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消化的個人經驗小結

2021-01-19 生物谷
細胞消化的個人經驗小結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1-16 23:00

一、酶消化法。

1、胰酶。這是用得最多的。一般濃度在0.25-0.5%。作用時間根據細胞種類、作用溫度等因素而變化很大,從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0.25%的胰酶作用於單層貼壁的細胞,在37度條件下,一般消化1-5分鐘就足夠了。終止是用血清。主要作用於細胞間。配製時不能用含鈣、鎂的平衡液,否則影響活性。保存於-20度。

2、膠原酶。這種方法比較少,一般是用原代培養時,從組織消化下細胞。這種方法作用溫和,對細胞損傷較小,但是,價格也較貴。中止同樣是用血清。

二、離子螯合劑:不破壞細胞表面分子,僅與CAMs螯合,因此,如果檢測細胞表面分子的話,儘量,甚至是一定不要用酶消化法。

1、EDTA。用得也是非常多。一般濃度在0.02%左右。作用於細胞與間質,對細胞間也有一定作用。注意,它能顯著影響pH值,而且在弱鹼性條件下才易溶。因此,配製時應調節好酸鹼度。它不能被終和。因此,消化下來的細胞要洗一遍。

2、商品化的無酶消化液。個人的使用經常覺得對細胞的損傷比較大,但是分離成單細胞懸液的能力確實比較強。

三、物理法。直接吹打或用細胞刮子將細胞刮下來。

四、冷凍法。這是本人做細胞培養時發現的方法。此方法僅能用於細胞傳代時。無法使組織上的細胞脫落下來。本方法的原理,我想是因細胞冷凍後收縮,從而從培養瓶上脫落下來。優點是:對細胞損傷小,不需要中止或洗細胞,方便,不需要另外配製消化液。特別適用那些貼壁不是特別緊,又特別嬌氣的細胞。不足是細胞常成小片脫落。此種方法曾用於因用其它方法傳代導致大量細胞死亡操作的間充質幹細胞、DC細胞的培養,效果非常滿意。具體過程是:1、用較多的4度的PBS洗滌一遍細胞(以6孔板為例,加1.5ml/孔),2、再加0.5ml 4度的PBS,靜置操作臺上,很快細胞就小片脫落,3、輕輕吹打,細胞即完全脫落,4、按一定比例傳代。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

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溫馨提示:87%用戶都在

生物谷APP

上閱讀,掃描立刻下載! 天天精彩!

