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猴主要生存於泰國、寮國、越南等東南亞各國,其基因與人類高度近似,具有較高的藥用實驗價值,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公約,1981年我國加入該公約)附錄Ⅱ內的保護動物,國內外市場對其需求很大。近年來,有人為了牟利大肆在中越邊境走私進境食蟹猴。3月19日,廣西南寧海關介紹,廣西防城港市人民檢察院近日先後以涉嫌走私珍貴動物罪批准逮捕楊某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該走私團夥涉嫌從中越邊境走私入境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食蟹猴338隻,南寧海關緝私局將此案列為重特大案件進行督辦。
根據群眾舉報,去年7月防城海關緝私分局民警查獲一起通過非設關地涉嫌走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食蟹猴70隻,司機當場棄車逃逸,案件偵辦工作一度陷入困境。緝私民警根據現場遺留的各種信息和綜合研判,成功鎖定了涉案車輛的司機。
經過20多個小時的蹲點守候,緝私民警在東興某小區將涉案司機陳某某抓獲歸案。陳某某到案後,供認了其受人僱請從中越邊境偷運動物走私入境的事實。
有著多年緝私經驗的民警敏銳地意識到,其背後肯定隱藏著一個很大的走私團夥。隨後,辦案民警從非法運輸與收購環節「兩端」的關鍵人物入手,經過梳理,警方基本掌握了其人員組成、地位作用、犯罪手法等,為全案偵辦刻畫出清晰的脈絡,一個專門從事食蟹猴走私的犯罪團夥逐漸浮出水面。
考慮到此案的特殊性,緝私部門抽調精幹警力成立了專案組。在近半年的偵查工作中,他們通過人員、車輛、資金等關聯信息準確研判涉案嫌疑人的活動軌跡,分析走私線路,基本掌握了涉案團夥的犯罪事實。
民警輾轉多地,終於成功將幕後主犯楊某某緝拿歸案,同時掌握了其到境外訂貨並涉嫌非法收購食蟹猴的犯罪事實。負責非法運輸食蟹猴走私入境的3名主要保貨團夥成員,也先後在柳州、防城港和東興落網。
據辦案民警介紹,當前境內外野生動物走私分子相互勾結越來越緊密,在利益的驅使下,形成集走私進境—非法出售—運輸—貯存—收購為一體的犯罪網絡,並且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給緝私執法帶來了很大挑戰。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走私食蟹猴數量達到10隻以上的,屬於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情節特別嚴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