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犯殺死布爾索(左)後,學習《絕命毒師》(右)情節溶屍。
圖為《絕命毒師》的溶屍情節。
事件揭發後,警方到場調查。
據港媒報導,法國土魯斯上月發生一宗命案,23歲女子布爾索被發現浸在一個放滿硫酸的膠箱內,警方事後拘捕3名男學生。他們近日供證時承認,受到美國電視劇《絕命毒師》啟發,希望以劇中「硫酸溶屍」的手法溶解死者的屍體,但未能如願。
案情顯示,死者布爾索因欠下4250歐元的毒品款項,被3名男疑犯上門討債。不過,當布爾索未能還錢後,3人利用鐵棍等襲擊她,結果布爾索傷重死亡。為了不讓事件東窗事發,3人記起《絕命毒師》曾出現「硫酸溶屍」一幕,於是他們便「有樣學樣」。
報導稱這3人先購買了硫酸及不會被硫酸溶解的膠箱,他們將布爾索的屍體放入膠箱後,再注滿硫酸,希望硫酸能發揮作用溶屍,之後離開現場。接下來兩日,他們曾多次上門檢查溶屍的進度,同時又更換空氣清新劑,以遮蓋溶屍發出的腐爛氣味,同時他們還偷去了死者的財物。
3名疑犯認為要花上數日才能完全地溶解屍體,但他們的計劃最終失敗。由於布爾索未能回復母親的來電,其母擔心安危遂上門查看,結果發現女兒早已慘死。3名疑犯最年輕的只有19歲,其餘2人都是20多歲。官方近日控告其中2人謀殺。消息指疑犯被視為聰明學生,接觸毒品後在校內向同學出售毒品。
相關報導:
中國版「絕命毒師」在美被誘捕往香料中添致幻品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邱禮張笑非】今年3月,一名名為田海軍(音)的中國乘客在洛杉磯機場被美國禁毒署特工逮捕,一場精心策劃的誘捕行動在此收網。美國《紐約時報》29日報導稱,這場行動的目的是阻止進口及銷售「香料」。這是一類看起來像大麻的合成毒品的別稱,這些毒品會添加一種危險的致幻化學品。線人告訴美調查人員,在美出售的「香料」中,約70%都用到田海軍位於中國的實驗室生產的化學品。田海軍預計將於7月在密爾沃基的聯邦法院出庭受審。
《紐約時報》披露毒品製造的細節說,在中國的實驗室製作完成後,裝在標有肥料或工業溶劑的包裹裡的「香料」化學品,會以粉末形式通過快遞發往美國批發商手中。批發商用丙酮或酒精溶解這些粉末,然後把這種液體灑在可以抽吸的植物材料上,再將混合物包裝在金屬袋裡。包裝好的產品往往會被狡猾地貼上「人類不可服用」的標籤。而且,人工合成毒品的製造商能夠輕鬆改變化學物質的分子形式,這對執法官員構成一種獨特挑戰。
該報評論說,田海軍的被逮捕凸顯一種日益加劇的擔憂,即由於中國的製藥行業規模龐大,中國可能會成為「香料」的主要產地,正如哥倫比亞或秘魯之於古柯鹼,阿富汗之於海洛因。
2013年,西安某高校化學教授陸某模仿美劇中的「絕命毒師」,將毒品生意越做越大,直至落網。「彭博視點」網25日在講述這一故事後評論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易製毒化學品生產國之一。政府試圖嚴格控制此類化學品的供應,但製毒者通常能找到意欲躲避監管的黑心廠家。中國已發起聲勢浩大的禁毒活動,2014年破獲毒品犯罪案14.6萬起、繳獲毒品69噸,還對多名涉毒名人提起公訴。這些努力值得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