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縮水千億,放棄日賺千萬的水電站,李河君「捨命」也要保漢能

2021-01-20 騰訊網

從窮小子到首富,再從雲端跌落,背負上百億債務。李河君的人生就如過山車般跌宕,沒有人能預測,落入債務泥潭的李河君到底是會被負債壓垮,留下一個落寞的背影,還是浴火重生,帶著漢能集團再度前行。

去年金安橋水電站被法院拍賣,這座曾被稱作漢能"印鈔機"的水電站,如今也 只能被李河君無奈捨棄,但金安橋水電站的拍賣並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端,其拍賣所得不過是杯水車薪,於事無補。

一個月後,數百名漢能員工在總部公然張榜,控訴公司拖欠公司,曾經市值千億的"漢能"集團,甚至難以支付員工的薪酬。果不其然,破產的消息在2020年1月到來了,漢能產業園被執行查封,兩個月後,漢能的招牌公司薄膜太陽能高科技公司宣告破產……

傾注十數年心血的薄膜太陽能產業一朝破碎,開墾數十年的金安橋水電站也備受打擊,回顧李河君的創業史,可謂是人如其名,這個從河源出生的男人,如將軍一樣面對人生中的每一場戰爭。

客家小夥的北漂路

1967年,李河君出生在廣東河源仙塘鎮觀塘村,客家出生的他成熟得很早。觀塘村主要居民是客家人,住在偏遠地區的客家人生活條件談不上好,惡劣的自然環境導致"耕讀傳家"成為客家人代代相傳的傳統,知識改變命運,求學成為了客家人走出山村的最好出路。

李河君沒有辜負父母的殷殷期盼,自小他就成績優異,在"重教興文"的氣氛下,李河君成為了客家村落中第一隻飛上枝頭的鳳凰。1983年,在高考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年代,高二的他拒絕了廣東本地大學的錄取通知。

一年後,在收到北方交通大學(後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他欣然離開了土生土長的廣東河源,前往北方。考上機械工程專業的李河君在大學也沒有鬆懈下來,相反,他更加刻苦學習,還考上了研究生。

但可惜的是,他的導師在他攻讀研究生時不幸去世,也正是在這一契機下,李河君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輟學創業。放棄不少人眼紅的研究生學歷,轉而下海經商。李河君的行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他的經商頭腦,早在讀書期間便有所展露。

北京作為首都,發展程度自然是觀塘村無法比較的,李河君深感父母賺錢不易,因此會在閒暇時間想些賺錢的點子,他曾聯繫室友,在食堂門口賣膠捲,僅在三天時間內就賺到了12元,這在那時,對於一個窮學生而言,無異於是一筆巨款。但李河君卻沒有表現出對金錢的吝嗇,他將賺得的錢公平地和夥伴們平分了。

這次創業經歷對於李河君而言,12元資金不過是毛毛雨,但他所展現出的經商天賦卻十分難得。先是發現銷售熱點——膠捲,然後在把握人流量最大的食堂,在收益不菲時,又能做到兼顧合伙人的利益,這些商人獨有的特質,或許連李河君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四處闖蕩、堅韌不拔似乎刻了在客家人的DNA裡,做出輟學的決定後,李河君便毅然離開了學校,一腳踏入了社會。

創業最需要的就是原始資金,囊中羞澀的李河君只得向老師借錢創業。在他極富信心的承諾下,老教授被他深深打動了,當即借給他五萬元,雖然這筆錢在投資中輸的血本無歸,但李河君卻沒有氣餒,他及時地總結了相關經驗,並以新手的心態在創業的路途上一路摸索。

不僅如此,他還在這次挫敗中培養了極佳的心理素質,面對日後的大風大浪,李河君都以穩定的心態微笑以對。李河君是幸運的,他創業的大背景正巧在9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全國,這即是他創業的天然助力,借改革開放的東風,他成了第一批下海"吃螃蟹"的人。

