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之前的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但隨著第一隻黑天鵝在澳大利亞被發現,這個不可動搖的想法崩潰了。因此黑天鵝往往預示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蓋上了神秘而優雅的面紗。
早上8點,南昌艾溪湖溼地公園內一大群候鳥飛舞,一隻只鳥兒圍著湖面盤旋之後紛紛扎入水中。活潑的生靈和自然景色融為一體,這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觀賞。溼地公園內除了黑天鵝之外,還養殖了許多候鳥,每天早上都會組織放飛。
就在這時,聽到一旁有人正在招呼黑天鵝們,雖然許多人形容黑天鵝是高貴、典雅的化身,但是黑天鵝吃起東西來是一下子就原形畢露。雖然這些大鳥一個個活力四射,但是要養好他們可不容易。由於黑天鵝並不是中國的原生物種,加上又是放養狀態,因此要妥善的照顧好黑天鵝首先就要考慮它的進食問題。飼養員告訴記者,平時都是給天鵝們吃包菜玉米。
許多地區的黑天鵝都是用來供遊客觀賞,罪考驗養殖戶的就是黑天鵝的繁育。黑天鵝雖然是我國老少皆知的禽類,但由於野生白天鵝屬於保護動物,人工馴養繁殖可借鑑經驗少。因此在國內,大部分孵化方法都是自然孵化,這樣的孵化方式意外太多,使得幼崽的成活率不高。
因為是自然繁育,所以為了保障雛鳥的順利出生和成長,對養殖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據了解,飼養黑天鵝在我國尚屬起步階段,具備一定的養殖門檻。但黑天鵝自帶象徵意義,極富觀賞價值,一隻鵝在市場上往往能賣到千元以上的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