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尼治時間2020年10月13日23點20分,在英國的倫敦將可以見到火星和地球在繞太陽軌道重合的畫面,這對天文學家來說是不可錯過的值得觀察的紀念性天文現象,這也是一種「巧合」的天文現象。在中國可以看到火星和地球接近重合的畫面,那時同樣是觀察太空的最佳時機。
因為錯過這一次的話,天文學者以及愛好者們就得等到兩年後才能夠看到同樣的現象了,所以熱衷於天文現象的人在那個時間點,都最好在天黑的地方,否則,他們可能根本就看不到這一稀罕的天文現象。
這一次的主角之一,火星,是一顆神秘的行星。在地球,不斷有火星上有生命的傳言流出。當然,這很可能只是為了吸引人們的噱頭。畢竟,如果沒人關注天文現象,人們對地球以外的世界的探索就會失去動力。這對人類向系外探索而言,這絕非是一件好事。因此,製造一些幻想,總能使生活不那麼無聊。
當這顆「紅色星球」與地球在太陽的同一側對齊時,火星正處於最大和最明亮的時刻,這也是天文愛好者們觀察火星的最佳時刻。
每隔26個月,這對「夫婦」就會採取這種安排,並排在一起,然後,它們在圍繞我們恆星的各自軌道上再次發散。
當地球同火星重合時間隔62,069,570公裡,即38,568,243英裡,火星同地球相隔的最遠距離大約是這一個數字的兩倍。這是直到2035年的最窄差距。
2003年,火星在近60,000年的距離周圍最接近地球的地方,相距僅5,600萬公裡。
但就像在2012年一樣,兩者相對時的距離可能超過1億公裡。
這種變化是火星和地球軌道的橢圓形狀造成的結果。
而到了2035年,科學家預計火星會距離地球更近,而這一個時間點,正是埃隆馬斯克宣布將要使人類登上火星的時間點。
所有這三個主體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3:20(BST 00:20)處都處於一條直線上。
天文攝影師達米安·佩奇說,雖然標準時間是在23點20分,但是,天文愛好者們不必等到深夜;即使在晚上9點或10點,它們也可以很容易地在東南方向看到火星。
火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恆星狀物體,也是地球能夠觀察到的最清楚的行星。
在歷史上火星和地球的最後一次對峙中,2018年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僅為5800萬公裡,但這一次對北半球的天文攝影師來說更加特殊的是紅色星球在天空中的高度。火星的高度更高,這意味著望遠鏡不必直視地球動蕩的大氣層。
如果直視地球動蕩的大氣層,這就會扭曲圖像,這就會造成拍攝的圖像不清晰。
像達米安(Damian)這樣有經驗的從業者使用一種稱為「幸運成像」的技術來獲得完美的照片。他們拍攝多個幀,然後使用軟體將最清晰的視圖拼接在一起。
達米安在此頁頂部的圖片清楚地顯示了「馬蒂安二分法」-北半球光滑的低地平原與南半球更加崎嶇的地形之間的鮮明對比。火星在南極的二氧化碳冰蓋也很明顯。當時的圖像是使用14英寸Celestron望遠鏡拍攝的。
達米安說:「這是相當昂貴的設備;這不是一時興起的東西。」 「但是即使只有一半大小的望遠鏡也可以很容易地顯示出火星的所有主要特徵。而且,如果您擁有一副好的雙筒望遠鏡,那麼您肯定可以確定它實際上是行星而不是恆星 。」
圍繞著太空探測器從地球發射到火星的想法遭到了質疑。顯然,以目前人類的技術,載人飛行器需要行進的距離更短,並且旅行所需的時間和精力更少,才有可能把人類送上火星。
目前,全世界各國正在執行三個飛行任務,所有這些飛行任務均於7月發送上太空,開啟了它們的旅程。它們是中國的天文軌道和流動站;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希望」軌道飛行器;美國人的毅力漫遊車。
中國的天問一號將在多次修正後抵達火星
雖然歐洲和俄羅斯原本也希望派遣他們的ExoMars「羅薩林德·富蘭克林」漫遊者,但他們錯過了發射窗口,現在不得不等到2022年下半年。這就是當行星每26個月對準時,科學家們要付出的代價。
中國的天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希望,和美國的毅力火星探測車都將在明年二月到達火星,成為人類在新家園的開拓者。
「雙星連珠」的天文現象開啟科學家對宇宙「巧合」事件的無限遐想。
比起雙星連珠,「九星會聚」的現象更為罕見。可惜的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是見不到這種現象了。
「九星會聚」在地心坐標系中出現的準周期約百餘年(短到130餘年,長到180餘年),下一次九星連珠要等到下一個世紀了。
上次出現過九星連珠的現象是在1982年,當時,地球並沒有出現過什麼災難事件,這說明「九星連珠」其實是正常的天文現象,並不會發生網絡小說中穿越到過去的橋段。
令人意外的是,英國倫敦的確是一個非常適合觀察天文現象的地方,本初子午線似乎也並不完全是由人為規定的。在這一條地球經線時間開始的時刻,總能清楚地觀察到不少的天文現象。
格林尼治天文臺新址位於風景優美的英國東南沿海的蘇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蘇堡,格林尼治天文臺並不在0°經線上,地球上的0°經線通過的仍是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這造成格林尼治時間會出現一些偏差,但是並不影響天文愛好者對深邃的宇宙裡的自然現象進行探索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