相關焦點

  • 293細胞培養的經驗總結
    293細胞培養的經驗總結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1-15 21:50 293細胞培養293細胞是用5型腺病毒75株系轉化,含有Ad5 E1區的人胚腎亞三倍體細胞系
  • 2500個日日夜夜做細胞的經驗,讓你養出最好的細胞!
    在遭遇,細胞養著養著就染菌,養著養著就幾乎越長越少,養著養著細胞裡面就有很多小泡,養著養著細胞就成團,養著養著細胞間隙就不乾淨,養著養著細胞一邊被擠死一邊是荒蕪的沙漠,養著養著培養基顏色就變黃……等等俗稱沒有看黃道吉日就做實驗的失敗經歷之後,我開始慢慢去領悟怎麼把細胞養好,怎樣讓細胞的狀態穩定。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2500個日日夜夜做細胞的經驗。
  • 物業管理財務個人小結
    物業管理財務個人小結:斬赤紅之瞳。尺度:101cm。進犯力:781-1471。
  • 單細胞測序困難重重——細胞消化懸浮方案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單細胞測序第一個「攔路虎」----單細胞消化與懸液製備,以及實驗過程中潛在的那些「坑」。(如心、肝、脾、肺、腎和腦)的消化條件。④ 膠原酶消化,這一步注意事項較多。最後,注意消化時間。一般情況下,膠原酶在37℃條件下活性最強,消化時間為20-30 min;也有文章在處理腫瘤組織時,消化4 h甚至過夜。不敢多想,深表懷疑。另外,也有老師喜歡用4℃消化過夜的方式,細胞數量和活性也都還不錯,可以嘗試,但可能不會通用於所有類型的組織。⑤ 終止酶的消化,一般來說都是加入血清的。
  • 細胞的復甦經驗總結
    細胞的復甦經驗總結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8-07 19:33 在細胞復甦過程中,有多次復甦失敗,最終在查閱了相關技術積累了足夠的復甦技能後復甦成功,現將細胞復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項總結如下
  • 東南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細胞內消化藻類全新機制
    這次發表東南大學陸祖宏、何春鵬師生的研究論文,發現了文昌魚盲囊是一種執行細胞內消化機制的消化器官,第一次以直接證據,證明細胞內消化機制在多細胞動物的真實存在,否定了流行170多年的肝盲囊理論。這是生物學史上一次重大的理論突破。 細胞內消化方式通常被認為是單細胞動物特有的原始消化方式。學界普遍認為:多細胞動物以細胞外消化方式來消化食物。
  • 細胞復甦之我見-經驗總結
    細胞復甦之我見-經驗總結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7-28 23:27 在細胞復甦過程中,有多次復甦失敗,最終在查閱了相關技術積累了足夠的復甦技能後復甦成功
  • 英語考試高頻固定短語:be 短語結構小結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英語考試高頻固定短語:be 短語結構小結 2019-06-18 14:1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細胞傳代的新手參考的步驟
    零經驗的新手們看看參考參考吧,老手們也多提些意見,以利改進。Hela細胞確實比較好養,出點小差錯也不會死,確實是新手開始練習培養細胞的比較好的選擇。廢話不多講,進入正題:1、75%乙醇擦手,取離心管一個,打開超淨臺(照明、風機),把離心管置於架子上。然後用75%乙醇擦一下臺面,點燃酒精燈。
  • 「精彩回顧」華潤健康鄉村|陳勝良教授: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的治療...
    消化不良的症狀主要有四點:(1)上腹疼痛;(2)上腹燒灼感;(3)餐後飽脹感;(4)早飽。在診斷為慢性胃炎的患者中,有消化不良症狀的患者佔三分之一。這些慢性胃炎患者中只有當胃黏膜出現糜爛、潰瘍等缺損表現時,才可能與消化不良的症狀出現相關性,其他病變如腸化生、萎縮、不典型增生,與消化不良的症狀是無關的。
  • 養了 8 年細胞的經驗分享
    我養細胞有 8 年歷史了,現在我的細胞已成為大家參觀和崇拜、學習的對象。好的經驗要分享,這就將我這幾年來養細胞的經歷和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
  • western blotting的一些個人經驗
    western blotting的一些個人經驗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6-11-09 22:29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 淺談大鼠心肌細胞原代細胞的製備
    心肌細胞培養作為一種體外研究模型,可以更便捷的從細胞和分子水平對其生長、發育、生理、代謝、病理等進行研究。在許多研究領域原代培養心肌細胞作為一種主要的研究模型,被廣泛應用於心血管研究之中。武漢雲克隆動物有限公司憑藉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了一些大鼠心肌原代細胞的處理方法,給大家分享:1 大鼠的選擇新生大鼠鼠齡的選擇新生大鼠心肌細胞在出生後3 d內具有部分的增殖能力,成年大鼠心肌細胞則為終末分化細胞,不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 利用ImageXpress Micro進行長時間活細胞成像和心肌細胞功能評價
    活細胞成像技術是最近幾年興起的一項技術,能夠在細胞接近生理的狀態下觀察細胞形態改變和蛋白的表達,該技術能夠避免傳統採用固定細胞或組織的研究方法中,固定細胞過程中造成的細胞形態的改變和結構改變,能夠更加真實的反映出細胞的特性,因而廣受推崇。
  • 2018甘肅教師招聘生物專業基礎知識:生物學易錯知識點的問題式小結...
    2018甘肅教師招聘生物專業基礎知識:生物學易錯知識點的問題式小結(一) 今天的內容是生物學易錯知識點的問題式小結(一)1.植物、動物都有應激性和反射嗎?
  • SDS-PAGE的個人經驗總結
    SDS-PAGE的個人經驗總結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2-01 22:24 前些日子做SDSPAGE,做了兩天,犯了一大堆錯誤,寫出來供大家借鑑:1。
  • 教師招聘初中生物《動植物細胞的區別》教案
    《動植物細胞的區別》教案一、教學目標1.說出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2.通過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掌握動植物細胞的區別,提高觀察、概括能力。3.認同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結構單位,不同生命體的細胞有一定的區別。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
  • 懸浮細胞怎麼消化,看這裡
    小夥伴們都知道,實驗室裡培養的動物細胞一般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大類,貼壁細胞和懸浮細胞。貼壁細胞(adherent cells)指的是這類生長必須有可以貼附的支持物表面,只有依靠自身分泌的或培養基中提供的貼附因子才能在該表面上生長,繁殖的細胞。當細胞在該表面生長後,一般會形成兩種形態,即成纖維樣細胞或者上皮樣細胞。
  • Cell System原代細胞的主要特點
    Welcome Cell Systems入駐上海啟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ll Systems 位於美國西雅圖,公司擁有31年的原代細胞分離經驗,cell Sytem由著名的細胞生物學家Carl Soderland於1989年在西雅圖創立,是分離和製備原代細胞培養物的初創人之一。
  • 初中生物《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教案
    (板書課題)(二)新課教學1.多媒體出示藻類細胞模式圖,要求學生從外到內觀察藻類細胞模式圖,基本結構包括哪幾部分?通過學生觀察得出: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2.多媒體繼續出示多種被子植物的細胞結構模式圖,提問學生這些細胞模式圖當中它們的基本結構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