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醫院顧建文:鞍隔腦膜瘤容易被誤診為垂體瘤

2020-11-23 中國軍網

作者簡介:顧建文,著名腦外科專家,博士導師,解放軍第306醫院院長,主任醫師,全軍神經外科副主委,中華醫學會理事。

一、鞍隔腦膜瘤的影像學診斷意義

目前, 臨床及影像學仍將起源於鞍結節、鞍隔、蝶骨平臺, 解剖範圍直徑不超過3 cm以內的腦膜瘤統稱為鞍上腦膜瘤。鞍隔腦膜瘤是指自鞍隔腦膜的蛛網膜顆粒生長的腦膜瘤, 較為罕見, 國內僅見25例報導。以往影像學缺乏對鞍隔腦膜瘤的認識, 容易誤診為垂體瘤者, 神經外科多採用經口、鼻、蝶竇入路鞍底行鞍內腫瘤切除術。

由於鞍隔腦膜瘤位於垂體腺上方, 經此入路手術,切除腫瘤難度大, 時常不可避免地損傷垂體腺, 較難全部切除腫瘤, 容易殘留腫瘤組織, 術後易復發,術中損傷垂體嚴重, 可出現或加重視力障礙、失明、內分泌功能失調等併發症。CT、MRI可清楚顯示顱內解剖結構, 準確提供病變部位及侵及範圍、毗鄰關係等資料。既往將鞍隔腦膜瘤籠統地稱為鞍上或鞍結節腦膜瘤顯然不妥。因此, 影像學應採用鞍隔腦膜瘤診斷名稱,對神經外科提高鞍隔腦膜瘤手術治癒率以及其降低手術併發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鞍隔腦膜瘤CT及MRI診斷

鞍隔腦膜瘤術前CT表現為腫瘤向鞍內生長壓迫垂體腺或腫瘤向鞍上、鞍旁生長,CT較難分辨腫瘤與垂體腺等解剖結構,易誤診為垂體瘤等腫瘤。MRI檢查鞍隔腦膜瘤向鞍上、鞍內生長壓迫垂體腺使之變扁,腫瘤信號酷似垂體瘤等腫瘤,也易誤診為垂體瘤。

有以下表現者應考慮腦膜瘤:CT上表現為鞍上圓形、類圓形均勻或略均勻的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影,亦可伴有鈣化, 增強明顯; MRI在冠狀面或矢狀面上表現為正常垂體腺之上的圓形或類圓形影,T1WI上呈較均勻等信號,增強明顯, 邊緣清楚, T2WI上呈略均勻高信號區;臨床上結合病人視力障礙及頭痛表現,無內分泌紊亂,以及生長激素和泌乳素正常等資料。MRI在冠狀面或矢狀面上顯示正常垂體腺呈均勻類圓形信號,與腦幹相仿, 可見垂體柄, 垂體後部呈點狀脂肪信號為特徵性表現。 由於垂體腺在腫瘤下方, 二者境界較清楚,容易鑑別, 故MRI對診斷鞍隔腦膜瘤有其獨道之處。CT 診斷價值不如MRI, 而且CT很難分辨出鞍隔腦膜瘤與垂體腺, 但CT 在顯示腦膜瘤伴鈣化時比MRI優越。

鞍隔腦膜瘤主要應與垂體腺瘤、顱咽管瘤相鑑別。(1)垂體腺瘤:CT表現為由鞍內向鞍上及鞍旁生長的類圓形、啞鈴形腫塊,呈均勻或略均勻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增強明顯;MRI T1WI呈等信號或混雜信號, T2WI呈混雜信號或不均勻高信號。由於垂體腺瘤常伴有組織壞死及囊性變, 顯示長T1、長T2信號, 結合蝶鞍 X線平片,如蝶鞍擴大、鞍底下陷, 前後床突上翹及骨質變尖細等,臨床上病人有內分泌紊亂等表現, 對垂體腺瘤診斷不難。(2)顱咽管瘤 :CT表現為鞍上或突入第 3腦室的圓形、類圓形的囊性低密度區伴囊壁蛋殼樣鈣化, 診斷不難。但對等密度或高密度顱咽管瘤, 單憑CT較難與鞍隔腦膜瘤鑑別 ,應配合MRI檢查。由於顱咽管瘤的瘤內容物含膽固醇角化物、蛋白、正鐵血紅蛋白、鈣化等, 故T1WI上呈混雜信號 (低信號與高信號混雜), 或不均勻低信號; T2WI上呈不均勻高信號或混雜信號;結合病人有內分泌紊亂等表現, 對大多數顱咽管瘤診斷不難。

