線、對流層頂等天氣系統附近,在高空強氣流(急流)附近,由於風的速  度變化很大,也是顛簸經常發生的區域。經常乘坐飛機的人都知道,飛機進入雲層後會有顛簸產生,特別是在積雨雲區、強降水區中顛簸尤為強烈。
  • SpaceX首次高空飛行計劃
    首次高空飛行計劃 您可能對首次高空SpaceX Starship飛行的期望。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現在說,搭載SN8原型機的飛行將達到15公裡,即接近50,000英尺,而不是他之前提到的18公裡和60,000英尺。目前尚不清楚是什麼促使人們降低了期望值,但馬斯克補充說,他還展示了原型的最新進展,並指出後車身襟翼已經安裝到位。SN9原型機將於10月發布。如果該時間範圍發生變化,請不要感到驚訝。
  • 飛機高空被閃電擊中後繼續飛行:根本不怕
    2月9日,愛爾蘭航空一架從伯明罕飛往都柏林的客機在空中飛行時遭遇雷擊,正巧被一棟民房外的攝像機拍下。安裝攝像機的屋主佩雷拉(Daniel Pereira)表示,當時他正在家裡看電視,突然聽到一聲巨大的雷響。
  • 漸入佳境,又一家高空太陽能無人機成功完成平流層測試飛行
    HAPSMobile在其高空持久無人機的飛行測試中達到了新的高度,並展示了其充當通信平臺的能力。HAPSMobile是飛機開發公司AeroVironment與日本軟銀之間的合資企業,後者正在開發無人駕駛的太陽能高空平臺站(HAPS)。
  • SN8第四次測試,準備下周首次高空飛行
    當地時間周二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第四次對其最新星際飛船原型SN8的發動機進行了靜態點火測試,確保其能以完美狀態執行將於下周進行的首次高空試飛。靜態點火是SpaceX火箭最常見的飛行前檢查,是指發動機短暫啟動,而火箭仍被固定在地面上。SN8確實在為飛行做準備,這次測試飛到了15000米高空,遠遠超過其他原型到達過的高度。SpaceX創始人兼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周二的測試使SN8實現了裡程碑式的飛躍。在測試發生約45分鐘後,馬斯克在推特上寫道:「SN8靜態點火測試成功!
  • 颱風天氣對飛行的影響
    颱風會帶來強烈的降水、大霧,因而會導致低能見度,嚴重飛行活動中的視程,直接給目視飛行造成困難,甚至會危及飛行安全。  4、 顛簸。上升、下降的氣流嚴重威脅飛行安全,特別是對於成熟階段的雷雨雲,在積雨雲牆的上部和前部的上升氣流、中下部和後部的下沉氣流處,飛機會有嚴重顛簸現象。  5、 積冰。
  • MH370在萬米高空遭遇了什麼?專家列舉數種猜測
    失聯的MH370航班,最後傳出信息是在35000英尺(10668米)的高空。專家表示,距離地面約11公裡的高空平穩飛行時很少出現故障。因此MH370號客機的突然消失讓人們不禁疑惑,到底在飛機上發生了什麼,讓飛行員甚至連發出緊急呼叫的時間都沒有。  專家稱,無論假設如何,現在確定各種可能性都太早。
  • 一萬米高空的跳傘飛行世界紀錄
    什麼是翼裝飛行?運動員穿戴著擁有雙翼的飛行服裝和降落傘設備,從飛機、熱氣球、懸崖絕壁、高樓大廈等高處一躍而下,飛行者運用肢體動作來掌控滑翔方向,用身體進行無動力空中飛行的運動,在到達安全極限的高度,運動員將打開降落傘平穩著落。
  • 星艦SN8高空飛行回顧
    SpaceX今天公布了星艦SN8高空飛行回顧,放在視頻號裡了,這裡給打個廣告,視頻號有個好處,每天可以及時同步多條短視頻,公眾號內置的視頻,相對方便播放長視頻
  • 小雀斑高空冒險帶來極致感官震撼 萬物理論CP《熱氣球飛行家》本周...
    預告中兩位主演在高空突遭絕命生存考驗,極致的動作場面更添驚險刺激,緊張窒息感撲面而來。該片是同檔期中唯一一部冒險動作類好萊塢大片,將於11月13日在我市蘭州中心空間站影城IMAX、蘭州藝術空間影城、97國際影城格林店、太平洋影城(張掖路店)、千幕空間影城等影院公映。
  • 馬斯克透露,SpaceX準備發射星際飛船SN8,這次是20公裡的高空
    今天,8月12日,馬斯克分享了SpaceX的團隊已經在研究下一個星際飛船原型機,被稱為SN8,它將在博卡奇卡的發射臺進行第一次高空測試飛行。馬斯克推特表示將進行SN8高空飛行「帶襟翼和鼻錐的SN8星艦應該在一周內完成。」
  • 潛水後立即飛行易得高空減壓症
    (中央社臺北二日電)臺灣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今天上午舉行第一屆客艙安全座談會,臺灣空軍總部督察室軍醫組組長吳怡昌在報告「客艙環境職業衛生與醫學」時指出,潛水後立即飛行,易得高空減壓症,建議潛水後至少二十四小時,應避免飛行。
  • 鳥類高空飛行的秘密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鳥類的雙重呼吸系統如何幫助他們抵抗稀薄的空氣?鳥的安全氣囊是如何幫助稀薄空氣在高空飛行的?雙呼吸系統對鳥類的意義是什麼?這些鳥為了他們的飛行能力犧牲了什麼?我要帶你進入奧秘背後強大的飛行系統的鳥類。全文4200字左右,閱讀時間8分鐘,建議收藏後閱讀。記住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