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雲開講·回顧 | 看物理實驗如何帶你「突破邊界,探索未知」

2020-12-02 騰訊網

全文共1412字,閱讀約需4分鐘

編者按

4月1日,「北大教授給中學生雲開講」系列學科講座第六講開講,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穆良柱老師做客直播間。大家是否在穆老師妙趣橫生的物理課堂上學到了不少知識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一、有趣的物理實驗

1. 飲水鳥的實驗

問1:沒有外界的能量鳥是怎麼動起來的?是否違反了能量守恆?

探索結構:鳥的頭和肚子都是玻璃泡,兩者用玻璃管連接,身體兩側有鐵片把鳥架在架子上,鳥加上架子形成了槓桿。

找不同:雖然裡面都是藍色液體,但是一隻呆著不動,另一隻卻一直在運動。

觀察發現:與玻璃管內液體的上升下降有關。

問2:液體為什麼會運動?

水流下來:水往低處流。

問3:但水為什麼會往上走?

結構與鳥相似的小玩具輔助實驗:抓住下面的玻璃泡液體會上去。

原理:小玩具裡面有液體和氣體,抓住玻璃泡,加熱氣體,氣體壓強變大,水會迅速上升,概括為熱脹冷縮。

揭秘:鳥被稱為飲水鳥,頭上沒有水時不會動,若頭上有水,水汽蒸發時吸熱使頭部的溫度降低,氣體壓強變小,下面的液體上升。

附加實驗:讓不動的鳥喝水液體也會上升,使其達到運動的目的。

2. 空罐子實驗

問1:上述的認知是否真的正確呢?

用實驗去對上述認知證偽。

實驗步驟:加熱空罐子,倒扣放到水裡。

假設:如果水進去了,認知是對的。

問2:會不會是同樣的結果呢?

物理規律有著可重複性,換言之,重複實驗結果應該相同。

結果:兩次實驗結果不同——第一次罐子沒有癟,第二次罐子癟了。

問3: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不能用我們所掌握的知識解答問題,說明到達了認知的邊界,需要獲取新知識。

解答:第二次加熱時,由於空罐子是第一次實驗中所用,裡面會殘留一些水,因此加熱就等於把水燒開,由此出現相變現象:水變成水蒸氣,高溫水蒸氣遇到低溫會再變成水,再次發生相變現象,罐子裡幾乎沒有氣體相當於真空,內外壓強差接近一個大氣壓,罐子被壓癟了。

總結:液體加熱可能發生相變。

3. 空瓶子實驗

如上所述,高溫使液體變氣體。

問1:這次認知可以經得住相似實驗的考驗嗎?

實驗步驟:捏住空瓶子,然後鬆手。

根據現有的認知合理推測:捏住瓶子使壓強變大,因為溫度與室溫相差不大,鬆手時溫度變低氣體應變成小液滴,即應要看到霧。

實驗結果:沒有看到霧。

問2: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又一次到達了認知的邊界,通過一些輔助再次實驗。

實驗步驟:瓶子裡加煙,捏住,鬆手。

實驗結果:有霧。

解答:空瓶子裡殘留的小水珠在鬆手時沒能變成水蒸氣而是變成了不穩定的過冷氣體,加入一些擾動,比如煙,使得水蒸氣變成小液滴。

問3:現實中的應用有哪些呢?

人工降雨。

1912年,英國物理學家威爾遜發明觀察帶電粒子運動徑跡的雲室,於1927年獲得諾貝爾獎。

二、什麼是物理?

