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應堆要上天了!!!

2021-01-14 牧夫天文

未來能夠將太空人送往火星的核推進系統及居住艙概念圖

川普離任前發布了一項新的太空政策指令,幫助NASA推動下一個「人類的一大步」(在月球上建造長期存在的基地並將太空人送往火星)。


川普於12月16日發布的太空政策指令(SPD-6),即國家太空核動力與推進戰略(SNPP)。太空飛行器上的核動力系統用於替換那些不能滿足航天任務需求的能源,例如,環境太暗時太陽能不足,飛行太遠時攜帶不了足夠的化學燃料。空間核動力系統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動力系統和核反應堆,能夠用於為太空飛行器提供能量、溫控和推進系統。SPD-6建立了高層次目標,原則和支持路線圖,以保證美國國家太空核動力與推進戰略系統能夠安全、有效和負責任的進行下去。

NASA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說到:「NASA堅決支持白宮繼續領導阿爾忒彌斯計劃,該計劃包括於2024年將第一位女性和一位男性送往月球。在月球上,我們將為新科學和進入太陽系深處的航天任務做準備。」 SPD-6將支持NASA開發廉價、安全和可靠的核動力系統,其中包括為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的活動提供持續的動力和為人類將來前往火星提供動力等技術。

為了支持SPD-6,NASA近期的任務是使核動力系統更成熟,然後製造出在月球使用的裂變表面動力系統。NASA能源部和工業部門將設計、製造和測試10千瓦級裂變表面動力系統。NASA計劃在21世紀20年代末在月球上測試該系統,在月球表面提供持續的動力,並測試其在火星上的使用潛力。

除此之外NASA還在改進核熱推進和核電推進能力。核推進將為月球以外的人類探索提供強大的動力。如果用傳統的化學推進將航天員送往火星,將需要大量的推進劑,而核熱推進和核電推進能夠明顯減少燃料的需求量。除了降低風險和使反應堆設計趨於成熟之外,NASA還與美國能源部和國防部合作,共同開發用於推進系統的技術和提高核燃料生產能力。

川普的SPD-6指令建立了以下原則:

1、美國將實現既有利又雄心勃勃的國家太空核動力與推進戰略的開發和利用目標:

(1)開發適用於國家太空核動力與推進戰略的,能夠在太空和行星表面使用的核燃料;

(2)演示月球上使用的裂變動力系統;

(3)建立技術基礎和能力,為空間核推進提供選擇。

2、開發先進的放射性同位素動力系統,以實現可以在行星表面使用的動力系統並運用於太陽系的探索。

3、美國在開發和使用國家太空核動力與推進戰略相關系統時將堅持安全、保障性和可持續性原則。

4、美國將尋求聯邦政府支持國家太空核動力與推進戰略活動的路線圖,以及鼓勵商業活動實現目標和堅持SPD-6指令中確立的原則的框架。

SPD-6指令的詳細介紹,請訪問:

https://go.nasa.gov/3ajEhPd


SPD-6指令的文本,請訪問:

https://go.nasa.gov/38eFe8U


NASA的任務、計劃和活動信息,請訪問:

