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欠薪事件愈演愈烈持續發酵,漢能集團創始人、實際控制人李河君首次作出回應。在其通過公司內部郵件發布的《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這位《福布斯》前首富否認「惡意欠薪」,同時強調自己在幾年前就退回已經到手的美國綠卡,不會「跑路」。
但承諾「不會跑路」背後的真實原因是跑無可跑:根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信息,李河君本人仍是失信被執行人,不得乘坐飛機等交通工具出行。多位法律界人士分析稱,失信被執行人意味著被限制出境。在某些情況下,法院可以通知邊檢實施邊控。
與其他首富相比,李河君可謂是最特別的一位。因為李河君發家於水電站,最終因薄膜太陽能而成為中國首富。除此以外,李河君還創造了兩個中國商界的傳奇。如此一位成功的首富,為何會淪落至如今的地步?這一切,或許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註定。在所有關於李河君的介紹中,有將近9年的經歷是完全空白的。1989年,李河君大學畢業一年後向自己的大學老師借了5萬塊錢,由此開始了白手起家。據說,在這9年時間裡李河君在中關村賣過電子元件,甚至做過礦產生意,他也很快就累積到了8000萬元資產。在還清了所有欠債後,李河君做了一件影響他一生的大事:收購水電站。
1998年,李河君花1000萬買下了一座位於廣東東江的裝機容量為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但就在買下這座水電站之後,李河君卻將其拿去抵押,以此獲取更多的資金去收購下一座水電站。幾年下來,李河君手中的水電站數量上升到了十幾座,李河君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之所以稱李河君的現狀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註定,便是因為李河君早在收購水電站的時候就一直在採用關聯交易的方式,而這正是漢能飽受爭議的一塊。同時不得不承認的是,李河君確實很吃苦耐勞,他甚至跑去海拔兩千多米的雲南金沙江上創造了一個中國商界傳奇——金安橋水電站。
公開資料顯示,為了建立這座水電站,李河君歷時8年,耗資超過了200億,最終建成了一個總裝機為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值得一提的是,金安橋水電站至今仍舊是中國,乃至是世界上自行建設的最大的私營水電站,比葛洲壩還要大10%。在2015年以1655億元個人財富兩次蟬聯成為中國首富並接受新財富採訪的時候,李河君曾說金安橋水電站現在每天能夠為漢能帶來1000萬現金流。然而,即便金安橋水電站是國內最大的私營水電站,李河君卻沒有對其「溫柔以待」,而是將其多次抵押,最終引發前段時間金安橋水電站的股權被強制拍賣。
除了金安橋水電站外,李河君所創造的第二個中國商界傳奇就是將漢能轉型成為全球太陽能行業的領導者。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原先股價一直不溫不火的漢能薄膜發電在2014年開始暴漲,李河君也因此當了2次中國首富。不過成功得快,失敗得更快。就在2015年月20日那天,李河君旗下的漢能薄膜發電被兩隻外國基金做空。在短短的25分鐘時間裡,李河君的身家縮水了900多億,而這兩隻基金後來給出的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漢能系之間存在著十分複雜的關聯交易。
李河君由水電行業起家,2009年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目前漢能系主要依託三大公司平臺:漢能水力發電集團、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以及漢能薄膜發電集團。長期以來,漢能旗下上下遊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屢遭外界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