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何突現本土病例,三文魚會是傳染源嗎?中疾控專家釋疑

2021-01-09 健康界

6月12日0時至24時,北京市豐臺區共報告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病例行動軌跡涉及新發地批發市場部分商戶,目前新發地批發市場及周邊小區已採取封閉管理措施。

6月13日,北京公布4名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活動軌跡指向同一個地方——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與此同時,新發地市場從業人員及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已連續50多天沒有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的北京,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疫情暴發點為何指向批發市場?記者專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低溫環境、人流密集易導致病毒傳播

問:此次北京新發新冠疫情,暴發點為何指向批發市場?

吳尊友:我們研究人員日常在採集帶有病毒的生物樣本時,通常都是在低溫下保存。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在批發市場,很多海產品都是冷凍儲存,在這樣的環境下,病毒能夠存活很長時間,傳染人的機率也更大。另外農產品批發市場每天都有大量人員進出,只要有一個人攜帶病毒,若未能被發現而進入市場,就可能會造成疫情的擴散。

依據既往的知識和經驗初步判斷,北京突然出現本土新冠疫情,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批發市場裡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海產品或肉類是源頭。

批發市場很多海產品、牛羊肉等都不是北京本地產的,而是外地輸入的,包括海外進口。目前全球每天有十幾萬新增新冠病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在處理海產品或牛羊肉等時可能會造成汙染。這些產品運到北京的批發市場後,批發市場的人在操作時,手會接觸這些產品。我們知道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他們的手接觸到被汙染的產品,再擦鼻子揉眼睛,就會被感染。一開始症狀輕微,如果沒有意識到,在工作中還可能會造成人傳人。

第二種可能,有其他的傳染來源。

新發地批發市場人流量非常大,市場上的人員來自四面八方,出入新發地批發市場的人是傳染源。比如,他可能是一個從其他疫源地過來的人,被感染之後症狀很輕,自己當時也沒注意,此後對新發地批發市場造成了汙染,導致了疫情的集聚。由於目前發現的幾個病例都與新發地批發市場有關聯,於是把注意力都轉到了新發地。至於到底是市場裡被汙染的海產品或肉食品是最初的傳染源頭,還是出入市場的人是傳染源頭,這兩種可能都存在。

但根據北京目前的狀況,第一種情況可能性更大。

為此,我們需要搜集以下幾個方面的數據。

一是把所有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的信息搜集齊全後,把人和人之間的接觸關係、傳播鏈條、傳播網絡構建起來,這是流行病學的調查。

二是依賴於大數據技術,把所有感染者的行動軌跡梳理出來,他們的行動軌跡能夠給我們一些提示,他們是否有共同的暴露點,比如幾個確診病人過去幾天都出現在新發地附近某地。

三是實驗室的生物技術,通過研究病毒的基因序列來幫助研判病毒可能的來源。對所提取樣本的病毒基因進行研究分析,看它與北京2個月前出現的新冠病毒是否一樣,還是跟哈爾濱、舒蘭更相似,或者是同美國、歐洲等地流行的病毒株更接近。通過這些分析能夠給我們提供更多的信息。總之,綜合運用這三種方式,就能夠對北京此次新發疫情有更加清晰的認知。目前還處在搜集信息的過程中,沒有辦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結論。

目前無法斷定批發市場的傳染源

問:批發市場的傳染源是什麼?是人流還是物流?是肉類魚類,還是什麼?可否從流行病學調查的角度做一下解析。

吳尊友:目前還很難去斷定批發市場的傳染源到底是什麼。

比如,我們不能因為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就下結論說三文魚就是傳染源。接觸到案板的所有人或物品都有可能。比如,可能案板的主人就是一個新冠病毒感染者,他在講話過程中飛沫落到了案板上;比如,可能前來採購的客人是新冠病毒感染者,他在案板前待的時間比較長,在與主人交流或砍價的講話過程中,也可能造成案板被汙染;比如,可能案板主人銷售的其他物品是被汙染的,帶有新冠病毒,也可以汙染案板。需要通過不同渠道搜集採樣來驗證,評估到底哪一種可能性更大。新發地批發市場人流大,銷售的物品品種太多太複雜,不是在很短時間就能理得清楚的。只有把所有人流和物品都查清楚了,才有可能展現出全貌。

此次新發疫情前,北京已經連續50多天沒有本土確診病例,按道理說這裡不應該有病毒。如果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確認,目前發現的新冠確診病例及核酸檢測陽性者都沒有外出流動的歷史,他們都是實實在在地在北京被感染,那麼有可能是進口或京外被汙染物品把病毒攜帶進來。所以,一定要對新發地物品來源渠道進行認真細緻的梳理。

野生動物攜帶和進口物品攜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問:有分析說,海鮮不太可能作為一種傳染源,因為魚類作為低等生物,魚類病毒傳染給人的情況幾乎沒有發生過,也就是說三文魚本身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您對此怎麼看?

