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0多年歷史的水銀體溫計將成絕版,你準備好替代品了嗎?
近日,國家藥監局在其網站發布《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履行
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消息一出,引發熱議,網友一邊擔心含汞體溫計的安全問題,一邊又擔心其它替代品無法達到測量準確且價格便宜的要求。
300多年歷史的水銀體溫計即將消失
提到汞(水銀),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水銀體溫計。最早的水銀體溫計是在18世紀初由荷蘭人華倫海特發明的,因其測量準確,價格便宜,攜帶方便而廣受歡迎,但因體溫計的內充物是水銀,一旦破碎,內含水銀就會洩露造成汙染,甚至會導致汞中毒。
水銀體溫計打碎了怎麼辦?面對這個家庭生活中常會遇到的問題,專家給出的辦法可能難以在生活中輕易實現:撒硫磺,使其形成形態穩定的硫化汞;或是用注射器將汞滴吸起,再用水封存。大多數家庭的正確做法是「用棉棒或膠帶紙將水銀收集裝瓶,加入少量水後密封,並迅速開窗通風」,但千萬不要直接倒入下水道,以免汙染水資源。
接觸汞,即使是少量汞,也可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對胎兒和幼兒的發育構成威脅。數據顯示,1克汞經大氣傳播後,可能使一個101170平方米的湖泊中,所有的野生魚類汙染至不安全食用標準。
電子體溫計、耳溫槍、額溫槍,哪個替代品更好?
如今,醫療無汞化逐漸成為國際醫療衛生安全的標準之一。歐美一些國家已禁止使用水銀體溫計,替代之以更安全的電子產品。不少網友認為水銀體溫計在安全方面確實存在隱患,尤其是小孩子更易受到影響。但其在精度上相比各種替代品有著顯著優勢。難怪有網友戲言:要好好保護手上的這根「水銀體溫計」。
除了水銀體溫計外,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體溫計包括額溫槍、耳溫槍、電子體溫計。
額溫槍,將其對準額頭位置,隔一定距離按下開關即可測出讀數,由於不接觸皮膚,比較衛生,但體積較大,攜帶不太方便。有醫護人員認為,額溫槍的優勢在於不接觸身體,其最大劣勢恰恰也在「不直接接觸」上,其測量準確性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耳溫槍,同樣具有測量準確,讀數方便的優點,但需要將體溫計伸入耳蝸,操作上不如額溫槍便捷和衛生。在使用耳溫槍時,需要保持探頭清潔,否則可能影響到測量結果;電子體溫計相比傳統的水銀體溫計,無需甩動清零,使用方便,但經常需要校準,當電量不足時準確度會受影響。
綜合來看,每類體溫計都是針對不同適用場景打造的,目前並沒有一款完美的體溫計。一旦水銀體溫計退出歷史舞臺,你準備好替代品了嗎?
(文章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DF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