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十四中國際部,外教在輔導學生的作業。首席記者陳中秋攝
OFFER
背後的故事
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團聚,唯獨父母的愛指向別離。為什麼這麼多父母把孩子送出去留學?送出去後,他們在關心著孩子的哪些事情?之後孩子的就業情況怎麼樣?
快報在杭州一些留學家長中做了個小訪問,共有65位家長參與,其中,大多數孩子是出去讀大學的,也有少部分是高中就出去留學的。記者黃鶯
為什麼送孩子去留學?
受訪家長回答了三大原因
談到送孩子出去留學的原因,選擇「為讓孩子增長見識,有國際視野」選項的最多。一位從事建築設計行業的家長說,女兒在國內的學習成績優秀,對建築設計很感興趣,之所以送她去國外讀建築設計,因為他覺得學建築特別需要有國際視野,而且國外有不少優秀的建築設計師。他希望女兒在外面多多接觸先進的建築理念,將來回國工作時,眼光和能力都會與眾不同。
一位爸爸在杭州開外貿公司,兒子在美國讀大學,女兒在美國讀高中,出去前在班上都是數一數二的,這位爸爸最近剛剛給兩個在外讀書的孩子寫了封長信,在信裡說:「送你們出去,是讓你們了解這個世界的文化有多麼不同。讓你們學會包容,學會跟各種各樣的人相處,因為地球是平的,未來需要的就是你們這些沒有語言障礙、有國際視野的人。」
杭州一家留學機構負責人說,最近幾年來,他幫做申請的孩子,成績優秀的越來越多。他分析原因,現在來申請的孩子的父母大多是70後、80後,他們當初就是因為自己讀書優秀,而享受到了教育帶來的好處,所以他們對教育特別重視。他們覺得讓孩子小學和初中在國內讀書,基礎教育可以做得非常紮實,而高中階段因為有高考的壓力,大量的應試練習不適合孩子個性發展,所以想讓孩子出去讀高中或大學。因為重視教育,這樣的家庭大多數孩子成績都不差。
受訪家長提交的問卷小調查顯示,送孩子出去留學的第二大原因,是「國內的一流大學太難考,想要減輕孩子壓力」。
這裡有部分家長是讓孩子高中階段就出去的,更多的是讓孩子大學階段出去的。有位孩子出去讀美國高中的媽媽說,女兒在杭州一所九年制學校讀書,成績中上。初一下學期時,她仔細幫女兒做了分析,她理科偏弱,但體育、藝術都特別出色。以她的成績,考上前八所重點高中有難度,要上國內的一流大學,可能性也很小。於是,通過中介,初三時女兒申請成功,出去讀了美國高中。「我的看法是,孩子越早出去,越能跟當地文化融合,同時,早點去讀美高,將來在申請美國的大學時更有優勢。現在女兒要申請大學了,美高老師的推薦信以及她在美高的成績,都特別受到當地大學的認可。」
讓孩子出去留學的第三大原因,受訪家長們選擇的是「為了增強孩子將來的就業競爭力」。一位爸爸說,孩子對藝術設計很感興趣,去國外讀的是工業設計專業,學校經常舉行一些國際設計展,他的眼界大開,畢業後還能在國外逗留一段時間在當地公司實習,這些都是將來回國做設計時難得的機會和資源。
孩子留學,父母最擔心什麼?
