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前沿訊,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在功能神經外科亞專科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史玉泉教授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做癲癇手術,隨後蔣大介教授、江澄川教授、唐鎮生教授、潘力教授等神經外科前輩都在功能神經外科領域做出了卓越的業績;自2013年成立功能神經外科亞專科以來,各方面業務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目前華山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亞專科的特色、治療病種、手術規模等情況如何?未來在手術量、病種和技術、科研等方面有什麼新的規劃呢?
近日,就上述問題,神外前沿新媒體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亞專科負責人、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胡杰教授,以下是訪談主要內容:
功能神經外科發展概況
神外前沿:之前我們報導華山醫院腦血管病和膠質瘤等相對多一些,對貴院功能神經外科亞專科不是很了解,請您介紹下,華山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的基本概況和悠久的歷史?我們了解到史玉泉教授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做過癲癇手術。
胡杰:我們華山醫院在功能神經外科領域的歷史很悠久。作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的創始人,中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史玉泉教授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做功能神經外科的手術,如1955年施行了國內第一例大腦半球切除術治療癲癇、1956年顳葉癲癇手術、1957年三叉神經痛立體定向封閉術和胼胝體切開術等;隨後的神經外科前輩蔣大介教授較早研製成獨特的腦部立體定向手術儀用於臨床,開展了三叉神經痛射頻熱凝手術;江澄川教授主要從事癲癇、微血管減壓、帕金森等方面手術;唐鎮生教授做了帕金森病的幹細胞移植等方面的實驗研究。腦深部電刺激(DBS)手術也是在國內開展比較早的,我們1999年做了第一例DBS治療帕金森的手術。
2013年功能神經外科亞專科成立以後,我們在癲癇外科、運動障礙疾病、顱神經疾病、慢性疼痛的外科治療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發展得更快。
神外前沿:現在,貴院功能神經外科的床位和手術規模是怎樣的?
胡杰:目前大概有36張床位,每年總手術量800多臺。一年大概有100臺左右的運動障礙病DBS手術,100臺左右的癲癇外科手術,癲癇外科手術包括切除性手術和姑息性手術(包括DBS、VNS等);顱神經疾病,像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等方面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每星期有10多臺,一年有600臺左右;另外有頑固性慢性疼痛手術20多臺等等。
神外前沿:涉及這麼多病種的手術,和國內其它科室相比,貴功能中心主要特色在哪呢?
胡杰:我們在功能神經外科領域各個方面都有較好的發展,密切跟蹤國外最新進展,按照國內外最高標準,以正規化、規範化和多學科合作作為學科發展的基本要求。例如運動障礙疾病,我們和神經內科等的多學科協作做得非常好,神經內科全面參與術前評估和術後管理,包括篩選患者、術中測試、術後程控、調整用藥等等。以患者為中心,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療是我們亞專科發展的宗旨。
未來發展和應用
神外前沿:功能神經外科是神經外科發展比較快的亞專業,各個中心都很重視。貴亞專業未來在手術量、病種或者技術上有什麼新的打算嗎?
胡杰:功能神經外科發展到現在,隨著各種新技術和新理念的應用,各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對於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追求始終在路上,譬如癲癇外科手術,如果有80%左右的患者術後癲癇無發作,目前在國內外就算不錯了,但距患者的要求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如何進一步提高療效、定位更加準確、手術更安全等方面,還需要我們付出巨大的努力,從80%提高到85%的難度可能比零到80%更高。還有DBS,目前DBS手術的適應症越來越廣,除了帕金森病外,還有癲癇、梅傑症候群、其他各種原發性肌張力障礙、某些繼發性肌張力障礙、抽動症等,還有一些精神類的疾病(例如強迫症),DBS手術還有一些新的適應症有待我們去拓展。
對於頑固性慢性疼痛的外科治療,國內目前開展的中心不多,還有很大發展空間,近些年來我們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隨著這方面工作的進一步提升,將造福廣大藥物難治性的疼痛患者,迄今已經有許多頑痛病人經過我們外科治療解決了問題,重新開始了正常的人生。
腦科學和腦計劃是近年來國內外關注的熱點之一,功能神經外科在腦功能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我們在該領域進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相關工作也是我們的一大研究方向。
神外前沿:您所說的疼痛是傳統上的三叉神經痛,還是也包括其它的神經痛呢?
胡杰:是指頑固性慢性疼痛,除了臨床上常見的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以外,主要還包括脊髓外傷或手術後疼痛、臂叢神經損傷後疼痛、周圍神經病損後疼痛、殘/幻肢痛、腦出血或梗塞後中樞痛、癌性疼痛等,主要是神經病理性疼痛,包括外周神經或者中樞神經受損或者病變以後引起的疼痛,還有癌症患者由於腫瘤侵犯神經或脊髓等引起的癌痛。
神外前沿:臂叢神經損傷後疼痛,您用什麼手段來幹預呢?