更幸運的是,他的創業地選在了北京,而那時的中關村正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在他的經營下,僅在五年的時間內,李河君就積攢了8000萬,這筆巨額資產的積累過程如今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這八千萬不僅還清了他背負的巨額債款,還成為了李河君開創他的商業帝國的最基礎的基石

創業基石——水電站

擁有聰明頭腦的李河君在東關村闖蕩的幾年內,不僅積攢了豐富的創業經驗,還發現了新的商機——水電站

水電站素有印鈔機之稱,在前期投入後,只需要付出一定的後期養護費用,就能通過自然界豐富的水力發電,收穫源源不斷的電力資源。但是在水電站巨額的利潤之下,不少人望而卻步的原因也十分簡單——這筆前期投入十分巨大,等閒人是難以承擔的

因此,水電站這一投資項目一直都不曾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之中。但對於李河君而言,他最不缺乏的就是做決定的魄力。在僅有8000萬資金的前提下,李河君豪擲1000萬收購了家鄉上遊的小型水電站,並在賺回本金後陸續收購了其他幾個大大小小的水電站。

最先收購的東江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只有1500千瓦,在用1000萬購入後,李河君基本沒有在後期養護上投入成本,而年入230萬的東江水電站,也在短短幾年內便回本了。在收購了其他水電站後,李河君手中的年收益便達到了十分可觀的地步。

悶聲發大財,在享受水電站帶來的巨額收益的同時,李河君沒有滿足,他所追求的,從來都不是高枕無憂的日子,而是在新中國的浪潮中,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2002年,李河君在機緣巧合下來到了雲南,在見到雲南豐富的水電資源後,他基本是毫不猶豫地做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決定——與雲南省政府籤下了8座水電站中的6座,建立超越三峽水電站的金安橋水電站。

和東江水電站相比,說金安橋水電站是一個龐然大物也不過分,甚至比名揚全國的葛洲壩水電站還要大10%,如果建成,金安橋水電站的庫容可以達到9.13億立方米之多,這可不是幾十億元資金投入就能拿下的項目

舉全國上下財力人力建設的葛洲壩水電站都花費了十六年的時間,可想而知,以李河君一己之力要建成金安橋水電站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因此,在金安橋水電站建成前期,李河君受到了極大的阻撓

首先便是發改委的質疑,在那個年代,民營資本就沒有過百萬級水電項目投入的先例,他們自然也不相信李河君手下的漢能集團有那樣的實力。但很快,李河君就證明了漢能的能力——憑藉與政府籤訂的合同,將發改委告上法院,在他的堅持下,李河君勝利了。

但有了發改委的點頭還遠遠不夠,資金的漏洞才是漢能集團要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在賣掉所有水電站後,這筆錢仍然遠遠不夠,金安橋水電站的資金需求像是一個無底的黑洞,高峰期甚至每天需要投入1000萬

彼時外界對金安橋水電站與李河君的質疑聲不絕於耳,"銀行停貸"、"未批先建"等流言幾乎蔓延了金安橋水電站建設的八年時間,很難想像,要有何等的魄力與堅持,李河君才能頂住這些年的重壓,讓讓全國人民見識到民營企業具有的無限可能性。

終於,在2011年,金安橋水電站正式併網發電,這項歷時八年,耗資260億的大項目終於露出了它強悍的一面,每天的淨利潤就能有一千萬之多,李河君一時間春風得意,風頭無兩

水、光、電——時代的呼喚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日入千萬的進帳已經能夠讓人高枕無憂一輩子,但這對於李河君而言,只是一個新的開始,包括水電站與後來他大力進軍的薄膜產業,都離不開一個概念——清潔能源

在採訪時,李河君說道:"從1994年開始,我們就只專注做一件事——清潔能源。"他心中所記掛的不僅僅是流水的進帳,還有國家未來的發展產業。

水力發電,是為了給每一個家庭帶來光明,光伏產業,是為了引領時代的步伐。正如建立金安橋水電站時的備受質疑仍堅持八年一樣,他毅然進軍了太陽能行業,以期抓住機遇,引領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