相關焦點

  • 男子突發頭痛失明 竟是兇險的垂體瘤卒中
    近日,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收治了一位視力急劇下降幾乎雙目失明的患者陶先生。經查,陶先生被確診為垂體瘤伴出血(垂體瘤卒中)。最終,神經外科胡國慶主任團隊通過微創手術,成功為他清除血塊並切除腫瘤,解除症狀,保住了右眼視力,而左眼由於瘤體急性壓迫導致視神經缺血時間較長,受損嚴重,視力恢復不理想。
  • 經鼻蝶神經內鏡手術 治癒鞍區巨大垂體瘤卒中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1月29日,西安市第三醫院神經外科張世榮主任團隊在手術室和麻醉科的積極配合下,完成一例神經內鏡下經鼻蝶鞍區巨大垂體瘤切除術,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 腦垂體瘤的輔助檢查與鑑別診斷
    2、顱咽管瘤系良性腫瘤症狀發展大多緩慢,主要表現為內分泌障礙,視覺障礙及顱內壓增高症狀。多見於兒童及青年。兒童主要臨床表現為發育遲緩或停頓,性器官發育不良,肥胖與尿崩等同時伴有顱內壓增高症狀,可出現視力、視野障礙或多飲多尿。X線攝片表現為鞍上區有特徵性的鈣化斑,最典型者呈蛋殼狀,可與垂體腺瘤鑑別。
  • 腦外科專家顧建文:缺氧下基因突變可致腦膠質瘤
    顧建文 著名腦外科專家,解放軍第306醫院院長;全軍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博士導師、腦外科專家;中華醫學會理事
  • 12種常見顱內腫瘤鑑別診斷要點|顱內腫瘤|室管膜瘤|腦膜瘤|-健康界
    垂體腺瘤:大多見於15歲以後患者,常有典型的雙顳側偏盲,視神經萎縮及內分泌改變。X線檢查示蝶鞍擴大,鞍底破壞,鈣化少見,腫瘤位於鞍內。CT呈等或高密度腫塊影,邊緣清楚,呈分葉狀,瘤內出血為高密度,無鈣化,增強不如腦膜瘤明顯,但囊變機會多。MRI示等T1、等T2信號,並發出血示T1高信號。微腺瘤尚未強化呈低信號。垂體上緣膨隆,垂體柄移位,是診斷垂體瘤的間接徵象。
  • 垂體瘤復發的原因和預防的方法
    原標題:垂體瘤復發的原因和預防的方法   垂體瘤為什麼會出現復發的現象呢?垂體瘤在治療後也是還要多多注意的,因為很有可能出現復發的症狀。想要儘量避免垂體瘤復發應該要做到哪幾點呢?除此之外,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垂體瘤復發呢?快來看看吧。
  • 第306醫院專家顧建文詳解聽神經瘤顯微外科手術
    ,著名腦外科專家,博士導師,解放軍第306醫院院長,主任醫師,全軍神經外科副主委,中華醫學會理事。聽神經瘤的外科治療史聽神經瘤的外科治療已有10多年的歷史, 可簡要地歸納為以下幾個階段: (l )先驅階段: 1890年Von Bergtnann 首次嘗試經枕下人路切除聽神經瘤, 當時竟用手指剝離腫瘤, 又因出血難以控制, 手術死亡率高達100 %。
  • |專訪醫科院腫瘤醫院依荷芭麗•遲:容易被忽視和誤診的神經內...
    「芳·華」視界第3期神外前沿訊,原發於顱內及顱內轉移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很少見,神經內分泌腫瘤( neuroendocrine tumor,NET)是來源於彌散神經內分泌系統的一類腫瘤,可分布於全身各處。大部分神經內分泌腫瘤進展較慢,且無特異性症狀,因此易誤診、漏診,其中位確診時間7年左右。
  • 蓬萊市人民醫院完成一巨大腦膜瘤切除術
    蓬萊市人民醫院完成一巨大腦膜瘤切除術 2016-03-16 11:26:12 來源:水母網
  • 男子突發頭痛失明,竟是兇險的垂體瘤卒中
