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社發布一條消息《我國科研團隊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天文現象》,隨後被國內各大媒體紛紛轉載。被譽為宇宙中最神秘天體的黑洞一詞再度刷屏,引發社會公眾對宇宙太空探索的熱度。作為科研團隊的領頭人,九三學社社員、安徽師範大學教授的舒新文隨之受到關注。
「作為科研工作者,我不是天賦型,取得現在的成績憑的是努力和運氣。」顧不上為新成績歡喜,舒新文繼續埋首苦研。
2020年12月3日,舒新文在教授工作室觀看科研資料。李國珍 攝
重磅發現
在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四樓的教授工作室裡,位於辦公桌前方左側的黑板上,黑色、藍色和紅色記號筆交織書寫了一些英語單詞、數字符號和公式等,其中為數不多的「慧眼」「射電」等中文詞語提示著我們,這間工作室主人的研究與天體物理有關。
談及被媒體報導的新發現,舒新文談道,他的研究團隊通過分析衛星觀測資料,在一個距離地球約26億光年之遙的星系中成功發現了雙黑洞吞噬恆星的觀測證據。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該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舒新文認為,第二例該類現象發現的重要意義是進一步佐證了2014年發現的首例正常星系中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實現從1到2的突破,說明這個現象在宇宙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能夠激勵國際同行進一步深入研究,取得更多的發現。
「如何尋找和探測超大質量雙黑洞系統是當今物理學和天文學最重要的前沿問題之一。超大質量雙黑洞系統的探測和研究對揭露宇宙中最早期巨型黑洞的成長機制、宇宙引力波現象的產生和星系演化規律,乃至對宇宙及其基本物理規律的探索都有重要意義。」這是舒新文「淪陷」於黑洞研究不可自拔的重要原因。
「首例正常星系中超大質量雙黑洞的發現者是國內科研人員,我們研究團隊全部由國內科研人員組成,足以證明目前在這一領域中國的研究團隊暫時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他頗感自豪地說。
探究真相
「這個發現是2017年至今4年對一個課題長期研究中的一個偶然發現,也蘊含了一些必然因素。」舒新文介紹說這次重大發現的起源是他的一名研究生在分析衛星觀測資料時發現的異常X射線輻射信號。
對於一個微小的異常,慣於嚴謹的舒新文絕不放過,並據此展開了深入的探究,最終發現恆星被雙黑洞的強大引力撕碎、其中一部分被黑洞吞噬的現象。「宇宙中大部分的超大質量黑洞平時處於休眠狀態,無法直接觀測,當恆星被它『五馬分屍』後即將進入黑洞的殘骸燃燒發出光芒,導致衛星觀測資料記錄的信號出現異常。」舒新文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道。
他回憶說,從發現異常到追根溯源,歷時1年多時間,為了探究真相,他的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廣州大學、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中山大學及北京大學國內多家單位的科研人員進行了合作。作為論文第一作者和執筆人,他2020年3月投稿國際期刊《自然·通訊》,隨後5月收到審稿意見,歷經4次修改後最終定稿,成功發表。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埋頭研究、分析衛星觀測資料。他和他的團隊對黑洞的探索成果來之不易。
作為團隊的領頭人,舒新文肩負重擔。「我們安徽師範大學研究團隊共有6名成員,我1982年出生,在其中是最年長的。」舒新文表示,黑洞探索之路道阻且長,他要和他的研究團隊一往直前。
愛社之情
作為九三學社社員,舒新文對待社務活動如科研那般認真投入。
九三學社安徽師範大學基層委員會社員胡志立還記得初見舒新文的場景。那是2019年10月,九三學社安徽師範大學基層委員會舉辦「師大九三與環科學子共話成長」交流座談會。舒新文作為青年社員代表參加會議,結合自己的天文研究,與青年學子分享學習和成長經歷。「舒教授講得情深意切,學生們聽得如痴如醉。」胡志立說舒新文教學和科研任務繁重,但常常能在九三學社組織的活動中看見他的身影。
「其實中小學的孩子們對天文知識還是很感興趣的。」舒新文多次參加九三學社社會服務的品牌項目「百名專家鄉村學堂講科普」活動。2020年9月21日,在蕪湖市天民學校,他為師生們講授了引力和黑洞的科學知識。
舒新文從不曾忘記自己2018年3月入社的情景。他說,加入九三學社前對九三學社的科技特色和九三先賢早已有所耳聞,心生嚮往。「九三先賢鄧稼先的故鄉和我的老家同屬懷寧縣,為毗鄰鄉鎮。」兒時,他便知曉了「兩彈元勳」鄧稼先的故事。
在舒新文看來,他應繼承九三學社「愛國科學」的優良傳統,為我國的天體物理研究做出一份貢獻。星空浩瀚,探索永無止境。站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戰場」上,舒新文一步一個腳印,無畏無懼地走向未知宇宙世界。
仰望星空
從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讀碩士算起,舒新文從事天體物理研究已有16年。憑藉著日復一日地鑽研與苦學,他越發沉浸其中,在科學研究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2007年,舒新文在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項目的支持下,由導師推薦至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聯合培養,開展博士階段的課題研究。兩年的異國求學,他在住宿地與大學之間兩點一線往返,不敢有絲毫放鬆。
在回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後,2013年舒新文再度出國,在法國原子能中心進行博士後工作。
「當你到了一個更高的平臺,接觸到了更多優秀的人,會更加堅定地繼續往前走,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結束法國博士後工作回到祖國懷抱,舒新文決定回到本科就讀的母校安徽師範大學工作。
回到安師大這幾年,他科研與教學同步進行,為本科生授課,擔任碩士生、博士生的導師。安徽師範大學中共黨委統戰部副部長李葉青回憶說,入職第二年舒新文便在全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中摘取一等獎,他還是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第一位申請並獲得「國家優青」項目的年輕教授。
「這個偉大的時代,需要仰望星空的年輕人。」舒新文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學子加入其中,共同探索星際世界。(李國珍)
【來源:團結報黨派e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