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不少新聞裡把加拿大一枝黃花簡稱為「一枝黃花」,事實上,兩者雖同屬於菊科一枝黃花屬,但加拿大一枝黃花是外來入侵物種,需要剷除,而一枝黃花是我國本土物種,需要保護。
加拿大一枝黃花,聽名字就知道它來自遙遠的北美洲,因花色豔麗,1935年作為觀賞植物引入中國,在花市被稱為「幸福草」「金棒草」,常用於插花中的配花。然而,有一天它們逃逸到了野外,卻成了可怕的入侵物種。因為加拿大一枝黃花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能夠快速佔領空間,在那些拋荒的空地上,第一年長出幾株或幾簇,第二、三年即連成片,與周圍植物爭陽光、爭肥料,直至其他植物死亡,從而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嚴重威脅,可謂是「黃花過處,寸草不生」。
要剷除加拿大一枝黃花也是一件很費勁的事情,這種多年生植物根狀莖發達,繁殖力極強,傳播速度快,要想剷除它們,需要將地上部分和根狀莖拔出,然後儘快集中焚燒乾淨,讓它們徹底化為灰燼。但就是這樣,它們也呈現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架勢,著實讓人頭痛。對於地裡的農民來說,加拿大一枝黃花更是令人痛苦的夢魘,每年都必須花大量的精力去剷除它們,但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曾經在一片長滿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田邊和一位農民對話,他說這塊地原本是種菜的,後來出現了這個草,一開始的時候看到了就拔掉,沒想到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現在這塊地已經完全被加拿大一枝黃花佔領了。
根據《中國植物志》的記載,我國土生土長的一枝黃花全草可入藥,性味辛、苦,微溫,可疏風解毒、退熱行血、消腫止痛,主治毒蛇咬傷、癰、癤等,全草含皂苷,家畜誤食會中毒,引起麻痺及運動障礙,然而,與加拿大一隻黃花相比,它的分布範圍卻越來越小。
要怎麼區分加拿大一枝黃花和一枝黃花呢?
首先,從外觀上看,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植株非常高大,可以達到2.5米,而一枝黃花就顯得比較矮小,一般高度不會超過1米;加拿大一枝黃花的莖粗壯,直立,多數叢生,一大簇一大簇生長,而一枝黃花的莖通常細弱,單生或少數簇生,不分枝或中部以上有分枝;加拿大一枝黃花的花是一個展開的圓錐狀花序,也就是說整個花序像一個塔一樣,上面小,下面大,每一個分枝上開著很多小花,但是這些小花是單面著生的,看上去密密麻麻分布在花序分枝上,而一枝黃花的頭狀花序比較小,一般都是多朵花在莖上部排列緊密地開放。
其次,有一個簡單方便的辨認方法,就是看分布。目前,加拿大一枝黃花一般在路邊、田邊、低矮的山坡上分布比較多,而一枝黃花主要分布在闊葉林緣、林下、灌叢中及山坡草地上。
眾所周知,有些外來入侵物種通過競爭佔據了本地物種的生態位,有特色的物種和當地的物種會被侵略性強的外來物種驅逐、排擠,改變種群、群落或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導致生態系統的單一和退化。所以,每次走過那些滿山都是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山坡,看到還有一些物種夾雜在加拿大一枝黃花的花叢中,我就在為別的物種擔憂:在這片土地上,加拿大一枝黃花正在施展各種招術,擴大自己的領地,擠佔別人的地盤。在多年的競爭中,有些物種越來越弱,直至消亡。於是在大自然中,繽紛逐漸讓位於單調,瑰麗逐漸讓位於蒼白,喧鬧逐漸讓位於死寂。大自然看上去依然綠意蔥蘢,但是覆蓋著的生物卻不再相同,它們的多樣性越來越小,大自然已經失去了它應有的繽紛多彩。
想像一下,如果一片土地上只有加拿大一枝黃花,失去了生物多樣性,一個地方的生態平衡就被打破,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們還可以這樣想像,當我們的食物只剩下了玉米,我們衣櫃裡可以穿的衣服只剩下了一件,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什麼樣?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2020年12月刊《食品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