吳尊友:這種分析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對。野生動物攜帶和進口物品攜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果子狸、蝙蝠這些野生動物本身可以攜帶冠狀病毒,病毒在其體內繁殖,它們卻不發病。進口物品攜帶則是指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工人在處理物品時汙染了這些物品,被汙染物品進口到國內後,其他人在處理過程當中被感染。所以野生動物是攜帶病毒,海產品是被汙染後表面攜帶病毒。

正常自然界的魚身體內是不會帶冠狀病毒的。但是魚被捕撈之後,由於處理的工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可能導致魚的表面被汙染,而汙染的海產品被運到中國,中國工人處理過程中受到了感染,進而導致人與人的進一步傳播。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推測,需要流行病學調查進一步證實。

目前的形勢下,做好生鮮、果蔬等貨物的檢驗檢疫,這些都很有必要。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兩種情況:一種是海外進口的物品。目前海外疫情比中國嚴重,從疫情嚴重國家進口的物品要格外注意。另外一種是冷凍運輸的物品,包括海產品、牛羊肉等。這些情況下都需要加強檢疫。

抗疫關鍵在做到可防可控

問:現在很關鍵的是要通過我們的流調、溯源、檢測、排查,做到可防可控,如何做到這一點?

吳尊友:疫情在我們國家發生早,當時抗疫的經驗也少,我們之所以能夠成功控制住疫情,是因為我們堅決徹底地把控制呼吸道傳染病的方法百分之百地落實到位了。在當時我國疫情最嚴重的情況下,各省區市,包括北京,都能夠成功控制疫情,沒有造成疫情更大範圍擴散。現在,再出現一些零星病例,我們就有信心及時把疫情處理在萌芽當中,不會造成更大範圍的擴散。哈爾濱、舒蘭是這樣,

北京也會是這樣。我們有信心。

對於「可防可控」這四個字,不同人在理解上或許會有所不同。「可防可控」不是說一個病例不出現,而是說即使出現病例了,我們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使疫情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這就是我們講的「可防可控」。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的傳染病,它的傳染性這麼強,病人在出現症狀幾天之後才意識到被感染,當他們在醫院接受診斷的時候,往往已經造成了一定範圍的傳播和擴散,所以控制起來異常困難。因此「可防可控」不是指零病例零傳播零死亡,大家對這四個字也得有一個清晰、理性的認知。

北京市民不必恐慌

問:在目前的形勢下,病毒傳播擴散的風險有多大?

吳尊友:應對新冠疫情就像打仗一樣,一分一秒都異常珍貴。搶在病毒傳播出去以前把它給控制住了,那你就掌握了主動權。以湖北以外的省區市為例,為什麼之前沒有任何一個省區市出現歐洲那樣的情況?關鍵在於,從湖北流出來的人回到本地後,我們第一時間掌握了他們的情況,主動聯繫,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他們尚未出現症狀以前就已經隔離進行醫學觀察了,一旦出現症狀馬上進行治療,沒有讓他們在社會上過多停留,沒有等到他們發病後再去醫院,沒有使這些從湖北感染的人有時間在當地引起疫情傳播擴散,這就是搶時間。

兵貴神速,儘早確定傳染源,排查密切接觸者,避免二次傳播,是當下的重點,北京的反應速度已經很快了。

幾個零星的病例,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分析出來,鎖定新發地批發市場。過去幾個月的防控經驗,特別是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的運用,使得我們能夠很快把方向指得很準。在確定方向後,隨即對人員和環境進行檢測,又迅速拿到了更有指向性的信息。這些重要信息,不僅對北京的疫情防控意義重大,還有可能為揭開新冠疫情傳播之謎提供新的有價值的信息。我對北京疫情防控充滿信心。當然,接下來的工作仍然很艱巨,需要繼續努力。密切接觸者人群還是很大的,稍有疏忽遺漏,就會造成傳播擴散的風險。所以還得投入大量人員開展密切接觸者的搜尋調查。同時,實驗室要儘快進行檢測分析,為疫情防控提供更多決策依據。

從目前已知的信息看,此次北京疫情反彈,主要集中在新發地市場周圍。在新發地工作的員工及家屬、密切接觸者、以及就診醫院的醫護人員、相同時段就診的病人,核酸檢測擴展到這些範圍就比較精準了。

目前病毒的活動範圍沒有擴散到整個北京,沒有使全市2000多萬人口受到威脅。

問:在當前疫情防控的形勢下,北京市民需要格外注意什麼?