    近日,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收治了一位視力急劇下降幾乎雙目失明的患者陶先生。經查,陶先生被確診為垂體瘤伴出血(垂體瘤卒中)。最終,神經外科胡國慶主任團隊通過微創手術,成功為他清除血塊並切除腫瘤,解除症狀,保住了右眼視力,而左眼由於瘤體急性壓迫導致視神經缺血時間較長,受損嚴重,視力恢復不理想。
  • 突然變得五大三粗 不是發福是垂體瘤侵襲!
    警惕:垂體瘤五大危害,不容小覷!垂體瘤是一種較常見的腦部腫瘤,據不完全統計,垂體瘤約佔顱內腫瘤的10%,其中PRL(泌乳素細胞性)垂體瘤最常見約佔50%—55%,其次為GH(生長激素性)垂體瘤為20%—23%,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性)垂體瘤為5%—8%,TSH(促甲狀腺素細胞性)垂體瘤與LH/FSH(促性腺激素性)較少見,無功能垂體腺瘤佔20%—25%。
  • 第306醫院顧建文詳解嗅覺障礙檢測與神經系統疾病
    作者簡介:顧建文,著名腦外科專家,博士導師,解放軍第306醫院院長,主任醫師,全軍神經外科副主委,中華醫學會理事。
  • 仁濟科普 | 腦垂體瘤,體積雖小,影響巨大!
    「垂體瘤 」垂體瘤是指起源於垂體組織的腺瘤,屬於顱內的一種常見良性腫瘤。垂體腺瘤的患病率約為1/1000左右。垂體腺瘤按大小可分為:微腺瘤(<10 mm)和大腺瘤(>=10毫米),各佔50%左右。
  • |星形細胞瘤|神經系統|顱咽管瘤|腦...
    據悉,2003年,他曾患前列腺癌,經治療後抗癌成功;2016年7月,他因步態不穩至醫院求診,被診斷為腦幹腫瘤;2017年11月,他開始服用靶向藥治療,病況漸為好轉。2018年1月底,病況急速惡化,終於2個月後離世。隨著媒體報告,腦腫瘤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
  • 吳哲褒課題組揭示垂體瘤藥物治療耐藥的新機制
    垂體腺瘤為顱內常見腫瘤,約佔顱內原發性腫瘤的15%,其中泌乳素細胞腺瘤是佔比最高的垂體腺瘤亞型,約佔所有垂體腺瘤的40%[1]。多巴胺激動劑(DAs),例如溴隱亭(BRC)和卡麥角林(CAB),是泌乳素瘤的一線治療藥物,它們可以有效減少血清催乳素(PRL)的分泌並可顯著縮小腫瘤體積[2-3]。DAs的機制主要涉及垂體腫瘤細胞表面的多巴胺2型受體(DRD2)的活化[4]。
  • 腦垂體瘤的早期症狀 預防腦垂體瘤的方法有哪些
    很多人對腦垂體瘤的症狀並不是非常的了解,那麼腦垂體瘤的早期症狀有哪些?患上腦垂體瘤的症狀有哪些呢?腦垂體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腦垂體瘤的預防方法又是怎樣的?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腦垂體瘤的早期症狀垂體瘤可有一種甚至多種的垂體激素排洩亢進的臨床體現。
  • 第306醫院專家詳解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治療方法
    作者簡介:顧建文教授,張俊海,解放軍第306醫院神經外科。使側大腦內靜脈間距為第一間隙,同側大腦內靜脈與基底靜脈為第二間隙,基底靜脈與大腦大靜脈為第三間隙,大腦大靜脈下為第四間隙,直竇下小腦上為第五間隙。對其中第一及第二間隙的最窄及最寬間距也進行了測量。在Poppen 入路中可見的相關重要結構包括四疊體池、直竇、基底靜脈、大腦大靜脈、大腦內靜脈、大腦後動脈等。
  • 腦膜瘤5cm是幾級?巨大腦膜瘤手術後仍有希望治好!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談起腫瘤,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治之症」「無可救藥」,可是對於腦膜瘤來說,它是一種顱內良性腫瘤,具有生長慢,病程長等特點,及時治療是能得到好的生存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