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汞,即水銀。上述文件的公布意味著,幾年後,伴隨幾代人一起長大的水銀體溫計將成為歷史。
傳統產品正被替代
10月22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了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的幾家藥房發現,目前市場上較為流行的家庭必備醫療產品是電子體溫計和電子血壓計。不過,這些「新興」的電子產品與傳統產品的價格相差較大。
例如,水銀體溫計的價格不到10元/支,而普通的電子體溫計卻要30元/支,耳溫槍、額溫槍的價格更是高達百元;傳統的臺式血壓計一臺不到120元,電子血壓計的價格卻接近300元,甚至有些高端的家用電子血壓計給出了近600元的售價。
同時,與走在「潮流前端」的電子血壓計不同的是,傳統血壓計往往被放在了藥房最不起眼的角落,而水銀體溫計更是需要詢問店員才能找到。
上海陸家嘴某藥房的店員告訴記者,「因為電子產品的快速、便捷,現在買傳統血壓計的人很少了,於是我們將大眾喜歡的產品放在了顯眼的地方。不過,由於電子體溫計的價格較高,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便宜的水銀體溫計,僅有部分家庭因擔心水銀體溫計破裂後可能會被孩子吞服,選擇價格稍高的電子體溫計。」
江蘇省中醫院主治醫生李昀澤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因水銀體溫計是幾款常用體溫計中測溫最準的,且價格低廉、使用簡單,故水銀體溫計廣泛存在於醫院、家庭中。但若在使用過程中不小心發生磕碰,水銀或將被打碎,釋放出的汞可能會傷害到人體或環境,臨床上每年也都會遇到因打破水銀體溫計進醫院急救的患者。」
李昀澤進一步指出,「疫情期間,臨床上大多使用更先進的儀器代替了傳統水銀體溫計。經過我們多位醫生的臨床體驗得出,電子體溫計是三種電子測溫儀器中發揮最穩定的一款,但其測量提問時間略長,且在洗澡、劇烈運動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進行測量。耳溫測量的準確性也較高,但每次測量都需使用耳溫槍耳套,若大面積使用則成本相對較高;而額溫測量數據往往會有偏差,主要是因為人的體表溫度偏低,且受外界環境溫度影響比較大。但額溫槍勝在方便快捷,適用於人流量大、需要快速篩查發熱患者的場景。此外,由於傳統血壓計耗時耗力,現在大多醫院也都使用了電子血壓計取代。」
催生巨大市場
「電子醫療產品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江蘇地區某醫療器械公司負責人認為,隨著《關於汞的水俁公約》逐步實行,電子醫療產品的市場規模預計會實現快速增長。只有不斷提升電子產品的性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他預計,醫院中將有700萬支左右的水銀體溫計被替換。目前,全國被替換的不到30萬支。如果以一隻電子體溫計採購價近百元計算,屆時將有近百億市場空間。
同時,在新醫改中,中國政府投入達到了萬億元,其中三分之二的經費用於患者,三分之一用於基礎醫院的建設。一些較大的一二線城市社區醫院,將有資金替換舊式醫療檢測設備,引進更先進的設備,這將給電子類醫療產品帶來較高增長。
數據顯示,近年電子體溫計和血壓計市場規持續增長。2020年,受市場需求擴大等因素利好,電子體溫計市場規模或超26億元,而電子血壓計的市場規模也達20億元左右。
目前中國的醫療市場上,佔據主要電子體溫計和血壓計市場份的醫療器械公司有九安醫療、魚躍醫療和幾家外資企業。而因利潤空間大、技術壁壘低,這個行業吸引了眾多企業入局。
例如,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有體溫計相關企業1.44萬家,同比增長88.4%。其中,八成以上的企業註冊資本低於500萬元。
前述醫療器械公司負責人表示,「雖然當前醫療器械市場是風口,但並不是所有的『豬』都能飛起來。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才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記者 金旻
編輯 王麗穎
責任編輯 孫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