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據新財富500富人榜,李河君榮膺本年度新財富500富人榜新科首富。
水電發家,進軍光伏
李河君和他的漢能發跡於水電,漢能官方網站顯示,該公司在雲南、廣東等省份投資建設水電項目,其中位於雲南金沙江幹流的金安橋水電站兩期總裝機達300萬千瓦,是目前全球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最大水電站。但是李河君和漢能被媒體和公眾廣泛關注,還要從他進軍太陽能光伏產業說起。
2009年,李河君選擇了技術與資金「雙高」門檻的薄膜太陽能行業,並拋出了產能2000兆瓦的宏大計劃,這一數字甚至比當時的行業老大美國First Solar的產能還多出200兆瓦。
在之後短短幾年,李河君在國內建造九大薄膜太陽能產業基地,國外則收購了德國索力比亞、美國米亞索能以及全球太陽能公司。如今,李河君的漢能已經打通太陽能薄膜發電全產業鏈,從上遊光伏電池和組件的生產線裝備,到中遊電池、組件生產,再到下遊薄膜電站發電。
有別傳統,另闢蹊徑
眾所周知,太陽能光伏產業分為晶矽和薄膜兩種技術路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相對高,缺點是生產過程存在汙染,其產品用途單一,且只適合於強光環境,在弱光條件下幾無發電。
而薄膜太陽能電池以其成本低、柔性化、且弱光性好、質量輕等優勢,在全球範圍內被看作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未來。近來,隨著漢能等企業的推廣,薄膜有超過晶矽的趨勢。
李河君和他的漢能如今欲將薄膜發電與晶矽光伏分開。漢能通過實際行動為自己支持的薄膜「代言」:收購相關研發製造公司,整合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產權。
薄膜技術,領跑全球
不久前,漢能太陽能公布,建議將公司英文名稱由「Hanergy Solar Group Limited」更改為「Hanergy Thin Film Power Group Limited」,及將公司中文名稱由「漢能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認為,憑藉新公司名稱加入「薄膜發電」的字眼,將能更好反映公司專注的薄膜技術,全面體現公司目前及未來的業務發展。
在薄膜發電技術方面,漢能的銅銦鎵硒(CIGS)組件量產轉化率已達15.7%,研發轉化率最高已達20.5%,並獲得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認證。
漢能致力的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技術進步最快,且應用領域最為廣泛,已成為目前薄膜發電的主要技術方向。因其具有柔性可彎曲、形狀可塑、顏色可調等優勢,可廣泛滿足於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柔性屋頂、戶用發電、汽車等多個領域。
李河君和他的漢能在發展薄膜戰略上步伐堅定而明確;近期又通過更名、上央視宣傳等表現出打造「薄膜生態產業鏈」的決心。
李河君和他開創的薄膜發電產業將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我們拭目以待。