物理就是突破邊界,探索未知,不斷超越自我,提高認知能力的學科,這也是物理的方法和精神。

物理就是在充滿未知的世界裡,構建出自己的理解,訓練認知未知的能力的學科。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格致論道」講壇在看點直播開講,探索「未知星球」奇妙故事
    2020 年 5 月 24 日,中科院「格致論道」講壇第 52 期「未知星球」正式開講,六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主講人,藉此次講壇分享了各自在工作領域內的探索故事。從火星探測到水下探索,從青藏高原保護到高原植物研究,主講人通過六個精彩紛呈的演講,與用戶共同進入探索未知星球的旅途。
  • 這位北大教授是才華橫溢的攝影家,更是打破學科邊界的帥氣科學家
    這不僅需要多方面知識作為基礎,更需要先前大量的測序與單細胞實驗經驗來支撐。研發的過程幾次接近崩潰的邊緣,實驗室成員們甚至思考是否要終止課題。大家在開誠布公的探討、嚴謹理性的辯論後一致認為:不斷地迭代優化,測序法會有所突破。他們對了。
  • 培養物理學的領軍人——北大物理學院「拔尖計劃」十年回顧
    除了理論課程,物理學院更建有涵蓋演示與展示實驗、基礎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綜合物理實驗、創新平臺及前沿物理實驗等五個級次的完善實驗課程體系。通過近300個課題式教學項目的實施,目前物理學院已形成綜合性探究實驗和課題研究型探索實驗相結合、多通道實驗訓練的課程教學體系,真正在「基礎」與「前沿」、「探究」與「研究」之間架起了橋梁。
  • 太陽系邊界到底在哪?柯伊伯帶?奧爾特雲?太陽系範圍一直在擴大
    大家都知道,在太陽系內,太陽是絕對的中心位置,其它所有的天體都圍繞著太陽繞轉,但是你知道太陽系的邊界在哪裡嗎?但冥王星的發現並沒有成為終結太陽系邊界的探索。在20世界40年代之後,幾位天文學家先後提出了一個想法,他們認為在在像冥王星那樣遠離太陽的地方,行星的形成過程會因為物質分布過於稀疏而無法進行到底,所以在距離太陽約45-83億千米處有一個柯伊伯帶。
  • 8位北大學霸、校友分享:在北京大學物理專業就讀是種什麼體驗?
    回顧即將過去的大學四年,他說,北大、物理學院和天文系給自己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培養了辯證的思維,更是提供了豐富的學術科研經歷。選擇北京大學,就是選擇了與卓越同行。我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等你!北大物院提供了難以想像的廣闊平臺和寶貴機會。參與實驗比賽、接觸諾獎學者、在國際會議上進行展示……除了積極融入物院課堂,李一一還參加了本科生科研和更廣泛的國際交流。在物院學習的三年,我接觸到了最優秀的同學、學習著最前沿的知識、也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希望你們也能來北大物院體驗這樣非凡的經歷,我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等你!
  • 「中國天眼」是如何工作的?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開講啦》為您揭秘!
    它又能看多遠?戳視頻,感受一下「中國天眼」是如何工作的?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開講啦》為您揭秘! 了解到「中國天眼」的基本情況不知您是否又產生了新的疑問這口「大鍋」是如何工作的?下雨天是否對它有影響?
  • 我們為什麼學習物理?宇宙有沒有邊界?人類能不能突破光速?
    一位學霸這麼說過,學習物理最簡單了,選擇物理專業,大學幾年整個課程學習下來,最後就歸結為那麼幾條基本的物理定律。如同,物理世界裡各種力,都歸為四種基本力,萬有引力、電磁力、強力、弱力。複雜的世界,簡單的規律。
  • 猿輔導攜手《開講啦》共同關注青少年茁壯健康成長
    猿輔導作為在線教育的傑出代表和央視文化知識類節目《開講啦》相合作,跟隨撒貝寧共同為廣大觀眾帶去精彩絕倫的演講。頂級大咖雲集 小撒帶你趣解知識開播8年來,《開講啦》作為央視王牌知識類節目,吸引了近400位國內外頂級名家大師登臺演講——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向全國青少年分享她眼中的敦煌千年之美;四川航空機長劉傳健揭秘「川航備降」奇蹟背後的故事;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深入淺出探討基因的奧秘,還有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火炸藥專家王澤山、埃及考古學家扎西·哈瓦斯、英國女建築師扎哈
  • 見識「強」大「基」礎,北大博雅學堂開講!
