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記者 蔡巖紅 法制網通訊員 韋志軍
據海關總署緝私局8月30日提供的數據顯示,2004年至今,全國海關共查獲走私珍貴動物及其製品案件162起,抓獲走私犯罪嫌疑人230名,查獲各類珍貴動物及其製品65206件又1498.3公斤,案值人民幣15386萬元。
食蟹猴,又稱長尾獼猴,多棲息於海邊叢林地區,喜歡生活在海岸的紅樹林中,以各種果實、昆蟲、鳥卵等為食,尤其喜歡在退潮後到海邊覓食螃蟹以及其他貝殼類,故名食蟹猴。因其基因與人類高度近似,主要被應用於醫學等科研領域做實驗用。
「南寧海關查獲了近二百隻被走私入境的食蟹猴」,當海關總署將此信息透露給記者時,記者腦中冒出的是一堆的問號:是誰在走私食蟹猴,為什麼要走私猴子?食蟹猴長什麼樣……
8月23日,為了找尋答案,記者來到廣西,在位於南寧市的廣西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救護研究中心,看到了已被南寧海關解救的197隻走私食蟹猴。
此時,這些小傢伙們已被分別放養在4個十五六平方米大小的寬敞護欄房內,裡面還放有不少它們愛吃的蘋果、玉米等食物。它們毛色黃、灰、褐不等,長相與我們曾見過的猴子差別不大,只是個頭略小一些,大約都在二三十釐米。
見到來訪者,原本聚在一起吃食、玩耍的猴子們立刻警覺地四散逃開,並用驚恐的目光觀察著大家的一舉一動。儘管已被解救十多天了,但飽受驚嚇的它們還沒緩過來。它們眼神中透出的哀怨,仿佛告訴我們它們多麼渴望回家。如果不是被捕獲,它們如今正穿梭於椰林中,嬉戲於紅樹林下,抓蟹捕貝呢。
然而正是這些聰慧、活蹦亂跳的生靈,十幾天前,竟被八九隻一組,裝在兩個扣在一起的塑料水果筐中走私入境。
三天摧毀兩個走私團夥
2006年6月中旬,南寧海關隸屬的憑祥海關緝私人員接到群眾舉報,憑祥邊境地區有人正準備走私野生動物食蟹猴。獲知情報後,南寧海關迅速著手調查。經查,在憑祥地區主要有兩個走私野生動物的犯罪團夥,一夥以當地一名女子王某為主要成員,另一夥以一馮姓男子為首,團夥成員大都是親戚朋友,均為家族式的走私團夥。為了不打草驚蛇,緝私警們暗中密切追蹤這兩個走私團夥的一舉一動。
此時,王某正為一筆剛到手的「大生意」
暗自慶幸。8月7日,王某從「貨主」手裡接到一批從境外走私進境的食蟹猴,她此次的任務不過是負責將這批食蟹猴運送至廣西梧州市。然而讓她始料不及的是,已盯上她近兩個月的緝私警察早就悄然布下了一張網,正「等君入甕」。
晚上9點,正當走私分子趁著夜色的掩護,偷偷將食蟹猴搬運至憑祥市的一間普通民房時,緝私警察們突然出現在走私分子面前,當場抓獲王某等人,查獲110隻食蟹猴。隨後的兩天,海關還成功抓獲了該案中負責到境外接貨的鄧某和負責聯繫車輛及組織望風看路的陳某,以及將貨物偷運入境的陸某等人。
8月10日,舉報人又傳來消息,以馮某為首的另一走私團夥經位於邊境線上的芭口村,已將一批食蟹猴偷運入境。海關緝私警察再次出擊,在憑祥市區及周圍設伏。當晚11點,一輛灰色小麵包車駛入緝私警察的視野,該車外形破舊,後尾箱堆積了大量貨物,在憑祥市區毫無目的地繞了一大圈之後,突然開往憑祥廈石鎮方向。緝私警察當機立斷,採取前後伏擊的方式,在通往高速公路的路口將該車截獲,犯罪嫌疑人農某及87隻可憐的食蟹猴被當場查獲。
至此,南寧海關共解救走私入境的食蟹猴197隻,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並摧毀了兩個長期盤踞在邊境線上,從事野生動物走私活動的犯罪團夥。據辦案人員介紹,由於受到驚嚇及長途販運,當時有的猴子已經脫水,有的受了傷,還有的竟被嚇脫了肛,腸子都流出了體外。
走私暴利與法律的較量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以刑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及其條例,以及9月1日即將實施的《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為核心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法律法規體系。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走私食蟹猴數量達到10隻以上的,就構成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情節特別嚴重的,將被處以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為何在如此嚴厲的法律面前仍有人要飛蛾撲火?
據走私分子交代,在境外購買一隻食蟹猴的價格大約僅為一千元人民幣,如果走私成功,每隻可賣到上萬元。
國家進出口瀕危動植物辦公室副主任孟憲林告訴記者,食蟹猴是我國已加入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中所列的保護物種,主要產於泰國、寮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因其基因與人類高度近似,目前,食蟹猴廣泛應用於醫藥等科學研究領域,是醫學試驗的首選物種,國外科研機構對食蟹猴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已經攀升到1200至1500美元一隻。
正是這樣的高額利潤誘惑,才致使走私分子不惜鋌而走險,將目光覬覦在食蟹猴身上。
據海關緝私人員介紹,國際刑警組織統計顯示,目前野生動物已經與毒品、軍火一起,成為3大走私對象。近年來,正是走私暴利的驅使,使我國邊境地區野生動物走私行為屢禁不止,甚至在國內一些地區還形成了野生動物的購買、運輸和銷售一條龍,構成了比較完整的專業走私鏈條。走私犯罪團夥組織嚴密、分工明確、智能化程度也日趨提高,給海關查緝此類案件帶來了相當的難度。
隨著9月1日我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的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的批准過程更加嚴格。根據規定,若進出口瀕危野生動植物首先要經過科學機構的評估,然後才是管理機構的許可,這樣的程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許多不科學的、過量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的進出口貿易。但擺在人們面前的另一個現實問題是,在暴利的驅使下,仍會有一些不法者甘於以身試法,而海關監管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課題。
截至記者8月30日發稿時,該批走私入境的食蟹猴最終將被走私到何處?是境內?還是境外?仍是一個待解的謎。但辦案人員分析,儘管目前我國境內並沒有野生的食蟹猴,但國內人工飼養的已有幾萬隻,有些還通過合法程序進行出口,因此,這兩批食蟹猴的去向很可能是經國內再走私出境的。法制網南寧8月30日電
案意
任何環節都不能放鬆
走私珍稀野生動物將被判重刑,不僅是我國法律的規定,也載入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之中。量刑標準之重體現了全世界對保護生態、保護地球的高度關注。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將於9月1日起實施。貫徹好這部條例,履行好《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需要林業、農業、外交、海關、質檢等各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需要各方面聯手行動,口岸堵、路上追、市場查,任何環節都不能放鬆。面對走私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的違法活動時有發生的情況,也需要與國際刑警組織和世界海關組織建立聯繫渠道,共同打擊野生動植物走私犯罪活動。(責任編輯:徐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