安全、交友問題
在孩子出國後,父母最關心的事情排行榜上,「安全」佔據絕對的第一位。
幾位媽媽說,每次看到國外發生暴力恐怖事件的消息,她們就趕緊搜索事件發生地離孩子的學校有多遠,是不是孩子的活動範圍等等信息。微信上留言如果孩子一直沒有回覆,她們電話肯定會馬上打過去了。
我們的問卷小調查也發現,家長們除了對暴力事件的擔心外,也多了對孩子交異性朋友方面的擔心。一位媽媽說,她曾經多次提醒在國外留學的女兒,在國外交男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位爸爸說,他曾經電話裡提醒在國外讀大學的女兒:「交男友一定要特別小心,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
父母這幾年越來越關注孩子留學後的心理狀態
以往,家長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關注度特別高,但是,近年來,不少留學機構工作人員說,家長對孩子的心理狀態關心程度越來越高了。在問卷小調查中,我們也發現,家長們對孩子在國外心理狀態的關心,也越來越高了。
儘管在出國留學前已經做了各種各樣的準備,但孩子出去後,面對第一次獨立生活,而且是在國外這樣完全陌生的環境中第一次獨立生活,不少孩子還是面臨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有位媽媽說,孩子在國內也算是個小學霸了,但剛出國後因為語言問題,老師跟他交流時他總是回答不出問題,這讓孩子的自信心很受打擊,一度情緒有些崩潰。他們在國內只能不停地電話安慰,實在是幫不上忙。後來,是孩子的學長建議孩子去找學校的心理醫生聊聊,說不用擔心,遇到問題可以儘管去找,不會影響孩子的評價。孩子經常去溝通以後,才慢慢好起來。
杭州一家留學機構負責人說,最近幾年,他發現家長跟孩子聊天,經常會問孩子最近開不開心,明顯感覺到家長對孩子的心理狀態更加關注了。不過,他覺得在國內家庭和諧、適應能力好、獨立能力強的孩子,出國後一般也不會有太大問題,而那種家長對孩子過度呵護、給孩子壓力過大的家庭,孩子出國後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這時他們常常提醒的是家長們對孩子的態度——給孩子減壓。對於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因為在孩子出國之前,家長會想辦法讓孩子做很多歷練,這方面的擔心反而減少了。
融入當地文化要做足功課
說起和留學地文化的融入狀況,幾乎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儘量融入。一些家長說,在孩子剛去國外時,他們幾乎每次和孩子聊天,都要提醒他多交外國朋友,室友最好選擇外國人等。他們說,孩子也盡力按他們的要求去做了。但如果是大學才出去留學的,要完全和外國人融合交流真的很難,大家生活習慣、文化觀念都不同,一般住一個學期最多了,到了第二個學期,孩子還是喜歡選擇中國人一起住,朋友圈也以中國人為主。「我想想也不能強迫孩子,只好隨他了。」
而高中階段出去留學的孩子,家長普遍反映融合情況比大學出去的好。當然,他們也會有意識地促進這些融合。有位媽媽在孩子出去讀高中前,就特地讓孩子集中訓練了長跑、皮划艇、壁球等體育項目,「長跑、壁球是她將要讀的高中的特色項目,她能熟練掌握,就能跟同學更好地交往。皮划艇是不少知名大學的特色項目,提前學會,可以為申請大學做好準備。」結果證明這樣的方法確實有效,孩子出去後,參加了學校的越野賽,和外國同學經常約起來打壁球,導師對孩子評價都特別好,在她申請大學時都特別為她做了推薦。
多數父母希望子女畢業後回國
最好能在國外實習一段時間
孩子在國外畢業後,大多數家長都說希望孩子回國就業,因為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而且國外的就業機會少,國內的就業機會多,孩子優勢更明顯。
一家留學機構的負責人說,留學生留在國外工作的機會很少,她一般是鼓勵孩子們能留下當然留下,不能留下,則要爭取國外公司的實習機會。畢竟花這麼大氣力出去了,如果能在國外工作一兩年再回國,會給自己的履歷加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在很多家庭也的確抱著這樣的想法,鼓勵孩子在讀大學期間爭取在大一大二就拿到美國公司實習所需要的籤證,然後抓住機會出去實習,並在實習過程中爭取參與一些項目,而不僅僅做一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這樣完成實習後,回到國內就業時,更有競爭力。」
大學畢業後一般有三種選擇
國外大學本科畢業後,留學生一般有三種選擇:有留在國外讀研的,有留在國外工作的,更多的是選擇回國工作。
杭州女孩小易的媽媽很有規劃,她從女兒出去留學前,就督促女兒在美國爭取考出國際註冊會計師資格證書,女兒在美讀書期間,花了三年時間終於考出了。這個資格證書要考好多科目,而且對語言要求很高,所以認可度也超高。小易在美國求職時,很多知名企業都願意錄用她。她取得工作籤證後,目前留在美國工作,第一年年薪就超過8萬美元。
也有更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工作。在我們的小調查中,孩子已經回國的一些家長說,孩子在國外讀的是STEA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縮寫)相關課程,回來比較好找工作,目前從事的分別是金融、數據分析、機器人、教育規劃等行業。有個男生在美國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回國後直接應聘到北京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從事大數據分析,起薪50萬元。當時企業人事部門對他的評價是:「比較有想法,有創意,各方面都很優秀。英語很強,能現場翻譯,文筆也很好,能寫策劃案,活動組織能力,溝通表達能力都很不錯,在團隊中融入和合作都很好,綜合素質和能力比較好。」現在這個男生跳了一次槽,已經拿到80萬年薪。還有家長說,孩子目前在創業,想做一些幫國外學校和中國孩子對接的項目,正在開發App,已經有人投資了。
留在國外讀研究生的也不少。杭州一家留學機構的老師說,她四年前入行,帶的不少學生,目前在國外讀研究生。她有個學生數學比較好,本科讀了紐約大學的精算專業,研究生選擇了紐約大學數據科學專業。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