    北京大學「博雅學堂」,充分發揮北大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培養優勢,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優化的培養模式,對綜合素質全面或基礎學科拔尖的青年學生實施全過程培養。日前,博雅學堂開設的兩門新課——「博雅理學講堂」、「博雅人文講堂」已經開講,成效初顯、反響積極。初入燕園的2020級新生們在兩大講堂之上,近距離地感受了北大文理基礎學科的魅力與風範。
  • 田剛在北大開講龐加萊猜想 深受師生歡迎
    國際數學家大會幾何方面45分鐘學術報告遴選委員會的主席田剛昨天在北大開講,他認為中國數學家對佩雷爾曼解決龐加萊猜想所做的補充研究是「很有意義的」。  9月12日上午9點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講座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田剛在北大圖書館北配殿開講「龐加萊猜想的證明」。
  • 華為終端雲服務DIGIX TALK春節特輯,帶你暢遊科幻世界
    華為終端雲服務DIGIX TALK春節特輯,帶你暢遊科幻世界《流量地球》作為科幻片的代表,引領我走上對科幻作品的探索之路。而劉慈欣的《三體》徹底讓我入了科幻的坑。以前傳統的理論都是通過大量物理實驗來驗證和提煉,再驗證得到的。但相對論在當時只能通過理論推導。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時候,他還在專利局做小職員,每天路過鐘樓。他用「思想實驗」的方法,來推導物理現象,想像自己用光的速度旅行,會發生什麼;盯著鐘樓的鐘表,他發現了時間的秘密,於是相對論的雛形逐步顯現。科幻即是如此。
  • 大學老校長為長沙初中生開講 帶你走進真實的哲學課堂
    (原標題:大學老校長為長沙初中生開講 帶你走進真實的哲學課堂)
  • 海信科學探索中心科普專家團正式成立
    掠影「我們這一年」、海信科學探索中心科普專家團啟動、科學第一課開講、機器人舞蹈表演秀、哈利驚喜慶生......9月26日上午,海信科學探索中心1周年慶典活動盛大開啟。數十位九月生日的小朋友與父母相伴到場,與海信科學探索中心共同慶生。
  • 今日,海信科學探索中心科普專家團正式成立
    掠影「我們這一年」、海信科學探索中心科普專家團啟動、科學第一課開講、機器人舞蹈表演秀、哈利驚喜慶生......9月26日上午,海信科學探索中心1周年慶典活動盛大開啟。青島市科協科普部部長鄭永祺,和12位來自氣象、物理、地理、生物、高新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代表出席啟動儀式。
  • 物理教育研討會暨趙凱華先生80壽辰慶祝會在北大舉行
    王恩哥院長從趙先生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談起,回顧了先生與北大、與北大物理的深厚淵源,以及在物理教學、教材建設、教學模式改革等領域立下的卓越功勳。趙先生對教育的摯愛和奉獻傳承了北大物理的精神,傳承了前輩物理學家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的精神。提出要更多的思考如何向趙先生學習、向老一輩學習,努力推動北大物理下一個百年的發展。
  • 5-7年級的娃看過來,4天半夏令營帶你DNA入門
    如何不出國門,就能享受與美國學生同樣的夏令營資源? 如果你滿足這樣的條件:對大自然、對生命科學充滿好奇心,想要探索生命的未知,跟著我們,將讓你度過一個不一樣的暑假。 你將走進細胞體建築,在專業的實驗室裡,認識並學會使用各種實驗儀器,完成一個個趣味小實驗,你會被科學家導師的海量科學知識震撼。
  • 物管公司拆牆 重探業務邊界
    來源:一財網2019年,深秋季節,保利物業(06049.HK)去了北大校園,舉辦一場面向畢業生的宣講。這或許是物管企業在國內頂級學府的首次招聘。活動入口處,一位北大學子對企業的負責人說:「我不是來投簡歷的。我就是來看看,是什麼樣的物業公司,敢到北大來招聘!」
  • 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平臺帶你探索宇宙
    你了解神秘的宇宙嗎?你好奇航天事業嗎?快來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平臺,觀看演講吧。此次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平臺與大家一起探索宇宙,揭開宇宙的奧秘,讓大家可以了解到與航天事業有關的事。
  • 今晚十點半檔,CCTV-1《開講啦》帶您探索時間的...
    本期節目張首剛將帶領我們探索時間的奧秘分享他的研究以及他跟精準授時的故事秒不是時間的最小單位「北京時間」也並不來自於北京!因為西安位於中國的腹地國土的幾何中心從這裡發出標準時間信號可以更好地覆蓋全國也就是說「北京時間」其實是在西安產生發出的從日晷到原子鐘 從鐘鼓樓到授時臺人類是如何追隨時間的腳步的?02在沒有鐘錶的古代人們是如何計時和授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