https://www.nasa.gov

相關焦點

  • 核反應堆都要將鈾濃縮,十幾億年前加彭核反應堆是怎麼開動的?
    核反應堆都需要將鈾礦濃縮嗎?其實不一定哦,需要濃縮鈾有幾種方式,比如輕水反應堆,還有核潛艇用的高濃度濃縮鈾核反應堆,或者原子彈或者氫彈中的裂變材料,但有一種核反應堆並不需要高濃縮鈾,甚至直接用鈾礦石,它叫做:重水反應堆重水反應堆
  • 這是要幹嘛?柯達被曝光擁有武器級核反應堆
    在美國紐約州羅契斯特市柯達總部的一處地下室中,柯達曾擁有一個裝載了3.5磅濃縮鈾(核彈級別)的核反應堆。為什麼柯達會藏有裝載武器級鈾的核反應堆呢?又是從哪裡獲得的置於一個人口稠密的城市的地下的許可?幾乎沒幾個人知道事情真相。現在,柯達發表官方申明承認這個他們從未告知過公眾的秘密。 事實上,在羅契斯特,包括行政官員,警察以及消防員都被蒙在鼓裡。
  • 加彭鈾礦史前核反應堆,超級文明所為?現實卻表明是天然核反應堆
    曾經核裂變堆是高大上的產物,但隨著技術門檻的降低,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擁有了自己的核反應堆,即使沒有能生產核燃料的重水反應堆,也擁有輕水反應堆,但絕對還沒有達到白菜的地步,因此突然在非洲加彭的奧克洛鈾礦發現了一個運行了很久的核反應堆,第一反應肯定是誰會把這個核反應堆建在鳥不拉屎的地方啊!
  • 美國陸軍追求了半個多世紀的裝備,移動核反應堆,終於要來了
    ◎一種小型移動核反應堆的概念圖,可通過貨櫃運輸戰略能力辦公室此次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參與競標的小型移動式核電站,要滿足以下要求:功率方面,小型核電站需產生1 MW~10 MW(兆瓦,1兆瓦等於1000千瓦)的電力;重量和尺寸方面,小型核電站總重量不超過40噸,且可通過卡車
  • 20億年前,有人建造了一座核反應堆?
    在這些世界未解之謎故事中,最受歡迎的可能要數外星人、史前文明或是時空穿越的故事,比如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三葉蟲化石上的腳印等。說這些故事毒害了一代人都不為過,至少大部分90後都或多或少聽過這類故事。加彭共和國確實產鈾,法國也確實從加彭進口鈾礦,核電站在使用鈾礦之前要提煉這些鈾,為了更有效率的提煉鈾礦,所以在提煉之前會對同一批次的礦石進行成分分析。法國在成分分析的過程中發現鈾礦有問題,也確實派出了科研人員對鈾礦進行調查。故事的前半部分完全沒問題,但是問題在於故事的後半截,並沒有什麼所謂的布局合理的核電站,這批鈾礦石出現問題,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已。
  • 20億年前,有人建造了一座核反應堆?
    在這些世界未解之謎故事中,最受歡迎的可能要數外星人、史前文明或是時空穿越的故事,比如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三葉蟲化石上的腳印,化石裡的電火花塞等等。說這些故事毒害了一代人都不為過,至少大部分90後都或多或少聽過這類故事。
  • 非洲驚現遠古核反應堆 20億年前已在
    但是,人們恐怕很難相信,核反應堆在20億年前的地球上就已經存在。  眾所周知,原子物理應該算是一門相對來說還比較年輕的科學。1942年,人類造出了第一個人造核反應堆,那也只是大約60年前的事情。但是,人們恐怕很難相信,核反應堆在20億年前的地球上就已經存在。
  • 史前文明,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
    在這些世界未解之謎故事中,最受歡迎的可能要數外星人、史前文明或是時空穿越的故事,比如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三葉蟲化石上的腳印,化石裡的電火花塞等等。說這些故事毒害了一代人都不為過,至少大部分90後都或多或少聽過這類故事。
  • 有人建造了一座核反應堆,20億年前?
    在這些世界未解之謎故事中,最受歡迎的可能要數外星人、史前文明或是時空穿越的故事,比如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三葉蟲化石上的腳印,化石裡的電火花塞等等。說這些故事毒害了一代人都不為過,至少大部分90後都或多或少聽過這類故事。
  • 國產小型化核反應堆呼之欲出,中國核動力航母也不遠了?
    其中最關鍵的便是小型化的核反應堆:作為整個航空母艦的動力來源個武器裝備的啟動核心,軍用版的小型化核反應堆一直是各國所難以攻克的目標。 據悉此次亮相的小型化核反應堆為我國民用版「玲龍一號」核反應堆,據資料顯示其寬度不超過10米,高度不超過14米。因此對於航空母艦來說尺寸上完全能夠容納該型反應堆。