至於李河君進軍太陽能行業為何又一次受到重重質疑,主要是因為彼時太陽能行業中已經有較為成熟的晶矽市場,眾多光伏企業已經將市場瓜分殆盡,在眾多企業的競爭之下,晶矽的市值極低,且薄膜產業生產困難,大多人都將薄膜發電視為市場棄子望而卻步,不願涉足

但李河君仍堅定地認為,薄膜將會取代晶矽,成為太陽能產業的中堅力量。在荊棘密布的道路中,李河君再一次力排眾議,大刀闊斧地開始了對薄膜產業的研究

先是在河源建立價值310億的薄膜太陽能電池製造研發基地,並在2012年到2014年間,投入了500億人民幣對海外的高新技術進行併購整合,以風風火火的態勢進軍太陽能產業,勢要再度創造奇蹟

在一群等著看好戲的目光中,李河君再一次殺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漢能的發電量達到了300萬千瓦,遙遙領先於不少晶矽企業,李河君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與漢能的未來

在2015年,漢能薄膜的股價飆升,在短時間內從1.8港元每股漲到9.07港元每股,李河君從一個不被看好的偏執狂,成為了一匹黑馬,一舉超過了王健林、馬雲,手握1600億財富,成為"中國首富"

但李河君似乎總在打破世人的看法,在成為首富後不久,漢能就大跌眼鏡,因為操縱股價的內幕質疑被停牌調查,他本人也受到了處罰,突如其來的變數再一次殺了眾人一個措手不及:漢能到底是欣欣向榮地發展,還是面臨一片寒冬?

一年後,李河君的身家從1600億驟降只剩450億元,這短短一年時間內的財富急劇縮水似乎從某方面印證了漢能的做空危機,"首富"李河君還沒有坐穩第一的寶座,就又一次陷入了重重質疑。

習慣了質疑的李河君再一次展現出了他的大心臟,他仍然堅定地認為薄膜產業一片光明,並且給員工們打了一波又一波的雞血,鼓勵漢能上下團結一心,帶領薄膜產業經過時間的考驗

為了穩住軍心,李河君在2018年的漢能年會上撥出大筆資金作為獎金,並預言漢能未來將會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百萬、千萬富翁,但這層美好的表象很快就被揭破了

薄膜產業研發投入的大筆資金終於露出了他的真面目,在蒸蒸日上的股價背後,收入斷層的窘境正逐漸侵蝕漢能,終於,金安橋拍賣、員工討薪等醜聞被揭開在世人面前,漢能上一次出現在視野之中還是熱血澎湃的科研先驅,而再一次就是走破產流程了

就像曾經為了金安橋水電站而犧牲了其他水電站,李河君面對公司的危機,這一次,他犧牲了金安橋水電站,決心拯救岌岌可危的漢能

不改硬漢本色的李河君表示,無論前路多麼艱辛,都會繼續薄膜事業的研究,甚至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從來不是一個只看重小我,目光短淺的人,在水電站賺得盆滿缽滿時,他想著企業與國家命運的聯繫與責任

在漢能風光無限時,他堅持做慈善,投入一大筆資金用於教育資源、愛滋病領域公益活動,並致力於光伏扶貧,幫助貧困戶增產;在進入破產危機時,他仍堅持自己曾經的理念——漢能越不可越之山,總能登頂;渡不可渡之河,總能到達彼岸。

