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位於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的青山工業園鎳鐵冶煉車間內,印尼工人安迪·拉赫馬特在測量水溫。拉赫馬特生活在距離青山工業園5公裡左右的拉波塔村,此前沒有正式工作,靠打小工為生。2015年加入青山以來,他的收入有了很大改觀,生活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9月23日,在位於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的青山工業園鎳鐵冶煉車間內,印尼員工伊斯麻伊爾(左)和薩卡在生產線上合影。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9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拉波塔村,放學後的女孩們在玩耍。拉波塔村距離青山工業園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村裡大部分的男勞動力目前都在青山工作。家庭收入的增加讓原本破敗的小村落有了很大改觀,不少家庭都蓋了新房。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9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的青山工業園鎳鐵冶煉車間,工人下班後列隊離開工廠。青山工業園鎳鐵生產車間實行三班倒制度,保障每天24小時生產連續運轉。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9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巴胡多比鎮,伊爾法和她的孩子們站在自家小賣店門前。青山工業園區建廠後,住在巴胡多比鎮的伊爾法在自家門前開了一家小賣店,出售各種日用品和香菸食品飲料。隨著園區的發展,她的生意越來越好,不久前剛剛蓋了新房。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9月22日,在位於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的青山工業園鎳鐵生產控制室,印尼員工辛塔(前)在監控生產線上的指標。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9月23日,在位於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的青山工業園鎳鐵三期工程施工現場,27歲的印尼員工旺吉在開弔車。旺吉過去在東南蘇拉威西省首府肯達裡市政府做小工,月工資只有一百萬印尼盧比(約合人民幣500元)。兩年前他離開家鄉來到青山,並被培養成一名吊車駕駛員。目前他的月收入為八百萬印尼盧比(約合人民幣4000元)。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9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巴胡多比鎮,青山員工騎摩託車經過一棟新房。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這是9月22日拍攝的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的青山工業園全貌。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9月23日,在位於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的青山工業園鎳鐵冶煉車間內,一名印尼工人在生產線上工作。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這是9月23日拍攝的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的青山工業園自備碼頭。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9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下了班的青山員工駛過巴胡多比鎮上的街道。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9月23日,在位於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的青山工業園鎳鐵存儲區,40歲的印尼員工哈裡巖託(左)在向他的同事、20歲的伊爾汗布置工作。哈裡巖託此前在印尼一家礦山工作,兩年前來到青山工業園區。由於有工作經驗,目前作為班長的他一個月工資為650萬印尼盧比(約合人民幣3250元);9個月前,伊爾汗還是附近的一個農民。在朋友介紹下加入青山工業園區,他目前的收入是每個月450萬印尼盧比(約合人民幣2250元)。 2013年10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印尼的重點項目,中國與印尼籤署協議,決定建設青山工業園區。經過3年努力,這一民營企業投資項目已經在椰影婆娑中「開花結果」,為印尼當地民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