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院漆松濤:鞍區膜性結構的解剖與臨床

2020-11-23 騰訊網

視頻回放

蛇牌學院APP提供內容

神外前沿訊,近日,南方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漆松濤教授做客蛇牌學院APP,主講《鞍區膜性結構的解剖與臨床》,本節課程中的膜性神經外科概念、鞍區解剖和臨床應用新探索,令人耳目一新,神外前沿新媒體獲準播放視頻課程全文如下。

漆松濤教授從事神外手術達30年以上,對神經腫瘤、功能神外、血管神外等都有所涉足,其中尤其擅長顱底中線危險部位的手術。漆松濤教授對手術理念的感悟和系統的認識,就是以膜性概念為代表的新手術方法。詳見:專訪南方醫院漆松濤:顱咽管瘤治療有誤區 提出膜性神經外科學概念

2017年,漆松濤教授團隊的新書《神經外科前沿:顱咽管瘤—新分型和外科治療》英文版,受美國最大圖書機構Bentham science約稿出版發行。此前,漆松濤教授提出了對顱咽管瘤的QST分型,基於此分型,能夠們針對不同起源及生長方式的腫瘤採用不同的外科治療方式。漆松濤教授認為,顱咽管瘤始終治療起來很困難,就是因為對顱咽管瘤的起源認識有錯誤,我們認為這基於腫瘤起源為基礎結合膜性結構對顱咽管瘤生長方式的影響而建立的新分型,可以有效的指導顱咽管瘤的外科治療,準確預測手術難度和預後。詳見:[簡訊]顱咽管瘤發出中國聲音 漆松濤團隊"基於QST分型的顱咽管瘤外科治療"在美出版

基於膜性神經外科和對鞍區解剖的理解,漆松濤教授團隊最近的研究熱點之一就是下丘腦的損傷機制。因為下丘腦機械損傷如創傷、下丘腦毗鄰的結構和附近的腫瘤推擠或通過血管間接損傷這是目前神經科醫生常見和需處理的問題。下丘腦位於鞍區。鞍區是顱內最好發腫瘤的地方,其病種多,發生率高,關係複雜,神經外科醫生的責任重大。

目前,漆松濤教授團隊已經發現,下丘腦中央隆起等部位存在幹細胞樣的有再生能力細胞,這不僅在動物層面研究發現,臨床現象提示人也有,在胚胎組織學研究中也已證實。另外,下丘腦在手術中的損傷程度,這是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指標來判斷的,如3D列印專用器械和自己建立的動物模型。至於如何界定下丘腦在手術中的損傷程度,第一是電生理的檢測評估方法;第二是損傷後的功能影像磁共振;第三是動物處死以後的病理組織形態改變。詳見:華科在線| 專訪南方醫院漆松濤:下丘腦損傷修復機制研究獲進展 會改變哪些神外手術