小商為己,大商為國。有著國家視野與格局的李河君仍然在涅槃之路上艱難前行,無論漢能是涅槃重生還是遺憾落幕,李河君在這場戰爭中,永遠都不是輸家

相關焦點

  • 「漢能系」又一家公司被破產重整,李河君從首富到「首負」
    值得注意的是,退市方案開始以現金或股票置換,但是2019年2月26日現金方案被放棄,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以換股方式進行,這也從側面也反應了漢能流動性緊張。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後,根據當時的計劃,漢能移動能源將尋求其A股上市,同時進行資產重組及引入戰略投資者工作。
  • 河源首富李河君能否浴火重生?從借債打工拼出千億的中國首富!
    有人不禁發問:李河君的水電站建設完備,為什麼不好好守著水電站坐享其成,非要搞什麼高科技薄膜太陽能,折騰十年,賠上家底,目標沒實現,集團也快散了,圖啥? 誠然,如果單從錢的角度看,李河君的確損失慘重;可從社會層面來看,李河君不僅沒有失敗,反而在憑藉自己的努力持續推動中國薄膜太陽能行業成為世界第一,更為後來者提供寶貴的發展經驗。
  • 首富李河君和漢能薄膜發電產業
    李河君,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據新財富500富人榜,李河君榮膺本年度新財富500富人榜新科首富。水電發家,進軍光伏李河君和他的漢能發跡於水電,漢能官方網站顯示,該公司在雲南、廣東等省份投資建設水電項目,其中位於雲南金沙江幹流的金安橋水電站兩期總裝機達300萬千瓦,是目前全球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最大水電站。
  • 全球最大的民營水電站,花200億建造,9年過後只值27億
    與此同時,李河君的身家也從1655億蒸發了1555億,如今只剩明面上的100億身家。母公司漢能集團隕落的同時,反應的其實是金安橋水電站背後的辛酸往事。2002年,李河君與國資合作,共投資800億,歷時8年之久才於2011年建成金安橋水電站。
  • 李河君的念力法則,奇蹟為此一次次發生
    但對於漢能,奇蹟出現了兩次:歷時八年建成世界最大的民營水電站,演繹從零到全球最大最強的薄膜太陽能傳奇。在實現兩大奇蹟之後,漢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似乎並不滿足,早在一年前,他就已開始謀劃新的「大事件」:造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又或許,李河君和漢能自始至終只在做一件事:讓中國領先一把,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
  • 李河君陷「至暗時刻」!河源法院查封漢能大巴,將啟動拍賣程序支付...
    來源:河源市中級人民法院 漢能陷「至暗時刻」 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是個風雲人物,曾經問鼎中國首富桂冠。 1967年8月,李河君出生於廣東省河源市,1988年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
  • 中國能源大亨:打破壟斷,建世界最大私營水電站,曾為中國首富!
    而在國內所有的民營企業中,規模最大、專業化程度最高的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必定是漢能控股集團。而漢能控股集團的創始人李河君曾在2015年以1600億元的身家榮登中國首富,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能源大亨。1983年,正在讀高二的李河君提前參加了高考,並被廣東惠州師範學院錄取。在當時,考上大學就相當於捧上了鐵飯碗,但是李河君卻堅持一定要去北京大學,而且要讀重點大學。於是李河君當著家人的面把錄取通知書撕掉。第二年,年僅17歲的李河君再次參加高考,並順利的考入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91年,李河君向自己的大學老師借款了5萬元,創立了漢能控股集團。
  • 中國最大私營水電站老闆,耗資超過200億,如今卻成失信被執行人
    在還清了所有欠債後,李河君做了一件影響他一生的大事:收購水電站。 1998年,李河君花1000萬買下了一座位於廣東東江的裝機容量為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但就在買下這座水電站之後,李河君卻將其拿去抵押,以此獲取更多的資金去收購下一座水電站。幾年下來,李河君手中的水電站數量上升到了十幾座,李河君也成為了億萬富翁。
  • 他曾是中國首富,打破壟斷,建最大私營水電站,被稱為東方馬斯克
