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5月20日訊金燦燦的麥穗,隨風搖曳,滿目金黃,仿若來到世外桃源,這可不是在農村,而是在杭州市區裡。在一片居民樓當中,這塊金黃色的麥田顯得格外醒目。
放眼望去有一片金黃
原小河路252號路段。
這裡因拆遷,如今只剩下幾座民居,周圍有些空蕩。麥田分別坐落在相鄰的兩個大花壇中。
記者登上花壇邊緣,放眼望去一片金黃,偶而夾著幾絲綠色,是一些尚未成熟的麥子。麥田中,還立著一棵挺拔的松柏。
走近看,麥穗顆顆飽滿,有的已微微彎下腰。風一吹,麥叢展現出此起彼伏的麥浪。
在附近施工的工人葛師傅告訴記者,這裡本來都是房屋,拆遷後騰出了大片空地,為了美化環境,大概是去年底,這裡被種上了麥子,剛種上去時一片綠色,很漂亮,「相對於種植其他綠色植物,麥籽的價格比較便宜,播種也方便,加上麥子生命力比較強,不需要怎麼照料。」
葛師傅說,這原本只是一種過渡,等周圍都建好後,麥子肯定要被清除掉的,種上綠色植物。
看到麥子就想到家鄉
山東人杜先生,沒拆遷前就住在麥田所在的位置。
「我們老家種麥子,一到收穫的季節,那個美啊!」杜先生說,麥子長到幾釐米高時,還「披」上了一層薄膜,「他們照料得挺細心。」杜先生在老家種過麥子,據他看來,「那批麥子長勢還挺好的。」
「在杭州城裡還沒看到過麥子,這塊鑲嵌在城市中的麥田,真美!」杜先生說,雖然他現在搬走了,但還會經常趕來看看這片麥田,「這讓我想到家鄉!」
杜先生很關心這片麥子的命運,「如果一直不收割,任其自然凋謝,豈不太可惜?」
杜先生說,杭州人對麵食的需求不大,且加工麥穗需要一定程序,「大家好像對這片麥田都不太感興趣。」
他提議,有沒有哪家麵粉廠或麵包房願意來收購這些麥子呢?
麥田的主人是誰?
葛師傅說,麥田是以前在這裡施工的工人種下的;杜先生說,是拆遷指揮部專門請工人來種的……
那麼,這片麥田的主人到底是誰呢?
「沒人知道到底是誰種的!」一名在附近工作的環衛工人說。
「只知道是去年底種上去的,但不知道是誰種的。」坐在附近居民樓下的幾名大姐告訴記者,居民們都不太關心麥田,也從沒聽說過麥子被盜竊。大姐們開玩笑說,如果種的是蔬菜瓜果,就不一樣了。
「這些麥子是春節前夕種上去的,目的是綠化環境,淨化空氣,並不是為了收成。」最後,拱宸橋街道的婁先生向記者證實說,「是相關部門請農民來種的,居民對麥田的反應很好。」
麥田的收割計劃
大姐們說,麥田確實改善了環境,但只種不收,有點可惜。
記者在周圍問了一圈,大多數人都表示,麥子應該有個好「歸宿」。
有人提議請麵粉廠來「接收」,變廢為寶;有人建議成立市民志願者小分隊,讓城市人也體驗一把收割的樂趣,既解決了收割的問題,又陶冶了情操,還能使城市人增加農業知識……
麥田的命運會怎樣?
婁先生說,這些麥子不是不收,而是時機未到。「目前麥子還未完全成熟,等到全部成熟後會收割的,但怎麼個收割法現在還不確定。」
「可能會請專門種麥子的人來收割,收下來後麥子就送給他們了,用於抵收割的勞務費;或是請人來收割,再將收割下來的麥子賣掉,把所得的錢捐獻給有需要的機構。」婁先生表示,麥田的收割計劃還沒最後確定,總之一切都是為了讓這件事更有意義。
麥子是理想的臨時性綠化植物
杭州市農業局的專家告訴記者,按照杭州的地理氣候環境,麥子一般在前一年的11月上旬播種,次年5月初就可開始收割,到5月底基本收割完成。目前整個杭州地區,大約有20萬畝麥子種植地,基本集中在蕭山一帶。
農作物所葉安表示,相對於其他綠色植物,麥籽比較廉價,另外,種植後長勢比較茂盛,無論是視覺效果上還是淨化空氣,都比較理想,因此比較適合作為臨時性的綠化植物。
如果麥子只種植不收割,怎麼辦呢?
葉安解釋,收割季節過去之後,那一季的麥子就會自然枯謝,又落回到泥土裡,對環境不會有什麼太大影響,麥籽的生命力比較強,可能次年依然會長出麥穗。
連結
美院裡的麥田
杭州轉塘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內,種植著麥子、大豆、油菜花等,還放養著一些小動物,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校園美景,吸引了很多遊人來這裡,讓他們在愛上西湖的同時,也愛上了美院。
(此線索由杜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