  • 史前核反應堆是如何發生的?史前文明或許存在?
    1942年人類建造了第一個核反應堆,大約發生在70多年前,然而在非洲加彭竟然發現了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如果沒有史前文明,那就意味著這個核反應堆是在自然條件下發生的,和現在人類文明建造的核反應堆是有區別的。
  • 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誰「建造」了它?
    其中有一篇文章我至今記憶猶新,名字大約叫「20億年前的史前核反應堆」。說是在非洲發現了一座20億年前史前文明建設的核反應堆,20億年前根本沒有人類,這個核反應堆是誰建的呢?書裡面信誓旦旦地寫到:要麼是史前文明,要麼是外星人。
  • 20億年前的奧克洛核反應堆是真的嗎?為什麼沒有爆炸?
    核反應堆是人類發現的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要知道那個時候人類根本還沒有出現
  • 在月球建造核反應堆是否安全
    在月球建造核反應堆是否安全   對於普通人來說,在月球上建造核反應堆的想法聽起來可能不同尋常,甚至有些人會覺得極其危險。但是一些專業人士卻不這麼認為,一家核能領域的就業機構創始人安德魯·克拉布特裡說,此前科學家們就在月球上使用過核能。
  • 17億年前的核反應堆是自然形成,還是人為?
    如果人類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上唯一出現的智慧生命,那麼由人類建造的核反應堆應該也是地球上最早的核裂變反應堆。這一點很符合邏輯。這就令很多人不解的是,為何遠古地球上會存在「核反應堆遺蹟」,這可是20世紀人類發現的科技文明,於是各種傳言四起,難道地球上的生命在循環,在我們之前還存在著一幫智慧文明?所以問題是,核反應堆除了人造能否天然形成?科學家如何解釋17億年前的核反應堆。
  • 17億年前的核反應堆是自然形成,還是人為?
    如果人類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上唯一出現的智慧生命,那麼由人類建造的核反應堆應該也是地球上最早的核裂變反應堆。這一點很符合邏輯。 這就令很多人不解的是,為何遠古地球上會存在「核反應堆遺蹟」,這可是20世紀人類發現的科技文明,於是各種傳言四起,難道地球上的生命在循環,在我們之前還存在著一幫智慧文明? 所以問題是,核反應堆除了人造能否天然形成?科學家如何解釋17億年前的核反應堆。
  • 20億年前,史前文明創造了核反應堆?科學家:真相在這裡!
    但其中最為離譜的還是說發現了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的說法,那麼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就為大家講解這個反應堆究竟是何來歷。億年還不分解的核反應堆根本不可能,更主要的是核反應根本無法運行這麼長的時間,一般而言能夠自然運行上百年已經非常難得了。
  • NASA迷你核反應堆測試成功:去火星發電
    Kilopower核反應堆Kilopower是NASA、洛斯阿拉莫裡國家實驗室和能源部多方合力研發的迷你核反應堆,使用U235作為核燃料,輸出功率介乎1KW至10KW之間,與今天太空任務使用太陽能面板、燃氣發電機功率相近,但發電不受環境影響,沒有燃料耗盡之憂。
  • 現代核反應要先將鈾濃縮,那17億年前的加彭核反應堆是如何運行的?
    現代核反應堆是一個複雜的結構,所需要的鈾也並不是直接開採過來的鈾礦石,而是經過精選、碾碎、酸浸、濃縮等程序製成的有一定幾何形狀、一定鈾含量的鈾原料,這樣的鈾原料才可以參加反應堆的工作,並且,在核反應堆中還有冷卻劑、控制棒、慢化劑等不同組成,協調核反應的進行。
  • 23世紀太陽系旅行指南 就是要上天
    每當跟人吹牛到最後被丟給一句「你咋不上天呢」想必你也是沒招兒的,其實不少人都公布了花錢不多的火星登陸計劃和星際旅行計劃,上天在未來也並不算件難事,23世紀太陽系旅行指南來了 「新視野」號年初發現,像地球一樣,冥王星上一些高山的頂部也覆蓋著皚皚「白雪」,這些冰雪的主要成分是冥王星大氣中的甲烷,冷凝後降到山頂上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23世紀太陽系旅行指南 就是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