    而要說起國內清潔能源發電民營企業,不得不提的就是規模最大,專業化程度最高的漢能控股集團。如果將漢能的發展寫成一本書的話,其掌門人李河君是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漢能控股集團的創始人李河君曾在2015年以身家1600億問鼎中國首富,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能源大亨。然而每個成功的企業家創業道路都是坎坷曲折,悲喜交加的,李河君也不例外。
  • FT調查中國首富李河君:漢能股價總在尾盤10分鐘暴漲
    太陽能大王李河君以1600億個人資產獲得中國首富稱號,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對於李河君的發家,英國《金融時報》對李河君旗下太陽能上市公司漢能股價進行長期調查,最後發現這家公司的股票總是在尾盤時突然拉升,這意味著對坐莊的人來說獲得額外收益機會,幾百個尾盤加在一起可讓李河君個人資產躍升許多。
  • 漢能控股發布聲明 否認貸款逾期和股票被斬倉等傳聞
    據漢能控股集團官方網站消息,漢能控股集團今日發布聲明稱,集團目前經營正常,各項業務運轉良好,資金狀況良好,沒有任何一筆貸款逾期;以及不存在有關媒體報導的因我集團股票被斬倉導致漢能薄膜(港股)股價大跌的情況。
  • 獨家 股票未復牌 漢能薄膜發電(00566)卻已向員工和經銷商兜售
    李河君曾在2015年三次減持據智通財經查詢,目前,漢能薄膜發電的大股東仍為李河君,持股比例超過70%,如按照上述股票回購計劃,李河君將再次減持漢能薄膜發電股票。其實,早在2015年李河君曾因三次減持自家股票被人詬病。
  • 李河君1600億超越馬雲問鼎內地首富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記者 魏凡胡潤研究院3日發布的富豪榜顯示,從事新能源開發的漢能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以1600億人民幣財富超過王健林、馬雲,成為新晉中國首富。就在三人上上下下之時,廣東富豪李河君突然現身,問鼎首富之位。本月3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15星河灣胡潤全球富豪榜》,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李河君以1600億元財富, 超越馬雲和王健林,成為胡潤百富榜16年來的第12位中國首富。
  • 李河君:電網公司總有一天會倒閉,薄膜太陽能將顛覆未來
    華夏能源網(微信號hxny100)注: 5月27日,第十二屆(2018)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展覽會暨論壇(SNEC)在上海開幕,在28日舉辦的全球移動能源大會單元,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出席並做主題演講。
  • 車頂太陽能 「新首富」李河君的新故事
    李河君要用薄膜發電技術使電動汽車實現移動充電,擺脫充電樁。但這個想法離現實到底有多遠?1月27日完成對美國Alta Devices收購後,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狂漲,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業,大股東李河君的身價被認為可以取代馬雲或王健林,成為中國新首富。從收購小水電起家,到收購國際薄膜巨頭,李河君的新故事似乎是把薄膜太陽能鋪遍全世界。  2月2日,李河君在漢能移動能源戰略發布會上表示,薄膜發電技術的應用將使電動汽車實現移動充電,不再依賴充電樁。
  • 解碼漢能太陽能汽車背後的薄膜「芯」科技
    在2014年的時候,漢能將其移動能源戰略落實到4個領域,分別是太陽能汽車、太陽能無人機、可攜式充電產品和可穿戴設備;在太陽能汽車領域,漢能最初與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世錦賽合作,只是將漢能薄膜發電組件置於賽道旁為賽事提供部分清潔電力;在當年11月份上海舉辦的國際汽聯世界耐力錦標賽上,漢能將其太陽能晶片植入到阿斯頓馬丁賽車上,為賽車上的空調等部分電子設備提供能源。
  • 李河君:薄膜發電引領終極能源革命(組圖)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等領導出席並演講。  漢能總部薄膜發電建築一體化(BIPV)項目  李河君圍繞著薄膜發電引領人類新能源時代這一主題,  漢能柔性太陽能薄膜組件生產  成立二十年來,李河君帶領漢能已將清潔能源版圖延伸至世界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