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據中心耗電量頂三個三峽水電站!曙光雲計算集團總裁關宏明...

2021-01-08 東方財富網

國家推進「新基建」建設進程,為大數據中心發展帶來利好。如何加快大數據中心建設,大數據中心建設目前面臨哪些挑戰,又如何避免產業發展中的誤區,就這些問題,曙光雲計算集團總裁關宏明日前接受了《中國電子報》記者的採訪。

大數據產業發展步入規模增長時期

「目前,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已步入行業規模快速增長時期,隨著『新基建』越來越受重視,大數據產業也將迎來發展新機遇。」談及大數據中心的現狀,關宏明表示,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產業的深入發展,大數據國家戰略的加速落地,各產業都在深入挖掘大數據的價值,研究大數據的深度應用,大數據產業體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大數據應用領域隨之不斷豐富,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系統日趨完善。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基礎設施的大數據中心一直在持續增長。

加快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投入使用,對信息產業、製造業、能源和公共事業、金融服務、交通運輸等各行業都會產生重大影響。以物聯網、車聯網、工業生產和遠程服務為代表的典型應用有望實現加速增長。大數據在網際網路、金融、通信、城市、醫療、農業等行業應用場景也不斷深化,基於大數據採-傳-算-用的上、下遊產業鏈閉環正在形成。未來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擴大,行業資源的集聚,大數據中心將在我國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對於產業鏈上下遊的帶動作用會愈發明顯。

大數據中心建設面臨能耗挑戰

關宏明表示,大數據中心建設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但是卻面臨能耗挑戰。傳統數據中心超過一半的耗能都用在冷卻方面,在2017年,中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為1200億~1300億千瓦時,超過了三峽大壩、葛洲壩電廠2017年全年發電量之和。根據IDC預測,到2020年中國數據中心耗電量將增至2962億千瓦時,2025年高達3842.2億千瓦時。伴隨5G、大數據、邊緣計算等為代表的IT產業高速發展,數據中心伺服器單機櫃功率密度正不斷升高,傳統「風冷」將進一步面臨散熱瓶頸問題,因此降低冷卻耗能成為發展綠色數據中心的關鍵。

而要建立健全的綠色數據中心成為趨勢,液冷技術成為理想選擇。中科曙光將繼續加強科技創新,大力發展綠色計算產業,推動「液冷綠色節能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大數據中心的擴展性、信息安全也面臨著系列挑戰,主要體現在:龐雜的系統導致運維效率低下,各種存儲、計算及信息資源難以共享。隨著數據量和業務負載的增大,需要考慮如何保障可擴展性,以滿足業務需要;大數據中心作為企業IT系統的核心,信息安全問題凸顯,更加受到關注。

就下一步推動大數據中心建設,關宏明表示,一是希望政府能夠引導規範重點行業、大型企業數據中心建設,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推動大型數據中心合理布局,打造特色區域性數據中心。二是希望能夠鼓勵政府與企業、社會機構開展合作,通過政府採購、服務外包、社會眾包等多種方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依託專業企業建設大數據中心。三是建議適當引導大數據產業發展基金、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等設立,對企業投資建設的綠色數據中心試點、雲服務平臺等大數據應用基礎設施給予支持。

(文章來源:中國電子報)