吳尊友:大家沒有必要感到恐慌,畢竟我們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北京市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公布確診病例的活動軌跡,界定了一些區域的響應等級。精準界定這些信息以後,人們就可以知道,自己在過去一兩周有沒有去過這些地方。去過的人要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看看是否有異常,不放心的可以主動申請做核酸檢測。對於其他市民來說,在通風不好的地方,戴口罩、勤洗手等基本的衛生習慣還是要保持。

相關焦點

  • 北京公布36例病例詳情!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三文魚概念股炸鍋
    3月31日,中集旗下中集來福士完成建造深水養殖工船「HAVFARM 1」,該工船被命名為JOSTEIN ALBERT,將運輸至挪威哈德瑟爾區域進行深遠海三文魚養殖作業。據介紹,養殖規模可達1萬噸。北京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已連續50多天沒有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的北京,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疫情暴發點為何指向批發市場?
  • 北京「疫情反彈」,疾控專家曾光:病毒毒株不像國內流行類型
    三文魚或只是「病毒中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初步判斷北京突然出現本土新冠疫情,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批發市場裡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海產品或肉類是源頭,批發市場很多海產品、牛羊肉等都不是北京本地產的,而是外地輸入的,包括海外進口;第二種可能,有其他的傳染來源。
  •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增加,專家提醒:新冠病毒冷鏈傳播嚴重,請小心應對,但不必過於恐慌
    近期,天津、上海、內蒙古相繼確診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讓不少民眾又緊張起來。多名專家表示,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已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不必對近期幾個地區出現的散發病例過於恐慌。因為依靠歐洲的新聞以及秋季各國病毒傳染源幾乎都與冷鏈有一定關係,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只需要主要就可以了。在面對境外冷凍肉進入國內,我們海關應該把控比較嚴,這種情況發生機率過於小。
  • 外媒曝光挪威三文魚「養殖罪惡」:許多帶病魚身上布滿潰瘍
    同日,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表示,自6月11日新發地發生疫情以來,累計報告本地病例106例,首都疫情形勢十分嚴峻。且多數與新發地市場有關聯。(此前,京城最大的海鮮市場新發地,檢測發現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有新冠病毒!)專家表示:目前海產品、肉產品並沒有被認定是疫情源頭。
  • 挪威有3個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場,總量都超過7000噸,你還敢吃嗎?
    最近這幾天,大家都被一件「突發事情」給弄得忐忑不安,北京新發地市場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打破了原本一直向好的國內形勢。同時,在北京本土突然爆發新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不僅讓當地的人們正常生產活動遭受了影響,也牽動了整個國內的三文魚產業鏈!
  • 三文魚或成為「挪威的森林"可怕的噩夢?
    最近北京疫情又新增了很多病例,都說來源於生鮮市場。 其中,「三文魚」突然變成了罪魁禍首。 6月12日晚,相關部門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該產品的貨源來自京深海鮮市場。 一時間大家都不敢吃三文魚了,北京主要商超也都已連夜下架。
  • 北京新發地市場出現局部疫情,三文魚竟成「罪魁禍首」?別慌!魚沒毒!
    圖:新京報今天,北京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稱,6月12日16時—24時,北京市新增確診病例4例,而這四名本土病例均與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有直接關聯。就在昨天,北京曾通報2例新增本土病例,其中病例1劉某某與西城區6月11日確診病例唐某某也都在新發地市場有過交集,唐某某6月3日曾到該市場採購肉類產品,劉某某6月5日曾到該市場採樣。在今天的發布會上,北京還通報稱,新發地市場發現40件環境陽性樣本,並有45人咽拭子陽性。
  • 三文魚新冠後,這個專業逐漸被人所知,居然上課就能吃到海鮮?
    周末12日,北京新增6例本土病例,均有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活動史,新發地市場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 在當日北京市進行的農貿批發市場大排查中,5424份環境樣本,新發地有40份核酸檢測呈陽性;517名從業人員中,45人咽拭子陽性。
  • 新冠病毒是否來自三文魚?冤枉蝙蝠了?
    近日,北京連續出現新發病例,新發地市場從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病源指向來自國外,引發民眾對三文魚傳播病毒的擔憂。多地也加強對肉類、生鮮、水產品和冷凍類食品的監管排查。 一夜之間,北京各大超市的三文魚遭緊急下架。隨著而來的是,民眾紛紛熱議:三文魚到底會傳播新冠病毒嗎?
  • 北京新發地疫情病毒源頭最新結論:單一性新發境外輸入