課程視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從解剖到臨床】認識脈絡膜前動脈
    脈絡膜前動脈(ACHA)為頸內動脈的重要分支之一,人群中96%~99.5%脈絡膜前動脈起自頸內動脈C7段後壁的小動脈,距離後交通動脈發出點遠端2~5mm處,脈絡膜前動脈變異較大,但到視束、大腦腳、內囊後肢和脈絡叢的分支比較固定,血管管徑雖細,但供血範圍廣泛,其梗死機制尚無定論,臨床表現多樣,易導致嚴重後果,本文摘取網絡,從「出生」到「成熟」,從解剖到臨床,認識ACHA。
  • 空軍總醫院:鞍區腫瘤的臨床特徵與術中解剖
    鞍區是顱內的一個特殊區域,組織結構複雜,毗鄰神經、血管較多,是顱內腫瘤的好發部位,以垂體瘤、顱咽管瘤、Rathke囊腫、鞍結節腦膜瘤最常見,在臨床工作中,由於對鞍區的解剖特點不熟悉,4種疾病的內在特徵認識不足,短期內不能作出正確診斷,影響手術入路的選擇。臨床表現垂體瘤患者出現內分泌失調,閉經、泌乳,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視力、視野障礙,90%患者視乳頭萎縮。
  • 空蝶鞍
    空蝶鞍又稱空蝶鞍症候群(empty sella syndrome.
  • 認識脈絡膜前動脈:從解剖到臨床
    ,距離後交通動脈發出點遠端2~5mm處,脈絡膜前動脈變異較大,但到視束、大腦腳、內囊後肢和脈絡叢的分支比較固定,血管管徑雖細,但供血範圍廣泛,其梗死機制尚無定論,臨床表現多樣,易導致嚴重後果,本文摘取網絡,從「出生」到「成熟」,從解剖到臨床,認識ACHA。
  • 第306醫院顧建文:鞍隔腦膜瘤容易被誤診為垂體瘤
    一、鞍隔腦膜瘤的影像學診斷意義目前, 臨床及影像學仍將起源於鞍結節、鞍隔、蝶骨平臺, 解剖範圍直徑不超過3 cm以內的腦膜瘤統稱為鞍上腦膜瘤。鞍隔腦膜瘤是指自鞍隔腦膜的蛛網膜顆粒生長的腦膜瘤, 較為罕見, 國內僅見25例報導。以往影像學缺乏對鞍隔腦膜瘤的認識, 容易誤診為垂體瘤者, 神經外科多採用經口、鼻、蝶竇入路鞍底行鞍內腫瘤切除術。
  • 海綿竇病變和臨床特徵及鑑別診斷
    海綿竇內有垂體、蝶鞍兩側由硬腦膜及骨膜組成的充滿血管、神經及軟組織的血竇結構。該部位病變常引起支配眼球運動的多條顱神經麻痺、眼眶血液回流障礙及明顯疼痛的症狀。常見病因有非特異炎症、感染、血管源性疾病、腫瘤轉移及醫源性損傷等等。本文中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田國紅教授將對海綿竇的解剖結構及海綿竇病變的臨床特徵及鑑別診斷進行詳細的闡述,有助於提高神經內外科和眼科醫師對該部位疾病的認識。
  • 軍醫詳解經胼胝體-穹隆間顯微及內鏡入路的解剖
    在兩胼周動脈之間用1 cm 寬的腦壓板鈍性縱行分離開胼胝體,長約2 cm,深約6~7 mm 即可看到透明隔,用顯微剝離子鈍性分離透明隔間腔,向下至穹隆間隙,進入第三腦室。顯微鏡下觀察結果及正中矢狀面相關解剖結構間距離剪開硬腦膜後,偶可見回流至上矢狀竇的大腦上靜脈,分離縱裂在扣帶溝中可見胼緣動脈。再向下分離即可見胼周動脈和下方白色胼胝體。
  • 眼睛結構解剖(圖)
    角膜前的一層淚液膜有防止角膜乾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學特性的作用。角膜含豐富的神經,感覺敏銳。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線進入眼內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結構外,也起保護作用,並是測定人體知覺的重要部位。角膜含豐富的神經,感覺敏銳。眼睛前中央部份的透明組織沒有血管折射光線(佔總屈光度的2/3)。 鞏膜為緻密的膠原纖維結構,不透明,呈乳白色,質地堅韌。
  • 第306醫院專家詳解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治療方法
    顯微鏡下進行Poppen 入路的解剖:將頭固定在頭架上,軸向稍稍旋轉30° ~ 40°,使枕外粗隆位於最高點。切口內側到中線,下方至橫竇體表投影位置,外側為橫竇中外1 /3 處,上方位於頂結節水平下,皮瓣向下翻。在上線外側端,枕外粗隆外上緣,矢狀縫位置鑽孔。開顱後向下切開硬腦膜,可見枕葉,小腦幕及大腦鐮等解剖結構。平行並靠近直竇方向切開小腦幕,可見小腦。
  • 蛛網膜結構的研究進展_蛛網膜結構_蛛網膜下腔池_神經外科_醫脈通
    作者:門曉旭,張新定,顏抒陽,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外科 本文從蛛網膜的概念出發,回顧總結有關蛛網膜的解剖結構研究過程,以及研究蛛網膜結構對於臨床手術的意義,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蛛網膜結構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12月26日 第一屆眼鼻相關臨床解剖與臨床實踐研討會將在山西愛爾...
