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最近,一種植物在江蘇、浙江、安徽、湖南等地的多個城市相繼進入盛花期。可是,隨之而來的不是各地的賞花活動,而是清除行動。
這種植物有一個挺長的名字,叫「加拿大一枝黃花」。它原產北美,曾作為觀賞植物引進我國,但是,後來卻被列入了《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二批)。
為什麼看起來「人畜無害」甚至還有點漂亮的野花需要對它進行清理、治理?入侵植物有哪些危害?為何有些年年被治理,卻還能夠泛濫多年?
當美麗泛濫
加拿大一枝黃花,花如其名,它開黃花,是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看上去,黃燦燦一片,還怪好看的。怎麼就被列入了《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加拿大一枝黃花,花如其名,它原產北美,1935年作為觀賞植物引進我國,但隨後,擴散蔓延成為雜草。2010年進入了第二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圖片來源: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微信公眾號
最近,它就在安徽蕪湖、湖南瀏陽、浙江麗水、江西南昌和江蘇宿遷等多地現身,進入盛花期。這些地方也大都採取了防治清除措施。江蘇宿遷泗陽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楊國兆表示,其危害性主要表現在破壞道路和園林綠地景觀,以及危害農作物等方面:「它的繁殖速度很快,每一個植株的穗上的花種子都有上萬粒,另外,它的根系十分強大,繁殖能力極強。它生長在園林綠化帶、一些廢棄的宅基地,最大的分布地方就是交通線路兩側。為了農業生產安全、農業產業安全、農業生態安全,力爭在短時間內把現有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封鎖住。」
生態環境部今年6月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它們如何來到我國?
通常,外來物種主要通過兩類途逕入侵:一是「有意引進」,原本是為了農林牧漁業生產、生態環境建設、生態保護等目的引種,爾後演變成了入侵物種;二是「無意引進」,這些物種隨著貿易、運輸、旅遊等活動被傳了進來。
比如說,在我國的外來雜草中,就有相當一部分是曾作為牧草、飼料、蔬菜、觀賞植物、藥用植物、綠化植物等有意引進的,加大拿一枝黃花就屬於這種情況。
當心「霸王草」「霸王花」
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顧壘指出,和加拿大一枝黃花相比,有些入侵物種具備更加明顯的入侵特徵,主動出擊對其他植物造成傷害,比如,在雲南特別多的紫莖澤蘭,這類植物一般是通過化感作用主動對其他植物造成傷害,它們身體裡含有能夠抑制其他植物生長的代謝物,可以通過根系向土壤裡分泌或者自身死亡後腐爛再釋放到土壤中,以此來毒害其他植物。顧壘表示,如果一個地方長了這類植物,別的植物可能就長不出來了。
同樣也就具備非常明顯入侵特徵的,還有在廣東特別常見的薇甘菊,它會爬到樹上把樹所需要的陽光遮蔽掉,對本地現有森林造成威脅。
入侵物種除了影響生物多樣性,還會造成生態破壞和生物汙染,造成生態災害或是威脅人類健康。比如,滇池曾水葫蘆瘋長成災,它們布滿水面,導致大量水生動植物死亡;比如,豚草所產生的花粉是引起人類花粉過敏症的主要病原物,可導致「枯草熱」症;還比如,松材線蟲會讓松木染病等等。
顧壘表示:「入侵物種是需要全社會花大力氣去應對的環境問題,但是,對不同的物種來說,需要的策略不一樣。比如,對待小龍蝦等會主動損害其他本土生物生存環境,或者,直接傷害其他類群的動物類入侵物種,就需要更積極主動地處理。但是,植物可能情況就不太一樣。在討論入侵物種的時候,不能只關注其來源和是否很快擴張,同樣要去關注它的生態學效應。」
斬草難除「根」
如何更有效地防治入侵植物?
還拿加拿大一枝黃花來講,有農藝師指出,秋季最好的防治方法是人工拔出或是機械耕翻,春天其出苗時則可以用化學除草劑來噴。
而如果遇上入侵特徵更加明顯的入侵植物,那麼,治理則變得更加棘手。有些入侵植物被「拔」、被「鏟」了幾十年,也仍是年年除、年年長。
對此,顧壘指出,其根源在於前期原本植被被破壞了:「拔其實對這類入侵植物不是很有用。如果其種子已經成熟,拔沒有意義。如果,在其營養生長,種子還沒成熟時拔,它還有可能通過其殘留在土中的根狀莖,以無性繁殖的方式再長出新植株。所以,拔也沒有用。此事的根源是原本植被被破壞,生態位被空出,外來先鋒植物才能擠入。再加上,其在本地沒有天敵,所以不受控制。」
顧壘表示,遺憾的是,時間難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