    6月11日,被網友稱為「西城唐大爺」的新冠肺炎患者突現,打破了北京連續56天無新增病例的平靜,他從何處感染病毒成了一個謎。該論文提到,通過對1000餘萬人口和5342份環境樣本的檢測,北京市共發現368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這些感染者均與新發地市場有直接或者間接關聯。
  • 三文魚進口暫停 外媒曝光挪威三文魚養殖「罪惡」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日前表示,北京突然爆發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有兩種可能性,其中一個就是批發市場裡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海產品或肉類是源頭。多家媒體已經報導,在該市場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進口三文魚因此一夜之間被推到風口浪尖。
  • 核酸一直不轉陰的常陽患者會傳染嗎?援鄂一線專家6問釋疑
    4月24日,武漢重症病例清零。據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介紹,武漢現有確診病例已降至47人,其中30多人長期核酸不轉陰,為常陽患者。常陽患者只是核酸一直不轉陰,但已無需治療。什麼是「常陽患者」?為什麼不需要治療?是否具有傳染性?專家認為,這部分患者佔比很少,已經沒有臨床症狀,無需治療,理論上仍具有傳染性。
  • 專家釋疑北京初雪為何還不來 降雪需具備三個條件
    中東部多地降大到暴雪  專家釋疑今冬北京初雪為何還不來  北京市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科長施洪波告訴記者,從氣候平均資料來看,常年同期北京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出現在11月29日,所以這個冬天,北京初雪確實偏晚。形成降雪需要具備三個條件:降水系統、較充足的水汽和冷空氣。
  • 吃貨公開課|因為新冠病毒,從熱寵到闖「禍」的三文魚,還能吃嗎?附日料英語菜單
    先前已經連續50多天沒有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的北京,近日突現連續出現本土新增病例,讓人揪心。
  • 廣州懸賞錐蝽蟲只為調查傳染源 專家:我國尚無病例
    錐蝽會叮咬人的面部,可能存在著傳播美洲錐蟲病的風險,由於美洲錐蟲病目前確診率低、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因此有學者把這種病稱為「新型愛滋病」。此後,廣州市疾控中心對本次懸賞捕捉錐蝽進行了進一步解釋,找錐蝽的目的是為了檢測本地錐蝽是否攜帶有病原體錐蟲。那麼,美洲錐蟲病是不是如學者所說那麼嚴重?又該如何防護呢?
  • 一地確診病例核酸檢測6次後呈陽性?專家回應……
    身邊會不會就有「假陰性」? 專家:「假陰性」病例一般出現在高風險地區或重點人群 有專家表示,多次核酸檢測才呈現陽性的病例一般出現在高風險地區或重點人群中。
  • 為何近期病例多為無症狀?是否需大規模核酸檢測?疾控專家最新回應
    近日,全國多地接連出現散發病例年關將至,防疫如何過關?在12月24日晚的《新聞一加一》中,主持人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對當前國內疫情進行了解讀。我國部署的防控措施,特別是監測系統發揮了作用,能夠及時捕獲零星病例。這些信息也在不斷提醒我們,疫情防控這根弦一點也不能放鬆,一定要堅持常態化防控的各項措施。目前全球的形勢是「非常嚴峻」,我國的形勢應該是「要警惕」。02為何近期病例多為無症狀感染者?吳尊友表示,第一,這種現象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現在發現病例的手段比以前更多了,特別是核酸檢測。
  • 北京新發地疫情,病毒來自這裡......
    論文電子版截圖2020年6月11日,1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突現,打破了北京連續56天無新增病例的平靜。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和環境樣本中獲得病毒基因組序列分析表明其病毒序列具有明顯的突變特徵,和我國之前所發現的本土及輸入病例均不相同,揭示該次疫情應為單一性的境外輸入。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自主開發的低病毒載量樣品處理方法,對110個病例和環境樣本進行了高通量核酸測序,共獲得了72條高質量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
  • 最新研究:北京新發地疫情極可能源於境外冷鏈進口食品
    論文電子版截圖2020年6月11日,1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突現,打破了北京連續56天無新增病例的平靜。結合指示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通過對其所到地區和接觸人員的排查,本市繼而發現,2份來自北京新發地市場的環境樣本呈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隨後,新發地市場538名員工接受病毒核酸篩查,又有45人呈陽性。6月中旬,北京進一步推進核酸篩查,共發現368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源頭,最新結論來了!
    ,打破了北京連續56天無新增病例的平靜。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和環境樣本中獲得病毒基因組序列分析表明其病毒序列具有明顯的突變特徵,和我國之前所發現的本土及輸入病例均不相同,揭示該次疫情應為單一性的境外輸入。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自主開發的低病毒載量樣品處理方法,對110個病例和環境樣本進行了高通量核酸測序,共獲得了72條高質量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