    12月26日 第一屆眼鼻相關臨床解剖與臨床實踐研討會將在山西愛爾眼科醫院舉行 2020-12-02 0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鞍區佔位性病變術後水電解質紊亂的研究現狀
    作者:李寬,王寧,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 鞍區佔位性病變以垂體瘤和顱咽管瘤最常見,鞍區內垂體功能與周圍解剖結構十分重要且複雜,手術時易造成損傷,從而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嚴重可致病人死亡。
  • 南方醫院樊俊:內鏡經鼻術中如何保護下丘腦 期待分子影像學進步
    近日,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承辦的中華醫學會神外分會第十八次學術會議在廣州舉行。在會議期間,《神外前沿》新媒體就內鏡擴大經鼻手術的趨勢、腦脊液漏修補方式、下丘腦功能保護等熱點,專訪了南方醫院神經外科顱底內鏡專業組負責人樊俊教授。
  • 華科在線 | 專訪胡杰:華山醫院功能神外亞專業發展概況
    胡杰:對於臂叢神經損傷後疼痛,療效最好的是脊髓背根入髓區毀損術,但是手術對術者的經驗和手術操作要求比較高。我們對11例這類患者做了脊髓背根入髓區毀損術,其中9例效果非常好,生活質量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改善,術後患者都可以安穩睡覺了,隨訪多年,療效穩定。
  • 呼吸系統的臨床解剖和生理功能
    呼吸系統的臨床解剖和生理功能呼吸系統由鼻、咽、喉、氣道和肺等器官組成。其主要功能為呼吸,也就是吸入 02 和呼出 C02,使入體能在自然環境中得以生存。要理解呼吸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首先應了解呼吸系統的結構。下面介紹與呼吸內科臨床有關的呼吸系統的解剖、結構和功能。一、呼吸系統的正常解剖相結構呼吸道以環狀軟骨下緣為界,分為上、下呼吸道兩大部分。上呼吸道是由鼻、鼻竇、咽和喉構成,除能輸送氣體外,還有加溫、溼化和過濾空氣等作用。而氣管以下部分則稱為下呼吸道。
  • 海馬解剖及影像學評估
    磁共振成像(MRI)技術的應用發現臨床診斷顳葉癲癇者的絕大多數存在有海馬形態學上的改變,主要為海馬萎縮。HS最常見的影像學表現是海馬結構萎縮和T2WI上海馬結構信號增高,目前已經證實海馬結構的體積可反映神經元的數量,因此海馬結構的萎縮是神經元丟失在MRI上的反映。
  • 解剖 | 邊緣葉與邊緣系統
    ;它由隔區(胼胝體下區和終板旁回)、扣帶回、海馬回、海馬和齒狀回組成。這部分結構曾被認為只與嗅覺聯繫,而稱為嗅腦;但現已明確,其功能遠不止這些,而是調節內臟活動的重要中樞。由於邊緣葉在結構和功能上和大腦皮層的島葉、顳極、眶回等,以及皮層下的杏仁核、隔區、下丘腦、丘腦前核等,是密切相關的,於是有人把邊緣葉連同這些結構統稱為邊緣系統。
  • 大疫當前,遺體解剖才能回答這些關鍵問題
    若患者或其家屬願意捐獻遺體,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屍體解剖查驗規定》,由相關部門牽頭組織相關病理學和法醫病理學、臨床醫學等方面的專家對新冠病毒逝者遺體進行必要的系統屍體解剖檢驗,事先要做好詳細的屍檢計劃。「捐獻遺體,也是在為抗擊疫情作重大貢獻。」叢斌說。
  • 上海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在內鏡下成功摘除松果體區腦瘤
    這標誌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內鏡發展水平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    術中專家們創新採用側俯臥位,增加了術者手術的舒適性,同時避免了半坐位或坐位可能造成的氣顱、氣體栓塞、硬膜外血腫等嚴重的術中併發症,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據悉,松果體區腫瘤位置很深,周圍解剖結構複雜,毗鄰重要血管神經結構,手術困難,風險較高。
  • 海綿竇三角.解剖圖集
    顱腦解剖中最複雜的區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