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銀對環境造成危害極大,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倡議2020年前在全球淘汰水銀體溫計,中國也籤署了此公約,也就是說,7年之後水銀溫度計將從市場上消失。然而記者走訪青島發現,水銀體溫計目前仍然是不少市民和醫生的首選,而「替代品」電子體溫計因為測量結果不準、價格偏高等原因而難以推廣。
政策 青島目前未收到相關通知
最近網上流傳一則「水銀體溫計將逐步淘汰」的消息,記者查詢資料發現,這則消息源於新華社的報導,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辦的「汞條約外交會議」10月10日在日本表決通過了《水俁公約》,公約主要內容包括原則上到2020年禁止製造、進口和出口含汞的體溫計、血壓計、電池、螢光燈等9種製品。包括中國在內的87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共同籤署公約,這意味著七年後含汞的水銀體溫計將從市場上消失。
「這個舉措主要是為了減少汞汙染。 」青島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高級實驗師馬兆立告訴記者,水銀體溫計被打碎後,外洩的汞遇熱會蒸發形成汞蒸氣。一旦汞蒸氣被人吸入,會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體,損壞中樞神經系統,而如果沒有正確回收處理,隨意丟棄水銀體溫計,汞還會汙染水土,破壞環境。記者隨後聯繫了青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下屬的青島市計量測試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收到這方面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相關文件。
行情 水銀體溫計比電子賣得火
水銀體溫計不讓用,電子體溫計將成為家庭的常備物。據了解,目前電子體溫計按原理可分為鉑電阻和紅外線兩種。鉑電阻體溫計以鉑電阻為測試元件,把電阻的變化「轉化」為溫度來測試體溫。紅外線體溫計則是通過接收人體發出的紅外線,將其熱像顯示在螢光屏上,從而準確判斷人體表面的溫度分布情況,其中紅外線體溫計還可以分為耳溫機和額溫機,耳溫機需要放在耳朵裡一分鐘左右,額溫機則對準額頭「打」一下就可以,不用接觸皮膚。
記者走訪了各大藥房發現,雖然聽上去相當「高科技」,實際上電子體溫計遠遠不如水銀體溫計受歡迎。「我們向每個買體溫計的顧客推薦電子的,可2/3的人最終買了水銀的。 」中山路一家藥店的店員說。而金沙路一家社區藥店的店員則表示,自從六月份店裡的電子體溫計賣完後就沒再進新貨,「進了也賣不掉,放的時間長了測量就不準了。 」
調查 老體溫計勝在價低測得準
不僅如此,青島各大醫院門診科室給病人測溫也以水銀體溫計為主。「非典等流行病爆發時我們也用電子體溫計,測溫速度快。」海慈醫院急診科護士張愛玲告訴記者,除此之外,急診科平時用的都是水銀體溫計。海慈醫院兒科注射室護士潘霞則認為,水銀體溫計讀數直觀,使用穩定,而電子體溫計測得不夠準。有的孩子發燒,家長在家用電子體溫計測出來37.5度,結果送到醫院來一測38.5度都不止。 「0.5度的溫差對孩子來說都可能延誤病情,何況誤差在1度以上。 」
記者在青島全搜索網站親子頻道的育兒論壇裡調查發現,7成媽媽給孩子測體溫首選水銀體溫計。網友「東東媽」表示,自己曾同時用水銀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給孩子量體溫,結果電子體溫計誤差在0.8度左右,雖大家都覺得水銀的用起來有點危險,但孩子的健康更重要,只要有大人在旁邊,一般不會出問題。
價格便宜也是水銀體溫計佔優勢的原因,青島各大藥店裡一支水銀體溫計只要4元錢,電子體溫計則要20元錢。購物網上的電子體溫計品種更多,價格更是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一支紅外線額溫計要98元,而耳溫計則高達198元,比水銀體溫計高出幾十倍。
水銀體溫計碎了灑點硫磺粉補救
為什麼電子體溫計的測量結果誤差比較大呢?
馬兆立認為,這是因為電子體溫計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家用電器電磁輻射的幹擾,加上電子元件用上幾年會老化,也會影響測試數據的準確性。還有很多廠家生產的電子體溫計測試量程達幾百度,「如果按照0到100度的範圍來算,5度的誤差不算什麼,但用它測量幾十度的體溫,5度的誤差就非常大了。」這就好比用一臺稱白菜的電子稱來稱黃金,數據肯定不精確。
潘霞建議,如果是家裡使用,一支水銀體溫計就足夠用了。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測體溫時不老實,會把水銀溫度計打碎,潘霞建議父母抱著孩子測體溫,相對測體溫來說,更多的體溫計是在平時閒置時被孩子翻出來玩打碎的,因此水銀體溫計不用時一定要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馬兆立則指出,水銀體溫計一旦打碎,可在水銀上灑硫磺粉,遇汞產生化學反應,形成黑色固體沉澱硫化汞,這時再將沉澱物收集起來,放瓶子裡加點水密封放置,等到合適的機會再集中處理。(記者 高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