相關焦點

  • 三峽水電站收入令人震驚
    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稱三峽工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它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西陵峽段,與下遊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於1992年獲得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6月1日下午開始蓄水發電,於2009年全部完工。三峽工程主要有防洪、發電、航運三大效益,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但今天,我們要來說說發電。
  • 世界最大的三峽水電站,被稱作「印鈔機」,一天到底能賺多少錢?
    三峽工程雖然爭議頗大,但大多數人都認為該工程是利大於弊的,三峽工程最主要效益有三,包括:防洪,發電,最初機組26臺,每臺70萬千瓦;右岸大壩山體內的地下電站,有水輪發電機6臺,每臺70萬千瓦;三峽電站自身電源電站兩臺,每臺5萬千瓦。這樣合算起來,三峽水電站每年總體的電量輸出可以達到2250萬千瓦。2012年的數據顯示,三峽水電站發電量約981億度,實際比預計的電量要低。 為什麼這麼多臺電機,發電量卻比預估的要低呢?
  • 三峽,白鶴灘,墨脫,誰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
    三峽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和墨脫,說誰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都可以。
  • 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將不再是三峽水電站,貧窮國家後來居上了?
    如今中國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中國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有了質的飛躍,已經逐漸邁向了世界強國行列。中國人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創造了很多世界奇蹟,比如說,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再比如說世界上第1臺軟著陸於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嫦娥4號」,正是由中國自主打造的。
  • 三峽水電站收益來自賣電 2017年之前收回成本
    其實,三峽集團在籌資上幾乎採用了我國資本市場上的所有手段,包括建立專項基金、發行企業債券、政策銀行貸款、商業貸款、出口信貸乃至上市融資,最後實現整體上市,從某種意義上說,三峽工程的建設史又是我國重大工程與資本市場共舞的一個縮影。「以目前電價計算,當累計發電量達到10000億度時,三峽工程的巨額投資就可以收回。」
  • 5大數據折射「浪費黑洞」:一年隨手扔掉2個華北油田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劉強介紹。  據統計,按照每製造3噸塑料製品需要消耗1噸石油計算,2012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1.71億噸,其中包含的塑料製品耗費石油1140萬噸,相當於兩個多年產原油約450萬噸的華北油田。
  • 三峽集團回應網傳大壩變形,看完這些數據,造謠者沉默了
    隨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放出高分六號衛星親測圖片闢謠今天此事的「正主兒」——三峽集團也正式回應了用翔實的數據實力「打臉」造謠者「進口」謠言,挑戰智商事件的起因是這樣的,7月1日,境外一個反華帳號突然發帖宣稱「三峽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堤,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
  • 白鶴灘水電站:國內首個100%國產機組大型水電站
    8月3日,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專家表示,白鶴灘水電站不僅是世界首個單機容量機組突破100萬千瓦的水電站,而且是國內首個100%國產機組的大型水電站。這意味著,我國水電建設能力又跨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在世界能源變革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背景下,意義重大。
  • 全球5大水電站有4座在我國,三峽外還有誰?
    說到水電站,我們通常首先都會想到三峽水電站,其實如今我國已經是全世界水電第一大國,擁有大大小小的水電站有5萬座左右,裝機容量約3.56萬億千瓦時,都高居世界第1位。在三峽水電站之外,我國還有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等水電站也很著名,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水電站中,我國佔了11個,全球裝機容量前5位的水電站中,我國佔了4個。
  • 揭秘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多個世界紀錄背後,是史無前例的挑戰
    打造「無縫大壩」,是烏東德水電站工程的硬核指標,而要實現「無縫」,就要在混凝土上「下功夫」。混凝土中的低熱水泥堪稱大壩的「退燒藥」——發熱量低,能顯著降低混凝土最高溫度,有助於防止大壩溫度裂縫的產生。早在三峽工程建設期間,三峽集團就開始了低熱水泥的研究,並在烏東德水電站大壩建設中首次全壩應用,助力「無縫大壩」目標實現。
  • 預計到2025年,全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佔比將達到4.05%
    日前,有媒體統計了環京數據中心情況,指出截至3月底,北京周邊地區數據中心投運機櫃達17.35萬個,在建機櫃達32.55萬個,規劃機櫃27.62萬個,共計77.53萬個。結論是「在建及規劃數據中心體量驚人」,因此建議「據中心建設應避免一哄而上」。 無可否認,「一哄而上」是中國經濟發展中很常見的一個現象,也確實應該警惕和重視。但具體到數據中心行業,卻需要具體事例具體分析。
  • 全世界最大的三峽水電站,被稱為「印鈔機」,一天能賺多少錢?
    事實上,早在1919年,就有人提出要修建三峽,當時提出修建三峽的人是孫中山先生。雖然孫中山先生希望完成這一壯舉,但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由於技術太落後,我們根本無法把三峽大壩建成。為此,當時的國民政府提出與美國合作,由美國設計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而我國則派出專家前往美國學習。但1947年中國內戰爆發後,中美有關三峽工程的合作被迫中止。
  • 大型水電站超20臺機組投產,總裝機抵得上半個三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我國新增水電裝機比上年同期多出了740萬千瓦。2020年,完全稱得上是水電的投產大年!與此同時,2020年,與水電建設配套的特高壓送出工程也得到了大力支持與發展。
  • 省總工會表揚了烏東德和白鶴灘水電站這些個人和集體(附全名單)
    6月30日,省總工會作出關於表揚金沙江流域烏東德、白鶴灘水電工程勞動競賽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授予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烏東德水電站施工局等2個集體「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授予周平等4名同志「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授予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烏東德水電站施工局開挖項目部等4個集體「四川省工人先鋒號」。
  • 三峽很快不是世界最大水電站,英加水電站是它兩倍,三期即將竣工
    在21世紀的今天,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了,已經在多個領域中,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超越了美國,我國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國家,我國貴州建成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擁有500米球面口徑等等。
  • 中國建超級水電站 裝機容量相當於兩個三峽工程
    原標題:超級水電站!世界最大綠色能源工程基地要來了!未來,裝機容量相當於兩個「三峽工程」!金沙江是中國最大的水電基地,整個流域規劃了20多座水電站。一個正在四川和雲南交界的金沙江下遊河道上建設的超級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它是我國第四座、世界第七座跨入千萬千瓦級行列的超級水電站,建設中更是運用了很多智能「黑科技」,致力於打造世界上最聰明的大壩。超級技術一:低熱水泥混凝土數十年研發,全壩使用烏東德水電站大壩是混凝土雙曲拱壩,壩底海拔718米,壩頂海拔988米,最大壩高達270米。
  • 三峽電站創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1031億千瓦時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原標題:1031億千瓦時,三峽電站創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 文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文佳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截至11月15日8時20分,在三峽工程發揮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的前提下,世界裝機規模最大水電站——三峽電站今年已累計生產清潔電能1031億千瓦時,打破了此前南美洲伊泰普水電站於2016年創造並保持的1030.98億千瓦時的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
  • 我國已有三峽大壩,為何還在雅魯藏布江修水電站?印度反對什麼?
    大家都知道,三峽大壩水電站不僅是我國現如今最大得工程項目之一,也是全球規模最大得水電站。可就在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我國官方發布了一則消息,表示即將在我國雅魯藏布江下遊建造全球最大得水電站。這一工程建成後規模可達到三峽大壩水電站得三倍,將一舉超越三峽大壩水電站。
  • 中國擬建「世界第二」水電站,容量是三峽的2倍,印度卻「慌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基礎設施領域吸引了眾多世界矚目,如三峽水電站等一系列「世界級工程」,使世人對我國的綜合實力有了新的認識,我國的基礎設施水平和成果在國際上已經名列前茅,但我國依然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還有可能創造出另一個「世界級項目」,計劃建設世界第二水力發電站,容量是三峽的兩倍。
  • 老水電站開建水冷式綠色數據中心 年可節電1.52億度
    1月8日,緊水灘水冷式綠色數據中心項目在雲和縣緊水灘鎮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依託緊水灘水電站建設,總投資約15億元,規劃建設機櫃1萬架,是國家電網公司目前在建的第二座超大型綠色數據中心,計劃將於2024年年底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