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動動發財的手指點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小編創作不易,喜歡的話關注分享一下哦!
《望天門山》中有句:「望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是這麼描述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在古代文人筆墨下,常常可以看到描寫三峽的景物,也都會不約而同地感嘆長江的湍流。快速流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利用水的衝擊力產生電力。
長江三峽工程是我國的一項重大工程,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事實上,早在1919年,就有人提出要修建三峽,當時提出修建三峽的人是孫中山先生。雖然孫中山先生希望完成這一壯舉,但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由於技術太落後,我們根本無法把三峽大壩建成。為此,當時的國民政府提出與美國合作,由美國設計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而我國則派出專家前往美國學習。但1947年中國內戰爆發後,中美有關三峽工程的合作被迫中止。
自九十年代以來,有關三峽大壩建設的提案就已經提出了,儘管三峽工程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但人們普遍認為它的優點大於缺點,其最主要的好處有三個,包括:防洪、發電、航運。提案遲遲未獲通過,直到1992年,提案才順利通過。三峽工程於1994年正式開工,2009年全部完工。這座三峽大壩的建設工程終於落幕了。中國領導人和廣大的三峽建設者在三峽建設過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可以說,有數億同胞在他們的背後,有一條不屈不撓、不屈不撓的中國脊梁。
水電站的主要作用就是發電。這不但極大地緩解了我國電力緊張狀況,而且為實施西電東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看我們這座城市,夜幕降臨,車水馬龍,今日如此無電的生活,就是三峽工程給我們帶來的。記住這樣一個帖子:你還記得上次斷電是什麼時候嗎?這條消息似乎是多年前的事了。這句話,我覺得就是對三峽工程最好的讚揚。
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三峽水電站也對周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例如有些歷史文物遭到破壞,或者隱藏在三峽水電站下,不能讓人知道。另外三峽水電站的規模很大,同時還佔用大量的農田。與此同時,過強的蓄水能力,也會造成泥石流或滑坡的危險。就經濟利益而言,三峽工程最大的特點就是發電,想要建設這麼大的工程,並讓它持續運行多年,科技含量無疑是巨大的,花費也是不菲的。
建設過程中,仍有一小部分用來蓄水發電,到2010年,三峽水電站開始大規模投產,到目前為止,發電量已突破4萬億度。以此速度發展下去,每年的發電能力可達千億度。這麼多電,那麼三峽到底有多少臺機組呢?首臺機組26臺,每臺700千瓦;右岸堤壩山體下的地下電站,有6臺水輪發電機,每臺700千瓦;三峽電站,自發自用電站2臺,每臺50千瓦。如此一來,每年三峽水電站總發電量可達2250萬千瓦。據2012年統計,三峽水電站發電能力約為981億度,這一巨大的數字足以提供大範圍的電力需求。
水電廠建成後,發揮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被稱為「現代版印鈔機」,這座三峽水電廠究竟有什麼超能力?每天能掙多少錢?
根據正常數據,如果三峽水電站的發電機能正常工作,一年的發電量將接近兩千億度,那麼這些電的價值,如果以5毛錢一次來算,一年的產值也將接近千億,這個巨大的數字無疑是驚人的。2014年,三峽水電站的利潤還不到300億元,儘管在此後的幾年中不斷攀升,但是每年發電能力和盈利卻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測。許多人可能心裡都在懷疑,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先要知道,估算出的是一個完美狀態的統計數字,也就是說,三峽水電站的所有發電機組都必須24小時不停地發電,才能得到估算出的結果,但實際上,大部分發電機組都是處於不完全一直工作狀態。電能在傳輸過程中,也會產生部分消耗,而電網在供居民和企業使用時,在傳輸過程中,還會存在一段時間的價格差距,隨著容量的變化,水電廠的利潤也是高低不一,因此出現了我們看到的數據不匹配問題。
三峽還擁有旅遊、養殖、股票、等多方面的收入,三峽水電公司每天可以賺上億,這種賺錢的速度也足以被稱為現代版的「印鈔機」。總體來看比這個數字還要高,但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剩下的就是三峽所賺的錢了。通過三峽水電站往來的船舶都是免費的,而且在這裡,有些景區還對遊客免費開放,這些都屬於國家優惠政策。假如有遊客想去那裡參觀,不如專門挑時間到當地逛逛,領略一下祖國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和雄偉壯觀的工程風採。
如今社會的發展,焦點在可持續發展,因此,各國都在努力減少使用汙染性能源,大力開發使用清潔能源。三峽大壩就是我國最大的成功案例。我國的煤炭使用由於三峽水電站提供了電力而大大減少了,同時二氧化碳排放也相應減少了,這對遏制全球氣候變暖起到了積極作用。儘管,在三峽大壩建成之前,人們對其爭論頗多,列舉出了許多弊端,但目前看來,總體情況是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