胡杰:對於臂叢神經損傷後疼痛,療效最好的是脊髓背根入髓區毀損術,但是手術對術者的經驗和手術操作要求比較高。我們對11例這類患者做了脊髓背根入髓區毀損術,其中9例效果非常好,生活質量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改善,術後患者都可以安穩睡覺了,隨訪多年,療效穩定。
雖然是毀損性手術,但如果毀損很精準,可以把引起疼痛的區域毀損掉,而不會產生新的功能障礙,不影響正常走路和感覺功能等,這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
當然,對於不適合脊髓背根入髓區切開術的其他疼痛患者,可以採用其他一些外科手段,譬如神經調控,包括脊髓電刺激、運動皮層電刺激、鞘內藥物灌注系統植入等,如果患者選擇恰當,效果也不錯。
癲癇、帕金森未來治療建議
神外前沿:在大家比較關注的帕金森和癲癇這兩大類疾病上,未來的治療上有什麼新建議?
胡杰: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療比較常用和經典的術式是DBS手術,臨床上已經應用30多年,療效肯定。
帕金森病診斷相對比較複雜,有很多類似的疾病,症狀很像帕金森病,只有病例選擇恰當,DBS手術才有可能取得滿意療效。因此,帕金森病DBS術前評估和病例篩選很重要,在這方面的多學科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腦深部電刺激系統的技術進步,未來DBS治療帕金森病的療效必將進一步提高,例如,近年來變頻刺激功能的新增應用使帕金森病人的步態障礙得到改善,而步態障礙在變頻刺激出現之前是很難改善的。其他可能應用於臨床的DBS新技術包括定向刺激、閉環刺激或自適應刺激等,將可能使DBS的療效更好而副反應更小。
術前評估定位是癲癇外科的關鍵環節和難點,非常需要癲癇內外科和電生理等多學科的密切合作,才有可能儘量準確地定位致癇灶和取得最好的療效。開展腦解剖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於正確分析癲癇發作症狀學,指導定位致癇灶。
神外前沿:癲癇最重要的還是術前評估,有專家認為術前準確定位到致癇灶是關鍵,您是怎麼看的?
胡杰:致癇灶定位是非常複雜的,也是非常困難的領域。
電生理監測技術、影像學檢查和後處理技術的進步、SEEG技術的應用等對癲癇的定位診斷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儘管如此,準確定位致癇灶仍然非常困難,現在還沒有一種方法能夠百分之百地準確定位致癇灶。SEEG檢測到有癇樣放電的區域,有時並不一定是致癇灶。SEEG電極植入到什麼位置非常重要,位置不準,監測到的癇樣放電區域,就很可能不是真正的致癇灶。對於致癇灶的定位,原則上強調解剖(影像)、電生理和發作症狀三個方面相一致,但在臨床工作中上儘管按這個原則來做,術前解剖-電-臨床相一致,致癇灶切除手術也做得非常好,但是有時手術除切後效果仍然不滿意,這也說明癲癇外科治療的高度複雜和困難。
要想提高癲癇定位診斷的準確率,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手段,包括頭皮腦電圖和SEEG監測、影像學檢查、發作症狀學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定位的準確性和手術療效;另一方面,寄希望將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會有一種更好的致癇灶術前定位檢測手段。
神外前沿:從症狀學上結合SEEG是不是可以提高判斷能力?
胡杰:肯定有幫助,但是症狀學的特異性常常不高。某一個症狀,常常不一定對應著大腦的某一個部位。臨床上能夠特異性地準確定位致癇灶的發作症狀並不多見。儘管某些症狀可以特異性地準確定位致癇區域,但在多數情況下,對於某個症狀,這個部位病變可以引起,那個部位也會出現。譬如,患者主要表現為右手指反覆抽搐,這個症狀就很典型,直接定位左側中央區支配手的區域。而口咽手的自動症,包括咂嘴、咀嚼、吞咽伴一側手的摸索或拍打等,常見於顳葉癲癇,但是有時發作症狀只是類似於顳葉癲癇(假性顳葉癲癇),實際上是枕葉或者頂葉甚至額葉起始的癲癇,傳導到顳葉才出現症狀。
受訪者簡介
胡杰,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亞專科負責人、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留美博士後。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理事、上海抗癲癇協會副會長、中國抗癲癇協會神經調控專委會委員、中國神經調控聯盟理事、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顱神經疾病外科醫師聯盟委員會委員、世界華人醫師協會功能神經外科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學專業委員會神經調控與人工智慧學組委員以及神經變性與修復學組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外科立體定向和功能學組副組長以及神經內科癲癇和腦電圖學組成員,上海電生理與康復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神經監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自1993年以來,長期在華山醫院從事神經外科醫療工作。擅長外科治療難治性癲癇、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脊髓或臂叢神經損傷後疼痛、殘/幻肢痛、中樞痛、癌性疼痛、各種腦腫瘤和椎管脊髓腫瘤等神經外科疑難雜症。每年主刀手術治療600多例患者,至今已經有一萬多例手術治療經驗,手術效果廣受患者好評。
在Seizure、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ery,Clin Neurophysiology, Epileptic disorders, J Clin Neurosci,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著50餘篇。參加編寫《神經外科手術技巧》、《現代功能神經外科學》、《現代神經外科學》、《顳葉癲癇》、《錐體外系疾病》、《疼痛的基礎與臨床》《現代神經外科手冊》神經系統腫瘤診斷治療學》等神經外科專著。
支持機構
術精於準 往期
術精於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