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增升裝置。同樣為了在進近著陸和地面上使機翼的使用效率更高,更加快速的減小升力或降低速度,飛機製造商開發了減升裝置——擾流板(spoiler)和減速板(airbrake)。
註:在國內的一些教材或資料上也把擾流板稱為減速板。本文綜合國內外教材與網絡資料,將二者區分開來,上下表面都有的稱為減速板,僅存在於上表面的稱為擾流板。
減升裝置一般安裝在機翼的上表面,目的是降低機翼的升力或減速飛機,比如擾流板。
在地面使用時,減升裝置有利於縮短剎車距離和增加機輪與跑道的附著力。
在飛行中使用時,減升裝置被用來降低速度(比如進近階段)或增加下降率與下降角。
減速板位於機翼的上下表面,僅僅增加阻力;擾流板僅位於機翼上表面,不僅增加阻力,還減小了升力。另外這兩種裝置都增加了失速速度,減小了升阻比。
對於大部分民用大型飛機,僅僅存在擾流板,分為飛行擾流板和地面擾流板。而減速板常存在於滑翔機、小型飛機和一些老式的戰鬥機上。當飛機需要降低其空速時使用飛行擾流板或減速板,而擾流板只能在飛機接近跑道並著陸時打開。
擾流板或減速板打開後增加的阻力屬於寄生阻力,飛機的誘導阻力不變,如下圖所示:
由圖可知:擾流板擴展時最小阻力速度減小,最大升阻比速度也減小。
飛機的減速板在機翼上下表面均有,其只增加阻力的原因如下圖,上下表面的減速板對升力的影響被相互抵消。。
(減速板受力分析)
擾流板是非常堅固的面板,直接鉸接到機翼上表面。當擾流板向上打開時,上表面氣流受到幹擾,從而影響升力,並增加阻力。
減速板和擾流板對升力係數影響總結如下圖所示:
根據擾流板的使用方式不同,擾流板被分為飛行擾流板和地面擾流板。
地面擾流板
地面擾流板在著陸時偏轉,其對稱且完全偏轉。由於阻力的增加,剎車係數(氣動剎車)被提高。此外,由於升力的減小,飛機在跑道上時,垂直方向向下的合力增加,這有助於增加機輪與跑道的附著力。
飛行擾流板
在飛行中,擾流板有多種用途:其主要目的是增加下降梯度,但在某些飛機上,它們可能具有其他功能(輔助副翼更好地進行側向控制或減小遇到湍流時的危險)。 飛行擾流板的偏轉角通常小於地面擾流板的偏轉角。
飛行擾流板打開時,由於升阻比減小,最終導致下降坡度增加(更加陡),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畫圖分析證明,如下:
擾流板打開,極曲線也隨之改變:
擾流板配合副翼的使用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擾流板是如何配合副翼進行聯合使用的。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僅僅使用副翼滾裝時,A側機翼其阻力高於B側機翼。
對於A側增大部分的阻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副翼的偏轉帶來的阻力(升力也增大);第二,機翼迎角增大帶來的阻力增大(升力也增大)。
對於B側機翼,對阻力的影響主要有兩種:第一,副翼的偏轉帶來的阻力(但升力減小);第二,機翼迎角減小使阻力減小(升力也減小)。
最後兩側機翼升力與阻力綜合對比的結果是:A側機翼相比於B側機翼,其升力較大,阻力也較大。
阻力大帶來的後果是,A側機翼將向後偏轉,則飛機將偏航,這種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利偏航」的一種,又稱為「副翼逆偏航」。
在一些飛機上,擾流板被用來糾正副翼逆偏航。它們以不對稱的方式伸展,在副翼向上偏轉的低翼一側擾流板有中等偏轉,因此低翼一側將會有更多的阻力,達到與高翼一側的阻力相等,飛機的不利偏航運動將消失。
擾流板在遇到湍流時的使用
擾流板的這個附加功能,只有少數飛機才有。
在遇到湍流的情況下,垂直上升氣流是最可怕的,因為它們使機翼承受非常高的載荷。在檢測到垂直加速度時,副翼和擾流板使用非常快的制動器向上輕微偏轉,以減少翼尖的升力,從而減少翼根部的彎矩。
注意,此種情況下的垂直加速度檢測和副翼及擾流板的偏轉是自動進行的,不需要飛行員專門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