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藥監局發布的公告,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將在2026年禁止生產,徹底退出市場。其中價格低廉、測量準確的水銀體溫計,幾乎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品,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禁產令」一出,不少網友陷入了糾結:雖然說水銀體溫計確實有隱患,但對作為替代品的電子體溫計,「測不準」成了網友們最大的疑慮。
「禁產令」
2026年起全面禁產含汞體溫計、血壓計
近日,國家藥監局在其網站發布《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履行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據了解,本次《通知》是中國對於2013年在日本籤署的《水俁公約》所承諾責任的履行,迄今為止,締約國已超過50個。從國際上來看,歐美大部分國家都已全面禁用包括水銀醫療設備在內的一切和汞有關的工業製品。
「禁產令」一出,就成了熱議話題。我們熟悉的水銀體溫計(即含汞體溫計),幾乎伴隨了幾代人成長,如今面臨禁產,網友們的情緒有點複雜:有人認為,這幾年因為水銀體溫計破損導致的危險事件屢屢見諸報端,這樣存在風險隱患的水銀體溫計,確實應該退出市場;也有人覺得水銀體溫計遠比各種電子產品測得準確,不少網友甚至表示要在禁產之前多囤幾支。
記者探訪
市場尚未受影響,有醫院已經開始「迭代」
在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禁產令」發布後,記者走訪了南京幾家零售藥房,發現目前還可以輕鬆買到水銀體溫計。網絡購物平臺上,水銀體溫計也「貨源充足」,價格7-9元一支,與「禁產令」發布前沒什麼變化。
醫院使用體溫計較多,水銀體溫計使用依然很廣泛,但也有部分科室在「禁產令」之前已開始測溫產品「迭代」。江蘇省人民醫院婦幼分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臨床工程處羊月祺處長告訴記者,醫院新生兒科已經全面使用電子體溫計,來替代原來的水銀體溫計。
羊月祺認為,這種迭代是大趨勢。各類電子體溫計(血壓計)在使用時注意操作使用規範,測量的精度已經夠滿足醫療或者家庭測溫測量的需要,與水銀體溫計相比,優勢明顯。比如水銀體溫計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造成人體傷害和環境汙染,尤其是家庭使用場景中,使用電子體溫計、血壓計,更能避免汞傷害的風險;在機場、車站、碼頭等大規模人流量測溫場所,電子體溫計還有測量方便的優勢,特別適合體溫篩查。羊月祺同時認為,在一些專業機構,如醫院、應急救援機構等,保有部分含汞體溫計或者血壓計,由專業人員操作使用,應該還是可以的。
權威釋疑
擔心電子體溫計測不準?來聽專業人士怎麼說
「同一時間測體溫,耳溫槍和水銀體溫計能差上一度,差得也太多了!」「都說超過38.5℃就得吃感冒藥,電子體溫計測不準的話,我怎麼給寶寶用藥呢?」對於「接班」的電子體溫計,市民們的疑惑不少。
江蘇省人民醫院婦幼分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兒科陳筱青主任醫師告訴記者,不同的測溫工具、測量方法,度數會有偏差。一般來說,肛表溫度計測出的溫度最高,但現在用得很少;其次是舌下口表溫度計,接下來才是測量腋溫、耳溫、額溫的體表溫度計。總體來說水銀體溫計測量腋下要測足5分鐘,結果更準確。
但專家們也表示,選擇合格產品、正確使用,電子體溫計的精度已經可以滿足家庭測溫的需要,判斷孩子病情還需要綜合精神狀態等其他情況。
對於糾結孩子體溫在38.5℃這樣的「臨界點」上要不要吃藥的問題,陳筱青表示「很好解決」:吃不吃退燒藥得看趨勢。比如說測出38.5℃,家長可觀察孩子一個小時,如體溫還是往上走,那可以給孩子吃退燒藥,如已有下降趨勢,那就繼續觀察,暫時不用給藥。
據《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